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33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01月02日10:16:0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十三集)【日期】2014/4/1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0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九十八頁倒數第五行,從當中看起:
  「又《圓中鈔》曰:四明云:圓極之果,所有名字,一一不虛,究竟成就,蓋其所召,皆極真故」。這是講到實相念佛,念老在此地又引用幽溪大師《圓中鈔》上所說的話,這個話是引用天台宗四明尊者的話。圓極之果,證到究竟的果位,也就是圓滿的回歸自性了。自性就是淨宗所說的常寂光淨土,這個境界裡面一切法都不存在,只有一片光明,在這個裡面看不到生滅的現象,看不到物質的現象,也看不到起心動念的現象,乃至於自然現象都看不見,所以叫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這叫常。寂是清淨寂滅,沒有念頭、沒有物質這種生滅的現象。我們知道十法界、六道輪迴都屬於生滅現象,前念滅後念生,頻率之高我們無法想像。
  世尊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特長是法相唯識,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心理學家,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怎麼想?起心動念,一個念頭我們不知道。佛提一個問題問他,「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經文。這句裡頭問了三樁事情,凡夫動一個念頭,譬如經上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多微細的念頭組成這一個粗念?粗念是什麼?我們能發現,微細的念頭我們不知道,從來也沒聽說過。彌勒菩薩回答的是「一彈指」,一彈指這個時間很短,一彈指,一彈指這個時間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換句話說,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把它算出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我們今天算時間單位是秒,一秒鐘我們可以彈幾次?我們彈得快,一秒鐘我大概是彈五次,年輕人體力好的,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如果彈七次就乘七,一秒鐘三百二十兆乘七,三七二十一,二千二百兆,一秒鐘。前念滅了後念生了,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兆次。
  這個現象實際上就在眼前。我們的六根,物質現象;我們的六識,心理現象,全都是在高頻率產生的幻相。是不是真的?不是的。觀自在菩薩用甚深智慧觀照,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為什麼?一切法是五蘊組成的,五蘊都空了,哪一法是真的?沒有一法是真的。五蘊裡面的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今天科學家把它分成兩大分,一個物理、一個心理,包括整個宇宙。佛告訴我們,這兩大類的現象分得沒錯,可以這樣分法,但是心跟物是一不是二。物是現相的作用,心是相似相續,它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說,色中有心,心中有色,根本不能分,分就錯了,不分就對了。不分是真相,分是錯誤,是幻相。科學家他是講分,科學一個是研究物理,一個是研究心理。
  物理裡面有宏觀的宇宙,有微觀量子力學。量子是微觀,觀最小的是什麼,最小的物質現象。宏觀的宇宙,科學家現在對宇宙的源起說是爆炸。這個爆炸之由來,是看到宇宙太空當中,每個星系星球都離開我們,以很大的速度離開了,好像爆炸似的,大爆炸,物質都飛出去了,從這個現象裡頭推測的,他並沒有看到真相。佛告訴我們宇宙的形成不是大爆炸,與大爆炸沒有關係。為什麼看到宇宙的現象在膨脹?大乘佛法知道,這個膨脹是什麼?物理現象的膨脹跟心理有關係,現在人心理在膨脹。什麼東西膨脹?貪欲膨脹,瞋恚在膨脹,愚痴在膨脹,傲慢在膨脹,懷疑在膨脹。貪瞋痴慢疑這是心理現象,貪瞋痴慢疑不斷在膨脹,造成整個太空這些星球星系產生膨脹的現象,讓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只見到事,沒有見到理。佛法理事圓融,性相不二,看什麼時候科學家把佛經上講的這個事實真相證明。現在有少數的科學家看到佛經上所說的他相信,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相信,只是少數的,這些少數悟性很高,心地清淨。心不清淨、悟性不高的見不到。這些人為我們做見證,讓我們相信佛經上所說的全是真的,沒有一樣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我們見不到。什麼原因?我們的心不清淨,被染污了,被自己的妄想雜念染污,被外面七情五欲、貪瞋痴慢疑染污,所以真相見不到,所見的都是虛妄相。這個虛妄相,六道輪迴相,十法界的相似相續相,在這裡面團團轉。只有少數學習大乘的人,他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雖然知道,不能說,諺語所謂天機不可洩漏,不可說。為什麼不可說?你未必能說得準。為什麼不準?剎那生滅,所以說不準,它變化太大了。
