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漢字一僵化漢語就退化
送交者: 孫振坡 2007年06月18日15:06: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字與語言,在兩類(多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和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不同的語言上,有着不同的關係。在以多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上,文字的作用主要就是記錄語言,所以它是語言的書面形式,對語言主要起了存儲作用。有人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對以多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來說是對的;而對於以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來說,這樣說法只對了一小半。為什麼?

現以漢語為例來解答這個問題。漢語是屬於以單音節為基礎的一類語言。按《新華字典》上記錄的單音數量,只有1351個。要用這有限的單音來反映無限的詞彙,就必然出現大量的同音異義詞。例如《辭海》中共有15600多個單字,與“藝”同音同調的就有120多個。這些大量的同音異義詞,一般可以通過對話現場的事物、對話表情、語氣、手勢、語言上下語意的關聯等等的參照,予以區別出來。但有些時候也並不能區別,例如,有兩位教師在辦公室對話,甲向乙說:“我欲見校長,向他說明我去雞場的原因”。在這句話里,會使乙出現兩點誤解,把“欲見”誤解成“遇見”,把“雞場”誤解為“機場”。為了克服這種誤解問題,漢語中出現了很多同意異音詞或近意異音詞。所以,教師甲為了避免教師乙的誤解,他可以把“欲見”改為“想見”、“要見”、“打算見”、“企圖見”、“準備見”、“計劃見”。把“雞場”改為“養雞場”,以與“飛機場”區別開來。大量的同意異音詞或近意異音詞的存在和可以隨機組詞的現象,是漢語的一大特點和優點。而絕大多數的單音詞或組合詞,也有同音異義詞與之交混,例如:“想見”與“相見”,“要見”與“要件”,“企圖”與“歧途”。這一問題,在文字環境裡,採用“異意異字”的辦法,就十分順利地解決了。所以,與“藝”同音同調的120多種語意,就用120多個不同形狀的漢字予以表示和區別開來了.

以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和文字的擴展與以多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和文字的擴展過程是不同的。以多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和文字的擴展過程是:新事物-----新語義----新語音-----新文字;而以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和文字的擴展過程是:新事物-----新語義----新文字----舊語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以多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上,是語音與語義直接對應的,文字只是語言的附屬物,它只有一個功能,即記錄語言。而在以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言上,是文字與語義直接對應的,也就是說,語音不能無條件地直接表達語義,在表達語義時,必須附加一定的條件(即對話現場的事物、對話表情、語氣、手勢、語言上下語意的關聯等等)。例如,一位姓章的與一位姓計的初次會面,二人互相介紹,為避免對方誤解自己的姓氏,姓章的說:“卑人姓章,是立早章”,姓計的說:“卑人姓計,是言十計”。由此可見,漢字的功能有二:1、標示和區別語義;2、記錄語言。第一個作用是主要,沒有第一個功能,就不會有第二個功能。

因此,漢字對漢語的而言,是漢語不能或缺的成分。沒有漢字,在失去具體的對話環境的情況下,漢語就不能確切地表達事物;沒有漢字,漢語單詞也不能擴展,更談不上發展了。所以,要發展漢語,就必須先發展漢字;如果漢字停止發展,漢語就必然被迫停止發展。漢字在歷史上由最初的幾千個擴展到現在的幾萬個,其文字體式隨字數的增加而不斷改進:象形文字----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體----楷體-----宋體等,主要是為了支持漢語的發展才形成的。

漢字從唐朝發展為“楷體”以後,至今已經一千多年了,體式上發展變化,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所以數量上的擴展也是很緩慢的。一千多年來,中國的社會在不斷發展,新事物在加速湧現,標示新事物的漢字數量也隨之增加。但是,其增加的趨勢卻是減速增加的。特別是到了近代,由於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大量交往,新事物飛速湧現,舊事物大量退出歷史舞台。反映舊事物的文字也大量退出常用文字版面和口語,而反映新事物的新漢字很少被造出來,常用漢字出現了負增長的趨勢。因此,使漢語只能在有限的逐漸縮小的漢字範圍內活動,如“被窩裡翻身”,從而造成了漢語逐漸退化的現象。可是,有些人卻把這種退化現象說成是發展現象。究竟是“退化”還是“發展”,那就得先定義語言發展的方向,才能分得清。漢語的發展方向應當是:

1、 言簡意賅,準確清明。

2、 語法簡單,變化無窮。

3、 易懂易學,無須專訓。

4、 與時俱進,適應社會。

由於楷字體式常期停滯,導致如的下惡果:

1、 一字多意字巨增,由此使語言表達的準確度降低;

2、 為了提高表達準確度,不得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組合詞,例如,“降”,說成“下降”、“降低”。語義沒變,徒增加了羅嗦。

3、 新事物出現後,不造新字來表示之,用現有的字組合新詞表示,既不準確也不簡練。

例如中國古代用水漏壺、沙漏壺或日晷計時,這些都算計時器吧。當西方的機械計時器傳到中國後,中國人不造個新字來表示它,卻用“鐘錶”二字的組合來表示它,按字的原意來理解的話,與實物很不相符。縱觀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記事文牘,就會發現,漢語的單句越來越長,其主要原因,就是漢語冗字越來越多導致的。現在,有的長句幾乎會把人憋死。例如:他一點也不知道計算機中央控制器裡面的極其複雜的信號傳遞和處理關係。如果造一個新漢字來表示“計算機中央處理器”這一新物,這句話就可以縮短7個字。現在有些用漢字表示化學名詞,真是長得叫人沒法讀出來,記憶就更加困難了。

4、由於漢語的特點,對外來詞的翻譯,完全依靠漢字來表示之。而漢字是直接表意,間接表音的。由此就使被引進的外來詞變成了不倫不類的“怪詞”,從語音上無法理解,從文字上更不可思義。例如:“克隆”,“美比達”等等,全不能依字的本意來理解它的意思,全是“黑話”。對於這類引進的新事物,不造相應的新漢字來表示之,只按其外國的近似語音用漢字表示之,文不達意,這種做法,不但增加了語言的羅嗦,也直接沖亂了漢語的優良體系,使漢語體系亂了套,向着繁瑣,模糊的方向退化。而有些人還以在中文中加雜上外國的原音單詞和語法為榮,以顯示自己的“博學”,這是對漢語無知的愚蠢的表現。要“規範”,首先應當規範這類字不達意的“怪詞”。

現代的中國人為什麼很少造新字來及時準確地表示新事物呢?主要原因有兩個:

1、 把漢字神化的保守思想產生阻力。

2、 在漢字楷體系統下,增添新漢字的基本方法是用獨體字的聯合來造字,這樣,一是使漢字的筆畫越來越繁雜,越來越來不便於記憶和書寫,二是楷體字排序和檢索很費事,新造字與已有字的重複性很大。所以不如將就着借用已有的字來得省事。要想解決增添新字難的問題,及時、準確地創造新字,只有將目前的“楷字體系”發展為“意、音雙表新漢字體系”才能達到。

 在現代大工業商品經濟時代,要求人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高。而高效率的前提就是精確、標準、規範。對漢語漢字的要求也是如此。而漢字長期滯後社會的發展需要,漢語逐漸在退化,在外來語言的衝擊下,體系開始亂套了。所以現在一些人說漢語漢字表達不準確,漢字太落後了,不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那些認為漢字“最完美”的漢字保守者,不看目前楷體漢字早已不適應現實社會需要的事實,對凡是要改進漢字的觀點,都一概反對,並譏為“杞人憂天”。作為學術研究者,如果沒有“先見之明”,不高於一般群眾,與一般群眾處在同一學識水平上,算是什麼“研究”?他最多只是前人學術研究成果的“拷貝”,是一般群眾的“垃圾清掃工”,跟在群眾屁股後邊嘟嚕,這也不符合“標準”,那也違犯“傳統”等等。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認識,要想保持漢語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就必須保持漢字的發展性,讓漢字“與時俱進”,不斷向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形體上發展;如果只是“固守不變”,必然使漢語退化,亂了體系,最後成為更不適合社會需要的“大雜燴”,表意繁瑣又不準確。廣大群眾會在實際利益的驅使下,逐漸從書面語言到口語採用更精煉和準確的語言,淘汰了漢語。漢語消失了,漢字還能保存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誰在非議牛頓?
2006: 自墮不息且三吟
2005: 隻眼旁觀滬上學界
2005: 中國十大學者背後的財團
2004: 科學中心的興起和變遷
2004: 主要國家的科教體制的比較
2003: 發生在天津大學的慘案
2003: 五年直博經歷與感受(轉載)
2002: 談美國各大學的生物醫學研究水平
2002: 普林斯頓大學---小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