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北大学生的美国面试之旅 (1-9)
送交者: znzn 2005年04月13日16:23:56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北大学生的美国面试之旅

美国的面试之旅(一)

起子

“轰——”,窗外,旧金山国际机场的起飞坪逐渐地消失在视野中,被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而取代。飞机又一次起飞了,18天来的第8次。11个小时后,飞机将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
机场,为这次旅行划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终于有种完成使命的感觉。收到了Stanford,
UTSouthwestern,Rockefeller,Uchicago和John Hopkins的offers,应该说,我对自己
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过去十几天在美国的情景一幕一幕的在眼前重放。体验,新奇,奔
波,疲倦,收获,喜悦。忽然感到有种责任感把这次面试之旅记录下来。在此之前,很少
听说有中国学生到美国本土参加校园面试。我自己也是经过了一段矛盾的心里斗争才迈出
的这一步。写下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对以后的申请者有些帮助,不至于像我一样,开始
连申请的签证类型都不确定。


美国的面试之旅(二)

接受邀请

很多人都说我的申请很成功,其实,它却是以一封拒信拉开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
寄出了,然后就开始等待。飞跃过的人都知道,这时候是最难熬的:什么事也做不了,最
多就是刷刷邮箱,收收垃圾邮件,然后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这样,挨
了两个月,都变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开outlook。“嘟”
,计算机上显示:4封信邮件。 第一封,垃圾邮件。第二封,无聊的广告。我漫不经心的
打开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从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来的!我一下精
神了。这是我申请中排名最低的学校,基本就是用来保底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小心翼
翼的读下去,其他的单词还都没理解呢,突然看见一个词“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没
戏了。但还是不敢相信,仔细地读了一遍,确认是拒信。两个月,没有任何消息,结果等
来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学校的…… 我当时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来了,就是那第四封email。它也是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请我于三月初去参加校园面试的通知。校园面试是美国大学招生的一项惯
例,一般受邀请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录取的。学校负责学生旅行及食宿的费用,目的在于
给双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机会。但是对于国际学生,由于费用、时间以及签证等条件制约,
学校经常采用电话面试作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参加过研究生入学的校园面
试,反正我是从没听说过。Stanford的教授极力鼓励我去试试,因为这样对申请很有利。
的教授、我在北大及生命研究所的导师分别给我写了supporting letter。最后我实在是
想不出签证官还有什么理由拒我。于是,安心回家过了个年,初五一过,我便赶回北京,
准备接受最后的考验。

至于签证的手续,水木上有不少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就在这谈谈我签证面谈时的情景吧
。我预约的是7:30的面谈。那天人不多,我前面有十几个人排队。但最后分配的时候,我
也不知怎么回事就成了我们那队的第一个。签证官的小窗一打开,一个黑发的帅哥向我们
示意。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堆着笑着说:“Good Morning, Sir.” 他脸上没一点笑意
,盯着电脑屏幕看。过了一会,他拿起Stanford的邀请信,漫不经心地看了几眼:“你去
美国干什么?”ft,好标准的中文!结果我脑子里反应的却是英文:“I am going to a
ttend an on-campus interview at Stanford University.”他也换成英文:“Your ma
jor is?”我心里一虚,可千万别check我:“Biological Sciences.”他又就我高中时去
日本出访的经历问了一个问题,然后说:“What are you doing now?”我回答说:“I
am a senior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他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You can
get your visa at window 1.”我有点不敢相信,又跟着问了一句:“Window 1, right
?”“对!”(又是中文!)

就是这样了,不到5分钟的面谈后,我就得到了去美国的B签证。我看着手里一大队的材料
,觉得很滑稽。但我也知道,它们的作用并不在于签证官是不是看了它们,而是在于我是
不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回头想想,其实签证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而且最近签证的形
势也越来越好。话说回来,签证官拒签学生签证,事实也的确是大部分留学生都留在美国
了。要想说服签证官,关键是你自己信不信你会回来。要是自己都没信心,那签证官更是
拒你没商量了。另外再说几句题外话。美国不是天堂。它的确是一个让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但任何梦想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为之奋斗拼搏的基础上。中国这两年发展势头很好,各行
各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想,等我们学成的时候,回国绝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美国的面试之旅(三)