  如何能叫這個世界安定和諧?有一個方法,大小乘經上都常說,叫制心一處。你能把你的念頭控制住,不讓它有生滅,制心一處或者是制心於一念,這叫禪定。真正定住,真正無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宇宙間的真相就被你一眼看破了。看破之後,你自然會產生大智慧、大德能、大的相好,大智、大德、大能就是能現諸佛剎土的真因。兩個人同在一處觀看,觀看世間森羅萬象,兩個人看的不一樣。不但兩個人看的不一樣,一個人看的也不一樣。為什麼?前念不是後頭念頭,有差別。我們說這個差別大同小異,而實際上,實際上不是大同小異,實際上是小同大異。我們從近處看,好像是相同;從遠處看,發現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功夫達到最高境界,清淨平等了,如來清淨法身現前,就是菩薩見到的五蘊皆空,平等相現出來了,這是智慧照見。世間法裡頭沒有,世間法只有藉著先進的科學儀器來觀察,發現念念不住,也就是說每個念頭不停,念念不一樣。這個念頭從哪來的?佛經上有個名詞術語,不好懂,叫一念不覺。不覺就產生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從它變成末那,末那就是自私自利,堅固的,這最堅固的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就叫三毒煩惱,愛是貪煩惱,瞋恚煩惱,愚痴是煩惱,三毒煩惱就起來了。什麼時候起來的?念頭才動就起來了,所以叫俱生煩惱,它跟阿賴耶識同時發生的,沒有先後,有阿賴耶就有它。
  證得圓極之果,是《華嚴經》上說的妙覺果位,在等覺之上。等覺上面還有,妙覺上頭沒有了,所以叫無上菩提,沒有在它上的了,這就是圓極的果位。所有名字,一一不虛。這名字什麼意思?念老在大乘經裡頭給我們舉出來了,法身、般若、實相、真諦、真如、如如、法性、自性,一一不虛,每個名字都是真實的。為什麼?從它所感。蓋其所召,感召的,皆極真故,都是最真實的。
  「故《大經》云:世諦但有名,無實義」。這個世間大家認為是真的,其實是個錯覺,有名無實。譬如我們這個人身,身是名,有沒有這個真的身?沒有。為什麼沒有?真的這個身,它存在的時間只有二千二百兆分之一秒,怎麼能說它真的?一秒鐘裡頭有多少身?有二千二百兆個身在生滅。前念滅了後念接著生,這叫真相,所以它有名無實。六道如是,十法界亦如是,沒有例外的。但是第一義有名有實,第一義是真的,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說這個身是我,有名有實義。為什麼?他確確實實掌握到二千二百兆分之一秒,他確實能掌握到,我們掌握不到,他掌握到了。
  「佛是究竟第一義諦故」,不是假的。這個意思比較深,我們換句話來說,二千二百兆分之一秒佛親眼能看見,看得清清楚楚,在他是真的,名實都是真的;在我們,有名無實。我們今天學了佛經,知道這個現象,二千二百兆分之一秒。我們說這句名號,對於這二千二百兆分之一秒沒有概念。佛跟等覺菩薩有概念,我們沒有概念,我們能說出一個相似相續就很不得了了。為什麼?接近。多少人連相似相續完全不知道,在這個人間活了一百歲,從來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第一義佛知道。
  「又今彌陀既已證乎究竟第一義諦,故一稱嘉名,萬德齊彰」。阿彌陀佛證得究竟第一義諦,圓滿證得,所以他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一念這句阿彌陀佛,萬德齊彰,彰是顯現出來,在這句名號裡頭顯現,阿彌陀佛大德大能、大智大慧,統統都彰顯出來。雖然彰顯出來,佛要不是告訴我們,我們還是不知道。我們相信佛沒有妄語,相信這樁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比什麼都重要。念這個名號,就是把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統統念盡了。念這句名號,也等於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法門,無論大乘小乘,無論宗門教下,無論顯教密教,一個也沒漏,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都是說明持名念佛的好處,太好了!這個好無法想像,這個利益沒有辦法估計,說不出。
  接著往下看,「彌陀萬德慧日,既已俱體齊彰,眾生黑暗罪瑕,自然當念消乎塵劫」。這幾句話太重要了!阿彌陀佛萬德慧日,在一句佛號裡面,他圓滿的彰顯在世間。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的迷惑顛倒,所造作無量無邊罪業的種子,統統在阿賴耶識裡頭,遇到彌陀的萬德慧日,阿賴耶識這裡面的業習種子自然當念消乎塵劫,滅罪。古德有說,念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不敢相信,這個地方比那超過了,念一聲佛號自自然然把無量劫以來,塵劫是無量劫,微塵的數字太多、太大,說不盡,把無量劫的罪瑕都消盡了,你看自然當念消乎塵劫。
