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斯是思史2. 標誌性的理念
送交者: luis 2022年01月01日15:59:5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 | 斯是思史2. 標誌性的理念

 

理念”是怎樣成就“思想家”,讓他們不同於普通的“思想者”和一般的“學問家”,能夠享有與人類同在的榮耀的呢?這又用得着帶有俺老漢特色的語義分析——“象形文字的分崩離析”了:把“思想家”這個詞兒拆開了,意思是說,他們的“思想(理念)”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就像標籤那樣子,死死地粘在他們身上,其他人想冒名頂替一回,都沒那個機會,所以才叫“標誌性”。

 

前一篇帖子裡提到老聃的“無為”,墨翟的“兼愛”,蘇格拉底的“德性即智慧”,叔本華的“生存意志”,就是這個級別的專屬logo,醒目得很。也因此,誰要說這些理念是他的,不是這幾位思想家的,你居然還信了,不是他白痴,就是你腦殘,毫無懸念,嗯哼。

 

這年頭,不管學界,還是非學界,抄襲的事兒都常見。不過哈,這類剽竊所瞄準的,大多都是些平庸之見;因此要想找到被抄襲的源頭,不靠查重,還真有點難。可說到思想家的理念,情況就不同了。不信,你打聽一下,有沒有哪個畫家,敢照着達芬奇梵高的葫蘆畫個瓢,然後說是他的原創啊?且。

 

所以呢,有句俗話說得好:不管剽竊誰,都比較容易;唯獨思想家,你很難抄襲。

 

也因此,要是用這根尺子衡量誰是思想家,一下子就能刷掉一大批。比方說吧,假定當下某位名人自我紹介的時候,只是說自己研究過誰誰誰,出了幾本暢銷書,文章的引用率有多高,得到過什麼級別的大獎,名片上的頭銜怎樣嚇人,在哪些名牌大學裡當過教授,建構了如何新潮的龐大體系,屁股後面還跟着數不過來的多少粉絲,可就是沒法用幾個字一句話,概括一下自己的理念,那他說破了天,不過是個學問家,不會是個思想家。

 

不錯哦,這些個耀眼的業績,足以讓他還活着的時候,就當上名震遐邇的學界大牌;百年之後,說不定也能擺脫人一走茶就涼的尷尬,被一兩篇實在找不到東西寫的博士論文,送進了學問史。可是呢,一涉及到理念史,它們就不作數了,差不多等於零,因為這層面首先看的是,你有沒有標誌性理念;不然的話,你瞅哪兒涼快,哪兒玩兒去吧。

 

不必說,這根尺子不管落在誰身上,不管是新近辭世的,還是活蹦亂跳的,不管是如雷貫耳的,還是名落孫山的,都不怎麼合適,不是惹惱了張三,就是氣壞了李四。理由很簡單,你就別問了:他們四處找了半天,老是找不到自己的標籤,遑論其他因素了。所以吧,為了不瞎得罪人,這裡還是舉兩個“歷史性”(不是“歷史上”)的例子哈。

 

頭一個是西方的康德。這位大師申報職稱的時候,據說折騰了幾回,好不容易混了個教授噹噹。想當年,那所野雞味兒的大學,管這事兒的領導專家,個頂個比他牛吧?不然的話,怎麼可能拍板決定他的薪水高低,在不在崗呢。

 

可今天回過頭看,要不是託了老先生的福,發明了“物自體”“絕對命令”等理念,誰還知道這些專家領導何許人也呀。更何況知道了,還不是當笑話看,連帶着眼角的一絲鄙夷:傻鳥哪兒都有,這學校特大個。這樣子把自己和一座里程碑綁在一塊兒,真夠奇葩了,不是?

 

第二個例子呢,咱炎黃子孫聽起來就更親切了:我大唐的御弟玄奘,天資聰慧,鬥起嘴來,連印度的和尚也甘拜下風,取經成功後,又毅然放棄國外的高薪,成了天字第一號海歸,手下還有朝廷指派的一等一精英供他差遣,譯經講法傳道,儼然自成一派,那叫一個風光,那叫一個大名,嗯哼。

 

可結果怎樣呢?不過是個有皇家背景的文化倒爺,傳播引進的功夫壓倒了開拓創新的勁頭,最終沒能立住自己的理念,結果還不是敗給了草根出身的慧能。

 

這傢伙絕對一民哲,斗大的字兒不識一籮筐,只好扯起“不立文字”的大旗遮醜(你讓他立文字,他能立點啥呀),又被自家的兄弟玩命追殺,東藏西躲,南竄北訪,可單憑一個“直指人心”的“頓悟”理念,就跳出了學問史的圈圈,當上了咱們禪宗的唯一思想家,不是?

