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靈機一動 > 帖子
大盜不死,聖人不止---東海客廳論莊子
送交者: 余東海 2022年02月22日01:35:55 於 [靈機一動] 發送悄悄話

大盜不死,聖人不止---東海客廳論莊子

余東海

古今不少學者為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辯護,無效無效也。這句話就是錯誤的,反儒家、反聖賢的,與“仁義道德吃人論”異曲同錯。反對假仁假義假聖人理所當然,但不能把矛頭指向聖人和仁義本身。難道聖人不出,盜賊就能絕跡了嗎?聖賢是盜賊的天敵,仁義是罪惡的剋星。這是不能混淆的。

 

莊子這句話出自於《莊子·胠篋》:

 

“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而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這段話顯而易見是針對聖人和仁義本身的。比喻雖巧,其實非理,不明聖人和仁義之真也。人惡起來沒有底,大盜就是人世間最惡的人;人善起來不封頂,聖人就是人世間最善的人。聖人必無偽,仁義不可竊。聖賢在上,必將仁義落到禮樂刑政的實處。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聖王制禮法而亂臣賊子誅。正確的說法是,大盜不死,聖人不止;聖人之門,仁義存焉;聖王之治,禮法存焉。

 

反對中道之聖人、仁義和智慧,是老莊一以貫之的偏見。《莊子·胠篋》又說:“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莊子·在宥》說:“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道德經》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成什麼話!

 

作為一種歷史性的事實判斷,“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此言並非毫無道理。人類有大盜起,必有聖人出也。毒草的附近必有解藥隨之而生,盜賊的附近必有聖賢隨之而起。故吾嘗言,大善大惡的人物和勢力,都是承運而來的。天下大同之後,人人皆有聖賢君子之行,可以說沒有聖人也沒有大盜。

 

但是,莊子這種表達方式和語言特徵非常特殊,不符合人道之常。如果作為價值判斷,更是大錯特錯,難免誤導天下。

 

言論有學術語言和藝術語言之別。兩種語言的性質要求和適用性皆大不同,藝術語言以含蓄、虛誇、多義、富有象徵性暗示性為美,越不準確越好;學術語言則以真實、直截、清晰、確鑿為佳,尤其是道德學和政治學語言,非準確不可,越準確越好。《莊子》以藝術語言闡論道德和政治,不倫不類之至。

 

《莊子·寓言》說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雲。寓言是假託之言,卮言支離之言,成玄英曰:卮,支也。支離其言,言無的當,故謂之卮言也。寓言卮言都是藝術語言。重言是借重或重複名賢之言,很多是偽造的。其學說用於肥遁山林遊戲人間,固然大妙;以之指導道德和政治建設,那就謬悠荒唐了。

 

這也是莊子的自知自命。《莊子·天下》說:“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雲。

 

大意是說,(莊子)用虛誕悠渺的學說、廣大空闊的言論,無頭腦無邊緣的辭句來說教,高談闊論而不直言了當,不用一端表達。認為天下沉濁,不能講莊重的話,以卮言肆意推衍,以重言表達真實,以寓言闡發道理。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拘泥是非,以此與世俗相處。

 

這樣的思想,對於人倫和政治具有不適用性是非常明顯的,人道必須莊語,必須

其言也厲。厲是確鑿不移,莊是莊嚴中正。此是吾儒特長。過猶不及,行為如此,思想亦如此。《莊子》中很多道德思想,或非常過度、過分,或遠遠不及。

 

《莊子》寓言所介紹的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故事大多靠不住。宋羅璧《識遺》有《孔子師》說,孔子拜老聃為師之説出自於莊子:

 

“孔子師老聃之,肇於莊子。莊子師老子,故其著書,譏侮古今聖賢,獨推老子甚至,假借孔子言語譽之。後來漢儒輯禮記,承其言曰,聞諸老聃。司馬遷史記老子傳,復許多老子訓誨孔子言語。孔鮒作家語,著孔子事實,因據以為證。(家語後有晉王肅所加故益難據信)由是益堅後學之信。不知莊子一書,多駕空寓言,時去孔子未,知天下崇信其學,故託言世之最重者尊其師,庶幾聃之道益隆。此莊子抑孔子、尊老子之跡也。”

 

東海曰,《戴記曾子問篇》曾四言“聞諸老聃”雲。不過,即使孔子曾經問禮、學禮、聞禮於老聃,改變不了孔老道不同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莊子思想言論存在很多問題,但並非一無可取。相反,其中亦有不少合理和合乎儒理者。例如,子畏於匡有好幾個版本,莊子版如下:

 

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秋水》)

 

成玄英疏:“諱,忌也,拒也。窮,否塞也。通,泰達也。夫子命仲由來,語其至理云:‘我忌於窮困,而不獲免者,豈非天命也!求通亦久,而不能得者,不遇明時也。夫時命者,其來不可拒,其去不可留,故安而任之,無往不適也。’夫子欲顯明斯理,故寄之窮諱,而實無窮諱也。”

 

這個版本未必符合歷史事實,但其中孔子之言也沒問題。

 

或說:“以儒解道,道實為盜;以道解儒,儒實迂腐。”東海曰,儒家不認同道家,但也不完全否定之。正確的說法是,以道解儒,儒不智慧;以儒解道,道非正常。道家對儒家,確有敵視之嫌;儒家對道家,既強調“道不同不相為謀”,又不妨道並行而不悖。

 

老莊和道家也是有得乎道的。康有為說“老子之學偷得半部《易經》”雲,不無道理。《易經》乾坤並建,乾健坤順,乾主坤輔,而道家側重坤道之柔靜而忽略乾元之健動,豈非得《易經》一半乎?佛教亦仿佛。故東海嘗言,佛道兩家得性天之半。佛道不如吾儒在此,勝於傳統諸子西方百家亦在此。得乎坤道,也是得道,大不易也,大不易也。2022-2-16余東海集於青秀山下獨樂齋

首發於東海儒鍾公眾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趣味的數學-257
2020: 趣味的數學-256
2019: 趣味的數學 - 13【數字模式】
2019: What is quantum mechanics
2017: 天文家發現7枚與地球類似的衛星 或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