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云乡客 :“三俗”与“荤口”
送交者: 云乡客 2014年09月18日16:20:2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在中国,当领导的实在有操不尽的心。别的不说,就拿“三俗”这样的小事,总书记都要亲自过问!不信吗?那是您没好好学习。说的是四年前,也就是 2010 年 7 月23 日,当时的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发表了讲话,那次会议是为了“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而开,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重中最重的是“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总书记的话虽然不再是“一句顶一万句”,可也是重逾千钧。于是乎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反三俗”的文章、“反三俗”的措施纷纷出笼,好不热闹。其中最为吊诡的是“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局”与“浙江省文化厅”关于“禁唱 37 首歌曲”的各执一词,真叫“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深堕五里雾中。最后那 37 首歌曲究竟是否解禁,没有去求证,不好乱说。今天只就“三俗”在民间与官家之间所遭遇的不同待遇略作探讨。

庸俗、低俗、媚俗统称为“三俗”,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总书记既然说到已经成了“风”,那铁定指的是集体行为。“俗”与“不俗”其实有时难以界定, 譬如我下乡当知青那会儿,“贫下中农”在劳动的时候甚至“生产队里开大会”之前闲聊,有时会讲一些男女之间的事,语涉男女性器官乃至性活动。看身边其他“贫下中农”嘻哈绝倒的样子,我把那当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部分,照单全收。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也曾有类似这样的描写:几个大婶、大嫂把一个半大小伙按倒在田垄间,合力把那小伙的裤子脱下...... 也许有人读来觉得“庸俗”,乡下人倒认为是“纯朴”。至于逢年过节到老板或上级领导家“拜年”,在我看来是一种“庸俗”的行为,然而有些人却认为那是必不可少的“礼数”。

既然要“反三俗”,很应该先把什么是“三俗”好好地理解一番。先看看“庸俗”这个词,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平庸、低级不高尚。也有解释为:平庸鄙陋。那么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视为“庸俗”呢?晋朝的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士葛洪认为“庸俗之夫,闇於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当代学者何满子的见解是“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根据葛洪的标准,“不辩菽麦”也是庸俗的一种,打击面未免太大。至于把大楼盖得像个“大裤衩”倒是颇为符合何满子先生所说的“赝美”。


再来看看“低俗”,词典的解释一致是:低级而庸俗,与“高雅”相对。可知“低俗”比起“庸俗”来更为不堪,因为它更为“低级”。至于“媚俗”这个词,词典的解释甚为简单,只有“迎合于世俗”那么几个字,语焉不详。倒是“百度百科”有较为详细的解读。由于“媚俗”牵涉到的范围比前面两个词更为广泛,很有必要多作引述。“百度百科”这样解说:
媚俗就是过份迁就迎合受众,彻底放弃自己尊严,以作态取悦上级或大众的行为,而且要讨最大多数人好的一种态度,为了讨好,就必须确定什么是大家都想听的,必须为固有的观念服务。关于媚俗(kitsch),原意之一是指“俗气的艺术”。日常意义的“媚俗”显然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批评那种有意迎合、巴结庸众/低级趣味的艺术行为,接近拍马屁的意思。
任何人只要顾忌到公众的存在,而不是依从本心行事,就不免陷入媚俗的泥淖。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排拒来自这个范围内的一切。
换句话说,媚俗要求抹煞人类生存方式中一些本来就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时又实在不可避免,而社会又禁止(从行为和意识两方面)人们承认这些东西。

不止这样,“百度百科”还论述了“媚俗的后果”会是这样:因为媚俗,人们就往往用社会意志代替个人追求。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取向。一旦两者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分裂,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就会完全失重,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从此无从判别,甚至形成善恶两极的同位合一。为了短期的商业效益,而不惜牺牲崇高和责任。在“眼球经济”的招摇下,影视艺术的娱乐化、名人猎奇、商业炒作、隐私曝光等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的媚俗现象大行其道,更可怕的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媚俗就是把受众的心理体验压缩在了一个狭隘、浅薄的表层空间,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深刻理性和美感,使受众失去思想的震撼和心灵的深度。远离了崇高和责任,媚俗便成了生命之重。

