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大写的李庄,叹惋的李庄
送交者: 安雅云 2017年04月24日06:44:1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大写的李庄,叹惋的李庄 

Original 2017-03-08 锦城夜雨 锦城夜雨行旅书

在1941-1946年间,无论你在何处,只需在信封上写下“中国李庄”,信件就可以到达中国宜宾南溪县的李庄镇。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李庄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为中国四大文化中心。

小小李庄何德何能?这其中又是怎样的一段传奇?


1941年6月9日,在板栗坳李庄各界庆祝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

图片来自锦城夜雨、芷水、浅浅及网络


1
包容的古镇


时间回溯到1940年的夏天。

全面抗战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这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国的高等学府和文化人最颠沛流离的时期,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国立同济大学。从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这所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已经历了从上海吴淞郊区到上海市区、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越南河内、云南昆明的几次大迁徙。1940年的夏天,刚刚安顿下来的同济大学,因为日军加紧对昆明的轰炸,不得不再次搬迁。

中国之大?何处可以为同济大学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同济大学把目光投向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这个抗战的大后方,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吧,这样日本人的飞机也就炸不到了。

同大委托校友前中元造纸厂的厂长钱子宁在川东川南一带打听,当联系到南溪县时,南溪县却拒绝了。南溪的拒绝有自己的理由,太多外地人的到来,会改变当地淳朴的风俗,并带来物价上涨,影响当地生活。然而,南溪县的拒绝却为李庄,这个有着1400多年建制史的古镇,迎来了一段与中国顶级学府和文化机构结缘的机会。

在同济迁川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钱子宁(1906-1974),我国现代造纸工业的开拓者。

罗南陔发出的著名的十六字电文

李庄的乡绅罗南陔得知同大迁川被拒绝的消息后,迅速召集了当地的乡绅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起初不少乡绅也有和南溪县同样的担心——风俗改变、物价上涨等等,但在罗南陔,这个颇具眼光和威仪的乡绅的主持下,最终通过了同意同大迁川的决议,并向行政院、教育部以及同济大学发出了一封十六字的电文: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

这是李庄,能够成为“中国李庄”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她注定将以自己的大气和包容,载入中国史册,并由此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镇之一。

十六字电文发出后,同大随即派人前来考察。李庄,这个万里长江第一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并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不仅同济大学迁徙而来,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央研究院的史语所、社会所、人类体质所,代表中国最高建筑学学术水平的营造学社,以及中央博物院、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机构也随之迁徙而来。

李庄一下子从三千人,增至六七千人,最多的时候人口达到一万二千人。

同济大学学生在禹王宫听课

祖师殿成为同大医学院

这么多学校、机构,如何安置得下?

李庄人腾出香火袅袅的庙宇,把膜拜千百年的神像和菩萨搬出去,把学校请进来!这在当时是需要相当勇气和魄力的。为了这些大学和文化机构,神圣的菩萨也让了位。

于是,禹王宫成为同济大学校本部,南华宫成了同济大学的理学院、祖师殿成了同大医学院、东岳庙成为工学院驻地。晚于同济大学到来的营造学社,在离镇上两里地的月亮田安定下来。中央博物院则搬到了镇上张家人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而中央研究院则迁到离镇还有七八里的板栗坳的张家大院,这个张家人从明朝就开始营建的家族大宅。

而镇上的众多居民大院,则成为不少老师和学生的宿舍。不少居民甚至为了接待远来的客人,打发自己的孩子、家人住到更远的乡下去。

李庄,以自己最大的包容,接纳了这些远道而来的文化精英。为特殊时期,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尽了一份可贵的心力。

同大医学院学生

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


2
融合与反哺


一番折腾之后,远道而来的学人和学子安顿下来。但是随之而来的谣言却打破了宁静。

谣言的核心内容是:下江人吃人啦!

