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毛澤東詩詞格律謬誤觀止
送交者: fann 2011年01月10日18:13:0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毛澤東詩詞格律謬誤觀止

作者:蘆笛

國內對毛澤東詩才的評價歷來很高。然而如果我們剝去權力崇拜和/或感情傾向的附加值,將他當成一個純粹的詩 人來作客觀公允的判斷,則略有傳統文學素養的讀者都不難看出來,毛澤東詩作的最大特點是良莠不齊,有的作品頗佳,有的則不堪入目,簡直不像是同一個人寫出 來的。大體說來,他早期的作品勝過晚期作品,詞作勝過詩作,詞作中小令又勝過長調。但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的作品,比較恆定的特點有這麼幾條,一是格律錯誤 發生率遠遠高出了尋常可見的詩詞,二是聯句的水平普遍偏低。這兩個特點都提示他駕馭文字的才能相當有限。第三個特點則是不乏佳句,可惜全篇俱佳的作品很少 見,說明他不懂布局謀篇。

在這些問題中,格律謬誤相當嚴重,有的簡直就是不押韻的打油詩。這或許就是毛詞比詩好(這是他在給葉劍英的信中自承的)的原因,因為近體詩(律詩與 絕句)押韻的要求要比詞的高,超出了他駕馭文字的能力。

例如這首最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下平七陽)
百萬雄師過大江(上平三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上聲二十二養)
宜 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下平七陽)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下平七陽)

如所周知,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押。有些字即使按現代發音讀來韻母相同,但若不在韻書的同一個韻部里,那就不能算押韻,只能算打油。 從這個標準來看,這詩乃是地道的打油詩。為說明這點,我在括號中列出了各韻腳所屬的韻目。“黃”、“江”、“慷”、“王”、“桑”分屬三個不同韻目。最混 帳的還是頷聯的“慷”,非但不與其他聯同屬一個韻目,而且竟然用了上聲字。自有律詩以來,大概只有文盲會這麼寫──就連三家村蒙童都該知道,律詩只能以平 聲字押韻,決不能用仄聲,就連洪秀全天王,大概也不曾寫過這麼爛的詩。

另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雖沒那麼糟糕,但也不押韻: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上平14寒)
萬水千山只等閒(上平15刪)
五嶺逶迤騰巨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上平14寒)
金 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上平14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上平15刪)

這首詩雖然用現代漢語念來押韻,但其韻腳在韻書中卻分屬兩個不同韻目。如果用來寫詞倒還可以,可惜律詩不允許這麼做。於是用專業眼光來看,它仍然是 不押韻的打油詩。

除了不押韻外,此詩遣詞用語也很差勁。它專說大話,以為那就是氣勢,可惜“騰細浪,走泥丸”讀上去實在彆扭——哪怕是在同溫層上看,烏蒙山也絕無可 能變成“泥丸”的樣子。以“雲崖暖”對“鐵索寒”,對仗倒是顧上了,可惜那“暖”字用得非常生硬,毫無真實感受的現實基礎,一看就知道那是為了對仗而硬湊 上去的。

下面這首也有類似毛病: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下平七陽),
索句渝洲葉正黃(下平七陽)。
三十一年還舊國,
落花時節讀華章(下平七陽)。
牢 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下平七陽)。
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上平三江)。

此詩押的又是“通韻”,用在詞裡猶可,用於律詩不行。“三十一年”根本就對不上“落花時節”,而“太盛”與“長宜”也對不上。“防腸斷”雖可勉強對 “放眼量”,但用語太鄙俗,且跡近詛咒,實在不該寫在答友人的詩作里。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雲飛(上平五微),
帝子乘風下翠微(上平五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上平五微)。
洞 庭波涌連天雪,
長島人歌動地詩(上平四支)。
我欲因之夢寥廓,
芙蓉國里盡朝暉(上平五微)。

比起上面那兩首來,此詩只有一句(第六句)用了別的韻目,而且用語典雅,對仗也算工穩,堪稱佳作了。相比之下,下面這些打油詩簡直慘不忍睹: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上平二冬),
杭州一望空(上平一東)。
飛鳳亭邊樹,
桃花嶺上風(上平一東)。
熱來尋扇子,
冷 去對佳人(上平十一真)。
一片飄颻下,
歡迎有晚鷹(下平十蒸)。

五個韻腳分屬四個韻目不論,以“人”(ren)去押“鷹”(ying),甚至去押“峰”(feng)、“空”(kong),哪怕是用普通話念都通不 過,就連文盲農民也未必會說出這種順口溜來。不僅如此,此詩的平仄也完全錯了,寫成了: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第一句與第二句本該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卻寫成了“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使得第二句與第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犯了絕對禁止的大忌。