踏上征程

恰好就在拿到签证的这一天,我得到了另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正坐在从使馆回北大的出租车上,手机响了。我接起来,是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工作人
员,说我有一个从美国纽约来的快件。谁能从纽约给我寄快件?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Roc
kefeller。谁也不会用联邦快递寄据信吧?难道是offer?! 我又不太敢相信。直到拆开信
封,看到了dean署名的信,我才激动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巧的是,Rockefeller
邀请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去参观校园,即是所谓“Open House”,并负担部分旅费。有两个
时间可以选择,3月3日到5日或10日到12日。Stanford的面试6日结束,如果我在美国多待
两天,不是正好可以再去Rockefeller看看。而且这样的话我不妨再问问别的学校。于是
我立刻给Uchicago和UTSouthwestern写信,询问能不能去学校参加面试,并请学校负担部
分机票。学校立刻回信,表示很愿意我去访问。而且实际上UTSouthwestern已经接受了我
的申请,只是我还没收到正式的信函。

很快,在多方协调之下,我安排好了行程:3月2日抵达旧金山,3日到5日参加Stanford面
试;6日飞往芝加哥,7日在Uchicago面试,8日参观芝加哥;9日飞往纽约,10日到12日访
问Rockefeller;13日飞往达拉斯,14日和15日参观UTSouthwestern;然后我留出了几天
空余时间,19日飞回北京。

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为这次面试之旅作了详尽的准备。我从网上了解到每个学校的研究
情况,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实验室,并且阅读了部分发表的论文。研究生选校的标准不同
于本科生。学校名气、地理位置、福利条件等等都只能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学校能否提
供最好的学术训练。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校有多少你感兴趣的实验室,而且这
些实验室有多大可能会收你去做论文。校园面试,不仅是学校面试学生,也是学生面试学
校。任务其实就是找自己感兴趣的教授面谈,看看相互选择的可能性。

3月2日北京时间1:30pm,UA888号航班准时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我,踏上征程。


美国的面试之旅(四)


感受斯坦福

3月2日旧金山时间8:00am,飞机已盘旋在太平洋东岸上空。我透过机窗向外望去,一团团
白云漂浮在蓝天与碧海之间,在加州灿烂的阳光下闪耀动人。前方则是大片大片的青山绿
地。Sunny California,真是名不虚传!

在Stanford的接待人员引导下,我和另两个学生一起,坐上Supershuttle,驶向我们下榻
的Sheraton酒店。汽车奔驰在101号高速公路上,路边的棕榈树飞快地向后退去,一下就
给我带来一种和北京不同的新奇感受。这里很少有高楼,大多是一栋一栋独立的房屋,而
且风格迥异。我贪婪的欣赏着这一切,邻座的女孩则一直捧着一篇论文埋头猛k。管他呢
,just take it easy, and enjoy!

在酒店安顿妥当后,我一分钟也不愿耽搁,决定立刻出发去校园转转。Stanford提供免的
班车——Marguerite,直通校园及周围各个地区。酒店不远就有一站。早就听说,Stanf
ord的校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学校园,而今终得一见。偌大的校园绿草如茵,称之为公
园也许更加合适。每一栋教学楼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张扬而不夸张,与周围的环境和
谐统一。校园内随处可见骑自行车的学生,带着头盔,背着书包,在阳光下潇洒飞驰。路
边的草坪上,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在闲谈,或在小憩。我在医学院下车,沿着
地图,找到了Herrin楼,也就是我申请的生物科学系的主要教学楼。Stanford的生物医学
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科学系和医学院。医学院又包括遗传系,发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
,、等等。整个体系十分庞大,同时分支又很繁复。所有系的实验室基本都分布在Herri
n, Gilbert, Lorry, Clark, Fairchild, Beckman, 以及医学院等几栋教学楼中,相隔不
过几分钟的步程。今天基本上没有安排什么正式活动,我就在这几个楼中乱跑,找了几个
事先email联系过的教授聊了聊,包括当初讲RNAi时引用过n多遍的Andrew Fire。

晚上,生物科学系的高年级研究生带我们去吃晚餐。发现学生中其中有不少华人,只不过
都是ABC,没一个人会讲汉语。晚餐有两种选择,泰餐或是中餐。我本来想去吃泰餐,结
果人太多了只好作罢。想来可能美国人也都快把中餐吃腻了。而我,坐了11个小时的飞机
飘洋过海,又吃了顿中餐…


美国的面试之旅(五)

