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张学良弑父调查(上)
送交者: 苦难与荣耀 2020年08月30日22:02:3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上)

“我做事向来是高深莫测,绝对不要人家知道。你们懂吗?看我脸在笑,可我要杀人。”

33C43A6ABBDE587EB617FA35DA3CE8BE03EF2ECB_size97_w640_h479.jpeg


一 童年、少年生活

张学良年少时挺恨张作霖。从记事起,张作霖就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也像传说中的鬼似的,天黑进门,鸡叫了就走,两头不见亮。最急的一次,把裤带都落在了家里。。。

张学良问过妈妈,爸为什么总也不着家,他在外边忙什么?妈妈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爸担着朝廷的大事,领着几百号人,又要管吃,又要管住,还得东征西讨,能隔三差五地回来看看咱们娘几个,就算不错了。崔先生没跟你讲过吗?担大事者就不能顾小家,古往今来都是这个理。

十二岁前,张学良一直跟母亲赵春桂生活一起,先在台安,后在新民杏核店胡同。张作霖官越当越大,媳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先是二姨太,继而又是三姨太、四姨太,可他和妈还住在狭小的土屋里。一铺小炕,炕头是妈妈,炕梢是姐姐。他和弟弟张学铭睡在中间。挨挤得紧紧的,把炕尿了,都说不清楚是谁尿的。张学良晚年回忆童年生活时,说,我小时候总挨打。。。

张学良印象中的母亲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母亲青春韶秀,脸上总是笑意盈盈,性情像一只没有脾气的老花猫。那时候,张学良最喜欢躺靠在妈妈怀里,听妈妈唱“风儿静,月儿明,树叶遮窗棂”。听着听着,他就幸福地闭上了眼睛。随之,七仙女、蟠桃会、白面馍馍、四喜丸子就接二连三地进入梦里,吃得他连咬了舌头都不觉疼。妈妈的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张学良说不清楚。反正感觉妈妈好像突然间就变了,变得喜怒无常,变得不讲道理。笑容少了,歌也不唱了,动不动就抡起巴掌,得着脑袋打脑袋,得着屁股打屁股,一边打一边说,跟你那死爹一个熊样!于是,张学良模模糊糊地懂了,妈妈的变化好像跟爸爸有关,跟爸爸总也不回家有关。

张学良七八岁的时候,赵春桂提起张作霖,还总是带有一种谅解。总是说,你爸在吉林剿匪,隔山跨水的,回来一趟不容易。咱也别太指望他,他能隔个仨月俩月地捎钱回来,就是说他心里还有咱娘们,还没忘了咱们。可自打张作霖进了奉天后,赵春桂再也不说这样的话了。有一次,张学良听见妈妈跟姥姥抱怨,妈你说,奉天离新民,也就一胯子远的路,赶上好晴天,站在奉天城楼上,不用望远镜都看得见新民的土城墙。可他还是不回来。妈,他是不是看我老了,不想要我啦?张学良记得,妈说着说着就哭了。

那天晚上。。。将近三更时,张作霖来到客栈,见了赵春桂,没说几句话。。。张作霖倒在炕上就睡了过去,鼾声如雷。赵春桂打了热水回来,正准备给张作霖脱鞋,张学铭突然醒了,两脚把被子一蹬,号啕大哭。赵春桂吓得赶紧去捂张学铭的嘴,可是晚了,张作霖一跃而起,兜头就给张学铭一巴掌,哭,哭,哭,咒我早死啊!张学铭懵懂之中突然挨了这一巴掌,吓傻了,哭声戛然而止,竟至翻起了白眼。赵春桂一见儿子吓成这个样子,火了,抓起张学铭的枕头便向张作霖打去。张作霖还没完全睡醒,挨了这一枕头,怒吼一声,抬脚便把赵春桂踹到地上。。。

。。。赵春桂就病倒了。汤儿药的喝了几个月,眼见着人越来越瘦,气也越喘越粗,最后,连炕都下不来了。张冠英哭着对张学良说,弟,妈不行了,你赶紧进城去找爸,让爸来见妈最后一面。。。

