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60年代的年画
送交者: 弓长贝占郎 2024年05月10日21:14:43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2023-03-29 21:31·漂泊乌伤

年画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而且色彩鲜明,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民间浪漫色彩。过去,每逢春节,农村家家户户上街购年画,张贴年画,成为普遍的事情。

时光荏苒,曾经的岁月,已成追忆,众多知名画家,以其妙手丹青,创作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年画作品。

1、1964年出版的《乡村女教师》年画,作者是庞亦鹏、庞卡,一位年轻的乡村女老师,坐在草地上,手里拿着竹竿当教鞭,小黑板挂在树丫中,认真给听课的学生们讲着爱劳动、爱集体的内容,露出的淡淡笑容,如同阳光帮温暖。

2、1964年出版的《社员都是向阳花》年画,作者是刘振铎,在东方人民公社的一处田间地头,社员们在劳动之余,围拢在一起看表演,旁边的向日葵竞相开放,每个社员也似花儿般,齐心协力,充满着火热的激情。

3、1964年出版的《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年画,作者是韩敏,老人家在金灿灿的稻田旁,手里拿着一束稻穗,听着旁边的社员介绍农业生产情况,左边的老社员手里拿着一顶“人民公社好”的草帽,老人家看到丰收的场景笑逐颜开。

4、1963年出版的《碧波红莲》年画,作者是章志敏、陈昌源,在江南水乡,正是荷叶田田,荷花红艳,一群柔美的女社员,坐在木盆中,在荷塘里采摘着莲蓬。

5、1961年出版的《精忠报国》年画,作者是杨俊生,描绘了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报效国家,让其母在他后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示赤诚爱国之心。

6、1965年出版的《训虎演员》年画,作者是徐寄萍,在马戏团的表演中,一位女驯兽师站在凳子上,娇柔万分,但是却训得一只猛虎,服服帖帖听其指挥。

7、1963年出版的《人勤年丰送粮忙》年画,作者是陈强,丰收的季节,人们将梯田里的稻子收割,再装入箩筐里,通过一艘艘木船运往粮站,船上红旗招展,大家喜气洋洋。


8、1964年出版的《读书听话》年画,作者是庞卡,在一个队部里,窗外月色如银,屋内灯光亮堂,老队长一手攥着旱烟袋,一边认真听着年轻人诵读伟人选集,旁边的女子移动着煤油灯,后壁的墙上贴着伟人深入农村的画作。


9、1962年出版的《给娃娃做新衣》年画,作者是谢慕连,桌子旁有两个小姐妹,左边穿着粉红裙子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娃娃,她正看着坐在凳子上小女孩缝制给娃娃穿的衣服,不知如今六十多岁的女性读者朋友能否记得儿时的这一刻。


10、1964年出版的《春到田头插秧忙》年画,作者是宋忠元,春天到了,杨柳依依,燕子飞来,一群女社员,风风火火,挑着秧苗,送入田间,准备马上插秧,干劲十足意气风发。


11、1962年出版的《鱼美人》年画,作者是金雪尘,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位美丽的大海公主鱼美人,遇到了年轻英俊的猎户青年,两人之间经历了一场磨难之后终成眷属。


12、1965年出版的《开山引水干劲高、改变山区旧面貌》年画,作者是施邦华,在莽莽的群山中,为了将水引到缺少的山区,来灌溉开垦出的山坡梯田,社员们鼓足干劲,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山挖渠来引水。


14、1964年出版的《群英赴会》年画,作者是姚天沐、张怀庆、李玉滋,在一辆列车的车厢中,来自各地的英模代表,欢聚一起,交流着农业战线上的经验和心得。


15、1964年出版的《田头卫生员》年画,作者是李慕白、金雪尘,一位穿着绿毛衣的年轻女子,一手扛着锄头,一手背着保健箱,走在了田间地头,春天的桃花红,菜花黄,作为一名生产队的卫生员,她边干活,边为社员们服务。


16、1964年出版的《志在农村》年画,作者是庞卡,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型农业,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城市青年来到了农村,画中的男青年,眼神充满着自信,望着前方,旁边的两位女青年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扎根农村建功立业。


17、1962年出版的《穆桂英》年画,作者是吴光宇,取材自杨家将的故事,宋军与辽军对垒之时,辽军布下了天门阵,被杨家将的女豪杰穆桂英所破,画中的穆桂英,骑在马上,英姿飒爽,双手执枪,奋勇无比。


18、1965年出版的《全家争五好,好了还要好》年画,作者是莫伯华,那个年代在农村地区为了表彰先进,在生产队开展五好社员的评选活动,五好指的是:“思想、品德、身体、作风和行为”五个方面都要好,画中一户社员家,人人都在争着评上五好社员。


19、1963年出版的《永远学雷锋好榜样》年画,作者是朱膺,一群小学生在学校的橱窗上,纷纷拿起纸和笔,抄写着雷锋的事迹,他的精神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帮助别人做好事蔚然成风,可惜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20、1966年出版的《女跳伞员》年画,作者是徐寄萍,在训练场上,一朵朵伞花从天而降,三位女跳伞员已经落地,她们自信的笑容,矫健的身姿见证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昂扬自强。


