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世界-从“经验与知识同一”说起(B) |
送交者: 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2015年05月24日06:28:0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范例世界-从“经验与知识同一”说起(B)
我将在这篇谈“绝对的偶然性”,下篇谈“相对的必然性”。 对于上篇,我忘记补充的一点是,什么是普遍性知识最高形式?在前面,我谈到 “经验”和“知识”的区别。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总是由经验开始,像康德承认的 那样,然后才上升为知识。康德明确地说了12个范畴作为“整理经验的结构系统” 来组织经验,使经验变得条理化,这样一种“外在经验服从内在结构”的认识方法。 由此康德称自己的认识论为“哥白尼式的革命”(“proceeding precisely on the lines of Copernicus' primary hypothesis”,“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 范畴方法是知识的定义之一,当然康德不是首创范畴的概念。范畴早在古希腊“苏 柏亚”那里就有了。到了稍后的欧几里德,几何学之父,那里变成了“公理系统” - 这才是知识的最大普遍性的标志。比较一下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我 们的古人发现勾股定理的年代也在那样的远古时期,可为什么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没有发展成更加广泛的适用理论,没有成为一个思想系统-如果不是公理体系的话。 这就是老祖宗们的理性能力,思维抽象程度的问题了(但也不需要因此而气馁,因为 “最好的”从来只有一个。就像今天中国人爱跟美国比一样)。现在书归正传。 “绝对的偶然性”是什么意思?首先“绝对”是形容词,“偶然性”是名词,绝对 是修饰偶然性的,这应该无疑义。那为什么称“偶然性”为绝对的呢?因为绝对来 自“微观世界”。我们知道,微观世界是“在”和“思在”的领域,那里的一切都 是“潜在”的。潜在所适用的逻辑和数学被范例定义为“微观逻辑”和“微观数学”,在 前边提到过。微观世界的这些内容,如果从哲学史上看,远在巴门尼德,柏拉图等那 里就有“影子”了。亚里士多德和其老师柏拉图之争,就是谁更“真实”的问题:是 “形式”还是“现实”。在范例看来,两个人都对了:因为“思在”和“定在”只是 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潜在的微观世界里和定在的宏观世界里 - 前者叫“运动”, 后者叫“物质”。运动产生物质,然后物质接着运动。前者的例子如,“思维产生 思想的过程”;后者的例子,如爱因思坦的相对论物理学对象等。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绝对的微观世界的内容,必须由偶然性的存在,在宏观世界开 路出现。也就是,绝对必须以相对的形式出现,而相对的形式仍然保持其“绝对的 本质”。如曾经提到过的“宏观数学”中发现的“超越数”。我可以想象当初古埃 及和古希腊人发现“无理数(接近超越数)”的恐慌(比如在测量金字塔时出现了根号 2):因为真理“reared its ugly head” - 真理比现实更超出了人的想象,无法使 人接受。整个真理破坏了世界的和谐(在毕达哥拉斯那里,音乐和数学的和谐关系是 他们所想象的和谐宇宙的基础)。我们可以发现无理数或超越数,但是我们无法“整 齐干净”地断定它的“值”。我们无法知道下一个值,用人类定义的数学进制,是 多少。这意味什么?人类永远无法模仿。下一个值的出现是“真正的概率”,也就 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但它又是必然要出现的,所有绝对的性质,来 自微观世界,总是以“偶然”的形式,在宏观世界表现出来。 上帝终于让人类知道了他的厉害,indeed! - 如果你相信宗教的话。从哲学上看, 其实人类不必惊慌于上帝以这种数学形式来“现身”,因为上帝的这种哲学上的 “绝对”性质,就存在与我们的身体里:没错,就在我们的头脑中 - 思维。重复地 说,上帝产生世界,或“产生无理数”,其规律和我们每天清晨起来时,头脑空空 的到第一个思想的出现 - 是一致的:用西方的谚语说,绝对这个魔鬼都不需要藏在 柜子里(“skeleton in the closet”),因为人类早已是鬼符缠身了- 我们知道不 知道无关上帝。 (待续)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西方和平主义政治的病理分析 | |
2014: | 《圣经》导读 | |
2013: | 从文革画报看毛时代的教育模式 | |
2013: | 李扬:华夏文明VS美国文化 | |
2012: | Gravitation and Technology | |
2012: | 志大才疏是北大学生的通病 | |
2011: | 有关北大一则真实笑话 | |
2011: | 请教 c_y_lo 教授:相位不变原理是不是 | |
2010: | 用温柔领受栽种的话 | |
2010: | 星辰一类一般是旧剥削阶级的后代自己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