除了嚴重的格律錯誤外,此詩的遣詞造句也非常之爛,那“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完全是俚語,只見於民間大老粗們對歌的場合,而且非常彆扭:前一句 雖然鄙俗,倒能理解,“冷去對佳人”則完全不知所云了。那“冷去”完全是為了對“熱來”硬湊上去的。比起來,前幾年網友們在本網站寫的搞笑門神對“熱臉熱 貼熱屁股,冷月冷照冷水灘”似乎還要比這高明些。

五律•喜聞捷報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上平一東)。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下平八庚)。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上平一東)。
滿 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下平八庚)。

Again,用“生”,“城”(韻母都是eng)去押“穹”、“通”(韻母都是ong),乃是連說順口溜的文盲都不會犯的錯誤。Again,這詩的 平仄也出了大錯: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不難看出,第二句與第四句的平仄句式又是雷同的,再度犯了大忌。

這詩的遣詞用語稍比上一首好些,可惜仍是毛病多多,“佳令隨人至”,說白了就是“佳節跟着人來”。跟着誰來啊?真是不知所云。“故里鴻音絕,妻兒信 未通”稱為“合掌”,也就是上下聯講的是同一件事,乃是對仗大忌。而且,“音”是名詞,“未”是副詞,根本就對不上。

這首也夠嗆:

五律 張冠道中

朝霧彌瓊宇,征馬嘶北風(上平一東)。
露濕塵難染,霜籠鴉不驚(下平八庚)。
戎衣猶鐵甲,鬚眉等銀冰(下平十蒸)。
踟 躕張冠道,恍若塞上行(下平八庚)。

四個韻腳分押了三個韻目,可謂“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了。而且,以“風”(feng)去押“驚”、“冰”、“行”(韻母都是ing),即使是現代漢語 也難得通過。

這詩的平仄更爛,簡直無法想象: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這種格律我從未見過,不但第二句與第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而且末句除了韻腳外,竟然全是仄聲!

比起上面兩首來,此詩的遣詞用語要好得多,不過也只是相對而言。若讀者看過王維、老杜或哪怕只是王灣的五律,立刻就可洞見作者鍊字功力之低下。這首 詩本是寫景的,可惜毛非但寫不出“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那種雄渾蒼勁的名句,就連“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 春入舊年”都沒本事寫出來。那“霜籠鴉不驚”的“籠”字用得很牽強,而“鴉不驚”也十分彆扭:到底是烏鴉被凍得無法動彈了,還是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這對 描繪北國寒冬有何渲染烘托作用?完全是湊韻腳。類似地,“鬚眉等銀冰”的“等”字完全是為了與“猶”對仗而勉強用上的。若改成“盡”字,恐怕效果要好得 多。

七律 詠賈誼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 傅,空白汩羅步塵埃。

這首詩韻倒是難得地押對了,可惜平仄又是難以置信地爛: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

此詩的絕艷之處,是它的第二、四、六、八句全是同一個“仄仄仄平平”的基本句式,絲毫不與“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交叉。自古以來還從未有人這麼寫過, 端的是千古絕唱。若是別人寫出這種爛詩來,我只能毫不猶豫地判定該人絲毫不懂詩詞格律。然而這可是毛澤東的大作,他應該懂這一套,而且也確實寫過些符合格 律的律詩,那怎麼又會連起碼的ABC都不懂,要炮製出這種好傢夥來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此詩的對仗也不敢恭維。“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那“樹”底是名詞還是動詞?如果是名詞,能用“台”來作量詞麼?如果是動詞,又豈能對 “兵”那個名詞?而且,“萬”是數詞,豈能對“台”那個量詞/名詞?“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就更糟糕:“無計”對“終竟”,“聖主”對“疑 猜”,這種shit對,大約只有含淚余大師能寫出來。

最值得注意的,還是此詩毫無時代氣息,唱的完全是舊文人“懷才不遇”的主旋律。熟悉傳統文學的讀者都知道,此類作品可謂汗牛充棟,其與這首作品的區 別,只在於那些老掉牙的濫調的水平要比此作高出萬倍不止,起碼人家不會寫出連這種起碼格律都不懂的打油詩來。

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上平五微),
紅軍隊裡每相違(上平五微)。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上平八齊)。
斥 鷃每聞欺大鳥,
昆鶏長笑老鷹非(上平五微)。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上平四支)?