面试初体验

第二天,Stanford的interview weekend正式开始了。早餐结束后,Tim Stearn给我们大
概介绍了Stanford生物研究概况。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Stanford设立生物院系时,既想
统一又想突出重点,结果就造成了又有一个包罗万象的生物科学系,又有独立的遗传系,
发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等后来觉得这种过于繁复的分系不利于学术研究时,已
是积重难返。于是只好采取了一些改善措施。比如招生时各个系统一进行,合称Bioscie
nces Program。每个系在其下设独立的Home Program,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略有不同。不
管哪个系招收的学生,都可以在其它系的实验室做rotation甚至博士论文。他又重点谈到
了Biological Sciences Home Program的要求,course work, rotation, TA等等。特别
讲TA不是奖学金的来源,是为了让我们得到必要的锻炼才要求的。我虽然觉得能给本科生
当当老师也挺有意思的,(特别是Stanford的本科生),但想想别的系当TA都是有补助的
,只有我们系是免费劳力,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至于rotation倒是挺灵活的。一般都有
三个,但也没有作硬性要求。除了第一个要在本系做之外,剩下的以及博士论文都可以到
别的系做。

接下来就开始面试了。我上午的安排很满,4个教授,每人30分钟。第一个教授是Kang S
hen,他是去年才刚开始在Stanford建实验室,年轻有为的中国教授。因为我们以前有过
一些接触,他对我的经历比较了解,所以这个面试比较随意,他主要给我介绍了一下实验
室的研究方向,给我看了一些线虫的突变体。第二个是生化系的Mark Krasnow。首先寒暄
了几句,然后就要我讲自己的研究经历,最后就给我介绍他的研究方向。这就是最正规的
面试流程了。我自己的研究事先准备的还比较充分,虽然说得有点急,但基本还好。他做
的东西也很有趣,研究肺部发育过程。我很认真地听,又问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还是不
错的。接下来是Susan McConnell,很nice的女教授,也是基本的面试流程。最后是Liqu
n Luo,相当出色的中国教授。我们以前在北京见过面,所以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这
时候我开始有些犯困了,毕竟是到美国的第二天,16个小时的时差不是闹着玩的。突然,
他问我对他做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我一下噎住了。他的paper我是读过,但已经过了好久
了,而且我在神经生物学上没有太多的背景。幸好他很nice,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但我还
是很郁闷。中午, 所有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冷餐会,听到有人跟Liqun说congratulations,
一打听才知道他刚被选入Howard Hughes。果然是很厉害的角色!于是更加郁闷了。:-(


美国的面试之旅(六)

住房问题是Stanford最让人担心的地方了——贵!唉,也难怪,这种人杰地灵的地方,人
人都想来,当然是水涨船高了。在下午的Housing Trip里,几个二年级的研究生带着我们
参观学生公寓,并介绍了价钱等情况。学校提供的on-campus housing,有一人住的stud
io,两人或三人合住的公寓。studio大概要900美元一个月,合住的公寓能稍微便宜些。
stipend的一半基本就要花在这了。由于比外面房价低,大多数学生都想住在校内:每个
学生要在网上提交自己选择的房子,再由机器抽签决定最终结果,即所谓的lottery。还
好这两年学校盖了不少新楼,住房紧张的问题大大缓解,多数人都能住进自己的第一或第
二选择。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叫Stanford West的社区。虽然是off-campus,但是还是属于
学校的Housing。一栋栋别墅式的小楼,还有室外游泳池,很是奢华。只可惜现在已经住
满了,可能轮不到我们的份了。

虽然住房不便宜,但那些学生们过得蛮悠哉的。基本上人人都有汽车,不少还有自行车,
想来钱应该也够用了。而且,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就更加被Stanford深深的吸引住了。真
就如其中一个学生所说,你可以就整天整天的呆在校园里也不会腻烦的。沿着著名的Pal
m Drive,一直走到Main Quad,你一下就置身于充满异国情调的庭院中。红瓦褐墙的西式
建筑掩映在高大的棕榈树中,有种童话般的梦幻感觉。而其后的Memorial Church,又富
于浓郁的宗教神圣感。漫步在砂岩质地的拱廊下,心境也随之静谧。Hoover塔在旁侧拔地
而起,是这一片建筑群中最突出的标志。只可惜当时太晚了,塔上的瞭望台已经关闭。据
说在上面,整个Stanford其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真是令人神往。

