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獨行俠張益唐 -- 轉載自戴世強教授博客
送交者: 零加一中 2013年07月23日19:44: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科學報》的周末版最有看頭,送達我手頭時常在周末的“尾巴”,往往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其中的“人物周刊”最好看,讓我“認識”了不少當今科苑中的風雲人物。昨天下午,就在報上邂逅了一位了不起的數學“獨行俠”——張益唐,忍不住想寫上幾句。專欄文章的題目是“孤獨的數學家”(見《中國科學報》2013719第五版),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的湯濤教授,一位頗有建樹的數學家,在該文的側記里講述了他與張益唐的關係(見鏈接)。

 

先轉引此文的題記:

張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別轟動的原因在於,作出巨大數學貢獻的他已經接近60歲,之前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講師。

20127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張益唐在科羅拉多州好友齊雅格家後院抽煙,20多分鐘裡他猶如神明啟示般地想出了主要思路,找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特別突破口。

張益唐在孿生素數問題上的突破,如同一塊巨石丟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大波,給近來稍嫌沉悶的國際數學界帶來了一種蓬勃生機。湯濤教授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講得很精彩,因此我繼續“偷懶”,錄下文章的首段內容:

2013417,一篇數論論文被投遞到純粹數學領域最著名刊物《數學年刊》。不到一個月,論文所涉及的頂級專家罕有地暴露自己審稿人的身份,信心十足地向外界宣布:這是一個有歷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極了。這位評審人就是當今最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亨利·伊萬尼克。

頂級專家的高度評價被科學界泰斗級期刊《自然》敏銳地捕捉到了;2013513,《自然》催生了一次歷史性的哈佛演講。這篇文章的作者、一個學術界的‘隱形俠’,第一次站在世界最高學府的講台上,並告訴世人,我走進了世紀數學猜想的大門!哈佛的講台下面座無虛席,連過道上讀站滿了人。演講內容被即時傳到網上,網上不少人在刷新網頁等待最新消息。

2013514,《自然》在‘突破性新聞’欄目里,宣布一個數學界的重大猜想被撬開了大門。518,《數學年刊》創刊130年來最快接受論文的記錄誕生了。

世界震動了!520,《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了這個華人學者的工作。文章引用了剛剛卸任的《數學年刊》主編彼得·薩納克的講話:‘這一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522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騰了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印度主流報紙吧作出這一非凡貢獻的人,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聯繫。

這位作出重大數學突破的就是張益唐,由於對數學界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破冰性工作,使他從默默無聞的大學講師躋身於世界重量級數學家的行列。

這是一個永久的疑問:為什麼要研究數學猜想?短視地回答這一問題很困難。純粹數學的研究很像體育比賽。劉翔跑那麼快有什麼用?世界短跑記錄的刷新、跳高紀錄的刷新有什麼用?但這並不妨礙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很多數學大猜想的突破很像頂尖高手的棋藝對決,是世界紀錄的突破。

接着,作者淺顯生動地介紹了孿生素數猜想的內容。孿生素數指的是:差為2的素數對,例如,(35),(57),(1113)等。幾百年前就有個“孿生素數猜想”:有無窮多個素數p,使得pp+2同為素數,也就是說,孿生素數對有無窮多個。這一猜想至今未得到證明。人們發現,數越大,孿生的素數越少,已發現的最大孿生素數達20多萬位,再往後,要找到一對新的孿生素數至少得花兩年時間。

那麼,張益唐做了怎樣的突破?他在《數學年刊》上發表的論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證明了存在無數多個素數對(p,q),其中每一對中的素數的差,即p與q的距離,不超過七千萬。

湯濤在文中說:“如何理解張益唐的結果呢?諾丁漢大學物理教師安東尼奧帕蒂拉舉了個有趣的例子:假如在素數王國里素數只能找臨近的同類結婚,那3、5、7、11這種小素數找對象都很容易。但素數越大,對象就越難找。但是根據張益唐的發現,素數和下一個素數的距離,應該小於或等於七千萬。孤獨的數字不會持續孤獨下去,總有另一個素數與之匹配。換言之,對於‘大齡光棍’素數來說,七千萬步之內必有芳草。”另外,用張益唐提供的方法,在做一些工作後,這個“七千萬”可以大大縮小。可不,張益唐論文發表後才一個月,另一個華裔數學才子陶哲軒發起的討論班上,這個數字就縮小了上千倍,變成了6萬多!