五個韻腳只分屬三個韻目,算是一大進步吧。更難得的是這次本詩居然遵守了基本的平仄格律,再沒鬧出前面那種驚世駭俗的笑話來了。可惜此詩的對仗實在 太爛:“長征”是形名結構組成的名詞,不能對“戰錦”那種動賓結構。如果將後者倒裝為“錦戰”或“錦役”倒還勉強可行。只是若如此改動,一則勉強,二則讀 者也未必看得懂。“難堪日”對“大問題”端為神來之筆,兩者連起碼構成方式都不一樣,前者是“難堪-日”,而後者是“大-問題”。哪怕是文盲,也不至於以 為“難堪”可以去與“大”對,而“日”可以與“問題”對吧?可惜這還不是獨一無二,還有個“欺-大鳥”與“老鷹-非”不讓這非人類可以想象的shit對專 美於前涅。

七律•憶重慶談判 1942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
無法無天是爾民(上平十一真)。
重慶有官皆墨吏,
延安無土不黃金(下平十二金)。
炸橋挖 路為團結,
奪地爭城是鬥爭(下平八庚)。
遍地哀鴻遍地血,
無非一念救蒼生(下平八庚)。

這首詩我早在文革中就看到過,當時不相信是真的,因為水平實在太低。但現在卻登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9/4763342.html), 可見是真的。但蹊蹺的是,該詩註明為1942年作,其時如何“憶重慶談判”?在網上查了一下,有的寫為1945年,而且“延安無土不黃金”為“延安無屎不 黃金”,與我當年所見版本一致,更符合偉大領袖的風格。不管怎樣,只能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主辦人對黨史實在陌生,竟然連重慶談判是哪年的事都不知 道,所以連這再醒目不過的紕漏都竟然視而不見。

本詩除了四個韻腳分押三個韻外,倒也沒有什麼格律上的大問題,對仗也還過得去,只是毫無章法,無一字扣住重慶談判的主題,每聯都在各自為戰,堪稱 “霰彈槍”,根本看不出作者要敘述什麼事或是表達什麼有頭緒的感慨。雖然尾聯流露了偉大領袖的救世主情懷,而且坦承“遍地哀鴻遍地血”的慘禍是他“救蒼 生”的“一念”引出來的,但這感慨卻與前頭毫無呼應,而是從天外突兀飛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詩可作為寫詩毫無章法的反面教材,供初學者引為鑑戒。
以 上例子表明,嚴格按照格律寫詩,對於毛澤東來說意味着巨大的困難,常為他十分有限的駕馭文字能力不堪承載,這其實就是他抱怨舊詩詞“束縛思想”的真意—— 如古代詩作表明的,詩詞格律只對才短者構成束縛。像毛那種連押韻的本事都沒有的詩人,在古代文人中還真難找到。不必說二三流的詩人,就連一般文人雅集,也 要搞點“分韻賦詩”,還從未見過毛這種“大膽衝決網羅”者。

寫詩沒本事押韻,填詞總該可以了吧?與近體詩(律詩和絕句)相比,詞的押韻有着這麼些特點:第一,平聲字與仄聲字都可以作韻腳。第二,韻母相近的不 同韻目中的字被合併在同一個韻部里,因此漢字被分為十九韻部,這就意味着同一韻腳的漢字數目給倍增了,押韻時可供挑選的字要比寫詩時多得多。第三,除了入 聲字被單獨歸入五部,不與平聲合併外,其餘十四個韻部都含有平聲字與上聲去聲字。第四,但這不是說同一部的字就可以毫無限制地用來作韻腳。相反,詞譜規定 了有的詞只能押平聲韻,有的只能押仄聲韻,而有的是平仄混押。

只許押平聲韻者如:

憶江南•懷舊

李煜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第一部一東)。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第一部二冬),
花月正春風(第一部 一東)。

此詞的韻腳為“中”、“龍”、“風”,都是平聲,但在韻書裡分屬兩個韻目,因此不能用來寫律詩或絕句,但在詞韻中,它們都給合併在同一個部里,填詞 時可以用來押韻。因此,就押韻而言,填詞要比寫詩受的束縛小得多。

與律詩和絕句一樣,填詞也要遵守平仄規定,何處用平,何處用仄,何處不限,都是規定好了的。標明這些具體規定的書稱為詞譜。例如在《白香詞譜》中, 上面這首詞的平仄規定是:

○⊙●
⊙●●○△
⊙●⊙○○●●
⊙○⊙●●○△
⊙●●○△

這裡,○表示平聲,●表示仄聲,⊙表示可平可仄,三角形表示韻腳,△表示平聲韻,而▲表示仄聲韻。

只許押仄聲韻的詞,如世傳為李白寫的“百代詞曲之祖”的《憶秦娥•思秋》:

簫聲咽,
○⊙▲ (仄韻)
秦娥夢斷秦樓月。
○○⊙●○○▲ (協仄韻)
秦樓月,
○○▲ (疊三字)
年年柳色,
⊙○⊙● (句)
灞陵傷別。
●○○▲ (協仄韻)

