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當年泰國的吳登盛 ---- 泰國陸軍元帥 鑾披汶-頌堪 zt
送交者: histor 2015年11月28日23:45:5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當年泰國的吳登盛 ---- 泰國陸軍元帥 鑾披汶-頌堪
發帖者:永年宰相 (時間:2015-11-29 02:38:01)

 
鑾披汶·頌堪,陸軍元帥  拼作Phibunsongkhram、Phibul Songkhram或Pibul Songgram 鑾披汶·頌堪 原名是貝·奇達桑卡,後用名貝·披汶頌堪,出生地泰國暖武里府,生卒為1897年7月14日-1964年6月12日。祖先是華人,祖籍廣東潮洲,父親姓“吳”,所以可以稱之為吳頌堪,或鑾披汶·頌堪-吳。其後人以披汶頌堪作為家族姓 。如同在二戰之後國土被分為兩半,一半歸泰國一半歸馬來西亞的宋卡吳氏王國的後代,現在的姓是“那宋卡”( Na Songkhla)

 

鑾披汶·頌堪畢業院校曼谷陸軍軍官學校,主要成就是推翻泰國君主專制,啟動泰國工業發展,泰人民族國家建設,提高民族素質與精神、維護女性權益,代表作品是《唯國主義信條》

 

1934年9月22日-1944年8月5日、1947年11月8日-1957年9月17日,任泰國首相,泰國實際上最高統治者,泰國軍事獨裁者,紅極一時。

 
鑾披汶·頌堪在泰國政壇上的巨大影響力,被人們尊稱為永年宰相。


與現今的緬甸吳登盛可以比較

 
鑾披汶·頌堪是泰國歷史上最具有爭議的國家領袖,尤其是二戰期的親日政策和權力壟斷、戰後的虛弱,後世更是對他的功過各執一詞。不過,作為民族主義者和憲政主義者,披汶維持了憲法、三權分立的存在,在泰國民族國家建設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給泰國注入了鮮活的動力。

 

其從政生涯橫跨專制時代末期、第一波民主回流、大蕭條、立憲革命、訓政、太平洋戰爭、自由泰時期、東西冷戰初期、萬隆會議以及民主試驗時期,在泰國現代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披汶是在泰國歷史上少數夠留下自己印記的人之一,他的發家史堪稱平民政治精英的成功典範

 

他原來名叫貝·奇達桑卡,他於1897年7月14日生於泰國暖武里府一個卑微的農民家庭,12歲時被送往曼谷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後選擇加入了炮兵, 1916年開始深造,這決定了他未來人生的命運。他在深造期間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1924年去法國楓丹白露軍事學院學習的機會,在法三年間,披汶積極地去質疑君主專制,接受了民主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的薰陶,成為了一個進步軍人。同時披汶結識了比里·帕儂榮、薩乃·尼育瑟、巴雲·帕蒙門迪等主張革命推翻專制政府的學生,其中意味深長的是披汶與比里的友誼,兩人在之此後數十年的歲月中因為政治立場與主張而分道揚鑣,成了彼此間最強力的競爭對手,乃至一度反目成仇,但又在各自失勢或得勢時惺惺相惜,放對方一條生路。到了晚年,兩位末路人後悔了早年的決裂,開始試圖挽回這段友誼。

 

披汶在法期間的經歷是受益扉淺的,這三年的見聞為披汶從目光短淺的普通尉官成長為一個有遠見而且銳意進取的領䄂奠定了紮實而深厚的基礎。

 

