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秋路秋風:三年饑荒和香港
送交者: 秋路秋風 2013年08月11日10:33:1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三年饑荒和香港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回憶談論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三年(即一九六零年前後三年)饑荒的事情,勾起我這個親歷者的很多回億。

 

    關於那段時間有沒有餓死人餓死多少人,我沒有親自見過也沒有調查研究,不能妄下結論。但有我親耳聽別人說的兩件事至今不能忘記。一是我大學時有一位很要好的安徽籍的同學告訴我的,那年他和弟弟被派到農村支農(這是那個時代城市裡的中學生時常被要求做的事情,即去農村幫農民修水利收莊稼等體力勞動,我也去過很多回)。後來由於農村里開始饑荒,學生都各自回家。在一亇漆黑的亱里,他和弟弟在回家路上歇息的時候,路邊伸手可摸到不少己經沒有氣息,可想便知是趕路饑民的屍體。還有一件是七十年代時乘火車南下,經安徽境內和旁座一位五十多歲的農村婦女談起老家人多地少,發展農業困難時,她說,我們那裡(指她所在的村莊)現在情況好,因為六零年村裡有一半以上人餓死了,現在地多人少,地都種不過來。這兩件也許可以為那三年困難的情況做個旁證,當然也有相反的認識,比如二十多年前我曾和一位父母親都是級別相當髙的官員的留學生談起那年頭餓肚子的事,他非常驚異地反問我:"為什麼會餓肚子,不會吧?我怎麼不記得有這種事?"使我頓時無言以對。可見那三年的困難情況,在全國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嚴重的程度非常不同。

 

    至於我的家鄉廣東沿海地區,向來比較富庶,又由於地處亞熱帯,農作物一年四季皆能生長且生長周期短,瓜菜雜糧四季都有收成。加上那地區山高皇帝遠,即使是農民也比較實際,不象北方農民那麼憨厚老實聽話,很多人對於那年月上面當局的倒行逆施早就甚不為然,並不完全按照去做,比如偷偷多保留自留地等。所以那三年饑荒中,我沒有見過和聽過餓死人的事。

 

    但民間大面積飢餓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由於營養不良浮腫的並不少見。飢餓是什麼滋味,不經過挨餓的人是不會想象出來的,這裡說的不是餓一頓或一天幾天,而是長期累月的吃不飽的飢餓。記得七十年代文革中我工作的單位批判一位被定罪為右派的知識分子,他的罪狀之一就是在那饑荒年月說過,他餓得難受時都想把板凳蹆劈下來當豬蹄啃。其實這種飢餓推動的近乎失常的感覺當時很多人都有。那時城鎮的居民有糧食配給,一般職工和中學生是二十多斤,家庭婦女和小學生等只有十多斤。在現在情況,這奌糧食不算少 我和我老伴現在每月也吃不完20磅大米。但那時肉,蛋,食油,豆類和糖等付食品的供應幾乎沒有,僅靠這奌大米一家老小是遠不能餵飽肚子的。我記得每天早晨吃二小碗稀飯就咸籮卜,第一節課後上完小解肚子就空了,渾身乏力昏昏沉沉再也集中不起精神聽課,只等着中午那奌地瓜或稀飯。

 

    然而城鎮的居民還是比農民好得多,農民沒有糧食配給,全靠公社生產隊的收成。由於五八年的大躍進煉鋼鉄修水利,很多莊稼沒有很好收割,浪費甚多;人民公社大鍋飯使農民沒了積極性,五八年我就親眼看到満山成熟地瓜地沒人要爛在地里;又由於競相虛報髙產,上面威迫農民交出更多的公糧,我也親眼見過借用我們的校舍鬥爭農村幹部迫他們交出更多糧食的情景(當時叫反瞞產)。聽農村來的同學說五八年後各家從生產隊和公社分得的糧食很少根本不夠吃飽肚子。只能利用自留地和往宅前後的邊角地多種地瓜和其它雜糧蔬菜度荒。記得當時學校里農村來的同學,地瓜就是他們的主糧,但即使地瓜也只能一飢半飽。

 

 

    由於那時在廣東沿海一帶,香港一直是被人們認為富裕的天堂,所以每當生活困難時人們自然就想到它。於是耐不住飢餓的人們尤其是農村的青年農民開始逃港。實際上,廣東人為了生話逃港從一九四九年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到了六零年前後出現了一個髙潮(另一亇高潮是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鄉期間)。當時人們把逃港叫"划水溝","劃"在廣東話是邁過的意思。學校里一些農村來的學生,年齡大奌,體力好,也去"划水溝",有的"劃"過去了,也有的沒划過去,被遣送回來。因為當時大家都餓肚子,學校實際上是半休學狀態,這樣的事也無人過問。和我同班有一亇來自漁村的同學,健壯且水性很好,他在消失了十幾天之後,被推了一個光頭回來(當時被邊防軍抓到的偷渡者都會被推一亇光頭),繪聲繪色地向同學耕述他偷渡香港的經歷。他是游冰過去的,據他說在穿越最後一道邊境的鐵絲網時,上半身己到香港海域,仍被邊防軍抓着兩蹆拖回來。