21、1964年出版的《新农村》年画四条屏,作者是徐寄萍、王柳影,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四位女性正在从事着不同的农村工作,第一个女社员正在秧田旁放水,第二个是女农机手,正在戴着手套准备开动机器,第三个农家妇女正在给地里撒着化肥,第四个女子挎着电工包,在电线下走过,应该是个女电工。


22、1963年出版的《岳飞枪挑小梁王》年画,作者是杨俊生,年画取材自《说岳全传》第十二回的故事,在宋钦宗时所开的武科举中,岳飞进京赴试,与云南小梁王柴桂在校场中比武,小梁王仗势欺人,被岳飞在比武中枪挑刺死。


23、1964年出版的《锦绣草原》年画,作者是王桑泉、朱晓舟,广袤的草原上,青绿的草地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牧民们也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各自劳作着,与白色的帐篷,招展的红旗,形成了锦绣的草原风光。


24、1961年出版的《咱村也安了电灯》年画,作者是金岩,在新中国的初期,电灯电话成了老百姓的憧憬,在一个窑洞里,电工正在给一户人家安装电灯,老人和孩子们开心不已。旁边炕上的老油灯也在见证着这一刻。


25、1966年出版的《人民的勤务员》年画,作者是金梅生、李慕白 ,在黄浦江的轮船码头,一位老大娘正在登船,一个公安人员搀扶着她,还帮着拿行李,另一位轮船女工作人员赶忙去迎着她,真正的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6、1963年出版的《宝宝爱读书》年画,作者是邵佐良,年轻的妈妈正在炕上,拿着一本人民画报,翻给宝宝看,怀中的幼儿乐呵呵,旁边的姐姐也认真的看着。



27、1960年出版的《养兔》年画,作者是徐寄萍,一个女孩,还是少先队员,正将青菜和胡萝卜拿给她养的一群兔子吃,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养兔子或多或少还有些记忆。


28、1965年出版的《热爱劳动》年画,作者是李慕白,春天的田野,油菜花儿白,桃花红,少先队员们扛着锄头,行进在田埂上,大家洋溢在春风里,高高兴兴地去劳动。


29、1964年出版的《志在山村》年画,作者是吴光华,在山乡大地,来到农村的城市姑娘,已经融入新的角色,她们信心百倍,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不畏劳苦,勇挑重担,那沉甸甸的箩筐见证了青春挥洒的汗水。


30、1960年出版的《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年画,作者是张大昕,在郊区农村的一处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奔向路旁,一群女拖拉机手开着拖拉机行驶在路上,一个个向着孩子们招手,那是妈妈的召唤。


31、1965年出版的《苦练硬功夫争当神枪手》年画,作者是陈政明、陈政趾,在海岛的沙滩,行进着一支全副武装的队伍,那是解放军战士帮助渔村民兵训练,走在前面的几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胸口戴着大红花,那是打靶之后的神枪手们。


32、1964年出版的《春暖早出勤》年画,作者是范振家,春天的清晨,杨柳青青,柳叶随风起舞,燕子双双飞,两个女社员,一人手里拿着筐和镰刀,另一人则给头发包着头巾,正准备去劳动。


33、1961年出版的《荀灌娘》年画,作者是金雪尘,西晋时期,天下战乱不已,晋朝平南将军荀崧被围困南阳城中,他的女儿荀灌时年十三岁,为了求援,她出城突围报信,终于搬来救兵解围其父和全城百姓。


34、1965年出版的《广阔天地》年画,作者是张辛国,那个时代,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城市知识青年,来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农村生活的锻炼,图中的老社员边牵着马,边给她们介绍情况。


35、1962年出版的《花木兰》年画,作者是李慕白、金雪尘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她一手牵着战马缰绳,一手拿着长弓,正准备杀敌而去。


36、1962年出版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年画,作者是高汝法,在收获之后,忙碌了一年的社员们迎来分配的时候,一对年轻的社员夫妻,丈夫扛着粮食,妻子牵着驴子,一手拿着厚厚的人民币,喜笑颜开。


37、1964年出版的《六好社员》年画,作者是马乐群,一个女知青,深入农村,在田间地头忙碌着,践行着六好社员的要求:“在生产队中信念坚定不移,对党忠心耿耿,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帮助农村搞好宣传工作”


38、1965年出版的《不忘阶级苦 紧握手中枪》年画,作者是忻礼良,在一处海岛的训练场,解放军战士和民兵们围在一起,听着老妈妈讲述旧社会的痛苦生活,只有紧握钢枪,才能保住得来不易的新社会。


39、1966年出版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年画,作者是李慕白,1964年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草原上,12岁的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一起放养着公社的羊群,突然遇到暴风雪,三百多只羊奔逃,姐妹俩为了不让羊群走散,竟然一夜里走了30多公里地,从而被严重冻伤,后来经过营救,两个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姐姐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妹妹玉荣双腿不同程度被截肢,由于她们勇救集体的羊群,从而被授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称号。