1927年回國任高射炮兵總監兼參謀軍校講師,1928年被國王給予爵名:鑾披汶·頌堪(他後來把鑾披汶·頌堪作為自己的名字,在1942年廢除爵位後更名貝·披汶頌堪),同年成為六個人民黨的創始人之中的一個[11] 。在1932年參與披耶·帕鳳、比里·帕儂榮發動立憲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先是成為了瑪奴巴功的內閣成員,然後又在1933年和披耶·帕鳳一起發動6·20政變,成為披耶·帕鳳的嫡系。披汶又在1933年10月平定保皇黨叛亂的戰爭中顯示出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次年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陸軍副總司令,1935年出任陸軍司令。接下來的三年時間中,披汶以深孚人心的新人身份、四次遇刺大難不死帶來的神秘感,以及他個人在議會中的上升,結束了軍人集團內的組織與思想混亂,有效提高了民黨軍官派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1937-1938年,由於很多王室土地被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高官,引發了一個關於王室財產管理的醜聞震驚了曼谷。政府被迅速擊倒,三個部長失去了國家委員會的職位,披耶·帕鳳則辭去總理職位,退出了公共生活,他毫無疑問是厭倦了無休止的鬥爭。這年11月12日,暹羅全國舉行立憲革命後第三次大選,35%的選民參與投票,選出91位議員,接着國防部長披汶通過一次壓倒性勝利的國會選舉(111票同意,2票反對)成為了總理,而1938年12月16日披汶正式成為總理,

 

他主持着一個25人的內閣,其中有15位軍人。在一個月內,披汶又逮捕了40位政敵並且經過可疑的合法審判,通過國會投票處死了十八人,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暹羅第一次明確的政治正法。有眾議員批評披汶獨裁,披汶反駁道:“就殺18個人,還能算多嗎?法國大革命時砍下的頭裝車都能排成隊”。披汶還批評君主,起訴他濫用皇家財產。披汶還把訓政期從10年修改為20年,這所有的行動都在加強他的權威。不久以後,披汶把暹羅改名泰國,他致力於用自己的權力來建立一個新的民族,而非一個國家

 

1939年6月24日,暹羅國民議會決定將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MuangThai),英文國名由“Siam”改為“Thailand”。“泰”在泰語中是“自由”、“獨立”的意思,“暹羅”一名則來自梵語,意為“黃金”。廢棄這一使用了13個世紀的古老國名,無疑與當時暹羅的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有關。泰國的民族沙文主義者還提出了“大泰國”的口號,認為老撾人、越南的孟族、中國的傣族、緬甸的撣族都屬於“人種學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萬有泰族血統的人”全都聯合在“大泰國”之內,在中南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

 

披汶如是解釋:“通常而言,國家的名稱都是以該國主體民族的名稱命名的……我們是泰族……顯然暹羅並不適合我們的民族……如果有(龐大數量的)移民定居我國,那麼,或許千年之後,我們可能將無法再分辨暹羅究竟是泰人的,還是華人的,抑或是其他人的國家……”

 

披汶政府政策中的一個特別強有力的衝擊點是他們所實施的經濟民族主義,“泰人的泰國” 。這個問題源於仍然令人沮喪的鄉村經濟發展以及華裔壟斷商業帶來的思考。華人不僅壟斷了經濟,還不斷匯出大量金錢至中國,給泰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第二是暹羅不斷增長的華人民族主義,尤其是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暹羅的華人組織了反日遊行,破壞了泰國的中立和與外界的關係,因為在這時,日本己經成為泰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在這種情況下反華人活動爆發了,再加上鑾·威集在公共演講中拿希特勒對付猶太人的方法暗示如何對付華人,這預示着泰-華關係正在惡化。政府控制了食鹽、煙草、石油和大米生意,並且與華人競爭,許多職業禁止華人擔任。一個新的法令條款大幅度增加了商業階級的稅收,而且所有外國人都被要求付一個外僑登記費。因為披汶認為:國家應該干預經濟,以便改變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與工人的命運。

 

披汶政府在排華政策 文化上的強行規劃政策包括取消少數民族語言報紙(華文報刊在披汶·頌堪政府二戰前執政期間,從10家減少到了1家)並且規定華人教師任教師職位必須學滿四年泰語才有資格任教,還規定泰語考試不通過還必須延長學習時間。沒有人被政府蒙在鼓裡,因為政府認為反華人是建設“泰人的泰國”最重要的前提。披汶還在吸收境內各個少數民族語言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外來語,把原泰文中的5個元音與13個輔音簡化掉了,只保留了29個元音和31個輔音,大力推廣泰語現代化

 