在此之前,张学良只去过一次奉天。是妈妈让他去的,说是家里快断顿了,让他找爸要钱。。。按照妈妈的讲述,张学良找到了张作霖的住处。门口两个高大的卫兵,挺着两把上了刺刀的长枪。。。卫兵把刺刀一横,拦住张学良的去路,站住!干什么的?像听到一声炸雷,张学良吓了一跳,怯声说,我找我爸。卫兵歪着嘴笑了,你看我像不像你爸?张学良生气了,我真是找我爸,我爸叫张作霖。两个卫兵互相看了看,一齐大笑,一个说,这是第几个认爹的了?另一个说,滚!小叫花子!说着,刺刀冲着张学良的脑袋就刺过来,把张学良的狗皮帽子挑出有一丈多远。。。

。。。这一次。。。社会形势不像刚入奉天时那么紧张。。。张学良没费什么周折就见到了张作霖,张作霖正在房间里大发脾气,杯子碟子的碎片撒了一地。汤玉麟几个人低眉顺目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张学良怯生生地叫了一声“爸”,张作霖猛地回过身,一指门外,滚!都给我滚!张学良吓得心里一激灵,鼓了鼓勇气,说,爸,妈病了,病得不行了,你去看看她吧。张作霖扫了张学良一眼,皱了皱眉头,又来烦我!你们能不能不来烦我!啊?去吧,家去吧。

张学良哭着离开了张作霖,那一刻,他恨死了张作霖,如果手里有枪,他会毫不犹豫地给这个无情无义的父亲一枪。

。。。

张作霖赶到杏核店胡同时,赵春桂已经气若游丝。见张作霖来了,赵春桂眼中滚出几滴眼泪,却已然不能说话。

张作霖坐到赵春桂身边,把被子往上拉了拉,说,没事的,咱马上进城,城里有好大夫,会治好你的。


赵春桂慢慢摇摇头,抬起手,指向张冠英、张学良、张学铭姐弟三人。张冠英领着弟弟走到炕前,还未等说话,赵春桂眼一闭,手轰然一声砸在炕上。。。

那一年,张学良12岁。

以上内容摘自黄世明《大帅府》,稍有改动。

在56岁时所写长篇自传手稿《杂忆随感漫录》中,张学良说:我对于中国的传统礼教,是接受的不大多。自幼就具有不柔顺的性格:违犯我的父母,违犯我的老师,违犯我的长官。

少时的生活经历,不仅养成了张学良的叛逆性格,还促使他成年后走向了与父亲截然相反的人生方向。张学良不仅在感情上对父亲疏离,对父亲缺少敬爱,在思想上,政治上更是与父亲少有共通之处,甚至难以共容。

二 郭松龄反奉(25年末滦州兵变)

在加拉罕和李大钊的策动、运作下,1925年11月,奉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兼津榆驻军副司令(两个正职皆为张学良)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结盟,郭、冯两人还订立了共同反奉(张作霖),瓜分华北、东北地盘的秘约。

11月22日晚,郭松龄在滦州(位于唐山和秦皇岛之间,一度叫滦县)连发三道通电,核心要求如下:与冯玉祥国民军停战;张作霖下野;杨宇霆去职;由张学良主政东北。

次日,郭松龄率部挥师北上,陷山海关,克锦州,连战连捷。12月20日,郭军攻占新民,抵达巨流河西岸,可以望见奉天城的灯火。不过,郭松龄的好运也到头了,第三军团将士已从蒙蔽中逐渐清醒,不愿意再随郭作叛。12月23日,巨流河一战,郭军迅速瓦解。24日,郭松龄夫妇逃跑途中被擒获,25日,郭氏夫妇被枪决。

在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张学良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通常认为,滦州兵变是郭松龄背着张学良自把自为的,张学良事前并不知情。

真是如此吗?

