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70. 人性逻辑学才是第一哲学
送交者: luis 2023年05月22日17:02:2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70. 人性逻辑学才是第一哲学


前面说了,本系列随笔集的内容,是浅人十多年前,从批儒家转过来,专心琢磨西哲提出的“善(好)与正当”关系,然后又将原本文绉绉的学术著作以及论文,用接地气的三俗语言表述出来的结果。

 

为什么不用原来的书名《善恶与是非》,改成现在的《人性逻辑》呢?说来话就长咧:原来的书名,倒是直接显摆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可惜局限于好对关系了,没能进一步看到,这种关系还支撑着人生在世的核心架构,能帮我们了解人性展开的逻辑脉络,因此远比这两对概念本身的纠结互动,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为什么不像休谟那样子,用《人性论》或《人性观》做标题呀?原因主要在于,无论“观”,还是“论”,都脱不了非认知意蕴的应然色彩,很难突出本系列的实然定位。相比之下,“逻辑”的后缀强多了,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人性自身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站在某种规范性立场上的“论”或“观”,嗯哼。

 

前面还提到,这个命名受到了奥派经济学家米塞斯“行为逻辑学(praxeology)”的启迪;他虽然没能澄清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但原本也是想在实然维度上,揭示人类行为的普遍“元理”。俺老汉因此想到,给本系列取名“人性逻辑学(humanology)”更合适,能够彰显它的关注点,放在了“人性+逻辑(human-ology)”上:用语义逻辑的严密方式,描述人性内容的绵延架构。

 

不错哦,这个英文词,国外已经有人用了。然而吧,它虽然也被定义成“理解人性的科学”,却不仅单单看重人性里面的情感因素,有点类似于“情感心理学”,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异,以及人“超越了自然规律或法则(transcended the rules of nature,与本系列的区别不言而喻,不是?

 

说起“自然规律”,还能想到西方的“自然法(natural law)”思潮,同样打算探究“人性(human nature)”的“逻辑(法则,law)”,如同自然科学探究“自然规律(natural law)”那样子,好像也可以说包含着,非认知价值中立的实然意向,与本系列探究“人性逻辑”,几乎有点不谋而合的意思。

 

可是哈,如同法学实证主义,以只知其然的方式指责的那样子,西方的各种“自然法”理论,大都掺杂了这样那样的非认知需要,往往用“应当”的诉求,压倒了“是”的描述,结果严重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变得很“不自然”了。当然咯,这是后话,在此蜻蜓点水,仅仅指出“人性逻辑”与“自然法”的不同就行了。

 

坦白讲,尤其在汉语里,“人性逻辑”这个词,也有个模糊的地方,如同“逻辑”以及“logic”那样子,不容易分清,它是指人性的逻辑自身呢,还是指有关人性逻辑的学问,比不上“humanology”这个词,一看就是指有关人性逻辑的学问。

 

不过吧,一放到具体的语境里,这个缺陷就不那么严重了,能够根据上下文,猜出来它偏向于哪一面。比方说,这篇帖子中,“人性逻辑”的意思,无疑就偏向了“人性逻辑学”的一面,因为当下的语境是,把它定位成了“第一哲学”,显然把它当成一门学问,而不是人性逻辑自身来理解。

 

凭什么说人性逻辑学,又叫“元价值学”,就是第一哲学呀?答案不复杂:既然人生在世充满了好坏对错的价值内容,既然支撑这些价值内容的,是人性包含的内在逻辑,那么,哲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分支门类,要想琢磨人生在世的方方面面,就统统得拿人性逻辑学当自己的前提基础,别无他法,嗯哼

 

眼下哲学的不少分支,包括但不限于,伦理学,美学,教育哲学等等,也想抢占“第一哲学”这块学术高地。不过嘛,浅人很容易怼回去:阁下要是不先把藏在好坏对错里面的人性逻辑搞搞明白,怎么可能把道德、炫美、教育等等,这些和价值内容分不开的玩意儿说清楚呢,不是?