在40年代的中国,而且处于李庄这样相对偏僻落后的地方,这谣言有着极大的杀伤力。一时间,市民见到这些下江人远远的躲开,菜也不卖给下江人了,保姆和工人也辞职回家。

谣言,是如何而来的呢?

原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人类体质研究所有不少供研究用的甲骨文骨头、古代人体骨头,在某次搬运时,乡民看到人头骨,极为惊骇;后来又有瓦匠在祖师殿捡瓦的时候,恰好遇到同大医学院在上解剖课,看到学生们拿着手术刀对尸体比比划划,以为正在吃人……对科学研究的不解,加上地方封闭,谣言有了滋生的土壤。

对于这个谣言,宜宾专区公署的意见是,多派军队,加强镇压,对造谣者严加惩处。

傅斯年(1896-1950年),著名史学家、学术领导人。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但罗南陔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镇压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方式是疏导。而疏导的办法,便是举办一个展览,让乡邻都来了解这些学校、机构到底都是做些什么的。

1941年6月9日,是中央研究院成立十三周年的纪念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在板栗坳举行。这是一场具有极高水平的展览。展品包括古人类骨骼、动物化石、古代兵器、青铜器、古代字画等等。董作宾、李济、凌纯声、梁思永等大师亲自为乡民和来宾讲解。这之后,同济大学医学院、工学院等也分别举行医学、科技展览。

如果说,一系列的展览,平息了谣言,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则让外来机构与当地人的感情升温。

在川南一带,长期流行一种病,当地人称“麻脚瘟”。得病者手脚发麻,腹痛、呕吐,严重的最后往往猝死。多年来,这病的来源不明,人们谈“麻”色变。

1942年同济大学运动会

当年的同济大学操场,现在依然是个运动场


同济大学迁到李庄后不久,宜宾中学(当时正在李庄)的学生在餐后集体呈现“麻脚瘟”症状,多方医治无效,最后找到了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最早本是德国人创办的医学院,后来扩大办学后有了理学和工学院,改称大学。

同济大学唐哲教授经分析观察,“麻脚瘟”为钡或磷中毒,及时挽救了学子的生命。后来,同大教授杜公振等人,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为其根源在于当地人食用的来自乐山五通桥的含钡的食盐。查清病源后,危害千万川南人民多年的“麻脚瘟”彻底根除,乡民们舞者狮子龙灯到同济大学致谢,同济大学在当地获得极大的声誉。李庄人对这些外来高校和学术机构也多了一些尊重和亲近。

1946年6月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在宜宾拍摄的毕业照。

在几年的时光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与淳朴的李庄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当时,李庄人拥有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的教学机构,这成了李庄教育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同济大学工学院用直流电机发电,供应全镇照明和机器打米,让李庄人比南溪县城提前十年用上了电。

与此同时,很多“下江人”学会了宜宾方言,一些“下江人”还成为李庄的女婿。如罗南陔就把自己的女儿罗筱渠嫁给了古代文学史专家逯钦立。李光涛、杨志玖、王志雄、汪宗和等几位先生也都做了李庄的女婿。这些文化机构与李庄的缘分,至今流淌在他们后人的血脉里。

著名文献学者逯钦立与罗南陔九女罗筱蕖结婚照


3
学人的风骨


李庄之所以成名,最重要的是迎来了中国学术史上一批大名鼎鼎的大师。

此后至抗战胜利的六年间,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夏鼐、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梁思永、童第周、李方桂、逯钦立、罗尔纲等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领军人物在李庄居住生活,当时尚还年轻的任继愈、王世襄、罗哲文、莫宗江等后来也成为中国著名的学者。此外,在李庄还有不少来自欧美各国的学者,抗战时,他们坚持留在了李庄,甚至病死于此。

李庄虽然尽力接纳了这些学人,但李庄的条件依然是艰苦的。

梁思成、莫宗江在李庄绘制图纸

营造学社里梁思成和助手工作塑像

一代才女林徽因到李庄不久就病倒了,在缺医少药的李庄,她连续几天40多度高烧不退。身患肺结核的林徽因需要阳光,长江边上阴冷的冬季是她最难捱的时候(作为饱受冬季雾霾的成都人应该深有体会,她留在昆明会好过得多)。

营造学社本为民办的学术机构,抗战之后经费更加困难,梁思成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学习蒸馒头、煮饭、做菜、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以改善生活。实在没有钱的时候,梁思成不得不把钢笔、手表等‘贵重物品’当掉。他常常和孩子们开玩笑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吗?”