晚上是一个大型的招待会,所有系的学生和老师都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只可惜下雨了,
校方本来想办成露天的酒会被移到了室内,效果一下就差多了。我这时也已经困得不行了
。硬撑到结束,赶快回到房间小睡了一觉。一小时后,又爬起来去参加高年级研究生办的
小型party。这时终于知道,party也没什么好玩的。每一个人都上来介绍自己,I am **
*, nice to meet you。我也赶紧介绍自己: I'm Cong,nice to meet you, too。然后再
纠正他们的发音,blablabla。接着又是新的人上来。我最后就只会傻笑了,名字是一个
都没记住。而且聊天的时候,他们说话中有很多俚语以及涉及文化地理的内容。我自认听
力还不错,平时也老看原声电影的,很多时候还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看来,真要融入
美国这个社会,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啊。


美国的面试之旅(七)


3月4日

这天相对轻松一些,中午之前都没什么事,我就到Cantor艺术中心去转了转。浓郁的人文
气氛,可算是综合性大学一个突出优势了。想学绘画吗?去艺术系选门课好了;想听音乐
吗?上个月马友友才来过。各种各样的电影,展览,演出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大部分都对
学生有优惠,就像这个艺术馆,完全是免费的。其中有专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展厅
,以及斯坦福家族的收藏品厅。我由于中午还有面试,只能走马观花的转了一个多小时,
觉得好像还什么都没有看。馆外坐落着罗丹雕塑园,收藏着20余件罗丹的作品。黑色而有
光泽的铜塑耸立在绿地与林荫之中,与灰褐色的艺术馆浑然一体,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
又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之情。对了,当时那正好还有一个特殊的中国现代艺术展,都是一些
另类、诡异的作品。反正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

中午的面试的是另一个中国教授Guowei Fang,也很nice。轻松的应付过去,就赶紧到Fa
irchild中心参加Poster Session。Poster Session是各个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展览。每个
实验室都将自己的研究进展做成展板,派一两个学生在一旁作介绍。我们基本上是做听众
。但别以为听众很好当,我就干了件蠢事。当时我正好溜达到一个做神经计算的展板前,
那是一个和应用物理系合作的实验室,上面一大堆的数学公式和图表。我还暗想,做这个
东西的人脑子一定和常人不太一样,旁边一个男孩就凑过来,问我要不要他给我做介绍。
这个男孩简直就是美国青少年电影中science boy的典型代表——精瘦,眼镜+衬衫。我也
没多想,就同意了。结果他越讲我越不明白,我越不明白他越想给我解释清楚,陷入一个
极其难堪的局面。而且他的老师还在一旁站着,很严肃的看着他跟我说不清楚。直到现在
我还对那个男孩心有愧意。

当然,如果找对了人还是很有收获的。我后来听了不少实验室的研究,觉得大部分还是很
有意思的。这也是Stanford的另一个优势——选择面很广。就算你最想去的实验室不收你
,总还有很多别的实验室可以选择。另一点让我很有感触的就是,每个学生都很有自信,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实验室的研究如数家珍。而且基本上每个人都确实是对科研有兴趣
。这一点甚至在party时也能体现,经常聊着聊着,大家就开始问对方的研究进展等等。
这点让我感觉很好。走学术研究这条路,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只是为
了混个学历,还有什么乐趣。我以前和有的研究生聊天,经常能听到他们很无奈的说,只
想早点毕业,赶紧找工作挣钱。这没什么错,但我总不免感到有些悲哀。生活这么长,有
这么多起起伏伏,每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去慢慢的体会,又何必太急迫呢。


美国的面试之旅(八)

下午还有最后的两个面试。Allan Compbell是一个老教授,已经退休了。之前有个面过他
的男孩,Andrew,提醒我说他没什么研究好讲,如果你不主动说话的话,可能面试很快就
结束了。我就拼命和他闲扯,什么中国啦,北京啦,奥运啦,好不容易熬过半个小时。最
后一关是Ron Kopito,是招生委员会的,说话还是很管事的。他的实验室在Clark中心,
整个楼都是由透明的落地大窗包围,视野极棒。我们正谈到一半的时候,有几个人从窗户
外面的平台上慢跑过去。这可是三楼啊!面试进行的还是挺顺利的,也算是我在Stanfor
d面试的收尾吧。

