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留學日記:美國博士不易讀
送交者: 香之草 2009年10月29日18:08: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以前早已聽聞美國博士不易讀!在一趟國際航班上,一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博士鄭重其事地對我說:“美國的博士是世界上最難獲得的學位,無論是在名校或是一般學校。尤其是美國的理工類博士要取得學位,更要跨越重重障礙,經歷種種艱難險阻。”

有資料顯示:美國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著名理工類學院,博士的平均畢業年限往往長達7至10年,淘汰率在20-30%之間。還有不少學生中途轉校,他們實在是適應不了名校近乎苛刻的學習要求。

完成作業須起早摸黑

美國的博士教育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通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學習與你日後的研究方向有關的課程,而後進行資格試,未能通過資格試的學生就會被首輪淘汰。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做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確立課題、在特定領域進行尖端的研究、在行內影響力較高的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在各種學術會議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博士必須學會的基本操作。最後進行博士論文答辯,不能通過者遭未輪淘汰。

我就讀博士的美國學校屬中等理工類學院,然而,學校高強度的學習任務,出乎我意料之外。上了一個星期的課後,我很驚訝地發現,即使把星期六星期日都計算在內,要按時完成作業還是有難度。因為每個教授都會布置大量有一定深度的作業,這些作業你不認真研究課本,即使是看着答案,也不能理解。第一學期我有兩門必修課和一門選修課,每門課完成作業要花10個鐘頭,再加上做助教改作業,每周不算聽課我起碼要學習工作50小時。

上課並非充斥着討論

美國理工博士生上課並不如我們想象那樣充斥着討論,教授會抓緊利用上課時間闡述他對所講內容的立場觀點,而學生也僅會在自己特別擅長或喜歡的課上提問。由於課程難度較大,學生要即時理解也不容易,更不要說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但這並不意味着學生沒有機會與老師交流,實際上,老師會在課外設置每星期4小時的時間為學生答疑,學生通常會利用這段時間就作業和課程問題與教授展開討論。

雖然美國博士作業量大,花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但它卻是美國博士教育培養的一大特色,教授布置的作業往往經過精心設計,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全面理解上課內容。更巧妙的是,作業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你如何把課堂知識運用於實際。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理工類教育很注重對計算機與互聯網的使用,其核心思想是讓學生學會使用一切能利用的現代工具解決複雜問題,而非單純地重複經典的推導工作。

美國大學教師之所以能大量布置作業,同他們全面實行助教制度有關,每個教師都會配備一個助教幫助批改作業,而每個助教在每門課的工作時間約10小時左右,足以詳細批改學生作業並將作業完成情況向教授簡單匯報。否則,天量的作業學生都不容易做完,教師又怎麼可能改得完呢?至於他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都通過測驗和考試,還有在學生答疑時間中的互動。

資格試包括平時作業

由於美國博士課程比本科課程難度大得多,再加上天量的作業,很多學生開始都很不適應。他們每個星期都圍着作業忙得團團轉,實在不會做的,又趕着要交,只好抄作業了,所以班裡的作業表面上是大家討論的結果,實際上只是少數幾個人的傑作。我們學院的博士資格試,除了考試是大頭,測驗是小頭,作業也占了相當的比重。所以,做好作業,不但是為考試、測驗打好基礎,還是資格試中一個實實在在的組成部分。剛來美國,師兄就告誡我,因為語言尚未過關,第一學期千萬不要選太多的課,否則你會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而後很快就印證了師兄的提醒是金石良言,要應付難度比考試深得多的作業,每天我都必須起早摸黑,勤奮努力,忙得甚至無時間思鄉、無時間寂寞!

然而,正是通過大量的訓練,我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在發生變化。以前,做作業的目的僅僅是求解問題並最終得到標準答案。現在,作業已經變成幫助我們理清課程知識脈絡,發現問題並嘗試通過讀書、上網查資料、編程等多種手段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這種思維訓練能使學生牢記重要知識點,更重要的是為以後的研究工作開拓思路。在美國讀博,確實是讓人既畏懼又享受的經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奧巴馬的演講撰稿人宣布她支持麥凱恩
2008: 美國危機親歷記:在美華人的08生活zt
2007: 我對政治局委員擁有虛高學位的看法
2007: 美國禁書
2005: 丘成桐與北大鬥法背後的得失分析
2005: 也談中國人數學能力第一
2004: 誤打誤撞--2004諾貝爾物理學獎秘聞
2004: 留美學生到底是不是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