披汶在1939年新年講話中指出:“現政府及我本人所主要關注的是,如何為國民提供就業機會以及比其他國家更高的生活水平”。1940年,披汶組建社會福利局,隸屬於總理辦公室,主要負責國民的衛生、體育、住房、營養等福利事宜。1941年,披汶出台《失業者救助法》和《乞丐收容法》,前者規定由政府為身體狀況良好的失業者提供工作崗位,後者規定由政府負責收容無家可歸的孤寡殘障者,並嚴禁身心健康者乞討。1942年,披汶又出台《土地分配法》,規定將新開墾的土地分配給失業者耕種。此外,披汶鼓勵各種自我僱傭活動,就像西方的兒童通過送報紙來賺零花錢一樣。可惜由於戰爭的破壞,披汶的許多浩大的民生工程變成了紙上談兵

 

反對外國和排外的立場是一樣的,但政府的西化運動卻與立場是矛盾的。披汶作為留學歸國的現代化倡導者,對國家形象非常重視,甚至與國家利益掛鈎,由於他本人對舊時代的陋習感到厭惡,所以在1939-1942年頒布了12個文化命令,目標是激發泰民族精神與道義信條,而且把進步趨向和‘新鮮感’灌輸給泰人。披汶鼓勵人們愛國、排外、熱愛佛教勝於自己的生命、知道國歌與國旗、見到國旗要敬禮、了解時事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衣食起居,並且使用民族語言。在穿着方面披汶要求男人穿西裝與上衣,而女人穿上裙子和襯衫。新年的日期採納西方的1月1日而非傳統的4月1日、把國慶日定為每年的6月24日 。

 

披汶在生活習慣上強調衛生與健康,要求民眾用刀叉而不是用手直接進食;如果要用,也必須認真清洗手指,要求民眾科學地飲食,增加對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攝入。在社會風氣上,披汶要求人們不再隨地吐痰,要講禮貌、尊重和維護女性的地位,成年男子得為家庭負責。披汶認為這麼做是必要的,因為這是為了文明和進步:全世界也許看到泰國是一個現代國家。

 

1942年,披汶廢除了爵位,因為他認為爵位會滋生特權。披汶倡導使用平等的禮貌用語“我、你、是、否、謝謝、對不起”以取代過去有等級特徵的同類用語,這是難能可貴的,“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深入民心。披汶還強調公共意識的重要性,不可以在公共場合做有損他人的事、也不許肆意吵鬧和任意塗鴉。披汶重視女性地位問題,堅決地反對一夫多妻制、並專門立法來保障女性的權益不會受侵犯。在文學方面,披汶也規定了“道德規範”即:不允許開放的、過激的男女感情小說發布,也不許反泰人民族國家建設的文章出現,但這遭到了高·索朗卡娘、蒙拉查翁、克立·巴莫、西巫拉帕等作家的抗議。

 

在1939年和之後,披汶建立了對領導的崇拜,他展現出一種宣傳的才華,他明白大眾媒體的力量,披汶保持着新聞審查,他是第一位廣泛使用政府壟斷電台廣播來贏得民眾支持的公眾人物。披汶的口號登在報紙和廣告牌上,並且在廣播中反覆播放。不管內容是什麼,他都不會被忽視和避開,披汶還通過泰國國家廣播電台中“乃曼”、“乃空”這樣的談話節目在廣播節目向民眾反映自己的社會價值觀和政治思想。而且披汶時代不同於之前,這是一個大眾平等的時代,不管民眾是否樂意,都必須參與國家生活,甚至以最瑣碎的日常形式

 

1940-1941年,泰國“育瓦沖軍事運動”結出了果實,泰國與法國在支那的戰爭在許多方面令人滿意,1940年11月泰國人入侵了有爭議的老撾、柬埔寨領土,12月2日,日本進行了最後一次調停,稱如果泰國的領土要求僅限於湄公河西岸的老撾,那麼日本就支持泰國,但維希法國仍不願割讓任何領土。英國也進行了類似的調停,同樣毫無結果。1941年1月9日,泰國軍隊在飛機和炮兵的掩護下進入柬埔寨,很快占領了詩梳風省。而泰國的海軍是失敗的,1月17日清晨,以輕巡洋艦“拉莫特·畢蓋”號為首的法國海軍分遣隊在泰國第三大島——強島(KohChang)附近對錨泊中的泰國軍艦發動了突然襲擊。法國艦隊以近乎於零的代價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摧毀了泰國海軍的主力。強島海戰6天之後,日本強迫法屬印度支那當局接受日本的“調停”,並派60多艘軍艦駛入暹羅灣,向法國示威。5月9日,泰國總理府顧問旺范蒂亞卡拉親王與維希法國駐日大使和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在停泊於西貢的日本巡洋艦“名取”號上簽署停戰協定,法國將湄公河以西的全部老撾領土、以及北緯14度以北、洞里薩湖以西的柬埔寨領土割給泰國。