  「虛而不實者既銷」,「罪性本空」,這就說明自性裡頭沒有罪業。罪業藏在哪裡?藏在阿賴耶種子裡頭。一個人明心見性了,阿賴耶不見了,妄心沒有了,真心現前。所有罪業統統是妄心、迷惑顛倒的心所成就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罪業,所以罪性本空。有阿賴耶你就有罪業,沒有阿賴耶罪業就沒有了。阿賴耶是迷,稱名功德是悟,這一悟,所有罪業全沒有了。佛法講究悟,佛法傳到中國來,所有的教學都是以開悟為終極的目標,都是要幫人開悟。悟是什麼?明白了。迷呢?糊塗了。不知道一切萬法的真相,這迷;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悟。萬法的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告訴我們,「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念佛法門裡面,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悟了,雖然沒有徹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徹悟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虛而不實者既銷,阿賴耶裡面所含藏無量無邊積習種子,一開悟全消掉了,找不到了。「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罪障沒有了,功德現前。什麼功德?稱名。諸位一定要記住,我們要感恩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就念一句名號。你要知道名號功德,你就想到海賢和尚,二十歲開始,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如果你要問我,海賢老和尚的虛而不實者是什麼時候消掉的?我在前面講過,我的估計應該是在三十到四十歲這個時候。我這個估計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海賢老和尚的為人,確實具足了六個字的條件,老實、聽話、真幹。只要具備這六個字,他念的佛號跟一般人的佛號功德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他有真招模星鍦Q心,他有恭敬心。人要能有這三個心念佛,三年準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心不亂的源頭。他再向上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現前,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心現前,換句話說,妄想雜念沒有了。需要多久?三年。第一個三年,功夫成片;第二個三年,事一心不亂;再一個三年,理一心不亂,九年、十年準能證得。證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罪性本空,人轉識成智。從哪裡看?七情五欲很淡薄,凡夫最難放下的是情執,他對情執看淡了,幾乎沒有了。稱名的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為什麼自生?他本來有的,自性本具的功德它自然現前,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我看這個光碟,愈看我愈有自信心,我這個話不會說錯,他應該在四十歲前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句阿彌陀佛,真铡⑶鍦Q、恭敬,老實、聽話、真幹,他得到了。我們要具備這六個字,兩種六個字,決定能成就,跟海賢同樣的成就。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品位?上輩上生。證得理一心不亂之後還在世間,還沒有走,是為什麼?阿彌陀佛給他個任務,叫他表法。表什麼法?主要的就是表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的法,因為現在大家不相信;表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集註的法;表我們現在這批人,很幸哂龅竭@個法門,一心專修的法。他這一表我們相信了,我們不再疑惑,不管什麼人毀謗、反對,我們也不理會他,我們一部經、一部註解,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
  這麼多年來許多人毀謗我,我的態度,對他們恭敬,對他們禮拜,他們說的話不要放在心上,把佛的話收在心上。我很清楚,會集本眾多,確實有改動裡面的文字。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部經用了十年的時間,確實做到字字句句都是原本裡面的,沒有改動一個字。你想說他是偽造,說他不如法,在這個經本上找不到憑據。王龍舒裡頭可以找到,魏默深本子也能找到,這本子上找不到。夏老會這個本子,我相信他知道,知道後來有這麼多人的反對、批評。李老師把這個本子傳給我,對這個事情沒詳細的說,提醒了我,因為那個時候我想講這部經,他說時節因緣沒到,收起來,話裡頭有話。這麼大的波浪、動盪,李老師在那個時候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把這個交給我,我有耐心,我能忍辱。如果不能忍辱,你去反駁,所謂愈描愈黑,真的把整個佛教界抹黑了。所以應變不能說一句話,就是忍辱忍到底,你怎麼說,我天天讀誦,我天天跟還有幾個人在一起分享。難得最近這十幾年來,我們有衛星電視,我們有網際網路,聽眾都不在面前,好,清淨,聽眾遍及全世界。大環境不善,小環境還挺好,你在家裡面收看,沒有閒雜人等。我們真正受教,真正得利益。最後遇到海賢法師的表法,我們的心定了,再沒有疑惑;我們的願心堅固,再不會動搖,決定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永遠不會改變。