樂遊原上清秋節,
⊙○⊙●○○▲ (協仄韻)
咸陽古道音塵絕。
⊙○⊙●○○▲ (協仄韻)
音塵絕,
○○▲ (疊三字)
西風殘照,
⊙○⊙● (句)
漢家陵闕。
●○○▲ (協仄韻)

括號內的“句”字告訴你,那兒並不要求押韻,而“仄韻”則是說該處是仄韻開始之處,“協”字在此則相當於“押”字,而“疊三字”則是告訴你,此處必 須重複前句末尾的三個字。

查《詞林正韻》(注一)可知,上面這首詞的韻腳,在韻書裡並不屬於同一韻目,其中“闕”字乃“入聲六月”,而其他字則屬“入聲九屑”,但作為詞韻使 用時,它們都歸在第十八部中。順便說一下,用入聲韻寫出來的詞,有一種特殊的淒涼嗚咽效果或是悲壯感。前者如李清照的若干詞作,後者如辛棄疾與陳亮唱和的 賀新郎。

平仄混押的詞則如蘇東坡豪放曠達俊逸優美的《西江月》(就連小序都寫得優美之至):

西江月

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瀰瀰淺浪,
橫空隱隱層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
莫教踏碎瓊瑤。
解鞍欹枕綠楊橋,
杜宇一聲春曉。

此詞上下闕的字數與格律完全一樣,都是:

⊙●⊙○⊙●(句)
⊙○⊙●○△(平韻)
⊙○⊙●●○△(協平韻)
⊙●⊙○⊙▲(換協仄韻)

第二、三、四句都必須押韻,但第二、三句押平韻,第四句則必須押同一韻部中的仄聲韻,因此在該處的括號中註明了“換協仄韻”,這兒的“換”字表示必 須換韻,而“協”則表示必須是同一韻部的字,只是換成仄聲而已。蘇作的“霄”、“驕”、“瑤”、“橋”屬“下平二蕭”,都是平聲,但“草”與“曉”都是仄 聲,分屬去聲十八嘯與上聲十七筱。但在詞韻書中,它們都屬於第八部。

由此可見,無論是平仄還是韻腳,詞的要求都要比律詩寬鬆得多,因此就連寫稗官野史的草根文人施耐庵都能做到。例如宋江在潯陽酒樓上題的反詩《西江 月》就是如此:

自幼曾攻經史,
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
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
哪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冤讎,
血染潯陽江口!

此處的“謀”、“丘”、“州”、“仇”屬於“下平十一尤”,而“受”和“口”屬於“上聲二十五有”,但都屬於詞韻的第十二部中,押得非常妥帖,平仄 也對。

可惜毛澤東連這點本事都沒有,不信請看他寫的兩首《西江月》:

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十二部下平十一尤)。
匡廬一帶不停留(十二部下平十一尤),
要向瀟湘直進(六部去聲十 二震)。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十二部下平十一尤)。
秋收時節暮雲愁(十二部下平十一尤),
霹 靂一聲暴動(一部上聲一董)。

這兒的平聲韻倒是都押上了,而且還屬於同一韻目,可惜兩個仄聲韻一個是第六部,另一個則是第一部,其韻母與“頭”“留”“仇”“愁”八萬杆子也打不 着,連文盲說順口溜時都絕對不會用上。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第十二部里有那麼多仄聲字,隨便用哪個都比這倆強,例如“要向瀟湘直進”完全可以寫成“直向瀟 湘惡鬥”或是“直指瀟湘賊寇”,而“霹靂一聲暴動”完全可以改為“霹靂一聲怒吼”或是“霹靂一聲雷驟”,毛澤東為何就是想不起來?須知他的詩作可是反覆改 動過的,改了那麼多次,還是這個文盲樣子,當真令人咄咄稱奇。

此外,他連如此寬鬆的平仄要求都無力遵循,上面用黑體字標出的“號”與“刀斧”等字都用錯了平仄。我在上面給出的詞譜是《白香詞譜》(注二),查對 了《欽定詞譜》(注三)後,結論也是一樣。

《西江月•井岡山》就更糟糕了,仄聲字不押韻還不說,連平聲字都不押韻(為篇幅亦為醒目計,以下不再註明韻腳在韻書中屬於哪一目,只是註明它們在詞 韻中屬於哪一部):

山上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6部)
敵軍圍困萬千重(1部)
我自巋然不動(1部)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11部)
黃洋界上炮聲隆(1部)
報導敵軍宵遁(6部)

四個平聲韻腳,只有“重”與“隆”同屬第一部,“文”與“城”非但不跟它們押韻,就連彼此都不押韻,凡七齡學童都知道,文(wen)是所謂“前鼻 韻”,而“城”(cheng)是所謂“後鼻韻”,兩者的發音區別之大,只怕連五音不全的四川人都聽得出來,而毛那湖南人居然也就用上了!

