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到底誰在為14億中國人種糧食?-國策大失誤
送交者: 一草 2020年08月05日20:16:3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逸草:十來年前,曾隨國內家人去浙江金華一帶景區旅遊。吃住在烏石村農家樂,很是愜意。當時就已看到感覺到,當地只有老弱在種地,就曾和家人議論過中國的農業前景堪憂。

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有對農業扶植、對農產品價格支持的國策。號稱社會主義的中國,卻還是停留在盤剝農村民眾這樣不合理又短視的惡策上,禍國殃民啊。


到底誰在為14億中國人種糧食?

告非說 

轉自:布衣觀史


第一個問題:在中國農村的土地上,誰在為14億中國人種糧食?


大多數人都明白,農村的青壯年大多數都在城市裡打工,農村空巢,只有老人和留守的婦女和小孩在家種糧食。70後可能還懂點種地,80後很少人有人懂了,90後可能連自家地頭在那裡都不知道。


問題來了,如果留守婦女和小孩最後都會隨男人進城,等這一代老人死去了,這地由誰來種?


農村兒童出生率越來越低,孩子越來越少,為節省開支,國家有意識的把教育,醫療都向人口集中的鎮城發展,撤村並校,拋棄了一村一校的方針,農村裡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少,而且還從小學就得開始寄宿,小學生們不得不凌晨5點起床,走十幾里山路去鎮裡的小學上學。


農村的適齡本地女孩數量越來越少,婚嫁開出的條件也越來高,大多要求在縣城買房,還要高額的彩禮,這成了未來農村幾百萬光棍娶妻無法逾越的門檻,加上這些年來愈發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調,光棍數量只會越來越多,現在只要是女的,連二婚的帶小孩子的都非常搶手,這些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適齡男生到城裡去,機會可能還多一些,因城裡女性多。大眾對離婚已經不再忌諱,導致新一代農村家庭婚姻家庭觀念急劇變化,村里結了婚的,婚姻也不穩定,離婚率攀升,或婚也不離了,直接分居兩地,大多數遠走他鄉,農村的婚姻有名無實。


隨着前些年國家刻意推進城鎮化,農民在很早前就有了另一個奇葩的稱呼叫農民工,以前青壯年農民工會在農忙季節回鄉搶收糧食,這些年已經看不到這種情況了,回來路費加上當誤的時間成本,已經超過了糧食收入,兩邊一均衡,會選擇出錢找人幫收糧食。


農村或者農民們已經沒有了對土地的情感,已經沒有了種地的意識了,這種思想上的改變,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必然會看到相應的結果。


農村已經從人口結構,思想觀念,家庭家族文化 等所有維度,徹底的坍塌了,以前只要看到撂荒的土地,老人們就會本能地撒上一把種子,不想讓土地荒廢掉,但新一代農民已經從經濟上,文化上,時間與空間上,思想上徹底脫離了農村,諾大的中國農村,後續無人!


沒人打理的土地,除了撂荒長草,將一無是處,更可悲的是 ,竟無人再為那些撂荒的土地心痛!因為已經沒有真正的農民了!同時也沒有了蓬勃生機的土地。若沒有農民種糧食,那麼糧食要從那裡來?


第二個問題,沒有農民種糧食,糧食要從那裡來?



靠進口麼?在過去三年中,我國的玉米、小麥和大米的進口量都在翻倍增長。中國的玉米進口在2012年達到520.7萬噸,小麥進口達368.9萬噸,大米則達到231.6萬噸。此前的兩年,中國玉米的進口分別為157萬噸和175萬噸,翻了好幾番。


根據農業部公開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將上升到5.54億噸。但相對市場需求,缺口仍將達到1億噸以上。這表明中國既不是農業生產的大國,也不是農業生產的強國。中國正在成為農產品的純進口國。


中國還能進口到糧食,這得益於美帝廣茅的土地,和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依靠科技發達的農業機械,來進行全程的播種,種植和收割,一家人能種植好幾公頃的土地,不像中國農民分散的小農模式,各家各戶只守着自己的那一畝三分田,一年到頭,種出來的那丁點糧食連自己都不夠吃,不僅低產量,而且質量奇差。


結果自己的十幾億人民口糧的生產,供應和市場價格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國外高產高質量的糧食早已衝垮了本國糧食產業,人家定成什麼價,就是什麼價!商人都是逐利的,像本國近日的醫用口罩,1元賣到105元,也會都有人搶,口罩不買還能呼吸,但糧食不能不吃。


由於全球化的原因,我們還能用在國際上買到糧食,但是無論從量還是價上講,中國絕對不能把希望押寶到進口糧食上!一旦出問題那是要掛掉的。


傳說之中的“新農業"和新時期“回鄉創業”,土地流轉出來的大農場,和機械化生產,能不能為國人提供低價和足量的糧食?