现在位于月亮田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是一栋典型的修葺一新的四川农舍,青瓦白墙掩映在竹林深处。院落里种着芭蕉和香樟树。但当时的条件远没有这么好,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回忆当时的情况是:“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也须节约使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

病床上的林徽因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饱受脊椎病折磨、体重只有47公斤的梁思成“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写完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他已透支过度。”(费正清语)。伟大的建筑学著作《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英文),使梁思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奠基人。

近年来网上流传着梁思成的建筑手稿,其每一幅手稿都是其严谨治学的见证,让无数人心生敬意。而林徽因拖着病体查阅资料,修改梁思成的文字,让这部伟大的著作,既有建筑学家的严谨,又有了美术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灵。

梁思成手稿,其精美令人震惊

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是留学比利时的博士,夫妻两四处告贷在李庄用价值两年工资的6万元买下一部显微镜,开始了动物胚胎学的研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到李庄,见到童第周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用金鱼作生物实验,坚持科研,他说,你们是研究金鱼的,但你们却像是困住沙漠里的金鱼,在欧洲有很好的实验室,你为什么要留住这山村里?童第周淡淡的说,因为我是中国人嘛。

这些学子并不是没有办法出去,他们在那个时代,他们选择了一起与祖国受难,并用自己的方式报国。当费正清夫妇梁思成和林徽因去美国时,他们回信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董同穌的话也许可以代表当时学者们的心声:“国家已经穷苦到如此地步,还让我们这些研究文史的人有饱饭吃,其实我们这套学问,晚过几十年研究又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他们以极大的自律惜时如今。

史语所的董作宾先生在李庄写出了《殷历谱》 


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考古学家在李庄完成了李济主持殷墟考察,完成《中国民族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殷墟器物甲编》等著作。

李光涛守着十二万斤的明清档案,继续着浩大的史料整理工作,抗战胜利后陆续出版《明清史料》六十余册。

劳干默默的工作三四年,独立完成居延简的全部整理和考释,在李庄出版《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

李霖灿完成《么西象形文字词典》,开创纳西东巴文研究先河。

董作宾写出《殷历谱》,为商代这个没有信史的朝代写出明确的历史。

童第周、李方桂、马学良、董同穌、刘致平、王世襄等学者也在李庄完成了大量研究、实验或论文论著……

抗战虽然艰难,但学人们却以自己的方式抗战报国。1948年国民政府选出81位院士,李庄走出的就有九位,几乎占了人文组的三分之一。

而在李庄受过教育毕业的学生,他们中有数百人未毕业时就走向抗日的战场,有更多的人后来成为中国医学、理工科的领军人物。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板栗坳旧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旧址内,V型花卉象征着胜利  

4
历史的叹息


1945年,日本战备的消息传来,李庄沸腾了。连因为疾病很少出门的林徽因也被人抬到镇上见识了热闹。因为抗战,不期而来的学者和学子给李庄带来了意料不到的变化,但又因为抗战像退潮的海水一样迅速离去。邮政所由二级降为三级,邮件少了十分之八九。