  「據上鈔義」,後面這幾句話,黃念老給我們做個總結,根據《圓中鈔》的意思,「一稱名號,功德尚然」,念一聲阿彌陀佛名號,都有這麼大的功德,「況本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者乎」。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個功德簡直不可思議。希望我們同學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在這個法門裡頭得到真正的法喜。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段,「持名即是甚深般若」,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金剛經》上講的無住。這段話非常重要,要念得純熟,念得純熟不難,萬緣放下難。萬緣不放下,雖然純熟還是有障礙,有妄想、有雜念,你的功夫不純。必須能所頓空,趕快放下,不要拖泥帶水。漸是慢慢放下,頓是一時放下,我明白、我搞清楚了,我馬上就放下。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無住就是清淨平等心現前。「於此之時」,這個時候,「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這是用金剛般若持名念佛。
  「此本眾生行不到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對誰說的?對上上根人說的。上上根人在中國的代表,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這八個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作佛去了。我們走禪宗、走般若這個法門,我們做不到。但是「茲以念佛故」,茲,茲是今天、現在,我們用念佛這個法門,「暗合道妙」,暗中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合一了。這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的跟無住生心相應了,「不行而行,無到而到」。我們並沒有修無住生心,自自然然念這句佛號,跟無住生心相應,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這無到而到。然後才知道,「句句是佛知見」,無論是念六個字、是念四個字,阿彌陀佛是佛知佛見,「念念放般若光」。聲聲佛號都放大般若光明。
  「密教謂聲字皆實相」,聲是音聲,阿彌陀佛;字是字的形相,阿彌陀佛四個字。無論是聲、無論是字,統統是實相,不是虛妄相,它是實相。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證實相,為我們證得無住,為我們證得生心。所以密教說聲跟字都是實相。「故念佛名即是念實相。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是法身菩薩,他們做到了,沒有證得法身的人做不到,但是沒有證得法身的人,發心放下萬緣,一心專念佛號,他就是實相念佛。我們看到了,來佛寺的三位大德不就是這樣的嗎?在漫長的歲月當中,他們給我們表演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持名念佛。你看來佛寺這三個人念佛的樣子,不就明白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七,「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今本不云一心不亂,而專主一向專念」。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又本經大小二本,秦譯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今此大本不云一心不亂,而專主一向專念。兩者相較」,做個比較,「則本經所宗更為明確,更契眾生根機,彌顯慈尊恩德無極」。這個慈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恩德真正達到無極。小本《阿彌陀經》有兩種譯本,我們現在一般流通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另外一個譯本玄奘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是直譯,完全依照梵文。但是鳩摩羅什是意譯,意思沒錯,不照梵文的這種章法結構,意譯。所以,羅什大師的本子我們喜歡讀,像中國人讀自己人寫的文章一樣。那個原譯裡面確實沒有一心不亂,而是一心繫念,不是一心不亂。一心繫念容易,一心不亂難。所以有許多人看到一心不亂,對於《彌陀經》不敢學了。為什麼?做不到,做不到學了沒用處。《無量壽經》這個本子上沒有一心不亂,所以顯得容易多了。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彌陀要解》云」,註解也都是有經論、有祖師大德的註疏,《要解》是祖師大德的註疏,「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這要記住,見思煩惱沒斷,「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往生到極樂世界是生同居土,你念佛功夫溕畈灰粯樱油裂e頭有三輩九品,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功夫或是散或是定,定是有定課,一天規定多少,絕沒有缺課的,像黃念祖老居士,最後的六個月,他的定課是十四萬聲佛號,真的萬緣放下了,追頂念佛,念了半年往生了,定課。散課,不是定課以外的都叫散課。所以一般同修定課不多,早晚課定課,定課之外有時間就念佛,想起來就念佛,一切時、一切處把時間都掌握到,不要讓時間空過了,念佛這個事情要分秒必爭。念佛,心就不會散亂,這好事情。最好的念頭就是念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念頭更好了。縱然你有大心、大願、悲心,希望利益世界眾生,還是比不上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念佛求生淨土,你廣大的悲心會起作用;不能生到淨土,那個心不起作用。為什麼?沒有能力。