 

同时哦,这种回怼还是基于,俺老汉自己的沉痛教训:当初原本打算,先写认识论和存在论(本体论)的两位一体系列,让本系列看重的实然与应然之分,显得更清晰些,但写着写着却发现,要是不从人性逻辑学的总体视角入手,将需要及其分类,好与正当的关系等等讲透了,压根就不可能澄清求知欲,求晰欲,非认知需要这些意欲动机,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于是乎,只好放下“谈学论术”,以及其他系列的讨论,先把本系列的内容,几乎一口气和盘托出了。

 

一言以蔽之哈,只要把“哲学”当成了,追求“自知之明”的“人学”来理解,那就唯有人性逻辑学,才有资格成为“第一哲学”,甚至“第一人文科学”“第一社会科学”。不好意西哟,亲,对于这个立论,阁下可以随意反驳,可惜浅人不接受哦,嗯哼。

 

至于第一哲学的创新程度,这里就不再自我吹嘘了,倒很有必要把俺老汉1997年,在第一本独著的后记里,写下的一句话复述一遍:“任何与此书不谋而合内在相通的学术见解以及形象比喻,只要在此书问世前已公之于众,无论鄙人是否从中获取教益,都享有对于此书的绝对在先性。”

 

其实哈,前段时间进了个微信群,讨论中了解到,国内一些认真搞研究的学者,若干年前也从需要的角度,探讨了价值哲学的许多问题,不少立论还与本系列相当接近。这同样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本系列的见解并非“发明”出来的,而是“发现”出来的,不少内容甚至早被“发现”了,这里不过综述一下而已。

 

当然喽,不谦虚滴说哦,本系列的综述,也有一个好,就是尽管用的是碎片化方式发帖子,勉强还能凑起一个系列,把从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先秦的老聃、墨翟起,各种相关的“发现”拢成了一个整体,要点之间的语义逻辑,甚至还相当严密,经常呈现出,说得通的彪悍洞穿力。

 

说到随笔集的语言风格,里面还有个故事哈:一个微信群里,浅人胆大包天,批评现代的康德之流,有意把哲学的语言弄得晦涩了,很伤脑筋。有高人反驳说,哲学的问题太深奥了,必须得这样子,否则不够“哲学”。俺老汉不服气,宣布以后有了工夫,要把哲学搞得庸俗低俗媚俗一点……一言既出八匹马都难追,于是乎有了本系列里,经常出现在网上的字词语句,方便和草民们套套近乎。

 

不用说哦,这样子的三俗接地气,肯定会让不少象牙塔的文人雅士反感,毫不奇怪。毕竟,由于本系列郑重揭示的林鸟效应,这个世界上,你不管干神马,怎么干,都会有人不满意,木有法子,不是?

 

最后一个问题:都第一哲学了,又是发现,又是创新,又是严密,又很三俗,怎么还开通了打赏功能啊?老实坦白了哟:除了写公号的目的,原本就包括,拿每月十几块钱的流量,买几颗大白菜,补贴一点退休后的家用,单就本系列而言,主要还是咽不下,当年的《善恶与是非》,木有正式出版的那口气,嗯哼。

 

神马意思呢?你想吧,像浅人这样子搞哲学的,既不会拉关系,又不肯赶时髦,也追不上热点,还高雅不起来,尤其学不了某些大腕,不管自己懂不懂,“元宇宙”刚出来,就高谈“虚拟世界”,“ChatGPT”一露面,又阔论“人工智能”,烂了场还不觉得丢脸,想在这时代先富起来,门儿都木有,不是?

 

所以哈,等到有点冷僻的成果打算发表了,居然还得从自己抠门省下的存款里,掏出相当一叠钞票,帮别个们先富起来,就让俺老汉有点窝火咧,嗯哼。

 

也因此,一气之下,俺老汉就把小册子的内容拆分了,变成一篇篇投稿的文章,结果呢,不好意西哦,亲,非但无需版面费,到现在收到的稿酬奖金,总额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出版费用,于是乎让浅人也找到了,没事偷着乐的赶脚,不是?

 

其实吧,碎片化发帖子的过程中,原以为这样子抽象冷僻,远离热点的学术玩意儿,文笔也不好,受众又只会是,近乎于纯理性的哲学爱好者,应该没多少打赏了,但依然有为数不多的忠实读者,不仅精神点赞,而且物质鼓励,数额尽管不大,对俺老汉的助推效应,却是例行公事的稿酬奖金没法比滴。所以哈,最后谨借这个机会,真诚表示浅人的由衷感谢,接下来一定继续努力,嗯哼。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搞情报;美国总统老布什写给矬邓的安慰
2022: “闷声发财与半民主”的中国
2021: “思想意”对接“四角作用”与“四环作
2020: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2019: 魔鬼辭典
2019: 误导人的四大发明之说
2018: 易中天:真正的教育是望子成人
2018: 瑞典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