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院士王正敏這樣的事在國內很典型,一點不奇怪,多的是!
送交者: 貪官太多 2014年01月03日07:22: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只不過他是個不走運的,被學生舉報了而已。去查查每個院士,幾乎都存在這種“山寨”“改版”國外技術而充當自己成果騙錢騙國家基金行為。主要問題是,那些院士評審人本身就水平不高,甚至不如美國的博士後水平。在一個獨裁政治環境下,還在無恥地大談“創新”,創尼瑪的比的新啊!


院士王正敏被舉報造假 復旦大學認定申報材料失實

2014年01月02日 14:23:15 來源: 法制晚報
分享到: 60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57篇論文造假 “克隆”國外樣機獲千萬經費 復旦大學認定——

    王正敏院士申報材料失實

  王正敏接受採訪畫面

  王宇澄在展示王正敏的造假證據 (央視視頻截圖)

  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發現了舉報背後更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認定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申報論文材料有“不實事求是”行為。

  造假一

  論文“一稿多投” 計算學術成果翻倍

  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王正敏申報院士的時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書,目睹了王正敏為當上院士論文造假的全過程。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 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將自己的專著《耳顯微外科》一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 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的王宇澄說:“他的雜誌和他的書的內容是一模一樣的,第一章耳聾手術,他這個論文也叫耳聾手術,發表過以後,他又在2005年報院士的時候把它當做正式研究論文放進去,這樣有14篇。”

  王宇澄說,王正敏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論文在國內刊物發表了以後,又在國外刊物上發表,這樣在計算學術成果時當成兩篇學術論文。

  學術成果 竟然抄襲他人著作

  王正敏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發刊詞”、“專家筆談”、“我如何做”等欄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

  王宇澄舉報王正敏依靠違規學術成果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還有一項最主要的指控是關於著作抄襲,被抄襲者是王正敏的導師,被譽為“耳神經科學之父”的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烏果·費緒。

  王宇澄告訴記者,王正敏的第一本專著《耳顯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術的手繪圖,和烏果·費緒教授專著中的圖片相同,但並未註明圖片來源,書中參考文獻裡也沒有提到費緒教授的專著。

  王正敏的另外兩部專著《顱底外科學》和《王正敏耳顯微外科學》,也同樣存在類似的抄襲行為。2003年王正敏開始寫作他的第三本專著《王正敏耳顯微外科學》,王宇澄參與了編輯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襲的全過程。

  造假二

  “克隆”國外樣機 獲國家專利巨額經費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認定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申報論文材料有“不實事求是”行為。不過隨着記者調查的深入,隱藏在王正敏院士背後 更多的秘密被揭開。2003年,王正敏領銜的技術團隊成功研發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人工耳蝸,那麼這種人工耳蝸又是如何被研發出來的呢?

  人工電子耳蝸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聾人康復新技術,重度聽力言語障礙病人植入後,通過言語康復訓練以後,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用聽覺和言語與 人交流、融入社會。1982年,澳大利亞科利爾22型人工耳蝸通過FDA認可,成為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蝸裝置。王正敏作為中國最早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的醫生之一,他最早提出了研發中國的人工耳蝸。

  於是,王正敏找到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范寶華,讓他想辦法得到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人工耳蝸樣機。

  作為王正敏研發團隊的主要研發人員之一、上海聽覺醫學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沈義虎具體負責破解國外人工耳蝸樣機的芯片。這位研發人員承認,他們的人工耳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產品。

  沈義虎說,他們通過對科利爾人工耳蝸芯片內部電路的提取、分析、整理,研究他們的芯片技術原理、設計思路、工藝製造和結構機制,然後依葫蘆畫瓢做出了自己的芯片,這個過程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但為了避免科利爾公司找麻煩,他們在外觀和線路等環節做了修改。

  1997年,王正敏團隊研發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蝸”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2004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與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對國產人工耳蝸進行產業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爭取國家、省市科研經費,王正敏研發團隊和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種名義向有關部門申報項目。

  記者了解到,僅在2012年,他們就獲得國家級項目兩個,獲得專項經費4000多萬,其中,“國產人工耳蝸及臨床技術研究項目” 獲得國家衛生部專項科研經費2171萬元;“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建設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經費2138萬元。

  耳蝸“仿製品”

  兩年就壞了

  根據規定,人工耳蝸要上市銷售,必須先要通過臨床試驗。2009年,上海力聲特公司招募了49名人工耳蝸臨床試驗志願者,免費為他們植入了力聲特人工耳蝸。

  家住山西朔州的梁珍失業已經快兩年了,失業的原因是他的人工耳蝸壞了。

  梁珍告訴記者,小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他雙耳聽力嚴重受損。2009年,他報名參加了力聲特人工耳蝸臨床試驗志願者,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免費植入了這家公司生產的人工耳蝸。

  但是讓梁珍沒有想到的是,植入的人工耳蝸僅僅用了兩年就壞掉了。梁珍多次和上海力聲特公司聯繫,希望能重新植入一個新的人工耳蝸,但對方稱要等新的產品出來以後才能植入。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像梁珍這樣的志願者不在少數,記者通過互聯網採訪了湖南、河北、上海、新疆等地的7名力聲特人工耳蝸志願者,除了上海的一名志願者因車禍撞壞了耳蝸以外,其餘6名志願者的人工耳蝸僅使用兩年左右就壞了,使用時間最短的只有6個月。

  記者了解到,目前志願者仍在等待力聲特公司的新產品上市。他們壞掉的耳蝸至今仍殘留在耳朵里,身體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力聲特人工耳蝸為何會出現這些質量問題呢?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醫學總監夏正毅認為,王正敏研發團隊轉讓給力聲特公司的技術早已過時了。

  夏正毅說:“這個產品是王院士發明的,2000年的產品,現在都快15年了,15年前的手機現在還會用嗎?對吧,道理是一樣的。”(據央視上午報道 整理 郭媛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著名媒體和名人推薦值得一讀的書
2013: “財政懸崖”的避免:誰是贏家和輸家?
2012: 天蓉:腦電波之謎-35-歷歷在目十年之前
2012: 柴玲真地獲得了自由嗎?
2011: 這個洋人讓洋奴們很開心
2011: 霍金震撼,早已面對
2010: 職老:談一談光速固定和漁舟誕生-暗物
2010: 中國學術真相
2009: 胡錦濤講話翻譯--我的嘗試
2009: 沅湘: “折騰”的英文翻譯就是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