上述解说之中引用了一个外文词语 kitsch,那是德文的“媚俗”。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德国人的 kitsch 与百度所解读的不太一样,读者如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一下,我还是只根据“百度”的解读谈谈自己的想法。“媚俗就是过份迁就迎合受众,彻底放弃自己尊严,以作态取悦上级或大众的行为,而且要讨最大多数人好的一种态度,为了讨好,就必须确定什么是大家都想听的,必须为固有的观念服务。”这句话使我产生了一丝忧虑,我担心强调“自己尊严”,不屑于“取悦上级”的人,在当今上国的社会环境下,会不会使自己陷入某种难以自拔的处境呢?至于“迎合受众”,“取悦大众”也还是要分而论之。

冯小刚导演的新作《私人定制》里,把雅、俗用极端化的手法来表达,调侃某些人弄些大众看不懂的东西就以为是雅,固然足以博人一粲,然而以为搞些“荤活”就是“接地气”却也是一种谬误。不过,话说回来,“荤活”、“荤口”实在是民间文艺中并不少见的元素。记得我在哈尔滨观看“二人转”的时候,不管什么节目,每当演员爆出“荤口”或者做出一些含有挑逗意味的动作时,往往会引来喝彩声。相声表演也一样,且让我来举一个例子。
甲、乙两位相声演员说到乙出访日本的时候,对话如下:
甲:下了飞机一看,欢迎的人群举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欢迎乙老师来日”
乙:啊?!
这时听众的反应是哄堂大笑。您没笑?恭喜恭喜!您脱俗了!别问我笑点在哪里,您既然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我总不能再把您往那儿带。


再看看这一段。说的是两人到青岛访问,当地设宴款待,干杯的时候,一位客人没有喝干杯中酒,主人家说:“您怎么没饮尽?”当别人提醒主人用词不雅的时候,主人改说:“我说的是您没搞完。”听众听到这两句话的时候也是报以笑声和掌声。为什么呢?因为演员说那两句话的时候讲的是青岛话,而青岛话“饮尽”和“搞完”的发音恰恰与普通话中某两个男性器官的发音相近。

相声是“说”的艺术,属于“以词叙事”的说唱艺术,而有别于“以身代事”,进入角色的戏剧艺术。(语见《相声溯源》第 2 页)其次,相声是笑的艺术。相声是以笑为武器来揭露矛盾,塑造人物,评价生活的。没有笑,可以构成任何其他艺术,但,不能构成相声和戏剧艺术。也就是说,相声艺术具有幽默讽刺的特长。它反映生活不是平面的,而是夸张的,甚至是变形的。(《相声溯源》第 3 页 )因此,探索相声艺术的历史源头,“说”和“笑”是必须掌握的两把钥匙。(《相声溯源》第 4 页 )

笑料从何而来?最直接的当然是来自生活,为了切合相声的表演形式,在舞台上不免极尽夸张的能事。譬如相声《戏剧与方言》里分别用一段“罗唆的北京话”与“简省的河南话”来说同一件事,就是极度夸张的手法。至于利用口误或方言谐音来制造笑料是民间艺术的惯用手法,不仅仅出现在相声表演中。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一定要使用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低俗素材来制造笑料呢?我想这和民间艺术的“草根性”有很大关系,正如前文说到农民在田间村口的话题,大都是生活琐事,语涉不雅大都不以为忤,甚至看作是趣味,乐此不疲。有人沿用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出伟大人物也有“低级的需要”或者“低级的趣味”,那么,普罗大众对于低级趣味不会弃之如敝屣也就可以理解了。走笔至此,想起在农场的时候,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讲讲荤段子,时间容易过,可见“反三俗”真是任重道远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918的警示,需要将日本民族从地球上抹
2013: 关于某人的最后澄清以及申明
2012: 碧海蓝天: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2012: 五千讲的德国空军是对的。美英飞机技术
2011: 深山兰:君子小人相斗,谁胜?
2011: 逻辑,我对你的真诚劝告。
2010: 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
2010: 决不能听之任之
2009: 唯一:去欧洲看什么?
2009: “绿帽子”难题,谁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