看看张郭二人的关系。张学良、郭松龄关系异常亲密,亲密到了什么程度?用张作霖的话说,“你对郭茂宸除了老婆不给他睡,什么都可以给他”;用张学良自已的话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郭松龄1918年进入奉军,1919年初在东三省讲武堂成为张学良的教官,1920年,张学良一毕业便成为旅长,郭松龄成为张学良属下的团长。此后郭的职务随张学良一起扶摇直上,5年之后,他已经和奉系“老人”吴俊升“拉平辈”(张作霖语)了,奉系将领中提拔最快的,一是张学良,二是郭松龄。张作霖对郭松龄一再破格提拔,是郭松龄当之无愧吗?综合看功劳、贡献,韬略、才干、能力,资历、为人等方面,与杨宇霆、张作相、姜登选、韩麟春这几个人相比,郭松龄其实差着一大截,甚至不在一个档次上(大家不妨去研究一下)。小张大力举荐,强烈要求提拔的人,虽然言过其实,老张每每也都依从了儿子。一个非常流行的的说法是,郭松龄对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未获督职心怀不满,如果这是郭松龄本人的真实想法,那么,只能说他太贪婪了。当时获得督职(督军,军务督办)的是杨宇霆(江苏督军)、姜登选(安徽督军)、张宗昌(山东督军)、李景林(直隶督军)四人,他们四位远比郭松龄更有资格获授督职。

郭松龄反奉前,杨宇霆、姜登选刚刚“丢失”了江苏、安徽两省,有观点因此称这两个人很无能。对此略作说明。苏皖两省不是孙传芳打下来的,是奉军“让”出来的。25年10月15日,闽浙巡阅使兼浙江督军孙传芳突然领衔通电,率先起兵反奉,冯玉祥、吴佩孚、岳维峻等人也蓄势欲发。张作霖和奉军总参议杨宇霆等不视孙传芳为死敌,制定了从沪、苏、皖三地主动北撤,收缩到蚌埠、徐州以北的应变策略,目的是保存南下奉军实力,与孙传芳缓和关系,避免陷入多线作战的危局。奉军沿上海、宜兴、苏州、镇江、南京、丹阳、蚌埠一线一路北撤,甚至命令部队“宁可被缴械,也不许还击”,致使多支撤退不及的奉军不发一枪被缴械。直到10月底,孙传芳向徐州进军,在宿州(北接徐州)组织防线的奉军予以还击,两军才首次交火。

回到正题。

张作霖对郭松龄还不够厚重、礼遇?张作霖哪里亏待了郭松龄?郭松龄没什么可不满的?郭氏的不满,多是后人(包括张学良的人)编造。表面上是郭松龄不满未获督职,真正不满的,是郭松龄背后的张学良。

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铁得不能再铁了,张学良对郭松龄,好得不能再好了。那么,郭松龄怎么会下得了手,去搞张学良的老爸呢?合理的解释是,郭松龄是为张学良去搞张作霖的,郭松龄知道,张氏父子不是一条心(至少小张对老张,不是一心一意),自己搞老张,小张不仅不会火冒三丈,翻脸成仇,反而很支持,很赞赏。

如果张氏父子同心,如果张学良绝不容许有人伤害自己的父亲,那么,郭松龄怎么会起兵反叛?即使对张作霖再不满,他也要看张学良的面子,顾忌张学良的感受。

郭氏兵变被赋予了一些正义凛然的理由,比如,百度郭松龄词条说:“在日本听说张作霖派人正与日方商谈购置军火,以进攻国民军时,郭松龄愤慨至极,说:‘我是国家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说说这段话的荒诞可笑之处。
1。中国最不需要买军火的人,就是张作霖。张作霖的奉天军械厂,又称沈阳兵工厂或东三省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军火产量全国第一。它也是亚洲最大的军工厂,有“东方克虏伯”之称。
2。张作霖不可能从日本政府买入军火。为扼制中国内战,推动中国南北议和(当时孙中山和段祺瑞在打护法战争),1919年5月5日,美、英、法、日、西班牙、葡萄牙、巴西等国签署了“禁止对华出售军火协议”,荷兰、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等国后来也加入了该协议。该协议一直延续到十年之后的1929年4月才废除,废除的原因是中国已实现了(形式)统一。在此期间,中国外来武器的最大提供国是苏联,其它还有德国、捷克等国。这就是北洋时期顺苏者昌,逆苏者亡的原因。作为“禁止对华出售军火协议”的签约国,日本遵守了这份协议。
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怎么可能这么好?我坚决不信!!!
3。冯玉祥加入反奉集团,出兵威逼奉张在先,张作霖决定讨伐冯玉祥在后。1925年10月中旬,孙传芳率先起兵反奉后,各地军阀纷纷呼应。10月底,孙传芳与奉系山东督军张宗昌在徐州展开大战;11月初,冯玉祥派出二路国民军,分别向直隶大名(今天邯郸市大名县)和鲁西进军,与孙传芳形成三面合击张宗昌的态势。张作霖被迫命令张宗昌撤离徐州,退守山东。11月8日,浙苏皖联军占领徐州,25年反奉战争的第一篇章--浙奉战争以奉系放弃沪、苏、皖,丢失战略要地徐州告终。

