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14. “必然”会毁灭“自由”吗?
送交者: luis 2022年07月21日16:30:0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14. “必然”会毁灭“自由”吗?

 

前面批的两个观点,主要围绕因果与自由的关系展开:一个主张,自由意志不在因果链条中,至少是无因而生的;另一个主张,自由意志既然不在因果链条中,就是个幻觉或假设,不可能实际存在。其实吧,它们还犯了个共同的低级谬误,就是都把“因果”与“必偶(必然和偶然)”两对概念搞混了,将必然与自由的二元对立,偷换成了因果与自由的二元对立,等于错上加错,以讹传讹。

 

当然喽,移位理解地看,这种以讹传讹,错上加错,也有它的缘由,因为古希腊的原子论,就把因果和必然捆绑在一块,当成了一回事。虽然亚里士多德等人,后来已经指出,不仅因果关联,而且时空关联等等,都既有“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的必然一面,又有“可能这样,也可能不这样”的偶然一面,但不知怎么搞的,西方哲学中,将因果和必然混为一谈的说法,一直占着上风。

 

正是在这样子的语境里,康德以及里贝特等人,才会前赴后继,动用移花接木的植物学高科技,悄无声息地将必然与自由的二元对立,变成了因果与自由的二元对立,只是担心太过荒唐了,才没把“无因无果”的立论一竿子插到底,而像对待上帝那样子,在主张自由意志“无因而生”的同时,勉强承认:它还包含“有果而成”的一面。否则的话,要是“无因无果”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于绕不过去的自由意志,这些大师还有多少话,能说出来呀。不然,阁下试着来几句?

 

当然喽,您或许会硬憋出来一句:自由意志是既木有原因,也木有结果滴……但麻烦在于,这样子的话,阁下又如何“证明”,这玩意儿就是自由意志,而不是别的什么既木有结果,也木有原因的东西?说句难听的话,连康德大哲都只能给出个“假设”,您的水平比他低到不知哪里了,怎么可能“证明”呀,不是?

 

回到正题上来:为什么从古希腊起,西方哲学家们,大都主张必然与自由是二元对立的呢?原因说简单也简单: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自由既然在于“想要怎样就怎样,不想怎样就不怎样”(俗话或曰“随意任性”),那它命中注定,就免不了一边要和“一定这样,不可能不这样”的必然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一边能和“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如此”的偶然攀上亲戚,勾肩搭背了。

 

直到前不久,有两位相当大牌的本真科学家,还在严肃刊物上,发文认真论证:既然微观粒子呈现出“测不准”的特征,它们其实也能人模人样滴,拥有“自由意志”。像这样子直接在“随意任性”和“随机偶然”之间划等号,公然无视“微观粒子没有自觉心理”这个再简单不过的秃神婆事实,以致到了不知人性是何物的荒诞地步,浅人简直快无语了。从中再现西方哲学的误导效应,嗯哼。

 

表面上看,这样子闹二元对立,好像也有点道理:要是必然在于“一定这样,不可能不这样”,它岂不是就会用僵硬死板的限制约束,把“想要怎样就怎样,不想怎样就不怎样”的自由扼杀在摇篮里了?说白了,很多普通人同样认为,自由与必然是针尖对麦芒,也植根于这类严重的概念误解。

 

为什么说不仅误解,而且严重呢?理由不复杂:哪怕按照当下学界的流行见解,把必然当成了事实自身的一个特征,我们也容易发现,现实生活中,它根本不会以“一定如此”的方式,把“随意任性”的自由打翻在地,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比方说,“黄河一定位于长江以北”的空间必然,以及“夏天过了一定是秋天”的时空必然,会毁掉人们的什么自由啊?去这俩地儿逛逛的旅游自由呢,还是夏天下河游泳的运动自由,或是秋天观月赏菊的炫美自由?

 

当然喽,这两个一定如此的必然,绝对会让下面的两个意志自由化为泡影:你既“想要”黄河位于长江以南,也“想要”夏天过了是春天,因为考试的时候,你就是这样子回答滴,结果没及格,遗憾。可尽管如此,俺老汉还是打算浅浅地问一句:阁下这样子论证,“必然毁灭自由”,是认真严肃的么?

 

其实吧,就算阁下的论证,如同那两位大牌科学家一样,既严肃,又认真,不还是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嘛:他回答的是“黄河位于长江以北”,“夏天过了是秋天”,结果得了满分,不仅享受了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认知自由,而且体验到老师同学纷纷夸奖的人际自由……

 

以前的学术论文里,浅人经常引用某某人的金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也是这个意思:你看啊,世界潮流的“一定如此”,都到了“浩浩荡荡”的地步啦,不也没有完全毁灭自由呀,尽管让逆流者倒了大霉,“无欲则刚”,可同时不也让顺流者如鱼得水,“从心所欲”,不是?