由此可知,毛最常見的問題,是把in與 ing,en, eng和ong等韻母混為一談,常用這些字去互相“押韻”,卻不知道不但含有這些韻母的字在韻書裡既不屬於同部,填詞時也不能通押。

早在青年時代,毛這個毛病就很明顯了。例如《虞美人》的詞譜如下:

⊙○⊙●○○▲(仄韻)
⊙●○○▲(協仄韻)
⊙○⊙●●○△(換平韻)
⊙●●○⊙●●○△(協平韻)

⊙○⊙●○○▲(三換仄韻)
⊙●○○▲(協三仄韻)
⊙○⊙●●○△(四換平韻)
⊙●●○⊙●●○△(協四平韻)

按字數,此詞算是小令,其上下片的字數與格律完全一樣,在詞的發生史上屬於早期出現的詞牌。其特點是每句都押韻,但每兩句必須換韻,從仄韻開始,換 為平韻,如此交替出現,其典範作品便是膾炙人口的李煜的《虞美人•感舊》:

春花秋月何時了(8部),
往事知多少(8部)。
小樓昨夜又東風(1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1部)。

雕欄玉砌應猶在(5部),
只是朱顏改(5部)。
問君能有幾多愁(12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2部)。

不難看出,此詞每兩句彼此都押韻,而每兩句都換一個韻腳,仄韻與平韻交替出現,造成一種特殊的音樂美與節奏感。

而青年毛澤東寫的效顰之作雖然也有幾分李後主的婉約悽惻氣息,可惜卻沒人家的本事把韻律弄對了:

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2部)?
江海翻波浪(2部)。
夜長天色怎難明(11部)?
無 奈披衣起坐薄寒中(1部)。
  
曉來百念皆灰盡(6部),
倦極身無憑(11部)。
一鈎殘月向西流(12部),
對 此不拋眼淚也無由(12部)

由上可知,毛對“狀”、“浪”(韻母為ang),“流”、“由”(韻母為iou)的感覺還是正常的,如說順口溜的大老粗一般,本能地知道它們押韻, 卻不幸誤以為“明”(ming)與“中”(zhong),“盡”(jin)與“憑”(ping)押韻,正如上舉《西江月》中他誤以為“聞”、“重”、 “動”、“城”、“隆”和“遁”等字押韻一般。可見這是他從青年時代起便染上了的痼疾。

這痼疾反覆發作,但凡用了含有這幾個韻母的字,毛就必定要出錯,例如《臨江仙》的詞譜為:

⊙●⊙○○●●(句)
⊙○⊙●○△(平韻)
⊙○⊙●●○△(協平韻)
⊙○○●●(句)
⊙●●○△(協平 韻)

⊙●⊙○○●●(句)
⊙○⊙●○△(協平韻)
⊙○⊙●●○△(協平韻)
⊙○○●●(句)
⊙●●○△(協平 韻)

毛的《臨江仙•給丁玲同志》卻寫成了:

壁上紅旗飄落照,
西風漫捲孤城(11部)。
保安人物一時新(6部)。
洞中開宴會,
招待出牢人(6部)。
   
纖筆一枝誰與似?
三千毛瑟精兵(11部)。
陣圖開向隴山東(1部)。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將軍(6 部)。

本該一韻到底,他卻用了三個韻部,再度誤以為“新”、“人” 、“軍”與“兵”、“城”、“東”押韻。

又如《清平樂》的詞譜為

○○⊙▲(仄韻)
⊙●○○▲(協仄韻)
⊙●⊙○○⊙▲(協仄韻)
⊙●⊙○⊙▲(協仄韻)
  
⊙○⊙●○△(換 平韻)
⊙○⊙●○△(協平韻)
⊙●⊙○⊙●(句)
⊙○⊙●○△(協平韻)

而毛的《清平樂•會昌》卻寫成:

東方欲曉(8部),
莫道君行早(8部)。
踏遍青山人未老(8部),
風景這邊獨好(8部)。

會昌城外高峰(1部),
顛連直接東溟(11部)。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1部)。

再一次用“溟”去與“峰”、“蔥”押韻。

毛還不光是在這幾個韻母上出錯,其他字照樣會出問題,例如《如夢令》詞譜為:

⊙●⊙○○▲(仄韻)
⊙●⊙○⊙▲(協仄韻)
⊙●●○○(句)
⊙●⊙○○▲(協仄韻)
○▲(協仄韻)
○▲(疊 句)
⊙●●○◎▲(協仄韻)