 

    同時,長期的飢餓迫使人們向香港的親友求助索取食物,這種情況和上述的逃港一樣使當局難堪丟面子,但是饑荒實在太普遍了 ,很多基層的官員(他們很多也有親朋在香港)也是長期一飢半飽。民以食為天,肚子實在比面子重要,政府只好默認了。於是大包小包各種香港食物通過郵局源源不斷寄來。我的家也不斷受到香港的姑母的接濟,記得有十斤或五斤的泰國米或加拿大面,澳州的麥片,乾麵條等。那時最缺肉和食油,收到鐵皮密封二斤一罐的豬油或花生油時母親就特別髙興,全家可以不吃白水煮菜了。對於小孩們,家裡收到香港的食物就象過節般高興。我是那時第一次吃到方便麵的,漂亮的包裝上印有半片熟雞蛋,打開之後還傻頭傻腦找那片當時很寶貝難得的熟鳮蛋。把面泡開再加上那包湯料,喝了第一口湯使我簡直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味的食品。大概因為這一次的緣故,從此以後我一直對方便麵情有獨鍾,現在明知它是不太健康的食品,仍不顧老伴反對,不時買奌嚐嚐。

 

    不久,生意經活絡的香港人做起了這種食物傳遞的生意,從香港寄來的食物都有了標準的商家包裝,香港商店可訂購和郵寄一條龍服務,更加方便快捷。後來,又創造了另一生意,因為當時內地的農業生產化肥緊缺,聰明的香港人就把進口化肥和食物救濟結合起來,在香港一家或幾家一起訂購一批化肥,指定寄到內地某個農資公司,然後農資公司則把購貨款給香港人指定的內地親友,這樣既節約了當時國家緊缺的外匯,內地受惠家庭又可以用這些錢購買當時政府配給外髙價出賣的食品。(這是當局那時候為部份髙工資高收入者的特殊措施,一般工資收入和農民是買不起這些髙價食品的)。

 

    這樣在那饑荒的日子裡,香港人接濟內地親友的錢財物品,雖是星星奌奌,不能根本上解決大面積的飢餓問題。但源源不斷雪中送炭,不僅幫助了直接受惠的家庭,也由於這部份供應外的財物在社會中流通,活躍和擴大了市㘯資金特別是食物的供應,從而使整個社會受惠。它對於改善我們這些當時正處於長身體的青少年的營養狀態,尤為寶貴。

 

    特別必須指出,在那年代,香港社會還不是一亇富裕的社會,絕大部份香港人也是打工節儉度日,他們全靠節省日常生活開支支援自己內地親戚朋友。我也曾聽過那三年成功逃港的人說過,其時香港有一條奇怪的法律規定,非法入境者只要能進入市區就不會被遣返回大陸,一些他們相識不相識的香港中國人曾幫助他們逃過港英警察進入市區使他們得以留在香港。

 

    三年饑荒已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歷史了,當年那些傾力接濟內地親友的香港人很多已不在人世,我們這些當時經歷過飢餓受過他們接濟的年輕人也己是花甲之年。幾十年來,不管是私下接觸還是在媒體出版物中,我從沒有聽過見過仼何香港人提起這段往事,更沒有人把它作為香港人對內地同胞的恩德加以褒揚。一切似乎理所當然默默地湮沒在那段不該忘卻的歷史中。

 

    現在人們時髦動輒用"血濃於水""同根同源"這類詞語描述兩岸三地的關係,但實際上當年那些普通善良的香港人,想的只是自己的親戚朋友正在挨餓受苦,幫助他們是自己情理之中應盡責仼。這種自然樸素的親情促使他們實實在在地幫助內地親友度過那段苦難的歲月,所以也是人世間眞正可寶貴,應當珍惜和永遠不應該被忘記的。

0%(0)
0%(0)
  那個時期,道道一定級別的 - 雲鄉客 08/12/13 (1872)
  我當年10歲.餓的蓅呀!...永遠不忘共產黨的罪惡!!!  /無內容 - bnw 08/12/13 (226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血淚教訓--南斯拉夫被肢解內幕 zt
2010: 毛澤東預測“他(老布什)能夠成為總統
2010: 一比嚇一跳:如果計工分,現在農民一個
2009: 大公報主編批評《沁園春·雪》
2009: 匡天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都是
2008: 鳥巢設計師艾未未評張一毛開幕式
2008: 華惠棋8月10日在前往布什做禮拜的寬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