生到西方淨土,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很重要,阿惟越致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菩薩智慧、神通、道力都跟佛差不多;換句話說,他能分無量身,同時同處、同時異處能分無量身,能幫助無量眾生,他真有本事。我們在此地雖然發大心,心有餘而力不足,辦不到。極樂世界能辦到,沒有障礙,不但阿彌陀佛加持你,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你。所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我們再往下看,「若持至事一心不亂」。什麼是事一心不亂?「見思任呦嚷」,見思煩惱斷了,任呤亲宰匀蝗粵]有了。這什麼緣故?念佛的功夫深。諺語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見思煩惱沒了。見惑,簡單的說,再不會執著身是我了,身見、邊見這個習性沒有了,貪瞋痴慢疑沒有了,都是自自然然沒有了。這叫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往生方便有餘土的條件。能不能做到?能,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榜樣。人家念佛能念得成功,成功的祕訣就是老實、聽話、真幹;成功的祕訣就是放下,看破、放下、自在。如果不能放下,障難重重,不能不知道。我們看到別人怎麼成就的,海賢老和尚是最好的榜樣,真看破了,真放下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了,恢復到清淨平等覺。
  「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光土」。這是理一心,理一心無明破了。什麼是無明?起心動念。我們自己知道,眼見色,看得清楚是智慧;耳聞聲,聽得清楚,這是智慧;如如不動那是定功,看得很清楚,沒有動念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定,定功。無明一破,一切都破了。你想想看,不起心不動念了還有什麼?沒有破無明之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破執著,執著沒有了,分別還有;分別沒有了,起心動念還有;起心動念要是沒有了,一切法了不可得,這叫理一心,理一心不亂。
  乃至四十一品。這個四十一品,還有四十一品嗎?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四十一品?如果還有四十一品,那你還是起心動念,你無明沒破。無明破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有四十一品那不就妄想嗎?所以這個地方四十一品是指什麼?無明習氣,無明斷掉了,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佛經典上常常用比喻告訴我們,佛用酒瓶盛酒這個比喻用得最多,酒瓶盛酒,酒倒乾淨了,確實沒有了,瓶子擦得乾乾淨淨的,聞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就是習氣。怎麼辦?沒有辦法斷,只有一個方法,不理它,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個半年、放個一年,再去聞沒有了。是這麼個斷法,沒起心動念。
  你就要曉得,諸佛如來不但無明沒有了,無明習氣也沒有了;法身大士無明斷了,習氣沒斷。他們在十法界、在六道現身說法,教化眾生,我們要問他有沒有起心動念?他真的沒有起心動念。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給我們示現八相成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真的是沒有起心、沒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麼能現八相成道?怎麼能講經教學?這就是《金剛經》上那兩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雖然示現八相,示現四十九年教學,沒有起心動念。這些經從哪裡出來的?是從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是自性應,是自性流出來的東西,所以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名號是自性流出來的,經典是自性流出來的,不像凡夫,我們寫的文章是我們第六意識流出來的,不是真的,是假的。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人,他的東西自性流出來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那你想學佛,你必得見性,見性之後你自性裡流出來的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錯,自性的原味。
  理一心不亂則生實報莊嚴土,亦分證常寂光土。對常寂光愈來愈清楚,但他進不去,他不能跟常寂光融在一起。什麼原因?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煩惱習氣就是障礙你證入常寂光,除這樁事情之外,什麼障礙都沒有。所以法身菩薩要在實報土住多久?三個阿僧祇劫習氣才能斷盡。把無始無明習氣分為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等級,都是自自然然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說你是某一個等級,就知道你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頭住多久了,圓滿,要達到等覺斷最後一品無明習氣,證入常寂光是三個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就這麼來的,是這個意思。
