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中國大學就培養不出大師
送交者: 章無計 2010年01月19日00:02: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什麼是大學精神?就是大學裡的人崇尚什麼、追求什麼,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學院去看,你去的時候發現大家崇尚的就是學術卓越,都憋了勁去競爭做到最好。
   
    現在大學最大的毛病,就是現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為在大學裡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麼東西都有了。
   
    大家時間都花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這就是學術界的衰退,這種狀況還談什麼諾貝爾獎呢?
   
    我當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之初是大學擴招的時候(我沒有擴招),受到很大壓力。這是因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東西了,教師隊伍沒有加強,你多了一倍學生等於你有效內涵就稀釋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來的教學水平。
   
    學校有一個規模效應,並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個大小規模效應。
   


沒有崇尚學術卓越的大學精神,就培養不出大師

 

   
    南方周末:剛剛故去的科學泰斗錢學森向溫總理提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在教育界引起廣泛討論,您怎樣看“錢學森之問”?
   
    朱清時:溫總理最早提起錢先生對中國教育的這個憂慮,其實是2006年在中南海召開的教育座談會上,這個會議我也參加了。
   
    我在中國科技大學幹了十年,“錢學森之問”也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中國教育投資已經很大,人也很多了,師生比起民國時期多了幾百倍。但是,現在基本沒有民國時期那些大師,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梅蘭芳這樣的演員等。
   
    錢學森就講過,加州理工大學風氣讓他深深難忘,在那裡如果有人要做一個報告,很快就會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東西超過他。
   
    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現代大學學術機構一定要有這種氣氛。這個東西看不見,但是你可以感覺出來,大家崇尚什麼,尊重什麼,追求什麼。
   
    我當校長以前是搞科學研究的,1998年當校長的時候意氣風發,那個時候我們就感到了中國教育不行,當時就想着教育改革。
   
    認識這個問題經歷了三個階段,現在我覺得這個問題認識比較清楚了。
   
    南方周末:這應該就是你在中科大十年校長生涯中的反思和總結吧?
   
    朱清時:是的。我在國外工作很多年,回來一看,我們大學裡課程設置極其落伍,教材也很陳舊,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有很多老師就是照着書說一遍,學生懂不懂他也無所謂。
   
    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麻省理工學院就不許用PPT文件,老師得寫板書,這是符合認識規律的。我回來以後發現大家很浮躁,都用PPT文件,講課講得學生都坐“飛機”了,效果極差。
   
    我剛擔任校長時,帶了六七個人到美國歐洲訪問多所一流大學,把它們的課程表收集起來,每節課程的教科書也收集起來。然後回來就宣傳我們要改革我們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方法。但是搞了一年發現效果不大,為什麼?老師不願意做這件事,學生只要這門課程學分考夠就行了,他並不太在意他學的知識今後有什麼用途。
     歸根結底,是我們教育管理制度上有沒有壓力,大家不需要做這種痴迷的事。所以我發現去檢閱課程設置,引進新教科書,這是表面的事情。
   
    第二階段我就開始反思深層次的東西,鼓動國內很多高校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去幾年,我年年都在研究、在講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現在回頭一看,學生的創新氣氛還是在衰退,發現這還不是最深層次的問題。
   
    我當校長之前,學校里最流行就是老師的討論會。現在我發現學術會完全變形了,開學術大會都是官本位,大家都在崇拜權力,作第一個大報告的人,一定是官最大,地位最高,哪怕他學問上大家都知道沒有什麼。一開大會就洋洋灑灑長時間作主題發言,隨後都是按照級別、權威程度排,真正一線年輕人沒有機會表述。
   
    大學是個學術機構,一定要一心琢磨怎麼把學術搞得最好。這樣(開會),誰都不會去耐心讓那些沒有真東西的大權威去洋洋灑灑,而是趕快搞清楚同行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學的。
   
    這就是大學的精神,實際上比教學思想、教育制度還要深刻,比教科書課程設置更深刻。這是我思考的第三個階段。
   
    什麼是大學精神?就是大學裡的人崇尚什麼、追求什麼,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學院去看,你去的時候發現大家崇尚的就是學術卓越,都憋了勁去競爭做到最好。
   
    大學就好比京劇團,就像以前梅蘭芳唱京劇時代的百花齊放,應該是誰的唱功最好、表演最到位、最能獲得觀眾認可,誰就受到最大的尊敬。梅蘭芳跟對手唱京劇,比着看吸引觀眾,後來京劇團都變成政府機構了,工資國家發,現在沒有活力了,現在京劇哪有梅蘭芳那樣的大師啊,現在的學校也是一樣。
   
    “學術在衰退,還談什麼諾貝爾獎?”
   