以捏造、虚构、移花接木、颠倒黑白、倒置因果为特征的伪史,四处弥漫,蒙蔽、荼毒着每一个人。

张作霖对同是反奉者的孙传芳、吴佩孚一再退让,着意交好,对冯玉祥则坚决讨伐,不排除有远交近攻的考虑,但更关键的原因是,冯玉祥是苏联在中国的全力扶植对象之一(冯与国民党集团并称南北二赤),是苏联赤化中国的核心工具。张作霖讨伐冯玉祥,性质是反苏反赤;郭松龄背叛倒戈,性质则是护苏护赤。

对滦州兵变可做如下概括:奉系高级将领郭松龄,在25年底全国反奉战争开启后,挟持奉系精锐,倒戈一击,成为反奉阵营一员,制造了奉张前所未有的危局,几乎成功使张作霖倒台。

在奉系危急之秋,郭松龄内结“倒戈将军”冯玉祥,外联苏俄,阴谋叛乱,令奉系雪上加霜,危如累卵,并危害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对此,作为奉系接班人,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没有痛心疾首,没有一丝谴责,有的竟是对郭松龄的称赞有加,推崇备至。显然,张学良根本不站在自己父亲那一边,张作良的内心,无比认可郭松龄的兵变之举。如果张学良事先知道郭松龄的兵变计划,他会不会欣然加入呢?

那么,兵变前,张学良到底知不知情?

滦州兵变惊天动地,关乎奉系兴亡,关乎张氏父子荣辱与生死,这么天大的事,郭松龄可能不知会张学良,可能把张学良蒙在鼓里吗?除非郭松龄一直在处心积虑地欺骗、利用张学良,一心要玩死张学良。只要郭松龄确实视张学良为挚友和知已,那么,张学良一定是兵变的知情者。

兵变、造反这种事,知情者要么告发、干涉、阻止,要么参与、同谋,要么被灭口,要么逃亡,没有其它选择或可能。

张学良晚年说,“我与茂宸可以说亦师亦友,老帅常骂我‘你对郭茂宸除了老婆不给他睡,什么都可以给他’。其实他要造反的事我老早就知道,事前也劝他不要干糊涂事。我还私自到前线找过他,却未能刻意劝阻,最后还是在滦州起事。这让我难过,并得到一个很大教训,当初就知道郭有谋反之意,却不愿采取行动。”

这段话符合张学良说话的一贯风格:半真半假,以假乱真。真的部分是,承认了自己是事件的知情者;假的部分是,把自己的角色,从同谋者描摹成了劝阻不力者。兵变、造反不是孩子过家家,要流血死人;造的不是无关人的反,造的是自己父亲的反,威胁着父亲的政治前途和生命,并将波及自己。只要尚存正常的爱父、护父、怜父之心,就必然果断干预,决不会姑息、纵容,决不会漠然处之。张学良说,“其实他要造反的事我老早就知道。。。却未能刻意劝阻”,这是骗三岁小孩子的话。

明知有人要造老爸的反却不告诉老爸,明知有人要加害老爸却不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地干预、制止,这是什么情况?这说明两件事:张学良巴不得兵变发生;张学良不仅是滦州兵变的知情者,而且是同谋和共同主事者。

张学良、郭松龄在兵变中的角色分工是:一暗一明。郭出面组织起兵,联络盟友,张学良则隐身幕后。张学良只能在幕后操纵,如果他跳出来公开反老子,成为千夫所指,大逆不道之人,这场反就不用造了。