而毛的《如夢令•元旦》是:

寧化、清流、歸化(10部),
路隘林深苔滑(18部)。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10部)。
山下山下 (10部),
風展紅旗如畫(10部)。

《菩薩蠻》的詞譜是:  

⊙○⊙●○○▲ (仄韻)
○○●●○○▲ (協仄韻)
●●●○△ (換平韻)
●○○●△ (協平韻)

⊙○○●▲ (三換仄)
⊙●○○▲ (協三仄)
⊙●●○△ (四換平)
⊙○○●△ (協四平)

毛的《菩薩蠻•大柏地》卻寫成:

赤橙黃綠青藍紫(3部),
誰持彩練當空舞(4部)?
雨後復斜陽(2部),
關山陣陣蒼(2部)。
  
當 年鏖戰急(17部),
彈洞前村壁(17部)。
裝點此關山(7部),
今朝更好看(7部)。

頭兩句根本不押韻。《清平樂•六盤山》也如此:

天高雲淡(14部),
望斷南飛雁(7部)。
不到長城非好漢(7部),
屈指行程二萬(7部)。
  
六 盤山上高峰(1部),
紅旗漫捲西風(1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1部)?

早在上高中時,我便發現了這些問題,當時儘管非常崇拜他,但也實在無法相信那是他不肯為格律束縛所致。我曾猜想那大概是湖南人的發音問題,但又無法 肯定。據我的一點了解,其實湖南口音要比普通話更接近古音,大概這毛病是他個人特有的吧,與地方口音無太大關係。直到最近,我才從網上看到,原來這可能性 早由胡適排除了。1959年3月11日,胡適讀到大陸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看見大陸上所謂‘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澤東《詩詞十九首》,共九葉。真有點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國文人’大捧的‘蝶戀花’詞,沒有一句通 的!……我請趙元任看此詞押的舞、虎、雨,如何能與‘有’韻字相押。他也說,湖南韻也無如此通韻法。”

胡適忒也把細了,居然為此事請教到據說是精通全國各地鄉談的趙元任先生那兒去。其實就算湖南韻有如此通韻法又便如何?那又不是寫作湖南花鼓戲,寫詩 填詞豈能按地方口音來?那還要韻書和詞譜幹什麼?我在湖南古人的詩作就從未見過此類毛病。

那麼,胡適先生提到的那首蝶戀花犯了什麼毛病?從詞譜可知,此詞必須每句都押仄韻,而且必須一韻到底,中途不得換韻。其典範之作是: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8部)。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8部)。
枝上柳綿吹又少(8部)。
天涯何處無芳草(8部)。

牆裡鞦韆牆外道(8部)。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8部)。
笑漸不聞聲漸悄(8部)。
多情卻被無情惱(8部)。

而毛氏的“遊仙”卻是:

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12部)
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12部)
問訊吳剛何所有(12部)
吳剛捧出桂花酒(12部)
   
寂寞嫦娥舒廣袖(12部)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4部)
忽報人間曾伏虎(4部)
淚飛頓作傾盆雨(4部)

不難看出,此詞之最後三句突然換了韻,而這韻腳無論是用普通話還是湖南話來讀(據鄉談專家趙元任的澄清),都與前面的韻腳毫不相干。更難堪的是,就 連任意換韻,作者都沒本事把它弄得稍微“稱頭”(四川話,意為“象樣”)一點。下闋第一句還是押上闋的韻,儘管該句是引出嫦娥的舞蹈來的,但在下面一句卻 突然換了韻,如此便不能不造成一種突兀的斷裂感。無怪乎胡適要斥之為“沒有一句通的”。

此詞的平仄也有一個地方出了錯,那就是“桂花酒”的“桂”字。校之《欽定詞譜》可知,這詞牌的變體雖然甚多,但從無如此用者。錯誤雖只有一個,卻偏 偏出在要緊處,使得全句無比拗口,完全喪失了音韻美。

不僅如此,比對蘇軾的經典之作,不難看出毛氏缺乏謀篇布局的能力。蘇詞上闋寫的是周遭的景色,下闋才轉入某個特定的單相思情景。如此則起承轉合十分 分明。而毛詞的上下闕則完全是“渾然一體”,“一氣呵成”,根本沒有分片的必要。若要強分,恐怕也只能將最後兩句分為下闋。

小令如此,長調就更是這樣。為篇幅計,以下不再列出詞譜,但本文所列的平仄錯誤,都是綜合參考了《白香詞譜》與《欽定詞譜》、在諸多異體中挑選了最 寬鬆的標準而指出的。例如我原來按《白香詞譜》的規定察覺了許多錯誤,但在查閱了《欽定詞譜》後又根據更寬鬆的標準取消了。因此,凡是本文指出的平仄錯 誤,都為兩部詞譜不容。  