40、1962年出版的《潇湘夜雨》年画,作者是金雪尘,这幅红楼梦年画,表现了住在潇湘馆里的林黛玉,馆外正是一场夜雨,黛玉坐在桌旁,对着写就的诗词,愁绪顿生。


41、1964年出版的《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年画,作者是谢之光,在一个课桌旁,姐姐正在教着妹妹做功课,铅笔指向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告诉妹妹大家都要做个好孩子,旁边的小弟弟乐呵呵的,手里拿着认字的书,上面是鲜红的红旗,五十多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也许有些读者朋友还能回忆其这样的场景。


42、1964年出版的《兽医姑娘》年画,作者是胡振郎,在空地上,蹲着一位红衣姑娘,她是一位年轻的兽医,手里拿着针管,在一旁的大叔注视下,正准备给小羊羔打针。


43、1960年代出版的《丰收场上披新装》年画,作者是周云根,丰收的时节,粮站里堆满了稻谷,供销社送货上门销售,直接将布料摆到了晒谷场,女社员们披上了红色的布匹,试着样式,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44、1963年出版的《平衡木运动》年画,作者是金梅生,在校园的运动场上,健硕的蓝球女队员正在抢着空中的篮球,教学楼的转角处,平衡木上,一位可爱的女体操运动员,露出自信的笑容,张开了双臂,像一只鸟儿一样翱翔。


45、1963年出版的《女民兵》年画,作者是陈永智,在野外的林地旁,这是一处训练场,一群年轻的女民兵提着枪,扛着打过的靶子,大家纷纷向穿红衣的女子祝贺,从3颗子弹都是10环,可见她的枪法极准。


46、1965年出版的《机耕队》年画,作者是张碧梧,两个年轻的女社员,正驾驶着崭新的红色拖拉机,后面紧跟着的队伍,展现了农业机械化的热闹场景。


47、1963年出版的《红灯高照》年画,作者是王信,社员之家的门口,为了庆祝新年,人们张贴着春联,画面中间的大叔抱着小女孩,挂着“人民公社好”的大红灯笼。


48、1962年出版的《莺莺听琴》年画,作者是邱小玉,取自西厢记的场景,夜色下,月光如水,崔莺莺在红娘的陪伴下,正在墙壁处听着张生弹起了古琴。


49、1964年出版的《培育新医》年画,作者是李世平,一位发须斑白的老中医,穿着中山装,正在给一群赤脚医生传授针灸医术。


50、1961年出版的《入队》年画,作者是徐寄萍,在革命烈士的雕像前,少先队员们正在进行庄严的入队仪式。


51、60年代出版的《迎新书》年画,作者是黄妙发,在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新华书店的流动服务点,围满了村民,坐在手扶拖拉机旁的女子,一人拿着《大寨花盛开》的书,另一个拿着《农机手册》认真的读着。


54、1963年出版的《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年画,作者是庞亦鹏、庞卡,两个年轻姑娘,背着农具,三月的杨柳,柳叶在春风中飘摇,两只燕子空中起舞。


55、1964年出版的《好儿女志在四方》年画,作者是吴性清,三个年轻人,带着衣包,站在山岗上,意志坚定,应该是响应到农村去的号召。


56、1963年出版的《岳飞》年画,作者是俞微波,骑在白马上的岳飞,英姿勃勃,双目正往前方探望。


57、1965年出版的《半工半读育新人》年画,作者是沈家琳,一处工厂的机床旁,工人老师傅正在现场教着3个学生,那时候的教育理念,早就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8、1964年出版的《女工》年画,作者是庞卡,四位女工,分别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旁,发挥着女子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59、1963年出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年画,作者是王叔晖,这张年画以组图的方式,图文并茂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

60、1965年出版的《建设祖国花怒放,提高警惕防虎狼》年画,作者是盛此君,一队男女民兵,手握钢枪,英姿飒爽,那时的中国一方面要加大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还要防备敌人的觊觎。

61、1965年出版的《农业机械化的尖兵》年画,作者是曾日文,两位女拖拉机手在田间驾驶着铁牛犁田。

62、1963年出版的《白蛇传》年画,作者是金肇芳,画面绘就了西湖断桥旁,白娘子与许仙相遇时的情景。

63、1964年出版的《水泊梁山108将全图》年画,作者是果禅,他将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全部都绘于一个画幅上,气势极为壮观。

64、1961年出版的《天女散花》年画,作者是谢慕莲,云霄之上,一位仙女将鲜花洒向人间,这幅画作想必停留在很多人幼年的记忆里。

65、1965年出版的《你追我赶》年画,作者是庞亦鹏、庞卡,栽秧的时刻,女社员们在田埂上挑着秧苗,争先恐后,你追我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1129(图文)哀中国,美国人争取自由的
2022: 周星驰曾为《功夫》六个词付版权费
2022: 警惕3
2020: 美国疫情 中国城空了
2019: 金一南和特朗普
2019: 关于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