 

所以吧,今天回過頭看,唐僧精心建構的唯識宗體系,沒過幾年,就成了紙上的學問,自己也要靠《西遊記》的胡編亂造,才能在歷史上揚姓留名。倒是慧能信手拈來的禪宗精神,套用一句不吉利的老話,現在還能活在國人心中。這才真牛,並非水牛,嗯哼。

 

話又說回來了,這例子也有個不好,容易把人帶進溝里,誤以為思想家只要憤青式信口開河就行了,學問家才應當像書呆子那樣嚴守規矩。不好意思喲,李澤厚當年的名言“思想淡出,學問凸顯”,就被整出了這麼層不大好的意思。

 

當然了,理念史上的確能夠找出這樣子一批人,寫起東西來不怎麼“學術”,可腦袋瓜就是會“思想”,一番感慨,幾句斷言,就鼓搗出了自家的標誌性理念。慧能之外,本土的老聃、莊周、魯迅,外國的摩西、耶穌、尼采,都可以歸到這一類裡面去。

 

不過呢,事情也有它的另外一面(事情好像總有它的另外一面),因為還有更多的思想家擅長推理,建立了嚴謹的理論體系。拿海德格爾這位準納粹來說吧,他就是由於能用黑格爾式的邏輯演繹,把“此在”的體驗給“澄明”了,才沒有像尼采那樣子,在精神病院孤獨終老,而是三十郎當歲就暴得大名,威震海內外,一舉成為少年得志的典型。你不服還真不行,不是?

 

說一千道一萬,無論天馬行空地胡謅亂侃,還是穩紮穩打地分析論證,思想家都要拿出自己的標誌性理念,才能擠進空間很小的思想史。小到了什麼地步呢?這樣子說吧,有資格在這級別上混的,中國最多就四五十個,西方嘛,也沒法驢打滾式地翻倍,否則就是濫竽充數了,得往裡邊硬塞。

 

至於具體有哪些位,俺老漢就不報菜單了,以免己立立人的儒式武斷。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諸位不妨按自己的興趣去選,時間長了,參與的人多了,再取個平均值,也就八九不離十了。也因此,下面各個帖子的各種舉例,儘管努力符合本系列立下的那尺子,不過是淺人的一點淺見,你肯定有充分的權益完全不同意。

 

為什麼不像大學擴招那樣子,給思想家的隊伍招兵買馬,把學問史上的某些牛人大咖弄進去,讓大家都皆大歡喜一回呀?關鍵的原因後面再講,這裡先擺一條最不重要的理據:各種學問史裡面,最接近理念史的,可能要數哲學史了,一兩本教材,三四個學期,就把古今中外的大塊頭統統交代了。

 

可是哈,假如不挑三揀四,但凡有點名氣的全拉進來,連陳白沙馬赫都成了主要英雄人物,甚至短短一個20世紀,就一下子湧現出牟宗三本雅明七八十來根雨後的春筍,那教科書該有多厚呀?老師的語速要多快,才能把課講完呢?眼光再放遠點,信息爆炸的時代,照這個錄取率兼收並蓄,再過兩千年,學生們受得住嗎?做人總得講點人道情懷吧:讓你呆教室里聽那麼久的課,你樂意麼。

 

理念史與學問史的另一個區別,就是它的時間跨距特別長,百八十年夠不上一單位,兩三個世紀回過頭看看,或許才比較靠譜。謂予不信,請看例證:半個多世紀前,龔自珍魏源還被認真當成了人物,現在怎樣了呢?

 

還有西方的柏格森,不僅有標誌性理念,而且拿過熱被窩獎的大殺器,當時的名媛們上床,懷裡都要揣本他的大作,才能開啟香艷的法國夢,與倒霉的尼采比起來,金光不知道多麼燦爛了。可惜只過了一百年,貌似連學界的小圈子,也不怎麼討論他那些還有點意思的思想了。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又轉回河西那旮旯去了。關鍵要看歷史在不在你這邊。否則的話,當下名氣再大,一點用也木有,嗯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950美國大選:最好的一切將會到來;亞伯
2021: 唐詩別解(8)
2020: 扯住教皇不放—今天的世界上天哪個國家
2020: 真正民主的社會一定是平民社會
2019: 人的主體意識-“小絕對”與“大絕對”
2019: Ritmüller鋼琴 - 為每個人量身定製!
2018: 大陸由於文化蕩然無存,共產黨政權血腥
2018: (2) 馬克思和恩格思的“唯物主義”錯在
2017: 彭運生:自然規律與美
2017: 排除“20種不清淨相”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