这种角色安排留有后手。如果兵变成功,则张作霖下台,张学良、郭松龄如愿取而代之;如果事败,则由郭承担一切责任,张学良仍然可作他的奉系继承人。

事变前,与冯玉祥、李景林的联络,应该是以郭松龄一人的名义进行的;而与加拉罕、李大钊的秘密接触,张学良则无须回避。张学良与兵变的关系,对苏联人来说,对苏联与国内军阀的中间人李大钊来说,根本不是秘密。滦州兵变是1925年全国反奉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反奉战争的全局策划、推动者,张、郭二人(以及冯玉祥)则是东北、华北的地区的反奉行动实施负责人。

可能你嫌推理太累。张学良与郭松龄同谋,共同主持滦州兵变还有一个重要人证。

27年夏,奉军炮兵司令邹作华由新乡到北京,向奉军将领,当时负责京畿警备区的高仁绂(“九一八事变”导火索“中村事件”肇事者关玉衡的上级)传达张学良指示,要高参加“兵谏”(详情将在下一篇中交代)。高一听说又要造反,当场表示拒绝,并且说:“郭茂宸(即郭松龄)领导的滦州起义,是军团长与郭茂宸联衔下的命令,我才誓死追随,不意到了锦州起了变化,造成相反的后果。那一次算我上了当,这一次再不上当了,我决不接受这个任务。”

高仁绂的话表明,滦州兵变是张学良、郭松龄共同下令发动的。从这段话还可以判断出,高仁绂忠于的是老张家的小张,而不是郭松龄;如果没有张学良的认可,郭松龄可能指挥不动这支军队。也就是说,郭松龄根本没法单干,他必须依赖张学良。

张学良手下的重要将领,当时任骑兵团长的何柱国曾说:“事变前一天,张学良曾到天津与郭松龄匆匆一面,当晚即乘车出关。。。”显然,这次见面是张郭二人对兵变做最终的确认、布署。

再看一个似乎相反的资料。兵变之初,日本医生守田福松带着张学良的信去见郭松龄,劝郭松龄结束兵变,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郭对守田说:“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张上将军(张作霖)痛改前非而下台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之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君,自己愿意下野,静度闲云野鹤的余生,这不是假的,是真的。为此,可请吉田总领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

这番话又与郭起兵时的通电不同。当初通电说,要张作霖下野,由张学良主政东北;现在变成了张氏父子同时滚蛋,由郭自己主政东北。这是郭的由衷之言吗?能否以此证明张学良不是郭松龄的兵变同谋呢?

与张学良共同主政东北,才是郭松龄的真实想法。而上述言辞,有以下问题:
1。将张氏父子都作为排斥对象,对争取东北军心民心非常不利;
2。不借助老张家的小张,仅以郭松龄自身威望,远远不足以夺权成功;
3。违背了不久前的起兵通电,是严重的政治失信。

郭松龄为什么要对守田说这种既脱离现实,于已又非常有害的话?这是一个善后的考虑。郭松龄通过表达“张氏父子我一块反”这个意思,把兵变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起到了给张学良打掩护,为其脱责的效果;一旦事败,郭松龄准备牺牲自己,保全张学良。

郭松龄为人也许有很多问题,但他对张学良称得上肝胆相照。郭松龄发动滦州兵变的原因,不只一个,其中之一,是帮小张夺老张的权。为了张学良,郭松龄甘涉叛逆大险,勇往直前,舍身忘我,不惜丢掉自己的性命。郭松龄值得张学良怀念一生,值得张学良视其为生死相交的师友、同志。

为什么反叛父亲张作霖最狠的人,反而成了儿子张学良最欣赏、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因为张学良本身就是一个叛父者,郭松龄和他志同道合,郭松龄所做的事,正是张学良内心要做的事。

在他人看来,郭松龄是反叛张学良父亲,试图推翻张学良父亲的人,是重创奉系,让奉军将士自相残杀的人,是令张学良背负不忠不孝之名的人。但是,对这个人,张学良没有愤怒,没有谴责,有的是无以复加的欣赏和推崇;晚年恢复自由后,张学良仍不遗余力地美化郭松龄。

