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光明食堂
送交者: 子林 2021年12月21日11:48:3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光明食堂



光明食堂在祿街中山大道南側中央。祿街很熱鬧。中山大道更熱鬧。中山大道前身是“漢口城堡”的“後城馬路”,從漢江邊橋口到長江邊皓街為止。


最早的漢口商業中心在“漢水的出口-漢正街”。漢口開阜,老英第一個“安營紮寨”,那是1861年。文藝復興式的江漢關為座標,長江航運為動力的漢口,洋行外貿外資紛紛擾擾。“都督創建了民國,我創建了漢口。”在中華民國第二任黎總統面前說這話的是漢陽人-地產大王劉歆生。1905年,漢口洋行外國商號達200多家。以糧食,鹽,棉花,茶葉,藥材,竹木為主的漢正街主頁翻了過去,到現在也沒翻過來。德國佬緊隨老英,也在漢口“安營紮寨”。德國鬼子比老英來得晚,清政府劃給老德的租界偏離市區,在漢口城堡之外。老德租下600畝荒地,整地加固地基,然後規劃得像他們自己那樣,說好聽,是整整齊齊,筆筆直直,正正方方。修的六條街,取名@皓街、福街、祿街、壽街、寶街、實街。那時還沒有中山大道。中山大道在1902年的漢口平面圖上只是一面有點彎曲的牆“WALL”。 



             image.png




二戰期間,祿街一帶被美軍機夷為平地。炸彈炸得好狠。後來有些大坑被填平了,人們還是不敢在上面添磚加瓦。這樣的地,一直空着。


祿街為什麼被炸? 


1938年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漢口沒能保住,淪陷了。日軍占據壽街11號大樓作為日軍軍部。祿街挨着壽街。


1944年,德租界(皓街-實街)日租界(實街至盧溝橋路段)許多建築被美機炸毀。因為德租界與日租界緊挨着(看平面圖)。德日聯盟,美軍乾脆一起炸它們 。



抗戰後,人們在這片焦土上搭棚戶,堆泥房,蓋磚房,壘起屬於自己的屋檐,他們是二戰結束後祿街上的第一批居民,他們自己養活自己,靠的是小手藝小家底小熱情。他們就是一群小商小販。光明食堂是其中之一,那時它不叫光明食堂。它的對面是塊被炸後已整平的空地。


當中山大道從皓街-經勝利街-過祿街-碾京漢鐵路-走向解放大道時,祿街便熱鬧起來,成為城市商業中心與郊區結合部,人流很多,交通也很繁忙。比起江漢路,它更平民市井。小店小鋪,一家連一家。

 


1949年後,祿街上的小商小販變了:有的小號依然存在;有的小號改大號,以公私合營的名義,比如“武漢皮革聯合加工廠”(簡稱皮聯),它的地盤在整個祿街最大:大門朝中山大道,門口有值崗的,祿街中山大道到京漢鐵路線是它的圍牆之一,水泥砌的,二米多高從外邊高高地圍牆旁走過,路邊的高大樹蔭遮着天,既看不見上也看不見裡面,走在這條人行路上,很心曠神怡。從祿街到麟趾路的中山大道北側,只有皮革廠鶴立雞群。皮革廠東邊那排居民房子,整整齊齊凹進去了,也就是倒退了二十來米,凹進去的那塊空地是被炸掉的大坑。


國字號的祿街小學,祿街路中學,湖北省儲運公司,四唯路小學,勝利飯店(原安利洋行),中原機械廠,漢口城市規劃設計院,漢口市建設局,和記蛋廠,五福路中學,等等在舊屬德租界上,恰荒林春雨足,似新筍迸龍雛。


中字號的私營餐館被公私合營了,改叫“光明食堂”。方圓1-2里的男女老少,都到光明食堂過早。


光明食堂是磚牆結構,一主一廂。臨街的幾扇大窗戶,讓外面的陽光或路燈照在廳內十來個方方正正的桌子上,擺着的小醋瓶小醬油瓶便也生暉放彩。冬天,白瓷大碗的熱乾麵湯米粉蒸饅頭把冬日的嚴寒驅退殆盡,熱氣暖暖的餐廳宛如春天來臨。進來的時候饑寒交迫出門便紅光滿面。夏日,碗碗熱乾麵湯米粉蒸饅頭把飢腸轆轆的空填了起來,恰似乾渴的禾苗澆上春雨。進來時餓心饞眼,出門時意氣風發。


走進主廳,繞過與桌子配套的幾十條長方型的木板凳,一直走到生產間旁邊,才是售票窗口。售票窗口旁邊就是敞開的生產間,入口擺着個方木桌,擋住了食客。桌後站着營業員。取熱乾麵米粉的話,就在這個地方。營業員接過油膩膩的小牌子,低着頭還在給前一位顧客配佐料的她,嘴裡一喊:

“一碗熱乾麵。”

或:

“一碗米粉”。


說的是您購的餐。


很快,裡面的師傅遞來一碗麵或粉到營業員手裡。營業員麻利地從桌上幾個碗裡用食指拇指中指分別抓些起來,又麻利地 一一放進碗裡。一二秒的功夫,大素白瓷碗裡,黃黃的熱乾麵上鋪着棕色芝麻醬,青青小蔥,黑黑醬油,白白小鹽,芝麻香,蔥花香,直往您鼻子裡灌。1毛錢一碗的熱乾麵,9分錢一碗的米粉。二十來人排隊,常常在廳內就夠了。


蒸包子饅頭就在廳內。一張桌子擺着蒸好的饅頭。師傅忙的話,或正在操作的話,手騰不出來,您把牌子放在桌上,自己拿就可以了。光明食堂的師傅們都是一抹帶十雜,一個蘿蔔一個坑。合作社幹勁。


從主廳可直接進入廂廳。裡面專賣炸貨:油條,面窩,油餅。食客排隊排到人行道上。


主廳外的人行道上擺着賣米粑的灶台。米粑6分錢一份。高個子師傅左手托着一個缽子裡面裝着調好的米漿,右手用鋁勺從缽子裡舀出米漿一一放在一個大平鍋里外圍,整整齊齊可放上十幾份,然後用小湯磁勺把糖放在每個米粑的中心,最後在平鍋的中間放點水,蓋上鍋蓋。此時師傅拍拍圍裙,彎下腰往爐灶里丟幾把“刨皮”(木削下來的邊角余料),一會兒,米粑好了。師傅揭開熱氣騰騰的鍋,聞着飄香,吸着蒸氣,顧客將捏在手心的油漬滿面一寸見方的牌子遞給師傅,師傅接過牌子,往圍裙口袋一塞,一把短鍋鏟將米粑一對摺,從舊書中撕下一頁包起外面黃燦燦香噴噴的,裡面甜糯鬆軟的米粑。食客接過既熱但不燙手的米粑,歡天喜地走了。

 



image.png



                                        淡紫色的是光明食堂位置



外面焦脆,裡面糯軟,口感豐富,不僅女孩喜歡,男孩也喜歡。很久以後才知道,人們偏愛外焦里嫩的口感是有科學依據的。喜歡外焦,為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就是燒烤的味道,就是香;喜歡里嫩是人們原始而懶惰的本性。如果一種食物兼具外焦里嫩兩種口感,一次進食可體驗兩種不同的口感,那就會老少咸宜。漢口還有種早點也是這樣焦嫩兼顧,叫“糯米包油條”。


光明食堂外看一層樓,暗則小二層。二樓住着一家四口:小女孩和弟弟,還有她的父母親。弟弟小,生下不久送到老家孝感,父親呢,她記得一直在外地工作,幾個月回漢一次。她快上小學了,平時一個人在家。母親在街道互助組工作。


很多人聽說她住在光明食堂樓上,都會投去羨慕的眼光。是啊,樓下的清早都忙得不亦樂乎。炊煙升起,爐灶通紅,叮叮噹噹,鍋碗瓢盆,交響樂曲。


天天如此。


有時候,她睜開眼睛對母親說:

“姆媽,我要吃粑粑,”


她隱約記得父輩說過,原來的樓下食堂是歸她家。為什麼後來不歸她家呢?要是那樣的話,她就不會很餓了,就會天天吃米粑了。米粉也可以。米粉在夏天有點燙嘴,冬天吃最好,一口湯喝下去,全身神氣就上來了。


父親並沒有說樓下食堂為什麼不是她家的。母親在街道糊火柴盒子,糊100個有3分錢收益。母親有時會給她6分錢讓她到樓下買一對米粑過早。那一刻,她三步並成二步地跑下樓。她雖然小,但是自己買個早點自己吃,對祿街的女孩男孩都不是問題。


轉眼,夏天又到了。天熱,樓上窗子開得很大,一晚上都不會關的。人行道上的法國梧桐樹聞風不動。她母親很早起來,5點鐘吧。昨晚母親把余飯放在瓷碗裡,然後用一個飯盆,就是木製的大盆,裡面放些水,把盛着飯的瓷碗放進去,再蓋上燒箕。燒萁是竹編的,又擋蚊蟲又透氣。母親說這樣飯就不會餿。每天早上起床後要給飯盆換水,說過了一晚上的水更涼。


母親上班的地方在寶街,十幾分鐘就到了。那天,母親沒給她留下早餐錢。也沒有用開水給她把飯泡好。開水泡飯,飯變得像稀飯一樣,又鬆軟又宜消化,還宜飽,一舉三得。配點鹹菜辣蘿蔔或酸豆角,老少咸宜。


是不是母親忘了?今天是星期三,也是六一兒童節。夏天一過,小女孩就要去上小學了,四唯路小學。走去5分鐘,過一個馬路就到了。今年上小學,沒有左鄰右舍與她同齡的女孩。兩個人一起上學放學,該多好,有次她聽母親對父親這樣說。


她肚子又叫了。環顧四周,沒什麼可吃到,樓下有很多可吃到,現在樓下的人聲越來越小了。她知道早餐供應快要結束了。 


樓上有兩間房,一大一小。她住在小房。父親不回來時,她與母親睡在一起。大多數時候,她住在大房裡。大房約有十五個平方吧。裡面有穿衣櫃,寫字檯,五斗櫃,都是木頭的,紅色的。還有個柏木餐桌,四四方方。小房間8個平方米左右, 一張小床和一個有三個抽屜的桌子。大小房之間的走廊是她家的廚房。一個燒煤的爐子,一個水缸,一個廚櫃。