 

法國與日本、日本和泰國也在同一天分別達成政治諒解協議,泰國保證和日本保持友好關係、發展同日本的經濟合作,不同其他任何國家簽訂針對日本的經濟或軍事協定。但披汶是善變,他在後來開始尋求西方人的保護。

 

隨着暹羅政體的變更,僧伽管理制度理論上也應該發生改變,為了照顧一部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僧侶對民主和平等的要求,披汶執政後,於1941年頒布《僧伽法》,構建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的僧伽體制,將僧伽事務的管理權放到宗教委員會,從而避免了僧王對領導權力的壟斷,使之更契合民黨的憲政體制。這個法令也是披汶民主思想的體現,但好景不長,分權式的僧伽體系加劇了大宗派與法宗派之間的利益矛盾。

 

1941年12月1日,東京方面打電報給日本駐泰國大使坪上貞二,指示他同泰國政府開始進行關於締結軍事同盟的談判,或者至少允許日本軍隊和平地通過泰國的領土。儘管披汶去東部邊境巡視軍事設施、不在首都,但談判還是很快開始了。泰國政府拒絕了日本大使所提出的要求。同一天,英國遠東當局從美國人那裡得到日美華盛頓談判破裂的消息。12月4日深夜,英國駐西貢領事得知駐印度支那的日本船隊已經離開金蘭灣,向暹羅灣方向駛去。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時間為6日)晚上,日本大使坪上在使館內設宴邀請泰國政要,除了不在首都的披汶總理外,泰國內閣、國民議會和軍方要員大多出席了日本人的宴會。宴會舉行到半夜時,坪上突然把臉一沉,下令關閉使館大門,將泰國的達官要員全都扣留在使館內,隨後向其提出允許日軍進駐的交涉要求。當天夜裡,曼谷的日僑婦女老幼早以“觀看電影”為藉口在日本人學校集合,隨後趁夜溜上了停泊在曼谷港的“巴達維亞丸”號商船。日僑中留下來的“在鄉軍人”搖身一變,全都穿上了軍裝,以“納涼”為藉口,分別乘坐20多輛汽車到湄南河口和曼谷港碼頭接應日軍登陸部隊,為其引路。一夜之間,曼谷滿城滿街都是身穿黃軍裝的日本軍人。

 

12月8日凌晨1時30分,日本海軍、飯田祥二郎指揮的日第15集團軍主力越過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的邊境,並解除了邊境泰軍的武裝。披汶·頌堪聞得日軍登陸的消息後,連夜乘車趕回曼谷,於上午9時下令各地守軍停止抵抗。

 

1941年12月11日上午,披汶·頌堪與日本大使簽署了臨時的攻守同盟協定,並於當年12月21日在曼谷王宮佛寺內的玉佛面前簽署了正式的《日泰同盟條約》,日泰結盟。一個月後的1942年1月25日,泰國對英、美宣戰,是什麼因素使披汶如此輕率?或許他們認為日本將在戰爭中獲勝,泰國最好的選擇就是跟隨潮流,或者說他們更大膽地猜測通過一種與日本的友好,能保留更多的獨立,更好地保護人民。

 

社尼·巴莫則拒絕向美國宣戰。而是在美國建立了自由泰政府。戰爭的第一年充滿了激動與熱情,當看到歐洲人從他們已經擁有了100多年的殖民地抱頭鼠竄似地逃亡時,泰國人長期以來對西方的技術與現代化的痴迷和尊敬大大地削弱了。日本人在以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擊敗西方。泰國成了一個新世界秩序的共同參與者,以平等的身份,而不是以“棕色小兄弟”的身份參與,因為此刻的亞洲東部,從堪察加到澳大利亞與印度邊界,泰國是唯一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與日本平起平坐的、被國際普遍承認的憲政國家。