晚上继续是party。说实话,这是面试中我最不喜欢的部分了。幸亏平时不会总有party,
不然我真是不想来了。我看到有人做了一大桶饮料,里面飘着好多苹果片,橘子什么的,
还以为是果汁,就倒了一大杯。刚喝了一口,有个女生过来问我:“这里面有酒精,你知
道吧?”“啊?!”我大吃一惊。她于是很正儿八经的告诉我,千外别把这当果汁喝,而
且同时要吃些点心。表情严肃得像教导主任,虽然她手里也捧着一杯,而且正津津有味啜
饮。不过我还是很感激她提醒,不然可能就要出丑了。美国的这种party大多都是要喝酒
的,以后还是要注意。我又指着旁边一些做好的饮料问她,她瞪着教导主任的眼睛说:“
只要不是你亲手倒出来的,就基本都是有酒精的。”说着,又咂巴了一口“果汁”,走了
。过了一会,屋里就挤满了人,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聊天。我实在不是个party animal,就
躲到旁边的屋子里和几个男孩一起打桌球了。
Stanford结语

Interview Weekend的最后一天。早上,所有学生和老师的一起Brunch。所谓Brunch,是
Breakfast和Lunch的合体。周末,人一般都起得比较晚,吃早饭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中午了
,所以就早中饭合吃,谓之Brunch。学校也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大作宣传。系主任、秘书
、学生代表轮番上台讲话,传达Stanford的精神。每桌也都搭配着坐几个教授,回答学生
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双向选择,学校面试学生,也要尽力说服学生最终选择学校。接下来
就由高年级的学生组织集体活动,或是去Hiking,即爬山,或是去旧金山市区观光。我当
然是选择Hiking。越野车在蜿蜒的盘山路上颠簸,向着目的地——红杉森林公园——驶去
。仅仅一个小时,我们就身处一片原始森林之中。这就是Stanford:虽身处市区,但距世
外桃源也不过就是几小时车程。你可以早上在家里懒床,上午去雪山滑雪,下午到海滩享
受日光浴,晚上再回到Palo Alto泡咖啡馆。

薄雾矮矮地浮在红土上方,阳光从树间穿过,一股山林的芬芳不免让人有些陶醉。在林中
行走,周围的红衫树高耸入云,似乎通向另一个世界。很喜欢这种融入自然的感觉,紧张
了好几天,终于能放松一下了。途中路过一个瀑布,算是这个线路中的一个景点。Georg
e问我觉得怎么样。
我撇了撇嘴:“还成吧。”
他似乎不满意我的反应:“怎么,你在中国见过更好的?”
“那当然!”
“哪?”
“到处都有!”
看着他惊讶的表情,我不免有点得意。可别把我们中国看扁了。但满足民族虚荣心的同时
,我还是心里打鼓。论自然资源,中国绝不输于任何地方。但大部分地方都存在管理混乱
,过度利用等问题。这也许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吧,有不足,也在不断改进。只是希望
这个过程越快越好。

行程的最后一段是在山谷中穿行。小径旁一直有小溪相伴,不时可见倒下的红衫树横跨到
对岸。Andrew偷偷告诉我,他很想沿着这些独木走到对岸去。我说你就去试试呗。他犹豫
了半天,还是退回来了,说是还是等以后没这么多人在场的时候再说吧。我看了他一眼,
一步踏上去,冲到对岸,又慢慢的退回来。周围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一个劲儿称我是the
coolest of the day。Andrew羡慕极了,不过最后也还是没胆子上去。说实话,那树干
还是挺滑的,当时真有些后悔不该逞强。不过我知道如果有下次,我还是会干同样的事。
谁让我生来就这个假小子脾气,没救了。


美国的面试之旅(九)

(今天这一段完全是我的旅游经历,和学校无关.忙人就别看了.)

独闯金门

去机场的巴士缓缓启动了,Sheraton酒店逐渐消失在视野中。今天就是离开Stanford的日
子,不知道几个月以后还有没有回来的机会。不管怎么样,我已经尽了我的努力,就算失
败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去芝加哥的飞机是下午4点的,之前正好可以到市区转转。来了一趟,怎么也应该去看看
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什么的。我把行李寄存在机场,坐BART地铁到旧金山市区。在唐人街
附近钻出地面,算是头一次见了旧金山的真容:一座笼罩在薄雾中的山城。各种金融银行
的高楼大厦一个赛一个的挤在一起,把本来就不宽的道路显得更可怜了。走了不多久就到
了唐人街,一座深绿色的牌坊,正中吊着几个大字:天下为公。这时很多店铺还不开门,
我只能从外面看个大概。有卖中国的传统服饰,点心食品的;有打着中医旗号,针灸按摩
的;还有一家武馆,上面插满了大旗,写着“精武精神”、“柔功门”、“醒狮”等等。
旧金山的华人很多,据说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唐人街更是这样,我差点以为自己又回
到中国了。到一个杂货铺问路,店主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华人妇女。我先提醒自己这是美
国,然后用英文问她去渔人码头怎么走。她很不屑的看了我一眼:“我不会说英文!”好
像说英文的在这是三等公民似的。我赶紧改用中文。她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一指路对面
:“就是到对面去做那个Cable Train嘛!”便不再理我。

