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愛欲兩難分的後現代(二)
送交者: 方方 2020年11月25日00:23:0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愛欲兩難分的後現代(二)

  上回我們談了心的天職的暗示與定位。

  這一回,在還未進入另一個主題內容討論,我們先做一個上回的總結:

一, 中國話語的性是心的原生性形態(第一時間性質的,無對立的,一種純粹意識),是能具備條件以心來行使天職,讓心在本位上為愛和欲的配置一個相對互補性的生命智慧行使權。

二, 心的先天本善的天職功能在後現代已產生質變,原因在於腦的進化和心的淨化的欠缺對位對接適調,產生了心腦的對位和對應的意識化問題。

三, 人們處在後現代的自我個性化的置頂,壓制心的原生態作為 · 自我共性化,已形成一種心性在根本上的被封閉狀態,足以深遠影響後現代的人。

心的天職暗示與定位,對於後現代的人,以從這三個側面倒序來看,意味着:我們越發無意識於心的原生態作為——原我 · 自我共性化,我們更難對位適調腦的進化和心的淨化,後果是會引發的內心深處的焦慮和憂慮,我們即使處在這個強烈的內心碰撞而有急躁情緒的迴響,我們還是沒能擁有足夠的心力,顯然地我們都會力不從心,難以有所作為去切入處置得當。

這個後現代的人心弱勢勢態,我們可以這個分析來進一步理解:本於中國話語的性,其蘊含的愛和欲的兩個處在心性共體的本質,在腦的進化良好的條件下,有所產生自我構成形態的共性化和個性化,對比心的淨化的條件,心還是沒有對位的配置條件。人心的弱勢,讓心主神志(心腦一體化的意識狀態)也變成弱勢,心扮演不了這個主導的角色,況且,心在這樣難為的處境下,還是必須面對自身的心動,把性蘊含的愛欲,偏向無序的開放開來,並以無自主性方式啟動配置愛欲的生命智慧的行使權。後現代的愛欲無序流放情態,根本原因就在此,因此,心是必要重掌這個主導性角色的能力。

        心要如何去為愛欲配置一個對的生命智慧行使權的位置,前提就是先劃分愛欲。請參閱以下圖表。

img032.jpg


        這個圖表對於劃分愛欲的形象化表述,是可以讓心去為愛欲配置一個相對性適當的人類智慧的行使權,這也顯示心只要能在物化的這個基礎作分明主導神志(心腦一體化的意識狀態),就可基本上明確劃分愛欲。再者,我們也得考慮兩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方面,後現代的人需要這樣的愛欲劃分,還需要知道心配置愛欲對於生命智慧的行使權,於此心的本位必須界定於一個的權衡和諧的界定,才能憑藉這個基點的有所作為,全面展現我們的整體性人類智慧——生命智慧—人性智慧—人生智慧。我們要如何做到這個完善的地步,素質教育必須被考量,以協助處在後現代的我們,尤其是後現代的新生代,能夠完整的良善的去活出一個自己。

       另一方面,這個被物化的心,恰恰就是現代西方話語的分割性思維引發出現的問題,它的局限性思維,導致精神文明的忽視和物質文明的重視的失衡,這個失衡間接造成後現代的精良物質和虛擬世界的物化消費需求的極端演化,讓我們無時無刻備受誘惑,無意識地順應去滿足自身的追求,我們的生命意義似乎只能被建立於物質的消費,因此我們(特別是00後)在生活中被極端強迫減少社群的實體性互動,我們經常與機器互動的時空,已近幾乎侵占了所有我們與人互動的時空,心就因此無知無覺地被物化了。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後現代人心被物化的寫照。