 

泰國甚至發動了一場他們自己的軍事征戰,並在1942年5月征服了緬甸景棟。日本還把馬來亞北方的四個馬來邦(玻璃市、吉打、吉蘭丹和丁加奴)轉交給泰國,披汶的聲望達到了鼎盛

 

隨着軸心國在1943年的敗退,泰國與日本的同盟關係動搖了,一些最死硬的親日分子,如號召對華人進行種族滅絕的鑾威集·瓦他干,被排擠出了政府。

 

戰爭給泰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問題。國內衝突不斷,且企業之間經常出現惡性競爭現象。納粹德國曾頻繁地採購泰國產品,但是一度由於海運問題難以解決而停止採購,泰國的經濟只能依靠日本。但是泰國所需要的歐美商品,日本同樣需要,而且日本所能提供的資源由於戰爭的原因變得越來越少。泰國國內商品開始出現短缺現象,物價飛漲、黑市泛濫、走私和囤積居奇[7] 。更糟的是,日本出台進口商品免稅政策,進一步減少了泰政府的收入。隨着戰爭的持續,士氣和道德都敗壞了。泰國國內衝突變得越來越極端。1942年12月,泰國民眾與警察發生對峙,後來雙方爆發槍戰,此事件被和平解決,但是這意味着泰國的事態已非常嚴重。此事件也導致駐泰日軍的指揮官被更換為中村曉人。

 

隨着戰爭的進行,日本逐漸失去了主動權,泰政府的立場也開始動搖。披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1942年他對參謀部長指出:“哪一方在戰爭中潰敗,哪一方就就是我們的敵人。”當戰局不利於日本,他也開始疏遠日本。1943年11月,披汶沒有親自參與大東亞會議,即使東條英機在同年7月3日專程訪問曼谷。但是,披汶的聲譽在國內的下降速度完全超乎了他本人的想象。

 

隨着盟軍逐漸加大轟炸曼谷的力度,泰國民眾對披汶政府的信心在不斷減少,有人開始懷疑他的外交政策。披汶離開曼谷,軍隊士氣一落千丈。政府宣布,將曼谷民眾遷移到北方瘧疾橫行的碧差汶,這個做法更導致了民眾的困惑與不解。不滿的不僅是民眾。許多泰國王室成員和民黨文官派也越來越厭倦披汶的統治,更多的精英開始支持反對派

 

隨着1944年7月18日東條英機下台,6天后的1944年7月24日,披汶向議會提案遷都計劃(一個把首都暫時遷往碧差汶,並在那裡起義的計劃)和佛都計劃(在北標附近建造出世界佛教中心),這兩個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被議會否決。心灰意冷的披汶提出辭職,於是議會發起了一次新總理投票,當投票結束,宣告泰國歷史上六年時間的一個突然的結束。披汶得22票,寬·阿派旺得69票,寬勝選。1944年8月1日,披汶正式辭職,1944年8月5日披汶又主動辭去了陸軍司令職位。披汶在辭職後逃向了華富里府,他本可以招集忠於自己的軍隊發動政變,可披汶很冷靜,他沒有這麼做。

 

在過了一年多悠閒愜意的田園生活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5年9月,披汶被社尼·巴莫逮捕,被列為甲級戰犯。

 

0%(0)
0%(0)
   - histor 11/28/15 (703)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恐怖主義是合法的戰爭手法,只因其搔到
2014: 中國習副王和世界副皇拜登的會談分析
2013: 中共建朝後一共殺了多少中國人? 作者
2013: 志願軍級別最高戰俘-為照顧傷員被俘歸
2012: 胡錦濤把人類耽誤了!!!
2012: 蔣經國大義滅親譴責蔣介石:全體人民公
2011: 美國主子出書痛斥陳水扁:屢將台灣帶到
2011: 蘇俄在中國花錢、扶植成立的中國共產黨
2010: 辛灝年:孫中山用16年推翻滿清王朝,你連
2010: 外蒙古昨天不堪回首,今天和明天撲朔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