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 | 斯是思史4. 洞穿人生的深度
送交者: luis 2022年01月11日16:00:5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 | 斯是思史4. 洞穿人生的深度

 

對思想家來說,比起標誌性和原創性來,更有決定性的就是“深度”了,能夠幫助我們排除兩類不夠格的理念:亂批一通的獨此一家,以及缺少智慧的單純知識。

 

第一類容易理解:人人都說1+1=2,可張三非要唱對台戲,主張1+1=7;大家認為飯比屎香,李四卻一定要反潮流,硬說吃了聖王拉的龍遺,延年益壽。只要你腦子正常,當然不會承認,這樣子的標新立異,也是理念史級別的。所以有必要訴諸“深度”的標準,把大批不足掛齒的玩意兒掃蕩出去。

 

第二類就麻煩一些了,涉及狹義上知識與智慧的區別,細節請看“談學論術13”,這裡僅僅點到為止:狹義的“知識”主要由實然性的描述解釋組成,重在幫助人們把握各種東西特別是自然物的本來面目,卻與滿足非認知需要的生活實踐沒有多少關係,最典型的就是各門“科學”了。

 

相比之下,狹義的“智慧”雖然也屬於廣義的“認知(知識)”,卻與道德、實利、信仰、炫美領域的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偏重於非認知價值的評判權衡,重在幫助人們分辨好壞對錯以及它們的主次輕重,引導大家達成應然性的意志訴求。所以呢,除了存在於人文社會領域各門綜合性的“學問”中,還存在於芸芸眾生的倫理意識、本能領悟、宗教信念、藝術直覺等等中。

 

人們常說,許多普通人,像中國的老農民或美國的紅脖子,儘管沒多少“知識”,卻頗有人生的“智慧”,比不少博士教授都強。這種說法的理據,就在剛才說的那一丟丟區別里:知識只負責了解事實,智慧才能給人生指路。

 

狹義知識上的創新,當然也是人出“思想”的成果。但有一點很可惜,它們主要指認各種東西“是”怎麼回事,卻沒法告訴人們“應當”如何活。由於這個重大的缺陷,別說每年名額好幾個,過段時間就記不清誰是誰的熱被窩獎了,就連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歷史性大拿,儘管腦袋瓜冰雪般聰明,通體還浸透着雷暴式的靈光,也沒法單靠他們的科學發現,成為扭住人們心靈不放的思想家。

 

有人要急眼了:這樣子說太偏心了吧,連這個級別的大牛也拒之門外了?沒有他們的貢獻,咱們今天的活法可是大不一樣呀。

 

不過哈,俺老漢懟回去的時候很直很暴力:歐幾里得的科學成就,夠大了吧,到現在兩千年了,照舊立在那裡,可你會把他當成蘇格拉底式的思想家嗎?再補上一句: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原創性無可否認,但怎樣洞穿充滿價值的人生呢?

 

泛泛而論,科學甚至技術的原創性,主要還是在單純知識和物質生活的領域裡起作用,很少能在非認知價值理念的層面上,塑造人的活法,成就人的存在。也因此,這方面的建樹,哪怕再有原創性,哪怕豎起了科學史上的里程碑,也不容易在理念史上找到立足之地。

 

情況差不多的,還有文藝方面的大師們,雖然也能提供有內涵的價值理念,尤其是奉獻很獨特的炫美意象,但在塑造心靈、指導人生的深度效應上,還是難以超過道德和信仰領域的思想家。拿曹雪芹的《紅樓夢》來說吧,影響不是一般的大,可恰恰離不開儒道玄禪的精神結晶。所以說,儘管都是有資格與人類同在的人物,所處的領域不同,意義還是不一樣滴,不可搞混了,攪成了一鍋粥。

 

當然了,道德和信仰方面的智慧,也有必要分一下檔次。比方說吧,倘若某人的聰明只是將厚黑學的招數玩得鬼斧神工,把打游擊的恐怖招數傳遍了天下,還是進不了理念史的,嗯哼。

 

只有你的智慧比別人搶先一步,揭開了罩住人生意義的某層面紗,發現了人生根本問題的某個解答,指出了帶有終極色彩的某種活法,你才有了成為思想家的潛能。也是在這個意思上說,思想家為人們提供的,既不是書面的知識,也不是淺表的才智,而是深度的理念。

 

