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 12
送交者: pifu01 2021年12月17日07:49:0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佛得无上正等觉果位,于实相中无有所得。”佛答须菩提:“很正确,我于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在实相中乃至无少法可得,在名言中假名为无上正等觉果。”

  观待世俗名言,佛陀确实获得了共与不共的智慧,如十力四无畏,同时也具足各种相好与功德。而在胜义实相中,圆满正等觉佛果亦无可得。龙猛菩萨论典中云:“无弃亦无得,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真正涅槃无可得之相。遍智无垢光尊者于《大圆满心性体息》中也说:依实相胜义谛衡量,佛陀所得的法也不存在。嘎玛拉希拉说:佛陀果位有所得是从学道而言,无所得是从无学道而言。所以说世俗名言谛中不可思议的功德,究竟实相中以正理观察抉择时,无丝毫实质可得。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又说:“须菩提,一切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是法性真实义。”

  诸法平等,不仅指轮涅平等,也指显现和空性平等、世俗和胜义平等。《维摩诘经》云:无论显现和空性,众生和佛陀全部平等。《华严经》中云:“我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引用过此教证,阐述释迦牟尼佛与十方一切诸佛自性平等,无有高下。从实相上看,世尊与众生无有差别,地狱和涅槃其性平等。《大乘起信论》中云:“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远离我、人、众生、寿者等一切执著,修持一切善法,即可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说不是善法,而假名为善法。”

  如果将佛陀和众生或基道果看待为坚固的实质法,始终无法获得究竟的果位。《六祖坛经》云“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即是说自心要清净,修持时不能有人我与法我,或者说远离四相,以此方式才可以得到究竟佛果,否则所有善法全部变成暂时人天福报之因,不能直至菩提。有些未抉择过甚深空性法义的修行者,把积累资粮获得佛陀果位执著为实有,将自己所积累的少许善业认为永远不会毁灭,恒常坚固实有不灭。虽然暂时在名言中,佛陀说了因果不虚的道理,但最究竟实相上所有基道果,及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都是无生的大空性。真正本体实有的佛果永远不存在,因而也不可得,唯有认知此理,依见解修持才能得到无上圆满的佛果。《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世俗显法中可以承认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以实相理论观察时,首先发胜义菩提心远离四相,最后方得无实相之佛果。

  帝洛巴祖师云:“显现非缚执著缚,当断贪执那若巴。”学修此经者,了知此理后应于善根等一切法减少执著,如果执著未曾减少、烦恼依然深重,则修任何善法虽有暂时功德,始终会成轮回之因。修行者相续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来摄持,才能成为究竟解脱正因。因此,智慧不能离开大悲,大悲不能离开智慧,二者双运一味,以如是正见摄一切法,方为学佛之道。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光明藏论》中,将十一种续事全部抉择为大圆满离一切戏论,依成就圣者的智慧,可知《金刚经》与大圆满无任何差别。若未以理抉择一切诸法本体空性,修任何法亦无法成就,只有在空性见解基础上,远离四相修持善法,才能获得真正的无上正等觉果位。

  所谓的善法,分随福德分的十善,与随解脱分的四禅、四无色界之因或三十七道品等善法。这些法于世俗中虽如梦如幻显现,然而究竟实相中,所修持的善法亦无可修,善法只是暂时的一种方便法。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既不思维善,也不思维不善,究竟来说修持中没有任何善恶可依。六祖又云:“修一切善法希望果报,即非善法。”任何一个修行人若执取善业果报,就不是善法。《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因此名言中善法虽是解脱之因,获得幸福安乐,但从胜义实相角度而言,十善六度也并非真实存在。此无倒甚深大乘正理,唯于大乘佛法兴盛的地方人们易接受,小乘佛法兴盛的国家,人们则特别执著修持善法,并且始终认为佛的身相永恒不灭,能获得有实质性的佛果。如此执著实有的凡夫虽有信心,有一定的佛法因缘,但对空性法未曾深入闻思研习之故,于生死中不能出离,着实令人遗憾痛惜。针对人们对善法的严重执著,禅宗和尚说:不管黑狗、白狗,咬出的血全是红色;同理,不管对善法、恶法的执著,都是一种执著,实为轮回之因

  未曾深入细致的广泛闻思者,表面上虽然发心清净,精进磕头、烧香、供斋等善法,但由于未证悟空性法门的缘故,总是耽著于希求真实存在的佛陀和解脱之网。当然相对业障深重的凡夫,顷刻之间证悟空性境界确实有困难,但通过再三的观察思维,如理作意,放弃对基道果的执著,也可趋入空性。但初学者需警惕又堕于一边,放下不是不修持,无智浅学者往往认为不是有即是无,放下就是什么善法都不用修持,如是趋入断见邪道。末法时代,真正如理宣说弘扬般若法门者寥若晨星,听闻受持者也极为罕见,现在多数人只是表面学佛的持形象者,并未真正明白了解佛的密意。不说真正懂般若空性之理,字面上是否能解释都会令人怀疑。末法时代持正见者,尤其应维护自己的见解,否则诸多邪见等损害因缘,随时会损害自己。希望有缘听闻此经的人业际不颠倒,见解行为稳固如山,不要像池中枯水一样逐渐减少,有减无增,而应以般若摄万行,灯灯相传、光明互映。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如果聚集整个三千大世界中所有像须弥山一样大的金银等七宝供养布施众生,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言喻。然而,不必说念诵、受持全经为他人说,哪怕仅仅受持其中四句偈的功德,即已远远超过前面的功德。以七宝布施的功德比不上法施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数、喻无法表达衡量。”