她走下床,洗了臉還洗了口。然後走到飯盆前,揭開燒箕。


父母都不在家。她不想去拿熱水瓶。今年初,母親教她燒開水。開水燒好後,灌到熱水瓶里。怕她燙着了,每次母親都是千叮嚀萬囑咐的。她很懂事,燒了幾個月的開水,從沒被燙過。


現在,母親不在家,開水泡飯有點危險。她走到飯盆跟前,揭開燒箕,拿起飯碗,聞了一下,又聞了一下,然後一口氣把飯都吃了。飯很甜 她喜歡甜味,她沒有去找辣蘿蔔。


這是家裡僅有的一碗干米飯。她吃飽了。吃完飯後的她開始掃地,擦桌子。走下樓,到隔壁鄰居找連秀去玩。蓮秀比她小一歲。上有姐下有妹。她家從不在光明食堂過早。玩了一會兒,她回到家,看了幾本小人書,舊的小人書,家裡不少。她知道父母親只要看見她在讀什麼書就不會說她。所以她就喜歡看小書。一會兒,她爬上床,睡着了。


她是被母親的咆嘯驚醒的。母親把窗子關了,咆嘯聲很響。


“起來,起來,飯呢?短命鬼,咒瞎子的”


小女孩睜開眼睛,看到母親的面目,很怕,小女孩身子捲成一團,小聲說


“我吃了。”


“吃了?? 吃完了?”


小女孩點點頭。


“你,這個伢,那大一碗飯吃完了?那是一碗乾飯呀。”


女孩一邊大哭,一邊看着母親。


母親臉發白,手有些發抖。她轉回身去,打開五斗櫃,從針線簸簍里拿起一個納鞋底的粗針粗線。母親的手更抖了。


她把女兒嘴巴縫了二針。


小嘴巴頓時紅腫起來,流血不止,女孩嚎啕大哭,眼水鼻涕掉在床上,哭聲穿過了光明食堂。蓮秀聞聲上來,一看,嚇得趕快回去告訴家人,一傳十,傳到居委會。居委會來人了,立刻報告了街道派出所。


壽街派出所在中山大道寶街路口上,它的前面也是一塊空地,也是被炸的。它的馬路斜對面就是和記蛋廠。1902年英商開設的和記蛋廠。


民警把小女孩母親帶走。在外地工作的女孩父親趕回來,含淚哀求居委會原諒孩子她媽:

“孩子母親被判了刑,誰來照顧孩子?”

“她是親生的呀。”


女孩母親有多少淚和累?丈夫在外地工作,原因在於“階級”。戶口不在漢口也就沒有口糧供應。她被街道辦事處組織的家庭婦女和社會閒散人員一起工作,每天不停的糊着火柴盒。每天惶惶不可終日。100個火柴盒掙3分錢。那時的火柴2分錢一盒,全國統一價格。


女孩母親被判了刑,坐牢了。


1954年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即着手進行刑事訴訟法的起草工作,並曾擬出了草案初稿,後因1957年“反右”鬥爭停止了起草工作。1963年4月,又起草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草案)》。後來因為“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刑事訴訟法的起草工作處於長期停滯狀態。)


這孩子母親被判刑的依據是什麼?是不是因為她的底色-地富反壞右家屬?


這,發生在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的漢口中山大道祿街。大人常常對小孩這樣說:

“那小姑娘伢好吃,在家偷吃東西,被母親縫了嘴巴”。


說的人並沒多少感情色彩在裡面。傳言的人都小心翼翼,怕有人聽見。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伢們,都沒聽說這裡曾是租界。否則,這筆賬應記在德國鬼子身上。沒有德租界,這裡就是月明空照蘆葦,這裡就是千里漁舟晚唱。小女孩一家老小就會一直在孝感。孝感,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的地方,“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的地方。




後記:


筆者住祿街口16年。每次經過光明食堂時,會不由自主望那樓上,總想看看小姐姐和她的嘴巴。想看的原因是希望,希望這不是真的,因為傳言的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人聽見,那鬼鬼祟祟的樣子,就像是傳謠言。

 


image.png


                                 1964級四唯路小學同學聚會


祿街,老德在19世紀底開荒拓出來的街,還在;街名還在。二戰後,第一批在那裡重建家園艱難謀生的人與房子,一起於2016年全被拆遷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被印第安人詛咒的美國總統們(八十)
2020: 庚子悲歌 — 義和團祭
2019: 焚一縷思念冉冉上天,飲一杯從前戀戀不
2019: 慕容和 moron
2018: 老師,再這樣講歷史,我就要舉報你
2018: 馬蒂斯辭職使通俄門火上加油
2017: 侵華戰爭中的朝鮮軍隊(zt)
2017: 護嗓不可濫用胖大海
2016: 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挽救了大明朝,卻
2016: 人有善德 天有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