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17部)。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18部)。
夏 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18部)。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18部)?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18部)。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18部)?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17部)。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 熱(18部)。

此詞本該一韻到底,卻用了兩個韻部。此外,本詞還有若干平仄錯誤,已用黑體字一一標出。

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16部)。
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16部)。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16 部)。
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16部)。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16部)。
不見前年秋月 朗,訂了三家條約(16部)。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15部)。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15部)。
 
此 詞的錯誤同前,一是押韻錯了,本該一韻到底,卻在最後兩句換了韻,弄得上下闕完全不一致。二是有諸多平仄錯誤,已用黑體字標明。最惡劣的還是,作者居然擅 自改動了下闋第三句的點斷位置。該句的點斷應是“四字,四字,五字”,如上闋第三句然。但作者若按規矩來,並與上闋保持一致,就得寫成“還有吃的,土豆燒 熟,了再加牛肉”,那就完全不通了。他本可改成“還有吃的,土豆熟了,再略加牛肉”,可卻連這點雕蟲小技都不會,因此無奈之下,只好不顧一切地改變點斷位 置,再次創作出千古絕唱。

當然,此乃徹頭徹尾的打油詩,連“放屁”都寫進去了,似乎再無較真必要。但竊以為,這種粗鄙惡俗不堪的下流嘲罵,根本就不該大費周章去填成詞,只宜 用白話寫順口溜,反倒更生動有力。記得我四五歲時跟街上的孩子們(北京人所謂“胡同串子”,只是敝鄉沒有這種稱呼)學會的兒歌,似乎就要比毛此類傑作要天 然、質樸、生動、有趣、鮮活得多:

趕馬的老大哥,
望着馬逼笑呵呵:
要吃茶,
有馬撒,
要吃湯圓有馬屙。

五十年代初,城市還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世紀的面貌,馬車是城內的重要交通工具。我那陣子常和玩伴們一道,追着大車齊聲朗誦這首傑作,有幾次吊在車 尾上還念念有詞,幾乎讓惱怒的趕車大叔用馬鞭劈頭蓋臉地抽了。

這當然是題外話。不過,我真的覺得,兒童自己創作出來的這類詩歌雖然鄙俗,但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要比毛氏挖空心思硬套上個詞牌去惡毒罵人流暢生 動自然得多了。更何況在毛原來在初稿中寫的是“不須放屁,請君充我荒腹”(有手稿為證),直接就是以鯤鵬自命,要去一口吞下蘇修那隻蓬間雀,其荒誕錯亂的 病態,根本就不是嘲笑趕馬大哥的孩童可以比擬的。也只有到了毛手上,高雅的傳統詩詞才會給糟蹋到這個不堪入目地步。

問題還在於毛喜歡專用典雅的詩詞來打地溝油,越到晚年打得越猛。下面這首的爆笑程度也不弱:

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18部)。
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18部)。
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 時猜得(17部)?
□不過,幾千寒熱(18部)。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18部)。
流遍了,郊原血(18 部)。
  
一篇讀罷頭飛雪(18部),
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17部)。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17部)。
有多少,風流人物(18部)?
盜跖莊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18部)。
歌未竟,東方白(17部)。

此詞犯的錯誤與“放屁詞”類似,一是押韻不對,二是平仄弗調。韻腳之錯亂,遠遠超過了上面那首放屁詞,簡直跟插花一般,令人眼花繚亂。平仄若按《白 香詞譜》,則出錯的字數非常之多,但我生怕人家指責我出於感情傾向吹毛求疵,是以參照《欽定詞譜》的各種異體,儘可能網開三面,將能解脫的錯誤都予以解 脫,致使出錯率從原來的11個字降低到了用黑體字標出的4個字(其餘7字用下面劃線標出)。即使大大降低了,那仍是很了不起的了。

最爆笑的還是,這詞的上下闕除首句外字數一樣,但毛大概是老糊塗了,竟然在上闋第四句中少填了一個字,變成了“不過幾千寒熱”(我用□的符號標 出),於是便自創了一種獨特的詞牌,大概可以稱為《減字賀新郎》吧。其與《減字木蘭花》之類衍生詞牌的區別,只在於它變得十分詰屈聱牙。為說明這一點,我 重新點斷了該詞以便內行吟詠。略懂音韻學的人一讀便知道毛此錯是何等嚴重。