有湯濤的話來說,張益唐把尋找孿生素數的問題從“大海撈針”變成了“水塘撈針”,甚至可以“游泳池撈針”,但要變成“碗裡撈針”則尚費時日。不管怎麼說,門已打開,路已開始延伸……

 

然後,話題轉到張益唐的艱難探索之路。故事有點長,濃縮起來說,大致如下:

張益唐1978年進北大數學系,才華初露。

1982年,成為碩士生,師從著名數學家潘成彪,為數論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5年,到著名的普渡大學攻博,研究雅克比猜想,苦幹七年,結果乏善可陳,眼界極高的張益唐不屑把博士論文結果整理出來發表;更糟糕的是由於意氣不相投,他與導師的關係糟得一塌糊塗,導師甚至不願意為他寫求職推薦信,張益唐連博士後的位置也沒找到。

1992~1999年,張益唐堅持研究數學難題,但沒有固定工作崗位,只能做臨時工,干各種雜活,如在餐館打工等等。

1999年,在北大1980級校友唐朴祈、葛力明鼎力幫助下,張益唐加盟新罕布什爾大學。此校雖有百餘年歷史,但只是一個教學-研究型大學,不大有名氣。但張益唐總算有了棲身之所,有了基本的工作條件,在系裡“明星教授”葛力明的關照下,得以在14年中,潛心研究大問題。直至今年春天才“修成正果”,其時,他已屆58歲,雙鬢已生華髮。

如果你以為張益唐是一個孤立無援的“獨行俠”,這就錯了,在他“落魄”的六七年間,很多華人(尤其是北大校友)向他伸出了援手。有一位北大化學系校友事業有成,很為在逆境中還在做數學大問題所感動,想資助張益唐,又怕張不接受“嗟來之食”,就每個季度請張來幫他的連鎖店報稅,使其用簡單數學對付“小菜一碟”,取得優厚報酬,從而有精力應對數學難題。

如果你以為張益唐是一個“苦行僧”式的書呆子,那也錯了。他當過北大學生會主席,擅長於音樂、體育、演講,是NBA的鐵杆球迷,而且一斤“二鍋頭”下肚也面不改色。他只是追求做大學問的普通人。他一舉成名之後說:“我的心很平靜。我不大關心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心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後,我們來想一想:張益唐的故事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麼?

我們最應該學習他的堅韌和淡定,他的榮辱不驚和百折不回。從1985年到1999年,他經歷了多少挫折!北大才子、名校博士淪落到為餐館打工,在常人看來,無疑是失敗、潦倒,他卻安之若素,矢志不渝地鑽研學問。

我們應該學習他認準人生大目標,做大學問,解決大問題。為此,心甘情願地當“老講師”。正如湯濤在文中所說:“張益唐的精神和成就,對中國科學界是極大的正能量,也是對目前浮躁的科研環境的一種鞭策。”當然,“大問題”不是人人能解決的,但人還是應該有大志。“大”“小”總是相對的,如果為了蠅頭小利,丟失大志,終究不行。

另外,我從張益唐的成功,還解讀出頓悟在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中的作用。201273,張益唐在好友後院裡悟出道理的20多分鐘,是頓悟成功的又一範例。對於頓悟,我曾有過一些闡述,日後還將展開來討論。

從這一成功的案例,我們還能想到更多的道理。

 

寫於2013722日晨

 

【鏈接】湯濤:我的同學張益唐

 

張益唐是北大數學系1978級學生,我是低他兩屆的北大數學系系友。加上研究生期間,我們在燕園裡共同度過了六年時光。

在大學期間,張益唐數學成績是有口皆碑的。沉寂多年後,他在孿生素數問題上作出了巨大的突破,大家都替他高興。

這幾年他在國外的艱苦和成功,有我的同學唐朴祈、葛力明的重要幫助,張益唐的同班同學、好友沈捷是我多年的學術合作者,從他們三位那裡我得到了很多關於張益唐出國後的資料,在此表示感謝。

張益唐有很多故事,比如他能把班上所有同學的生日輕鬆地記下來,每年都會給好朋友發電郵祝賀生日;只做大問題,對小文章毫無興趣,以致畢業後找不到數學方面的工作,等等。

參加20135月武漢大學數學學院組織的科學計算國際會議期間,大家都在熱議張益唐的數學突破和他這些年的坎坷。幾位北大校友,包括沈捷、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主任金石、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文,都覺得張益唐對數學的孜孜追求有很強的正能量,值得宣傳鼓舞。在他們的鼓勵下,還有唐朴祈、葛力明的大力支持下,我動筆寫了這篇文章。

張益唐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驕傲,他敢於寂寞、專注科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希望本文能夠給讀者傳遞一些正能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hare:“徒子辯法”
2012: 從加州到新州(4):買房子和看學校
2011: 楊振寧的貢獻是人類文明史的里程碑
2011: 經典熱力學的奠基者卡諾就是一個民科
2010: 廣義相對論的實驗證明與電荷-質量互作
2010: 艾畦:孔子教育思想的優缺點
2009: Philosopher = idiot(sort of) ?
2009: 你真願自己是個哲學家?
2008: “77,78級集全國十年的精華於兩級”嗎
2008: 這司馬南到底是誰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