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小快朵頤·廣福庵烹漿飯糍
送交者: 芨芨草 2024年01月19日01:03:52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小快朵頤·廣福庵烹漿飯

潘城

 

9.jpg

嘉平兄拎來一隻蛇皮袋,掏出一包西塞我,得意地:“我北京的珩、上海的沈宏非都寄去了,他大感趣,也嘗嘗。”我一看,“烹漿飯糍”嘛!北國南國的美食家都稀罕,碰到我,三就吃這話不是吹牛,只因兒老宅隔壁是古剎海寺,記憶堂里永有一股菜油與豆製品混合的香味,想來是烹漿飯糍的功力。

不要望文生,以“烹漿飯糍”是巴,其是以豆漿製成的似豆腐皮的食品,兩者像,口感與技法卻不可同日而,所以鮮為人知也少有人做。在叫作“豆漿飯糍”,望文生的更離是早點豆漿、粢飯糰呢!

江南水近郊的大橋鎮與新豐交界有一個廣福庵。自2001年最後的當家蓮圓寂後,再無出家人住持,除了家的人一直守,早無香火,法相荒疏。太留下三件法寶,一是庵中一截古石雕施食台,二是坐化可取捨利的荷花缸,兩件然舊物,與名山古剎比起來也不算稀罕。倒是第三,屬“非”,就是制烹漿飯糍的手。品蓮師太俗家姓過繼來一個兒子改名志原,但尼姑庵的手與外面倒着來,是女不男,遂傳給了“兒媳”玉英。女兒月冬而成非遺傳人。

月冬憨厚真爽,手演示這門藝給我看——

“烹漿”二字,究。漿是豆漿,豆是本地毛豆,出漿才多。“烹”是技法的核心。首先要一口土灶,老馬負責給女兒火,煮豆燃豆萁,最佳燃料。火者與烹漿者要配合默契,柴火觸在底哪個部位要隨時變化,而撤出旺,控制溫度。女兒號施令,老爹化火,喊如同“切口”。老馬說,配合默契都是吵出來的,常急的“灶王公公跳腳”。烹漿用的是大鐵鍋,一碗菜油,一勺豆漿,一油抹布,一把稻草刷子。先以菜油潤鍋,烹漿的前三吸油必,之後一勺豆漿刷一鐵鍋不停旋,不數十秒成形,用手一揭、一掀,整漿飯糍出,薄如面膜,整如

制烹漿飯糍源於古新篁,傳說與南宋高宗是康王於此有關。他吃,上了一碗烹漿飯糍炒青菜,太好吃,菜名是“布衣(糍)青天(青菜)一家”,康王得好兆,留宿家,新篁因有地名“留浜”。新篁的製作中潤鍋要用桐油,廣福庵改良成菜油,其中度不足外人道。而今重食品安全,這門唯余廣福庵家。從十一月做到翌年四月,天餿不能做。唯豆、水、菜油,非土灶柴火與經驗,無法模。一人一一日忙不迭做,可二十斤,只供幾寺院及稿薦。也好,寺院供養,何俗人大嚼?

傳說漿飯糍首於康熙年新篁太平寺金和尚,廣福庵的手就是清末從太平寺來,被廣福庵住持“三太”學來,成禪林美食高手。一直成城各大寺院的供點,才知自己兒候吃的烹漿飯糍很可能出自玉英之手。回家我也烹漿飯糍炒青菜,熟悉的味道復活。

漿飯糍在史上分兩種,一種叫“毛漿飯糍”,不豆渣製成,用菜油萬成形,已失;另一種廣福庵承的叫“淨漿飯糍”,性好,久煮不。有了整薄透的烹漿飯糍,就能裹出一道名菜叫“禪衣包”。

廣福庵始建於清道光年,第二代“福太”承“三太”願,於民國六年(1917年)建伽模可。又從普陀音像,據與靈寺的一模一。信眾十里跪迎,香火鼎盛。有比丘尼29人,良田數,耕牛一,晨暮鼓,禪合一。正是有這樣的基,才具了美食的可能。直到解放初土改,廣福庵被劃“小土地出租者”,不屬於剝削階級。比丘尼佛事之餘參加生產隊勞動,一算工分。庵中漿飯糍之功,能做出素、素、素豬、素鰻鱺等一桌素宴,其中最佳者“禪衣包”。