與其低下粗俗的格調相比,此詞嚴重的格律錯誤反而成了小問題。它如“一個人有動脈靜脈”的最高指示一般,說的是淺白的人類進化史,依次為從猿到人, 石器時代,青銅器與鐵器時代,然後便是幾千年的“階級鬥爭”。您說這該有多無聊?難道能是詞的主題?可惜毛還要賣弄他的“氣勢”,於是便使出“只幾個石頭 磨過”的大口大氣來,惡俗到令人忍無可忍的地步。其布局更是混亂至極,毫無章法可言。

毛的有的詞押韻倒無問題,但平仄不對。下面就是幾個例子。兩本詞譜都定為平仄錯誤的字以粗體字標出,據《白香詞譜》判為錯誤,但可被《欽定詞譜》解 脫者則以下面劃線標出:

賀新郎•別友

揮手從茲去。
更哪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 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
汽 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
重比翼,和雲翥。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 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 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 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 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上文歷數毛氏詩詞的格律謬誤,或許讀者要以為我這人是所謂“形式主義者”或“教條主義者”。其實竊以為,光是突破詩詞格律,倒也並無太大關係。最重 要的還是詩詞本身要寫得好。換言之,詩詞的氣勢、意境、想象力、韻味、用語等等,才是決定詩詞的藝術價值(因而也就是生命力)的更重要的因素。平心而論, 毛有的詞雖有格律錯誤,但其藝術價值並不因此被降低了。例如下面這首詞雖然有平仄錯誤,但仍可勉強算成好詞: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1931年春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 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 營步步嗟何及!

只是記得曾有網人故意歪解此詩,寫成了“槍臨逼”,於是便成了淫詩:)

而且,有時突破格律束縛也是必要的。《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似乎就是如此:

六月天兵征腐惡(16部),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16部)。
贛水那邊紅一角(16部),
偏師借重黃公略(16 部)。
  
百萬工農齊踴躍(16部),
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16部)。
國際悲歌歌一曲(15部),
狂 飆為我從天落(16部)。

此詞寫得不錯,平仄也無礙,可惜倒數第二句沒能按詞譜要求押韻。若是換用16部中的字,卻又怎麼也不如“歌一曲”那樣有氣勢。或許,毛就是為此才突 破韻律的限制吧?

又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查詞譜可知,該詞上下片的字數與格律完全相同,仄韻一韻到底,不得換韻,而且每句都押,然而毛卻寫成:

萬木霜天紅爛漫(7部),
天兵怒氣沖霄漢(7部)。
霧滿龍岡千嶂暗(14部),
齊聲喚(7部),
前頭捉了 張輝瓚(7部)。
  
二十萬軍重入贛(14部),
風煙滾滾來天半(7部)。
喚起工農千百萬(7部),
同 心干(7部),
不周山下紅旗亂(7部)。

此詞寫得頗好,我在另文還要討論,但有兩句不押韻:“暗”與“贛”,但後者是地名,無法改變,而“暗”字若換成第七部的其他仄韻,則無論如何也無法 表達出原來的險惡氣勢來。另外,“二十萬軍”的“十”字該用仄聲,也屬格律錯誤。但那是歷史數據,如地名一般,不宜改動。所以,這首詞與上一首“征腐惡” 一般,似乎都可以視為為了加強表達力而不惜突破格律限制的例子。

可惜除了這兩例之外,本文舉出的格律錯誤都不屬於這種情形。即使沒有格律謬誤,那些詩詞本身寫的也實在太差勁,再加上格律錯誤就更說不過去了。這些 謬誤的出現,根本就不是為了加強表達力而突破格律限制,完全是毛缺乏詩才的結果。

(完)

0%(0)
0%(0)
  這就叫從政治立場出發生搬硬套評詩詞!可笑之至。  /無內容 - 毛的幽靈 01/16/11 (587)
  蘆笛為了批毛臨時翻了一下韻譜,丑出大了。  /無內容 - C00 01/14/11 (647)
  呵呵,蘆笛也跳不出來;其實毛詩是邪的  /無內容 - afk 01/10/11 (654)
    其宣揚的是進化論、仇恨、暴力那一套,讀之有害無益  /無內容 - afk 01/10/11 (693)
      從手法上講,四平調都出來了,不提也罷  /無內容 - afk 01/10/11 (705)
        好久不見,拜個年。敢問四平調是怎麼回事?別不提呀。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1/14/11 (677)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星辰的翅膀: 毛主席紀念堂與埃及金字塔
2010: 毛澤東扔石頭打倒張愛萍 華國鋒解圍
2009: Zt今日中國的腐敗正是昨日毛澤東種下的
2009: 重讀彭德懷的萬言書感受元帥如何蒙冤
2007: 圈內人冒死爆料:讓你了解真正的相聲界
2007: [轉貼] 千年難溶祁連的雪-----匈奴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