 

所以哈,要是我们断言:必然否定自由,二者形同水火,就等于单单站在了逆流者这边,悲戚哀叹地呼天抢地,却没有考虑到顺流者那面,是怎样在必然肯定自由的水乳交融中,马蹄很快地春风得意,因此至少属于一刀切的以偏概全。

 

不好意思哦,西方哲学家就是这样子一根筋,傻兮兮地主张自由与必然对立的时候,从来没有脑筋转个弯,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相反的事例,结果一头栽进了概念误解的泥巴坑里,想当然地一口咬定,“一定这样,不可能不这样”的必然,一定会将“想要怎样就怎样,不想怎样就不怎样”的自由置于死地,却就是闭眼不看,随处可见的必然促成自由的大量现象,嗯哼。

 

尤其不好意思哟,像这样子既违反逻辑同一律,混淆概念,又拒绝直面现实,不接地气,两大毛病叠加在一起,构成了西方主流哲学的最严重缺陷,由此生成的理论麻烦,多了去了,至少俺老汉的有生之年,揭露不完。悲哀。

 

不仅如此。浅人新近通过琢磨求知欲的诉求,以及考察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洞见,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必然和偶然并非事实自身的两个特征,而是认知在描述事实时的两种状态:当人们以“一定这样,不可能那样”的“确定性”方式,认知事实的时候,就会说它是“必然”的;当人们以“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的“不确定”方式,认知事实的时候,则会说它是“偶然”的。

 

换个方式说哈,事实自身,只有因果、时空等方面的关联,只以“自然如此”的方式存在,根本没有“必然如此”“偶然如此”的特征,因为后面这俩玩意儿,完全是人们求知欲指向确定性的欲求,通过认知活动,外加给它们的……

 

具体论证这个结论,同时指出康德洞见的漏洞(不然何以叫“洞见”呀?),属于“求知爱智”系列的任务了,这里只举个最简单的例证,随便应付一下,蜻蜓点水的那种:要是获得了某次掷硬币行为的所有信息,并有了充分的计算能力,我们就能以一定如此的必然方式,预测它的结果是正面朝上呢,还是朝下,从而让一个举世公认的“偶然”现象,立马成了不容置疑的“必然”事件,不是?

 

更好玩的是,就算我们把这种变型解释成,“偶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必然”,里面的“转化条件”其实也只有一个,并且只与人们的认知状态有关:在掷硬币的行为丝毫没变的情况下,要是人们能够确定性地认知它,它就是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的,反之则是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如此的,嗯哼。

 

这样子看,结论就是“一定如此”的啦:当我们说某个事实是“偶然”的时候,仅仅是指我们对它的认知,处在“不确定”的状态,搞不准它究竟是怎样的,只好瞎猜一气,说它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可一旦我们对它形成了“确定”的认知,它立马从“偶然”变成“必然”了,哪怕自身没有一丢丢改变。

 

倘若这结论能够成立(俺老汉当然相信它成立了),必然与自由的二元对立架构,更是个天大的笑话了:既然对事实的确定性知识,能够满足好奇心,让人达成认知自由;对事实的不确定知识,很难满足求知欲,让人陷入认知不自由,必然怎么成了自由的致命威胁,偶然反倒能和自由划等号呀?荒唐。

 

当然喽,最尴尬的,好像又是康德哦:除了先用因果偷换必然,与自由过不去,接着出于无奈,把无话可说的“无因无果”打了对折,变成了有话可说的“无因有果”外,他在同一本《纯粹理性批判》里(浅人注:不是合订本哟),居然通过烦琐的论证,和晦涩的思辨,一边宣布,基于“人为自然立法”的机制,必然甚至因果,都是人的认知加到物自体上去的,一边声称,必然与自由是个二律背反,因此我们只能“假设”,没法“证明”,真有自由意志这么个玩意儿……

 

照这样子说,人岂不是搬石砸脚,挖了个坑,自己把自己埋了嘛:人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必然甚至因果加在物自体上,摇身一变成了“因果律”后,立马翻脸不认人,把人的自由断送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也没这样子荒诞吧,因为严格说,这属于用自己脑子里进的水,冲垮了用自己的手盖起来的龙王庙,不是?

 

换个方式说哈,《纯粹理性批判》的这个自相矛盾,让康德哲学陷进了一个顶级两难:要是肯定了人为自然立法的全书宗旨,就不得不否定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要是肯定了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就不得不否定人为自然立法的全书宗旨;不管怎样,反正两者里面,至少有一个,即便说破了天,逻辑上也没法成立。于是乎,今天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留他留我,三爷,你看着办吧,嘿嘿。

 

提前剧透一回,浅人对这个新发现,那是相当的自信满满:既然这个逻辑矛盾,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掏掉了康德哲学大厦的“拱顶石”,属于绝对躲不过去的那种,木有法子,将来学界一定会认真面对它的挑战,文言又叫“必然”。不好意思哦,立此存照,以观后效,嗯哼。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987鹰在空中大声说: 祸哉、祸哉! 没有
2020: 唐诗解(11)
2019: 重复请删除
2019: 质疑孔丘,"不亦说乎"究竟能
2018: 本质教育——一种深层意识架构的平衡性
2018: 巅峰时期的苏联到底强大?部分科技至今
2017: If the US government wants to
2017: “火龙突围”之前大事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