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歐陽峰:大政府,小政府,聰明政府
送交者: 歐陽峰 2013年09月24日17:09: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最近,奧巴馬又開始談經濟了。在一系列的談話中,他表示華盛頓在前一段時間“失去了重點”,應該重新把經濟作為政府的重點。的確,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發生五年了。經濟恢復早已開始,特別是股票市場創新高,房市也日趨繁榮。但是,民眾最關注的失業率卻不見起色,這對“復甦”來說是個很大的陰影。更嚴重的是,雖然公司盈利增長了很多,但職工收入一直低迷,收入不平等日益拉大的趨勢並未得到抑制。雖然由於經濟活動的增加,政府收入上升而導致赤字低於預計,但政府赤字仍然在歷史最高水平徘徊,更不要說天文數字的國債總數了。所以從長遠看,美國經濟復甦的強韌程度和發展遠景都很不明朗。在這個時候,總統的政績和歷史地位的確與經濟表現密切相關。奧巴馬注目於經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政府在振興經濟的努力中究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奧巴馬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說法,只有“投資”,“工作”,“互助”等空洞詞彙。而相比之下,民主黨大佬,前總統克林頓的書《回到工作》(Back to Work: Why We Need Smart Government for a Strong Economy  by Bill Clinton, 2011)倒是提供了一些更為具體的選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和評論克林頓的一些立場觀點。

克林頓作為美國總統,領導美國渡過了幾十年中經濟最好的九十年代。離職後他主持克林頓基金會,參與了美國和其它很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建設項目。所以他的視角頗有參考價值。雖然我一般來說反對民主黨的政治立場,對克林頓的政績和人品也頗有微言,但我認為他在這本書中還是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頗有啟發性。

《回到工作》這本書是克林頓在2012年大選前夕,主要是針對茶黨興起,民眾對大政府反感的政治氣候而寫。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是“大政府”,“小政府”的政治爭論,在“茶黨”式微的今天已經沒多大意義。第二部分關於赤字問題,克林頓主要談了社會保險(Social Security)和醫療照顧(Medicare)的改革。這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專文討論。所以,這篇文章只討論《回到工作》的第三部分:如何振興經濟,增加工作機會。

在這部分中,克林頓充分展示了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傳統,一口氣提出了四十幾個建議。其中有的我覺得很不錯,也有的明顯不靠譜或沒有事實支持。這些建議大概可分為幾個部分,以下分別介紹一下我認為重要的一些想法。

在美國,國家經濟主要靠私營企業的興旺。而且大多數的工作在中小企業。在政治上,中小企業主也被認為是“中產階級”,“創業者”,是經濟活力的象徵。所以政府政策應該扶持私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這是兩黨的共識。在這方面,克林頓還花了很多篇幅討論企業稅收改革。美國企業稅收的問題是:一方面稅率很高,不能鼓勵公司擴大經營和投資,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合理和不合理的扣減項目,所以總稅收並不多。另一個問題是目前的稅法不鼓勵公司把海外收入匯往國內,從而減少了國內的工作機會。公司稅務改革是兩黨共同的訴求。但具體方案中扯皮的事情太多,所以那麼多年也沒有進展。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扣減項目太多,而每個都不那麼大。對每個具體項目來說,因為從整體上看花費並不大,所以支持砍掉的人不會很多。但對於利益相關的人來說,卻要拼命捍衛。所以要砍掉哪個都不容易。我覺得除了一些最普通的扣減項目如個人房屋貸款利息以外,以扣減來補貼某些經濟活動也許不如政府直接給錢。這樣稅法會簡單得多,而且政府的政策成本也在明處。以後時過境遷要砍掉這種資助的話,就是單項支出的變化而不是修改稅法那樣的大事了。而且IRS審查稅表時也不用承擔那麼執行社會政策的功能(記得上次501(c)免稅組織的風波嗎?)。政府把實行社會政策與征斂收入分開,也能限制政客們的忽悠和遊說集團的暗箱操作,便於民眾監督。

克林頓與奧巴馬一樣,主張政府花錢建設道路,橋梁等。這樣既能創造工作機會,又能增加國家競爭力。的確,這幾年政府“經濟刺激”修了不少橋和路,效果大家都能看見。但作為一個長遠的政策,還是要考慮經濟上的成本收益比。克林頓認為,政府可以在高速鐵路等項目上起到示範作用,減少地方和企業投資的顧慮。這也許是個好主意。但在基本建設問題上,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應該怎樣分工呢?很多聯邦的基本建設資金成了國會的“豬肉桶”,作為議員之間政治交易的籌碼而不是真正從經濟整體考慮來配置。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錢還給地方政府,他們應該更知道怎樣支配。聯邦政府只要關注跨州的大項目就行。聯邦與地方政府的分權分工,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基本問題。

克林頓的另一個重點是綠色能源。除了大家都談論的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項目外,克林頓還提及現有房屋改造的問題。他認為,增加舊房子的隔熱性能,使用更高效率的電器,甚至把屋頂漆成白色等等措施,從長遠看省下的能耗會超過改造成本,而且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工作機會。但這些項目需要初始資金,而政府可以幫助提供或安排貸款。我不知道具體的計算過程,但如果真是經濟上划算的話,應該不需要政府介入也會有人做吧,特別是現在市場上資金如此充盈的時候。希望政府的作用只限於初始的“第一推動”。我想,在能源方面政府還可以做的是減少成本結構的扭曲。如對污染收費,或收取更多的汽油稅來補償為保障石油供應所花的軍費和外交費用。當然,美國人把消費石油視為“天賦人權”,任何不便和犧牲都不願接受。所以作為政治家的克林頓就不提這些了。