  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頭,能不能把時間縮短一點?在我們想像當中是大有可能。為什麼?如果不可能,十方世界法身菩薩又何必去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這必要了,在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在密嚴世界都一樣,何必換地方?不用換了。那些世界裡面的法身菩薩也想求生極樂世界,可見極樂世界實報土比一般諸佛如來的實報土要殊勝,他往生到那裡才有意義,要不然沒有去的必要。那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同居土超越十方諸佛的同居土,極樂世界的方便土也超越十方世界的方便土,後頭就包括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也超越一切諸佛如來的實報土,這才能講得通。
  下面這段非常重要,「蓋謂散心持名,即得往生同居淨土」。這句重要,為什麼?散心持名即得往生同居淨土,我們有分,我們能辦得到,後面講的我們辦不到,我們聽到這句話我們就安心了。「若能念到一心不亂,乃往生上三土之所需。此實為聖賢之行境,而非芸芸凡夫之所能」。這話講得太好了!但是一個人果然具備老實、聽話、真幹,有這個條件,又能放下萬緣,精進不懈,事一心跟理一心都能做到。在一般狀況之下,散念能念到功夫成片,他就往生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了。阿彌陀佛要海賢法師表法,阿彌陀佛找表法的人,絕對不是找他一個,這世界上多了,有出家、有在家的。只要阿彌陀佛找到他表法,他肯定是具備這個條件,如果不是老實、聽話、真幹,阿彌陀佛不找他,肯定找這種人。找這種人,佛陀一定常常加持他,冥加、顯加,讓他能突破一切障緣。這些人,佛冥冥當中加持他,必要的時候顯加,明顯的加持他。
  我們再看下面,「若必一心不亂」,如果是說一定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試問苦海眾生能有幾許得度」,六道輪迴的眾生幾個人?太少太少了!「則此持名方便法門,亦將是難行道矣」。這個話說得好,淨土法門不稀奇,它是難行道,它不是易行道。為什麼?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跟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兩樣。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這樣的,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破塵沙無明,權教菩薩;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大士。統統都是這樣的,念佛法門也是這樣,那有什麼稀奇?念佛法門之所以被一切諸佛讚歎,被一切眾生歡迎,就是它只要散心持名,具足信願,念佛就能往生。這個條件是六道裡眾生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一個都不漏。
  為什麼最後漏了你不能往生?是因為臨命終時對這個世間放不下,你還留戀,不是阿彌陀佛不接你,是你貪戀這個世間。所以我們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一樁大事,就要把這個世間捨棄得乾乾淨淨,一絲毫的貪戀都沒有。為什麼?走的時候沒障礙,自在往生,不用別人助念,不需要送往生。送往生有的時候生起情執,阿彌陀佛那裡接著你走,看到你喜歡的人,我再多看一眼。多看一眼,阿彌陀佛走了,你的機會沒有了,可惜了。所以要學放下,徹底放下,沒有絲毫貪心,這樣走的時候才真正有把握。
  末後一句,「又《大經合贊》云:依此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方得一心不亂故。不能專念,決難一心故」。這個說得好!我們希望得一心不亂行不行?行,只要依這部經的理論、方法去修學。這個經上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真招摹⑶鍦Q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統統用這個心,別人對待我不管他,他的事情,我要用真铡⑶鍦Q、平等、正覺、慈悲對待一切眾生,這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得一心不亂。來佛寺的這三位大德,他們就是這樣修的,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沒有第二個方向,沒有第二個目標,所以個個成就。不能專念,沒有辦法得一心。得一心,品位大幅度的提升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汉语拼音能不能取代汉字?
2022: 2022年妖怪第一定律
2021: 全心境界与情理调整的关联
2021: 山丹军马场和《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2020: 新十年伊始,我们对哲学的发展贡献回顾
2020: 刘正教授回忆他人生道路上的两大贵人
2019: 医生这种人 - 2019新年祝福
2019: 请教一个统计学的问题
2018: (3) 马克思和恩格思的“唯物主义”错在
2018: 考研疑泄题事件中风口浪尖的“押题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