“包”是江南人家常做的菜餚,千、豆腐皮都能做包,裡面的也各式各,肉、菜、筍、木耳皆可包。我最喜吃野菜包,嘉的野菜特指菜。菜肉或豆腐乾丁嵌油豆腐、包都是可以甩開腮幫子吃的美味。

關於“包有一個故事。清末同治十三年九月,著名的“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已成僵局,乃武的姐姐淑英決定京告御狀,心力交瘁,路麗橋,昏倒在一家潘氏豆腐店口。潘老闆救醒她後,聽冤情,隨手將店裡的豆腐皮裹了野菜送她路上吃,“包”吳音同“包”,鼓勵她一定能把官司打。三年後冤案平反。

“包”出自庵中,加了“禪衣”,我認為不宜再包入腥,最合適的菜、豆腐乾及筍。佛茹素的本是不生,而以素食做腥狀,如素、素等皆是迎迓俗眾,力尤在。是“禪衣包”最在。

廣福庵到第三代住持蓮時為艱難,她俗名馬連寶,八出家。庵中生有三,做衣服,做糍,挑着擔去念。文革期,據離“重點文保位予以保”的批文送只差兩小,廣福庵音像、“西遊”人物黃木雕供桌和“廣福庵”金牌匾,被付之一炬。同品蓮師太在內的六位比丘尼被迫俗,但不改斷之志。直到1999年,品蓮師太憑她多年身望,募集功德重建廣福庵而成如今模,兩年後寂。

到破佛殿壁上有她模糊的德相,很慈悲。還見到她生前手抄的端正小楷文,妙法花。月冬回,“爺爺”(對師的稱呼)曾把頭髮分開來她看頭頂九個戒疤。我想她是蓮時“禪衣”,是馬連“包”,禪衣包何止包些菜或肉?可以包萬法萬相,是個一真法界。

蓮師養子志原娶了媳婦陸玉英,玉英不字,卻撐起了廣福庵。兩夫妻靠漿飯糍,陸續給六位老太養老送

的烹漿飯糍曾供城內“七塔八寺”,如精寺、海寺、冷仙亭,城外送到楊廟、王江、盛等地寺院,到上海玉佛寺。如果畫一,可算“宗教民俗食學”。

問馬月冬,有沒有粹用烹漿飯糍做的菜?

燒鵝

10.jpg

哪裡的好?

冷仙亭。

冷仙亭在老城區弄堂里,名副其的“螺殼裡做道”。居市井的寺會多些煙火氣,但美味也是普度眾生的八萬四千法之一。你看那布袋和尚、公活佛都是吃的主。

住持法雨和尚快人快,也不需我,早把冷其人、冷仙亭史悉數道來,完用,吃素燒鵝去也。月冬“江南名莊”的大廚也做了一道來比,僧俗各有千秋。燒鵝是以烹漿飯層層疊好,浸入煮再晾涼後的汁內。汁定味,以油、糖、茴香、香菇等調和。入味後取出,拿砧板壓實,再入蒸,蒸後入油煎,最後切。成色像燒鵝的脆皮,來咬,口感外脆內綿,嚼起來滋味滲出,植物蛋白代替了物蛋白。一毛豆,先是榨漿,榨後就烹,烹後要完被壓實再蒸,蒸又煎,煎好刀切,也真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

冷仙亭史上是“冷祠”,後成道,太平天國後住的是尼姑,直到法雨和尚這輩才改成僧寺。因此冷仙亭與廣福庵關係密切,以前是常來幫忙念的。

玉英得清楚,三十多年前陪廣福庵的一位太到紫陽街防癆協會治血吸蟲病,第一次到冷仙亭吃。此後常來漿飯糍,那很苦,吃上素燒鵝是後來的事。那位太當年即病歿,玉英她與丈夫到東柵抬回來一隻水泥棺材,重得來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自製黑芝麻糊, 營養豐富,順滑濃香。無
2022: 中東美食節上的【法式可麗餅】酷似大煎
2022: 最佳土豆食譜之一,香辣味美
2021: 製作簡單,但味道不簡單,能輕鬆做出拉
2020: 涼拌海蜇絲
2019: 中國各地的五碗面,你最喜歡哪碗?
2019: 海派經典-四喜烤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