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5. “规律”“本质”属于必然的变位
送交者: luis 2024年05月11日16:50:2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5. “规律”“本质”属于必然的变位

 

好奇心指向确定性的诉求,不仅仅结晶在了,“必然”这个概念上。许多常见而重要的术语,包括但不限于:“规律”“本质”等,都能看成是它的变位,虽然彼此间也存在,微妙的语义差异,但在强调认知的“确定性”这方面,明显是息息相关、心心相印。

 

《自由意志》16篇里,已然讨论过,“必然”与“规律”的一致了,所以这里只需,再次“规律”一回:必然概念涵盖了所有类型,包括一次性的“一定如此”;规律概念则主要指认了,周期性或重复性的“一定如此”。

 

也是依据“必然”与“规律”的这种直接相通,以及“law”同时兼有的,“规律”和“法律”的双重语义,前一篇才斗胆鼓吹:求知欲把“必然”的认知结构,套在了对象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人为自然立“法”,嗯哼。

 

对应地,与“规律”相反的“无序(无规律)”,主要是指“不重复”“非周期”,亦即那些虽然彼此相似,甚至聚在一起,却又统统是一次性的偶然事件,如同有名的布朗运动那样子: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大量微粒,永不停息地做着,没法预测的无规律运动,仿佛每个都被当成硬币,随机地掷了出去似滴,文言又叫:“不许乱说,可以乱动”……

 

当然咯,这种无规律的没法预测,并木有阻止科学家们,围绕布朗运动,展开了两百年的认真研究,发现了一堆相当确定的原理定律,弄得俺老汉现在都不好意思说,这一点究竟是证实了,还是证假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对偶然没法搞科研。事实上,木有一门科学会自找麻烦,从事这种研究。”

 

可是哈,不管是证实了,还是证假了,下面两句口头禅:“透过偶然看必然”,和“透过无序看规律”,用词虽然不同,差别毕竟不大,都热衷于号召大家伙,基于好奇心的内在诉求,从变幻莫测的拿不准中,找出一以贯之的很确定,让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变得靠谱起来,不是?

 

要是阁下发问:那自在之物本身,到底是有规律的,还是无序的呀?俺老汉只好老调重弹咧:它们永远懒得搭理,人给它们立下的任何法,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无序与规律的人为区别,而总是以自己如此的方式,自顾自地存在着:无论人说它们是规律的,还是无序的,难道会影响到,日新月异、白云苍狗、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的运行演变么?玩呢。

 

只有地球上那一小撮,看起来就相当渺小的人儿们,才会在基于求知欲,想搞点事情的认知活动中,一边给那些自己能够,重复性确定认知的对象,贴上“规律”的标签,一边给那些自己不能,周期性确定认知的对象,粘个“无序”的铭牌,倒彷佛两者之间,真有神马天壤之别似滴。正经。

 

尤其不幸的是,人为自然立法的时候,瞎贴标签、乱粘铭牌的乱点鸳鸯谱,如同死人的事情那样子,还是经常发生滴。举个例:既然据说严格保持了,冷酷中立的物理学,也会在柿油意志理论的哼哼教诲下,给微粒能在里面“随机偶然”地,胡乱窜访的“无序”空间,戴上了“柿油度”的高帽,甚至还从中得出了:大自然中,越无序越柿油,越有序越不柿油的洞见,我们为啥不能进一步类推出:大千世界里,布朗运动最最柿油,有机生命不太柿油,人类社会木有柿油的高论呀。做人开心就好。嘻嘻。

 

怎么一不留神,又扯到柿油不柿油的问题上啦?赶紧收敛一下,来看“本质”与“现象”,这对也常常和“必然”与“偶然”一起,钻进同一条战壕的亲密战友。按照马哲教科书的最初指示,与必偶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因果关联,以及运动变化上有所不同,它俩的区别,主要围绕事物自身展开,并且蛮像夫妻俩滴,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对立统一,相反相成,阴阳谐调,床头干架床尾和,小两口吵嘴不记仇,嗯哼。

 

然而哈,接下来的进一步解释:“本质是单一、稳定、深刻的东西,靠思维把握;现象是丰富、多变、表面的东西,用感官感知”,随即就把确定性这座分水岭,清晰地暴露出来咧:“现象”归根结底是指,某个东西能被感官察觉的,具体不确定的一面;“本质”归根结底是指,某个东西能被思维理解的,抽象很确定的一面。

 

由此看来,现象与本质这对术语,差不多就等于,指向了某个东西自身,并且分别处在感性与理性层面的,偶然与必然、无序与规律的术语了,以致我们的确有理由宣布:本质和必然、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否则的话,无论学术理论,还是日常言谈,怎么可能形成,像“必然本质”“本质规律”“偶然现象”这样子,欣然成双配对、步入婚姻殿堂的套话成语呀,不是?