這些理念不是停留在日常瑣事的細枝末節上,而是穿透衣食住行的凡俗表皮,直奔人生奧妙的隱秘內核,捅破了“人何以為人”“怎樣活才值”的謎底,所以叫“深度”。不然的話,再標誌再原創,再破再立,少了這種深度,還是白搭。

 

也因此,用來衡量單純知識的“真假”標準,就不能直接套在理念頭上了,好像只有“正確”的“思想”,才能成“家”似的。相反,在智慧的地盤上,只要敞開了人性的某個深度側面,觸及了人生的某個終極要害,再偏激再荒誕的胡思亂想,都能夠碾壓四平八穩的絕對真理,把它們按在地上摩擦。

 

舉個例吧,柏拉圖的“理式”剛一露頭,就被弟子亞里士多德給“證假”了,說這玩意兒不可能存在。然而呢,他通過這個深度的理念,彰顯了理性的至上意義,自覺確立了認知理性的哲理精神,所以後來那麼多的西方哲人,心甘情願地當他的註腳,一點也不覺得憋屈。

 

再比方說,亞里士多德算是西方第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了,研究的內容面面俱到。但到了今天,把他撐起來的,主要還是非認知領域某些不太靠譜的價值理念;至於他當年的科學發現,別說普通人了,就連專業的科學家也很少了解,甚至不知道他還寫過動植物方面的專著。為什麼呀?就是因為,科學知識再正確,也有過氣的時候;而深度的智慧即便錯了,照樣能夠綿延不息。

 

還能提一下20世紀的弗洛伊德:為了誇大“力比多”的效應,他居然將當時人們發明了飛機,也歸因於男性荷爾蒙的蠢蠢欲動,胡說八道的造窯水平,比你啪啪啪完了喊真爽,不知高到哪裡去了。不過,最終是胡言亂語的他,不是表述正確的你,擠進了頂級的思想史,你不服氣又能咋滴,不是?

 

一般來說,正確的知識主要是喚起理性的抽象好奇心,誘導外行們關注科學味兒的頂級八卦,諸如黑洞大爆炸害死了薛定諤式的貓之類。相比之下,深度的智慧無論是真是假,卻撓到了癢處,戳准了痛點,秒殺了呼吸,觸及了要害,抓住了命脈,穿透了終極……

 

也是基於這條理由,俺老漢才與西方哲學唱起了反調,用“人是理念的動物”,取代了“人是理性的動物”;用“理念就是力量”,取代了“知識就是力量”;用“成就人生的內驅力”,取代了“改造世界的外向力”。

 

合乎邏輯的純粹真理固然重要,但出了認知的領域,就只是工具了,要聽從人生的目的使喚。只有富於深度的價值理念,才是人之為人的根本,讓人們明白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怎樣做才算走上了正道,沒誤入邪門。

 

說白了,一個人想當吃貨還是色鬼,喜歡利己還是看重利他,成了儒生還是基督徒,左得可愛還是右得古怪,與他是不是理性,有多少知識什麼的,關係不是太大。更重要的是看,他在人生歷程的緊要關口,樹起了怎樣的價值理念,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哪怕為此壓垮了另一些價值理念,也在所不惜。

 

所以哈,不管你是不是自覺意識到了,也不管你是贊同還是拒絕,崇拜還是恐懼,愛得發狂還是恨得咬牙,思想家原創的深度理念都在那裡,影響你的活法,改變你的此在,而你無論怎麼努力,也很難擺脫它們的全方位覆蓋。

 

歸根結底,只有在這些理念的浸潤下,你才能書寫自己的人生,留下自己的足跡,走完自己的旅程。畢竟,你是個中國人,難道會缺失道、儒、墨、法、禪的悠久積澱麼;他是個西方人,又怎麼可能將蘇格拉底和耶穌的烙印清除乾淨呀?這才是深度理念的內在魅力,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嗯哼。

 

趁機打個廣告:淺人正在寫的“禮制主義”系列,頭號目的就是闡釋咱儒家的種種理念,是怎樣地潛移默化着列位看官,不知不覺中,讓大家成就了富於“儒根性”的“儒人”或“儒民”的。已經隆重推出,敬請抽空關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黃鶴升:古人“吾”與“我”之義不同辯
2021: 愛與欲的劃分·註解
2020: 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嗎?
2019: 余英時才疏學淺zt
2019: 美國常識十、宗教自由
2018: 355 若要長生 鍊字為先(一圖)
2018: 355 若要長生 鍊字為先(一圖)
2017: 彭運生:文化沉思錄(4)
2017: 西方哲學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