  “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须弥山的七宝作布施,一是用如须弥山一样大的七宝作布施。

  于此般若超胜之理,一方面因般若是一切诸佛之母,是诸佛本源、佛性种子故,持诵此经实际已成修持诸佛菩萨之因;另一方面《般若经》是于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如来智慧之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般若经》而成就正等觉的果位,所以仅以四句偈持诵为他人说,即是种下解脱成佛的善根,其功德非常广大,胜过七宝布施功德。久尼夏智云:财布施是人天福报之因,可召感天人、转轮王等受用圆满的果位,而持诵般若空性经典可证悟诸法本相,是最殊胜圆满的成佛之因财布施的功德易于灭尽,犹如死水;持诵般若经典证悟空性作法施的功德如大海,远远胜过其他功德。唐玄宗皇帝云:“三千七宝虽多,用尽还归生灭;四句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初闻似乎功德很大,实际此善业还是不离生灭的本性,四句偈子的经文虽少,但证悟即可直至菩提,当下获得正等觉佛的果位。由此可知,无论如何宠大的财布施,若无有智慧摄受,也还是无常生灭法的本性,并非成佛之因;若已证悟很少的四句般若经文,则当下获得菩提果位。般若法是直接成就菩提之因,《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小品般若经》亦云:“过去诸佛以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十方无量佛也以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祖坛经》云:“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直至佛地。”如果自己相续中已生起般若空性智慧,一刹那间将妄念全部熄灭,并且认识本性直至菩提佛果。凡夫执著于有法,以他人作财布施功德大并且愿意随喜,而不认为令人在相续中生起般若智慧功德更大,希望见闻知晓此理者,应明二者的功德大小,使自相续中生起正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你等不应以为佛有如是的分别念‘我应当度众生’,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实际上无有众生如来所度。如果如来有度化的众生,如来就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

  佛说为度众生而做法布施的功德极大,但从胜义实相的角度而言,对此不应有任何相状执著,任何相执都是障碍。从名言中说每一个修行者,都应发无上菩提心,度化无量众生,诸佛菩萨也曾如是发愿于现世中度化无量有情。《妙法莲华经》云:“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一切诸佛以无量方便令一切众生趋入如来的无漏智慧。佛陀以智慧方便度化众生,不同于凡夫以分别念度化众生,《大律经》宣说四种度化众生的方式一、法施度即世尊转八万四千法门,宣说十二部经度化众生;二、身力度即以身体形象度化众生,如具足种种相好的庄严身相令众生欢喜爱乐,种下善根得以度化;三、神通力度,即在有缘的众生前显现各种神通神变以度化之;四、名号度,《贤劫经》中云: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即不会堕落。修行人于世俗中应该有“我当度众生”的愿心,但在实相中,能化所化都不存在,一切如梦幻泡影乃至离一切戏论。《圆觉经》中云:所谓众生实际是心所证知,名言中显现存在。所化众生是所证而已,观待胜义,所度化的众生并不成立。众生本来是佛,还要去度化使之成佛,即成了矛盾之语。六祖云:从实相上讲众生本来是佛,佛再三说要度化,成了妄语。因此佛经中再申究竟了义的实相中,众生本来是佛,若有众生如来可度,如来即有四相的执著,如来即非如来而成凡夫。有任何执著即得不到涅槃,不名如来,所以如来有众生可度是非理之说。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观待迷乱众生的显法中,如来说有我,实际真实义中并非如是,而凡夫人错误地认为有我,生起各种执著。而这些所谓的凡夫,如来说并非真实存在的凡夫,假名安立为凡夫。”

  诸佛或说我或说无我,而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未断尽我、我所执之前,自相烦恼尚未减少,对事物经常生起我执,这样的众生可称为凡夫。而在法界本来实相中无一法可立,《中论》中云:“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大乘五蕴论》中云:“云何异生性,谓于诸圣法不得为性。”凡夫指对圣法未加揣摩、研究,不了解胜义本性,于佛法无真实信心的众生。所谓异生是指在六道轮回中不依其他助缘,各随业力在六趣中转生。凡未学习宗派,没有达到一定修行境界时,认为确确实实存在实有的我,圣者完全了达无我之理,并且现证诸法无我,所有根本不会再执著有我,其根本慧定面前没有凡夫,非凡夫亦无。《维摩诘经》云:“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与本文意义相同,未得实有果也并不是不得果,无凡夫也无非凡夫法,没有圣人,也没有非圣人,总之在世俗名言中可以安立凡夫等种种假名,但凡夫与佛陀在真如本性上无二无别,因此所谓凡夫在实相中不存在,证悟人无我与非证悟也不存在。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问:“须菩提,名言中一切诸法无欺显现,并且诸法皆有各别自相,那么能否以三十二清净相看待如来?须菩提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是佛的福德功德所致,见相好即可见如来。佛对须菩提说:如果以三十二相可以见到如来,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就成如来了。”

