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8) |
送交者: 彭运生 2022年10月01日17:06:4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孔子名言解(8) 28、“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周代的(礼仪制度)借鉴了夏和商两个朝代,真是丰富文雅!我遵从周代的。)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全面认识一个事物。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而查明了“周”有这样的一种源头——“监于二代”;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一个事物的“文”超过什么程度才算是“郁郁”的,因此而意识到“周”有这样的一种性质——“郁郁乎文哉”。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相当了不起的人才会去追随伟大的事物,自己才能做出某种间接的自我表扬,才能发表这样的一个宣言——“吾从周”。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9、“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完全按照礼的要求侍奉君主,别人认为这是谄媚。)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痛苦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受不了被恶评。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足够倒霉,以至于有“人”“以为”自己“谄”。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痛苦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因果关系意识,孔子因此而看出:自己被“以为”“谄”,那是因为自己“事君尽礼”了;就能够意识到此一痛苦之情还能够让人们变得牢骚满腹。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孔子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任何“尽礼”的言行都不应该得到任何恶评,自己才能发出这样的一种抱怨声——自己是“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产生痛苦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关雎》这首诗快乐而没有放纵,悲哀而没有感伤。)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喜爱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喜爱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爱包含了相反因素的事物。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喜爱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事物——包含了“乐”和“哀”的“《关雎》”。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喜爱之情,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喜爱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赞美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喜爱之情,孔子还能够意识到各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避免了各种极端的事物才是真正伟大的;必须要相关的知识,知道“乐”容易导向这样的一个极端——“淫”,知道“哀”容易导向这样的一个极端——“伤”;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对“《关雎》”做出这样的一种间接的赞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产生喜爱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中国人为什么废话多 | |
2021: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4. 好奇心才是认 | |
2020: | 素质教育——当代最为欠缺,最为需要的 | |
2020: | 《“侵占”给中国留下的三片“净土”》 | |
2019: | 寻找探索者 | |
2019: | 是又一个“最后的独裁者”吗(五) | |
2018: | 彭运生谈艺录(228) | |
2018: | 【七绝】中秋月(玉连珠回文诗十首) | |
2017: | 兵法不授卫灵公 反战固守君子穷(上) | |
2017: | 美国24位华裔领军科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