    南方周末:這是官本位造成的一系列衰退?
   
    朱清時:現在中國學術界跟過去不一樣,都不願意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怕別人把自己思想偷過去,防止權威占了自己的成果。因為這些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把底下人的東西湊起來,包裝成自己的。所以年輕人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都沒有了,這就造成大家互相保密。
   
    現在大學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為在大學裡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麼東西都有了,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學裡的領導都很容易評成教授。
   
    這一結果就是學術衰退,衰退最大的改變是科學雜誌可讀性差,即使偶爾有一兩篇可讀文章還有好多水分。大家時間都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這就是學術界的衰退,這種狀況還談什麼諾貝爾獎呢?
   
    這麼多年大家一直在喊素質教育,要培養創新能力,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這些學校從來沒有人說培養創新人才、素質教育,但是他們培養出的就是創新型人才。
   
    南方周末:領導可以帶來很多其他的,包括課題,有的人當上大學校長後,評院士也容易了。
   
    朱清時:這就叫做權力通吃。所以大家覺得尊重學術作用沒有什麼必要。這樣學術氣氛、文化、精神就全完了,其結果就是只要有點權力的人都能指揮其他人,學術優秀的人反而成為地位最低的,最沒有發言權的人。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優秀人才的原因。
   
    “教育改革要和30年前經濟改革一樣,必須祛除行政化”
   
    南方周末:但正如一位大學校長所言,教育通常是保守的,體制問題很多人解決不了。你怎麼辦?
   
    朱清時:我就做一件事,把學校恢復到它的本原狀態,單純追求學術作用,學術作用在學校有最高發言權,其他人都是為他們服務的。我來主持南方科技大學就是這個想法。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讓這些管理人員待遇高,這樣社會精英才願意做,他就不去想當官了。管理人員要全是精英,但是他不要去干預學術,他不要追求行政權力,把他的事做好,給教授們整理文件,幫教授做事。
     南方周末:我覺得深圳是個比較合適的土壤,它本身是特區,也靠近香港特區,這個地方應該適合改革嘗試。
   
    朱清時:30年前經濟改革的時候,深圳跨出了第一步,其實30年前的經濟改革跟我們教育改革很相似,那時候經濟改革也是從行政化解放出來的。
   
    教育改革更類似於30年前的農村改革(從公社的行政化管理到包產到戶),現在中國教育要發展,還得把中國教育行政化祛除掉,按照教育內在規律辦好。
   
    我相信,中國教育如果走這一步,讓學校按照自己的規律去競爭最優秀,那就像農村一樣,像經濟一樣,也會蓬勃發展。
   
    南方周末:南方科技大學的性質仍是“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的官辦性質學校,在日後的工作中你如何在“官辦性質學校”與“去行政化”找到一個平衡點?
   
    朱清時:南科大今後的前途取決於深圳市領導們的支持,因為南科大是深圳全資辦的一所學校,要做到這個需要很大範圍的人都理解、支持才行。不是一兩個最高負責人願意支持就行了,還有很多處長、局長、辦事人員也要理解,要不然的話事情就不會能夠推進。
   
    我覺得我們南科大的使命就是把這種觀念、這個目標詮釋出來,然後大家覺得這個確實是很值得推進的事。
   
    南方周末:南科大要給教授一個追求卓越的土壤,社會要給南科大一個追求卓越的土壤。
   
    朱清時:對,它要給我們支持。經費上,目前起碼剛開始是政府投入,等以後社會投入就多了,這是良性循環,像西方這些一流大學如哈佛大學,剛開始都是政府投入,以後才有大量社會投入。
   
    我們的理念就是要請世界上優秀人才來建南科大,不能讓他們的薪水比過去還低,要做到這個非常不容易。
   
    沙特阿拉伯一個阿克魯拉國王科技大學(音譯),都是理工科,他們的投入力度真是很大,教授的薪水都是幾十萬美金,助理教授都是十多萬美金,招研究生每月獎學金都有兩千多美元,住宿免費,醫療保健免費,什麼都免費,然後每年還給學生一張國際往返機票。
   
    該校的博士後的薪水每年7萬-9萬美金,博士後兩年如果留校,薪水馬上增加70%。中國現在吸引人才最高的就是百萬年薪,它們博士後就可以達到,所以力度相差太大。現在世界上吸引一流人才就是這樣。
   
    南方周末:我聽說現在政府準備為南科大立法?情況怎麼樣?
   
