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孔子名言解(12)
送交者: 彭运生 2021年08月19日16:40:3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孔子名言解(12)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君子不严肃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会坚固。以忠诚守信为主。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怕改正。)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如果说这是某种成套的建议,则要想对他人提出这样的成套的建议,孔子必须了解相关的情况,了解到了对方想要成为“君子”。

要想提出这样的成套的建议,孔子还必须有相关的各种信念,坚信“重”、“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还有“过,则无惮改”,所有这四者,都是想要成为“君子”的人必须做到的。

一旦提出这样的成套的建议,孔子就能够产生通过举例来表明自己的每一条建议的正确性的冲动,最终指出:“重”是重要的,因为否则的话,一旦“不重”,你就会变得“不威”,你就会变得“学”而“不固”。

“提出成套的建议”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父亲活着的时候,观察这个人的志向;父亲死了,观察这个人的行为,三年之内没有改变父亲当年的做法,这个人可以说是孝子了。)

一个人做到了“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要想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情况,了解到了这个人的“父之道”是什么。

要想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还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见人们的内心世界,能够看出这个人在自己的“父在”的时候的“志”——想“改”掉“父之道”。

要想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还必须做出相当的努力,在这个人的“父没”之后,去“观”这个人的“行”,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要想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这个人做了什么才算是把“父之道”给“改”了。

一旦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就能够产生对相关事物做出某种评价的冲动,最终把这个人评价为“孝”子。

做出结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君子不追求吃饱饭,不追求居处的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之人以纠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要想激励他人上进,孔子必须有相关的信念,坚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这四者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要想激励他人上进,孔子还必须有相关的各种知识,知道“君子”和“好学”是有上进心的人所喜爱的词语,是有上进心的人乐于戴上的桂冠,于是宣称:谁做到了这四者,谁就是“好学”的“君子”。

“激励他人上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不愁别人不知道自己,愁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要想采纳这样的两条建议,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各种情况,了解到了我们自己确实是因为“人之不己知”而“患”,确实是没有因为自己“不知人”而“患”。

要想采纳这样的两条建议,我们必须掌握相关的各种方法,能够让自己从“患”变成“不患”,还能让自己从“不患”变成“患”。

“采纳他人的建议”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评:古林风“ 日本投降原因是原子弹
2019: 苟且偷生精明钻营
2019: 让意识心理体验秩序感的秩序感像砌墙的
2018: 神是公义万能可祂造的人却带原罪。听说
2018: 有一种胸怀,叫得理也饶人
2017: 朝鲜核危机 —— 威胁者被威胁意味着什
2017: 姓氏中隐藏的身份信息你知道吗
2016: 思想的形成 什么是‘识’?
2016: 刘正教授论文《<史墙盘>和微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