Cable Train就是有轨电车,也是旧金山一道独特的风景。还离得老远,就传来了“叮叮
叮”的铃铛声。然后,就是老爷车般的Cable Train沿着地面的轨道摇摇晃晃的开过来。
木制的车厢,后部是半封闭式的,而前部则像个凉亭,中间站着司机,两边是长椅,最外
面竖着几根柱子。车上已坐满了游人,我只好站在长椅外的车厢沿上,双手抱着柱子。别
看车老,跑起来还是挺快的。特别是下坡的时候,一阵风般呼啸而过,还是颇具刺激性。
加上黑人司机半表演式的开车,一车各色人种大呼小叫,观赏性也可打到九分了。

在渔人码头逛了逛,也没觉得有什么好的。到处都拥挤着游人,小商小贩兜售者各色纪念
品。海上的风景也一般,雾蒙蒙的一片。我无聊的研究地图,想找个公共汽车到金门大桥
照张像就打道回府。这时路边有个租车的山姆大叔冲着我喊:“骑车去金门大桥吧,到对
岸后免费坐船回来。保准是你最难忘的旅游经历。一小时只要7美元!”我心动了,但这
时已经快中午了,我得在3点之前赶回机场,不知道来得及不。我问他这一趟要多久。“
一小时7美元,乘船不要钱,7美元买一个最难忘的经历,多便宜的交易!”一小时的话,
我还真想试试。山姆大叔用极快的美语告诉我路线,我听了个大概,心想照地图走就是了

戴上头盔,我就向金门大桥出发了。沿着海边走了一段,道路又转向内陆。在如茵的草地
间骑行,眼看着金门大桥越来越近,虽然有点累倒也是挺享受。桥上的风景更妙,一边是
礁石险滩,白浪拍岸;一边是无垠碧海,帆船点点。悠哉骑过桥,已经过了一个小时。我
有点急了,看见有条路是下山的,就迫不及待的冲了过去。我也不刹闸,任凭车子电掣而
去, 感受风从耳边呼呼的吹过,极爽。有几个人迎面骑来。看着他们汗流浃背的爬坡,我
心中还暗自得意。到了山脚,果然看见一个码头。我兴冲冲的骑去,被告知是私人码头,
而我的目的地还在山的另一边。我傻眼了,那也没办法,老老实实的翻山吧。

其实山还是很漂亮的。满山都是绿油油的草甸,偶尔能看到一两栋小屋,很温馨的田园风
情。但是此时的我,哪还有欣赏的闲情,只盼能找到正确的路线,按时赶回机场。下山容
易上山难,我的腿软绵绵的,好像踩在棉花上,可也只能咬着牙拼命。实在是没劲了,就
下来推一段。我暗想,那个山姆大叔还真说对了,这绝对是我最难忘的经历。终于,在几
近绝望之时,一个小镇出现在我面前——Sausalito!这就是我要找的码头,此时此刻,
世界上最可爱的地方。我气喘吁吁向一个黑人老大爷询问开船的时间。最近的一趟是一点
半,应该还来得及。我跟他抱怨说我一直从金门大桥骑过来,快累死我了。他很认真地说
:“That’s the whole point.(那就是其意义所在)”听了这话,我觉得心眼一下开了
,对呀,那不就是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吗?如果让我坐在电视机前,把沿途的风景原封不动
地看一遍,我肯定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说不定还会觉得很无聊。但这样历经千辛万苦后
,建立在感官疲惫上的精神享受不是最让人有成就感吗!其实,这也就是生活。也许有的
人希望不用付出就能享受安逸奢华,但在我看来,有波澜才会让人体会生活的精彩,有拼
搏才会让人享受成功的喜悦。细细的去品尝其酸甜苦辣,这就是活着的味道。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