    朱清時:政府決定要為南科大立法,要寫好可能得兩三年以後了,我們先要把所有東西經歷一下,才能寫好。寫好之後約束你自己。現在我們會有一個南方科技大學的行政法規做臨時立法,我們用這個臨時法規作為基礎。
   
    “南方科技大學要去打破應試教育的缺口”
   
    南方周末:2009年香港教育部門和大學也在開會,尋找機遇和契機,試圖在河套地區進行高等教育制度破局,他們認為內地教育資源還是比較豐富,深圳的資源也很豐富,珠三角還是缺高校。
   
    朱清時:現在我們的主要問題就是有很多體制的障礙,比如我們設計南科大最好的招生範圍,就是開始在國內高二學生中招優秀學生。這個為什麼好呢?第一,現在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不願意重複應試教育,他們很想闖出一條新路來;第二,我們只要這樣一做,聲譽高了以後,我們就可以把最優秀的生源在高二就挖掘過來。
     南方周末:您對於中國的高考制度向來頗有微詞,一直反對高考。想從高二學生中招收一批新生,操作上有什麼考慮?
   
    朱清時:我們自己組織考試。這樣做可以徹底打破應試教育,我們考試主要考量學生的素質創新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
   
    讓教育部意識到今後高考不一定非得是高三應屆畢業生,學得好了高二學生也可以考,只是我們考試成本高一點,但是那樣就把很多優秀的人才解放出來了,而且高二考不好高三可以再考,他們壓力就少多了,這個毫無疑問對應試教育打破了一個缺口。
   
    2010年我們準備招收50名高二學生。成功之後建議國家教育部今後做一個小的改變,就是高考的人不一定是高三的,高二也可以申請。
   
    南方周末:您心目中的南科大學生素質是什麼樣的?
   
    朱清時:還是能力。我如果給學生面試,我會給他講個故事,比如某個方程,我問他能不能證明,他說太難了不行。然後我就跟他講用什麼方法證明,講完了問他聽懂了麼,如果聽懂了就複述給我看看,這個時候他的全部素質就被反映出來:
   
    第一是他的理解能力,他能不能聽懂我講的話,當然我講的話一定是能聽懂的;第二是記憶力,我講的過程可能就是三五分鐘,但是他能夠記清楚我的細節;第三是想象力和表達力,因為他要複述,他要用自己的話說。這就可能看到學生綜合素質,不是他知識有多少,而是他本人有沒有能力去創造知識。
   
    “大學有一個規模效應,並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
   
    南方周末: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大學校長似乎不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大學校長更接近於政府官員。您認為大學校長更應該是什麼樣的角色?
   
    朱清時:我覺得校長最關鍵是要理解教育深層次規律,尊重敬畏這個規律。現在我覺得很多大學校長總想有所作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們沒有去想教育規律是什麼。
   
    我當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之初是大學擴招的時候,受到很大壓力。校園裡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罵我,認為當初大擴張的時候中科大應該擴招。但我相信,過幾十年後可見分曉,中科大沒有擴招,保持了它(原有)的水平、實力,其它學校大擴張了,但是它質量下降了。
   
    這是因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東西了,教師隊伍沒有加強,你多了一倍學生等於你有效內涵就稀釋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來的教學水平,如果你保持不了教學水平你還是什麼高等教育呢?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校長面臨決策,一個是不撈白不撈,你多招一個學生就多收入一兩萬,你多招一千個學生就是一千萬。但撈了你要付出代價----你保證不了教學質量,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大學校長經常都面對的考驗。
   
    南方周末:南科大您也想秉承這樣的規模?
   
    朱清時:我們先把小發揮到極致,質量最高,因為規模小有很多優點,每個周末可以把所有教授請到一起,所有教授都會認識。
   
    像加州理工學院現在的學生每年不超過2000人,原因就是建校的時候他們有一個決議。我曾經見過他們的校長,是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問他怎麼沒有想過改變,他說這是學校的原則,所以他們都敬畏這個。
   
    他說的話有更深層次含義,教師隊伍沒有擴大,但是學生迅速擴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當年孔子說話,和申公的風格很接近.
2009: 漢語是容易推廣的語言,發音識別度/容忍
2008: 200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名單揭曉
2008: 數一數當今幹細胞研究方面的頂尖科學家
2007: 丘成桐和陳景潤:一個愛名利 一個愛學
2007: 亞洲人和歐洲白人的遺傳差別
2006: 中國教育之八宗罪
2005: 闖蕩華爾街的中國人——黎彥修
2005: 闖蕩華爾街的中國人——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