       行文至此,上述兩方面的考慮,是可以綜合起來延伸一談,言歸正題一談第二個提示的內容。

(二)如何讓心在後現代去為愛欲配置一個人類智慧的行使權

       縱觀上文所述,我們的心處在這個後現代,可見心是被物化後形成了心力的局限於心主神志的被捆綁,造成心主神志自主性的脆弱,而其脆弱的促成原由,從反面來印證,那是在提醒我們值得去探討一個問題——現代教育是在西方話語的局限性思維上出現了問題。教育本來就是人類智慧處在生命成長中必要的調養劑,而且它的調養性質是具有時代性的適用期限。現代教育本於此定位說法,我們可以說它是開始進入逾期的適用期限,沒能有效適用於後現代。

        我們或許需要考量素質教育來不足現代教育的匱乏條件,因為素質教育是一個能夠培養全心全人的人格的教育,這個能夠具備“養心之於初心—護心之於內心—有心之於全心”的全面性素質調養的教育,是可以一來先養好我們的初心 · 原我,二來再護好我們的內心 · 自我,以致最後能夠讓我們擁有一個全心 · 超我。這個調養式教育,正好可以讓我們去素養一個能夠主神志的心,再能把控心能去主神志,讓心能夠配置愛欲的相互有序的內在驅動力去開展人類智慧。

        素質教育是一個涵蓋心腦一體智能化要求達標的教育,我們以心腦兩方面來談。

        心能夠主神志,於心性的一方面,讓我們在性本體與德為用處在善—唯善—至善的理念上獲得調理與調度(請參閱以下素質教育架構的圖表)——先進行初心之於善的本善與本性的適調,以獲取初愛和安全,紀律與安定;再進行內心之於唯善的人性向善與知性和悟性的調度學習,以獲取自愛和愛物的審美和唯美,以及自控和調度之於唯真的求知;後進行全心之於至善的本性圓滿,以獲取德性和靈性的整合與圓融,以及愛人與愛智的唯美而至美,融合的唯真和智慧的至真。這一性本體與德為用處在善—唯善—至善的理念上獲得調理與調度,是可以產生三個心性向度的愛——初心的愛,內心的愛,還有全心的愛——有理性凝聚的愛。

1600570988273190.jpg


        在這一個心性素養過程中,有一個關鍵定調心物的轉化與整合的界點——愛物與愛人之於唯美和唯真的調度與融合,是可以成就最終的心物合一。心物合一,儒釋道皆有相同的提示,不同的說法。儒家說的有所為與無所為,是可以以此界定素養合一的。佛家說的萬物唯心造,是可以以被佛化教育的靜心而至終極的心物合一。道家說的自然和無為,只要“可道”能夠回歸“道”,就能夠心物合一。心物合一,不外就是理性凝聚的境界說辭。

       心能夠主神志,於腦的意識狀態——自我構成過程的另一方面,心主神志可以讓原我(自我無意識)延伸到自我的自我意識,再由自我意識形態的意識轉化為覺知,自我意識就能轉化成為自我覺知,最終再形成超我。當然,這還牽涉頭腦的神經元連接作用,於腦部的內在機制,模組化機制,側腦化機制的各個功能性面向延伸的聯通功能,所產生的複雜結構的意識心智。


        總之,心只要能主神志,就意味着心是能配置愛欲的相互有序的內在驅動力去開展人類智慧,愛欲就此可見不再兩難分,而後現代的嚴重愛欲問題,固然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可以本於現代西方話語的張揚顯露了心腦的各種具備實證性和分割性的意識心智面向,其所引發後現代的心腦對接不能對位融合的問題,是可以再靠中國話語的辯證性和完整性,來補上其不足條件,去解決這個西方話語引發後現代的種種此文本中已表述的問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How to make revolutionary ideas publ
2019: 844豬瘟鼠疫--國之苦難;呂祖釋義‘寵
2018: 老虎機和分子生物學(6)彈珠槍、櫻桃
2018: 563、欣賞科學巔峰之光—薛定諤方程二
2017: 322 鈎沉古天文學的萌芽和發展
2017: 兒子的一句話讓我眼窩發熱
2016: 從解放人民到鎮壓人民–中共四十年來的
2016: 平凡又神秘的詩人
2015: 地球人類的語言與天上的語言是矛盾的
2015: 簡單解釋一下青藏高原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