倒在张学良为郭松龄复仇枪口下的亡魂,不只留下姓名的那几位。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如果张学良是滦州兵变的共谋者,那么他自然希望郭松龄胜,张作霖败。但是,在巨流河之战中,张学良确实毫无花假地帮助了父亲张作霖,并以自己的影响力瓦解了郭松龄叛军(张学良是兵变的第三军团的军团长,郭是副军团长),使这场战斗很快结束。这又作何解释?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原本中立的日本决定支持张作霖。日本向南满铁路一带增兵,给张作霖提供军事援助,并警告郭松龄,不得在南满铁路30公里之内行军作战。日本也向苏联发出了不得介入的警告(日本并未直接参战。很多资料,包括维基百科-郭松龄词条在内,称郭松龄败于日军攻击,这是伪史,郭松龄军与日军并没有发生战斗。日本帮助张作霖的方式是间接和合乎规则的。郭松龄兵变以张作霖的军队在巨流河之战中击败郭松龄的军队而告终。)。
2。反奉的幕后总策划方--苏联经过权衡,决定撇清关系,袖手旁观;
3。张作霖的援军,如张作相的吉林援军,吴俊升的黑龙江援军正源源不断开至奉天;
4。东三省的众望所归者,仍是张作霖,而非张学良或郭松龄;
5。被裹胁、蒙蔽的郭军将士不愿继续附逆作乱,郭松龄已开始众叛亲离,张学良只不过加速了这一过程;

张学良认识到,取代父亲张作霖,眼下已无可能,郭松龄的失败不可避免;他该做、能做的事,就是收敛行藏,假装站在父亲这一边,挽救自己在奉系的地位和前途。

孙烈臣生前曾说过:“将来杀戮自家人的事情,只有少帅做得出来。”

张学良杀戮自家人,是始于29年诛杀杨宇霆、常荫槐、郑谦吗?不是。是始于27年枪毙陈琛吗?也不是。是始于26年屠戮王永清骑兵团吗?还不是。至少,从25年底的滦州兵变起,张学良就开始制造奉军的自相残杀,就开始杀戮自家人了。

兵变之初,从安徽返回的奉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团)军团长,安徽督军姜登选以老朋友身份前来劝说郭松龄放弃兵变,却被郭杀害。郭张是故交老友,早在辛亥革命前,二人就曾共同追随朱庆澜,在朱麾下共事。姜登选为人温和可亲,人缘很好;郭、姜二人间的矛盾、冲突、宿怨,根本不足以让郭松龄杀死姜登选;如果姜郭有深仇大恨,姜登选又岂会前去送死?(注:姜郭相会,有二说,一说姜主动前往,二说姜被郭部在车站扣押)。22日晚或23日,姜登选被郭松龄派人关押,他求见郭而不能,又自认没有对不起郭松龄,便写信给郭,信中说:“彼此共事多年,前在川、黑、粤省,所以提携者甚多,并无相负之处,回思往事,当能谅其无他。”。姜登选很可能还未见到郭龄松便在26日无辜被害。所谓姜登选与郭松龄见面并因大骂郭而被害的说法极可能是张学良一方编造的无数谎言中的一则。

姜登选人品、能力俱佳,他重义轻利、刚毅果敢、为人忠诚,时人对其评价很高。杀姜登选,很可能是张学良的授意,目的是除掉父亲的头号忠属猛将和自己的劲敌。除了军事能力让张学良忌惮外,姜登选的一身正气也与张学良的阴邪奸毒天生相克。

滦州兵变时,张学良可能还只是想取代张作霖。郭松龄兵败被杀曝尸小河沿后,他少年时埋藏的杀父之心被唤醒。除了是郭松龄的同谋者,张学良还有不可告人的隐密身份,这个身份如果败露,后果远比同谋秘密严重。如果两大秘密任何之一被揭穿,就算不会被杀,张学良也必将被张作霖废黜,失去奉系继承人地位。张学良内心一定非常清楚,他和父亲张作霖,已经不能共容了。

(未完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错误逻辑如同镇痛
2019: 恐艾症之类医源性精神病
2018: 513、算算你要打坐多久,才能打通全身
2018: 捧场的欢迎,抹黑的不要
2017: 浅释《推背图•五十六象》
2017: 251‘丹’就是“先天炁”!推背图36
2016: 学术贴:中华有习就有戏,是顶巅永久站
2016: 从孔子到胡适,中华文化到底哪错了?
2015: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2015: 《“抗战胜利”该不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