目前,中國正在經歷太陽能工業的大修正。由於各級政府的盲目扶持,太陽能電池產能遠遠超過需求。更糟糕的是這一行的製造技術進步非常快,幾年前購買的設備今天就失去競爭力了。所以過度投資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混亂。當然中國有其特殊國情,但它的經歷還是可以引以為鑑。政府扶持的基本理由是:可再生能源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外力幫助來達到可持續規模。可是問題是:政府扶持已經有二三十年了,可再生能源雖然有了很大成長但還是不能盈利。這麼長的“嬰兒期”,在其它行業似乎是沒有先例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未必作出最好的技術決定。如布什總統推動的“生物燃料”被證明不可行(至少用玉米不行),反而造成國際糧食價格波動。近年來政府也大力推動“電動車”技術,但其實其中還有很多基本問題沒有解決,有專家甚至說電動車不見得更“綠色”。所以,克林頓不把資助“綠色能源”產業作為主要選項,有他明智的地方。

講到經濟發展,自然不能不說創新。美國的經濟要想持續發展只有持續創新一途。在這方面,克林頓建議政府幫助民間企業的合作和技術雜交,例如把最新的計算機圖像技術用到迪斯尼娛樂產品中去。這當然是個好主意,但也許更多地要靠地方政府。有意思的是,克林頓沒有談到投資於基礎研究和高等教育,而這是民主黨宣傳“大政府”理念時的一個重要賣點。其實克林頓所津津樂道的總統任內經濟成就,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因特網革命”(儘管後來引起了道康泡沫),其中政府資助的科研成果就起了很大作用。在這個背景下,克林頓不談科研就更奇怪了。

當今的創新,比起上世紀末更加不可預測。iPhoneFacebook等熱門產品的出現都是沒有預兆的。現在還有千百家公司在這些新興平台上開發各種匪夷所思的應用。相信不用幾年,人們的移動通信體驗又會有大變化。即使在有幾十年歷史的半導體,圖像顯示,太陽能等領域,也都面臨着舊路已經走到頭,新路不知在哪裡的問題。這種時候,政府集中資源推動某一個研究,就有相當的風險。例如最近奧巴馬宣布實行的“大腦神經成像”計劃就在業內遭到很多非議。在及時發現新的成長點,靈活地配置資源和引導,整合創新者方面,政府和市場的優勢各在哪裡?這也是新形勢下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

以上粗粗介紹了克林頓在關於幫助私營企業,基本建設,綠色能源和創新等方面的一些設想。克林頓的這些建議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政府基本不花大錢(除了基本建設以外)。政府除了資源配置和通過政策法規影響個人和企業行為外,在社會發展中還能起什麼作用呢?從克林頓的討論中,我主要看到三點。一個是利用政府官員的威信和與企業決策層的人脈推動一些願景的共識,從而在企業的策略制定中起到一定的協調和領導作用。第二是利用政府“利益超然”的地位和公信力,在企業運作之中起“公證人”的作用,例如主持一些關乎大局的商業談判或牽頭制定企業行規。當然要保護這種公信力,首先要制止和打擊目前政府內愈演愈烈的權錢交易。第三是利用政府雄厚的財力,為有益於公共利益的商業行為提供擔保和啟動資金,或主辦示範項目營造某種共識。(注意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因為那些錢是真的收得回來的,甚至可能還有利潤。)克林頓對於遏制財政赤字非常重視,所以他有這樣的思路並不奇怪。這種不花錢而辦事的風格,也許就是克林頓在副標題中所說的“聰明政府”吧。可惜的是,在奧巴馬的“拼經濟”計劃中,這些成分較少,而單純花錢的項目更多。難怪民眾反應也日趨冷淡。

順便提一句前財政部長鮑爾森的回憶錄《千鈞一髮》(“On the Brink by Henry M. Paulson )。這本書關於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角色有不少發人深思的講述。一方面,財政部和聯儲會的財力和信譽對穩定市場和促成一些投行合併有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國會的政治運作過程也大大地拖了後腿。這些故事,對我們了解政府的優勢和劣勢也很有幫助。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故事說明,對於政府不能抽象地談,而要看它具體的決策過程和執行能力,而這些與體制,政治氛圍和當政人的素質都有關係。對於一個表現記錄不佳的政府,民眾對它多加限制也是很自然的事。

除掉“克林頓式”的政治忽悠,《回到工作》這本書還是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的素材。在世界上各國激烈競爭的現狀下,一味削弱政府無異於自廢武功。但政府可以成事也可以敗事。所以我們不應該滿足於簡單的“大政府”,“小政府”的理念之爭。大小不是那麼重要,我們需要的是聰明的政府。


有關博文

社會安全保險及其危機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48330


扯扯美國的“稅務局醜聞”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49329 


大政府能救美國嗎?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82715


那是誰建的?談談大小政府之爭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24372 


凱恩斯主義與經濟刺激:真是靈丹妙藥嗎?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088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557391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天蓉:《走近混沌》-12-洛倫茨的迷惑
2012: 世界上多少國家承認或默認雙重國籍?
2011: WWDC2011視頻的學習筆記(19)
2010: 貼一下罵方挺肖的白痴是如何自扇耳光的
2010: 紫荊棘鳥先生,樓下回你,怕你看不到。
2009: 歐陽山甲:霍金:一切都是註定的嗎?
2009: 基甸恩典:從霍金的演講談談科學主義的
2008: 高房價拖垮中國經濟的初步風險分析
2008: 收入萬寶的這篇文章, 是為了和陳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