 

趁机插句嘴哈,在此又能发现,康大牛的一个破绽咧:他主张人为自然立法的结果,是人们只能认知,自在之物的“现象”,逻辑上讲不通:既然立下的是必然之法,那不管是不是扭曲了,自在之物的本来面目,人们认知到的,也一定是必然本质,怎么还会是偶然现象呢?所以曰:他老先生的辩证逻辑功夫,也许十分了得,可形式逻辑的思维水平嘛,明显不敢恭维,嗯哼。

 

除了眼下流行的,“某某现象”说法外,一般讲,本质比现象的权重更高,同样是因为,它在彰显确定性方面,与必然、规律的这种语义相通。所以人们往往会说:地球与太阳的关联,是本质性的;地球与小流星的关联,是非本质的——虽然这些玩意儿本身,才不会管你们,是把它们当成本质看,还是当成现象看,就在那里自己如此地,相互发生关联而已。

 

这样子瞅,经常与“透过偶然看必然”、“透过无序看规律”并列,和盘托出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法,也从一个角度概括了,前面反复提及的,文明人类的认知过程:一眼瞥见春天树叶的具体色彩,你不假思索,直接就拿抽象的“绿”字套了上去,压根用不着重蹈,原始人当年从大量的感性经验中,一步步提炼出,这个理性概念的冗长过程,而是一眨眼工夫,就抓住了不确定的现象中,包含的确定性本质,以致可以说是,另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依据本质看现象。”颠覆。

 

说白了,《人性逻辑》2篇里,鼓吹的“理性直观”,也是这种人为自然立法的表现:根据相当彪悍的鸭子定理,你看到一个活物,长的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叫声像鸭子,吃起东西来也像鸭子,只要脑瓜还正常,肯定就会把,鸭子的标签贴上去,却不可能像某局长那样子,犯下了鼠头当鸭脖,傻傻分不清,可还是没撤职的低级失误……

 

说穿了,对于眼下大热的胡塞尔现象学,在“面朝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质直观”,这个颇有价值的核心理念,从人为自然立法的“求知欲”角度来解释,或许要比他自己,及其追随者们,诉诸先验还原之类的神话,围绕所谓的“意向性”,反复展开的晦涩解释,既清晰,又好懂。

 

说破了,在此把“先验还原”叫做“神话”,是因为它们太高深咧,烦琐得不要不要滴,将一个原本不复杂的东西,东扯西拉得无比艰深,听起来实在不像人话,远远超出了俺老汉的浅薄理解力,所以只有当神膜拜的份儿咧,不是?

 

友情提醒一声:上面指出“规律”和“本质”,统统属于“必然”的变位,并没有试图取消它们,用“必然”来替代的意思,因为与“必然”比,“规律”侧重于强调,重复性或周期性的一定如此,“本质”侧重于意指事实自身,而不是事实的因果关联和运动变化,所以都分别有,属于自己的特定语义。

 

这里鼓吹三对范畴的意思相通,主要是为了彰显,求知欲的确定性诉求有多强大,居然能弥漫性地渗透到,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流行概念中,让它们成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急先锋,想不用都不成……

 

马哲辩证法的几个对子中,离确定性诉求最远的,似乎要数老亚和老康没怎么强调,黑格尔却蛮看重的,“内容”与“形式”了。原因倒也简单:它俩的语义内涵,相当接近于“质料”与“结构(理式)”、“要素”与“框架”,不仅很难分开,而且动不动就相互转化,尤其经常被用来解释,人们的实践结果,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文化、语言、艺术等等的具体构成。

 

也因此,认知维度上,两个概念之间,好像并不存在,如同“必然”与“偶然”、“规律”与“无序”、“本质”与“现象”之间,那样子鲜明的权重反差。不管怎样,无论说“透过形式看内容”,还是说“透过内容看形式”,听起来都有一丢丢小别扭,嗯哼。

 

不过哈,为了将本系列的立论贯彻到底,俺老汉在此不惜霸王硬上弓,也非要把人为自然立法,和它俩捆绑在一起: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将认知结构加在认知对象上,也可以说就是,将形式加在内容上,由此成就了,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认知成果,并且统一的分量越大,还越接近于真理……于是乎大获全胜,收兵回营咧。唱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人类命运共同体 - 求真百科
2023: 维基百科危害人类社会利益
2022: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21】
2022: 吞药自杀身亡的歌手演员亡魂哭诉: 娱乐
2021: 如何写论文5分钟系列讲座34 文献综述的
2020: 心理学随笔(5)你敢把这份调查问卷给
2020: 新冠病毒权威解析
2019: “清华大学”起诉“清华园妓院”
2019: 人类的错误从这时候就开始了,请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