李庄,再次陷入沉寂,直到半个世纪后作为一个文化古镇,被发掘和包装。

但当梁思成、林徽因、李济等大师被一再提起的时候,有一笔却会被故意的忽略,那便是李庄乡绅们的结局。

比如非常重要的罗南陔。他出生于1885年,聪颖好学,擅长书法金石,见识前卫。早在1918年就创办“期来农场”,引进意大利蜂、美国来航鸡、北京鸭,并专门送儿子罗莼芬到成都蚕桑专科学校学习。他又在家乡建有植兰书屋,约集诸诗友彼此唱和,故有‘小孟尝’之雅号。”考古学家梁思永有肺病,罗南陔把自己的儿子媳妇撵到乡下去住,把梁思永接到自家疗养,一住就是五年,可见其急公好义。

李庄的小巷,那些大师和学子曾经走过 


张访琴是李庄张氏望族的族长,德高望重。张访琴、张官周为李庄捐建了全县唯一的村镇初中。

而在学者向以鲜的良知、怀抱与平庸的恶:李庄的乡绅和乡绅们的下场中写道,当年力排众议、予以中央研究院和同济大学以栖身之地的李庄当地头面人物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惠等三人,在1950年一同被处决。而处决的那天,李庄的雨下得很大。公审大会上,当地农民被发动起来参加大会,每人手持一根木棒,不断振臂高呼口号,现场群情激愤。按大会最先的计划,由手持木棒的农民排成所谓“水火巷”,当罗南陔等三人被解押着从巷中通过时,两边乱棒齐下,先打得他们皮开肉锭,血肉横飞,生不如死,要让他们受尽折磨之后再行处决。“那天暴雨下得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气氛极为恐怖”。

罗南陔

此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回到北京,为新政权而忙碌。对于走过苦难的众多学人,他们是内心欢迎的。在不久前的平津战役前夕,北京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一位解放军干部敲响了梁思成在清华园的家门,请教北平城内有哪些古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请他将它们的准确位置在地图上标出,以便于在攻城时,避开这些地方。这事,博得了梁思成的极大好感。

然而梁思成意料不到的是,这位古建筑学家很快便面临着转折。1950年2月,梁思成、林徽因建议完整保留老北京城,保留北京的老建筑,但被最高层否决。在大规模拆除北京老城墙和老建筑的浪潮中,林徽因于1955年抑郁而终(或者,这对她也算是幸事,不然反右、文革她怎么受得了?)。1972年,文革中受到批判的梁思成,也于贫病之中撒手人寰。

与此同时,各种“运动”、“革命”给经历李庄的学者、学子和他们的家属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有些人成为“右派”,而有些则成了“反属”。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劫后余生的众多机构和学者,去到了一个小岛。如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以及傅斯年、董作宾、李方桂、李济、凌纯声、石璋如、李灿霖……他们的离开,不知道是不幸,还是庆幸。

70年渺然远去,当我再次来到李庄时,当年大师们来往的席子巷、羊街熙熙攘攘,很是热闹;部分校舍和板栗坳史语所旧址已经改建为纪念馆,极为清静;还有一些以前的庙宇,又恢复了香火袅袅。

经历了一个轮回,李庄掩藏了历史荣光,仿佛又回到最初的模样。

原文发表2016年8月发表于《东方风情》抗战专题,今次发于公微时有较大补充。

同济大学在李庄立的纪念碑

参考书目:

《中国李庄》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振宇 维微著

《发现李庄》四川文艺出版 岱峻著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百花文艺出版社岱峻著


0%(0)
0%(0)
  原作者:“有几处错漏: - 安雅云 04/24/17 (137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汪东兴用真心话讲出对邓小平的评价
2016: 历史虚无主义与戚本禹回忆录
2015: 国内党派之争:抗日名将吉鸿昌惨遭杀害
2015: 2015年4月24日下午侵入弘前大学人文学
2014: 习因着众多亲人在美生存和女在哈佛和个
2014: 李扬:青年习近平在美国被坑
2013: 请看这段血泪史:国民党杀自己人比杀共
2013: 苏区打AB团用酷刑 锈铁丝穿睾丸游街
2012: 余杰:没有胡锦涛 就没有薄熙来 -zt-
2012: 廖亦武:这世界是一座窄转窄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