  观待凡夫就会有圣者,进而引申出凡圣差别之相,如来具足三十二种众生所不具的清净妙相。圆满殊妙之相好,都是佛在因地经过多生累劫的积集福德资粮而现前成就,在《中观宝鬘论》中广泛细致地叙述了成就如来微妙相之因。佛是具有不共殊胜功德的圣尊,然而为什么佛否定了须菩提的观点呢?一方面世尊以推理方式驳斥须菩提的错误:如果以三十二相可见如来,则转轮王成了如来,因转轮王亦有三十二相,因此如果说三十二相可代表如来,在语句上已成为明显的错误。从因明上讲,如果转轮王成如来,也有世尊不需出家修道等诸多过失。另外,如来与转轮王的三十二相也有差别,在《俱舍论》中列举了三种主要差别:一是明与不明显的差别;二圆满与圆满的差别;三诸相位置端正与不端正的差别。佛相好庄严极其明显,而转轮王的相好需要仔细观看,不详细看则看不出来;佛的相好圆满无缺,如十五满月,而转轮王一些相好尚有欠缺,并不十分圆满;以肉髻为例说明,佛的肉髻生在固定的位置上,不会偏左或偏右,而转轮王的相好,有时偏左有时偏右,并不是非常庄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对佛陈白:“世尊,依我对佛所说义的理解,不应以三十二相看待如来。”此时,世尊用偈文方式宣说了自己的真正的密意:“如果以色见到我,以音声来求我,则此人已步入邪道,不能见如来本面。”

  至此世尊不再以迂回辗转的方式导引,而是直接切入实相本义,以偈文宣说。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经常引用此偈做教证,宗喀巴大师的《根本慧论大疏》、荣索班智达的《入大乘论》、全知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以及麦彭仁波切的一些论中都曾引用过。此偈道出如来的真正密意:名言中有缘弟子所见到的如来的不共庄严身相,只不过是暂时清净的现相,从法身空性的角度而言,不管在显宗、密宗,都承认那不是真正的如来。但应注意,不应执断空之见,认为恭敬释佛像无有功德,名言中还是有功德。只不过在胜义谛而言,将佛的各种身相庄严看成是佛,是一种错误。而且以各种声音来求见佛也是不了义的,这样的修行者也非真正的修行者,彼等已经趋入了邪道。此处邪道指的是修行歧途,并非世间的邪魔外道,汉传佛教解释为世间所有相状执著即是邪见,即未分了义与不了义。《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即出世间法是真正的正见,而邪见是世间法。佛陀无论示现涅槃与否,皆没有实有的五蕴与我。如果将佛陀看作一种有形的色法,完全是一种错误,执相者未趋入法性,故不能见到如来的本相。《中论》云:“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邪见深重的人认为如来不存在,把如来寂灭相认为有也不合理。真正的如来相就是现前心的本性,诸法的法性,名言中佛相是暂时的假立。《大宝积经》云:“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佛无法无僧。”《诸法无生经》中云:“无佛无法亦无僧,谁知此理乃智者。”不了解大乘佛法的人见闻此实相法句义,可能会生起恐怖害怕之感,其实无需怖畏,因真正的法相,一切法本性如此,应了知此理避免“以色见如来、以音声求如来”的邪道。

  藏文译本中此偈后还有一偈,玄奘义净法师的译本中也有,只有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中无,可能是翻译或流传的过程中疏漏所致。后一偈即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应当把佛的本性观为法性,也是引导众生的导师之法身,这样的法性离一切戏论,非一般凡夫俗子的分别念所能测度、衡量。《入菩萨行》中亦云:“胜义非意境,说意是世俗。”胜义谛不是分别心的境界,心及心所之境被称为世俗谛。佛经中云:“天子,若胜义谛是身语意之境,则不是胜义谛,而成世俗谛耶。天子,然其胜义谛者,远离一切名言,于真实中不生不灭,离一切能说所说及能知所知,乃至超离具胜一切智智之境,此为胜义谛也。”《妙法莲华经》云:“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又云“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关于辩证法和否定之否定律
2020: 943、蓬佩奥暗示近期将于中国开战;不
2019: 《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书房》
2019: 打倒独夫民贼习近平!!!
2018: 痛说中国芯片史
2018: 对待文化和语言就应像对待手机
2017: (完)为什么我对中国文化持基本否定态
2017: 彭运生谈艺录(148)
2016: 他在以下的视频解释更详细的概念:
2016: 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