先說土地流轉!接手的農場主目的是要賺錢,這是無容質疑的,也無可厚非的。


但他比農民自耕地多出一份土地的租金,而這份租金的定價正是農民自耕的收益價格,如果給不到,農民寧可荒着也不會流轉!大規模採購農資,機械化種植的差額,能不能覆蓋這種土地租金呢?答案是否定的!


機械化種植提高的單人效率,只能說一個人以前能種十畝地,現在一個人能管理100畝地了,只是提高了人工的效率,而土地的產出效率在機械化之後相對人工精細管理是降低的!


人工效率與土地產出效率是兩個概念,有人說機械化後,降低了人工成本,總體算來成本還會降低吧。因為農民自己種自己的承包地,是不計算人工成本的!現在咱們吃到的糧食價格也是沒有計入人工成本的價格!


如果加入人工成本,農民每年種地是倒貼很多錢的,單純按工作時間算,隨便找個工廠打工,去工地最便宜的小工,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絕對要比種地一年的收入高!年輕人已經算清楚了帳,已經遠離了土地了。


現在結論就出來了,接手流轉土地的農場主,付出了糧食收益定價的地租,多出了僱人耕種收割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大機械等農資的大資金的投入,而產出的糧食卻因為國家不再兜底,糧食價格波動風險極大。



講到這裡就明白了,前些年提倡的新農業是一個高資金,高投入,高人力,高風險的產業!事實已經證明了,第一批衝進去種糧食的,沒有幾個能爬出來上岸的,基本都淹死在裡面了,該回城裡打工的,還是回城裡打工了,2019年提出的“回鄉創業”,什麼大學生回鄉創業養牛養蚯蚓年入百萬之類的,無非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除非提出這些口號的人,能給回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土地,提供啟動資金,幫忙購置設備,而不是單單提供一個響亮的口號!


再延伸一下,種糧食肯定找死,那種經濟作物,種點果樹,蔬菜什麼的總可以吧,大家都是這麼想的!於是流轉的土地開始扎堆種菜,種果樹,但市場消耗總是有固定的,產出一下多出很多。結果就是大家現在在新聞上,某地多少萬畝什麼菜爛到了地里,採摘後價格不夠採摘工人的工資。


所有農產品最後都會走豬區線,上跳下竄,去年5塊,農民們看着賺錢了,今年種吧,誰知道辛勞一年後,價格2毛錢!賺三年,只要虧一年就會血本無歸,傾家蕩產!這就是所謂計劃經濟的不治之症。



第一批新農業的農場主,都是勇士,大多數已經成了改革的犧牲品,無聲無息的淹死在了新農業的浩瀚海洋里了。前幾天看了份某視的報道,又說大農場行不通了,200畝以下的種植規模才最合適,以便農民們能承擔得起風險。似乎上面的人在下很大一盤棋,農民們都是棋子,一會城鎮化,一會返鄉創業,總之這盤棋無論輸贏,全部人都要為這盤棋買單。


是什麼在支撐着國家這部列車全速進行,是所謂的支柱產業,首數房地產!就是蓋房子,這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實現,那些人從那裡來?當然是農村!


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匯集了全國天量的資金就不用提了,三四線城鎮的地賣的太多了,蓋的房子也多得消化不了,怎麼辦?於是又想起了農民,於是就有了城鎮化,鼓勵農民買房,每平補助100到300,原價9000的東西,一概便宜100塊啦!


鼓勵一年回家過幾天春節的農民工,在家鄉的城鎮買房子!還打出紅章的文件,這種想法不知道是哪位專家們琢磨出來的,吭人不淺啊。


鎮上,拆了城郊的土地,蓋房子;偏遠的地方,拆了農村的村子,趕農民上樓,平了農民的墳頭,美其名曰還耕於農,實際是還耕的面積,可以換成城市建築面積指標,賣給到農村建樓的開發商。


有老一輩農民守着一畝三分地不肯走,怎麼辦?那就用進口糧食打壓國內糧價,讓農民種地無利可圖,拆了農村的學校,讓農二代,三代無學可上,把醫院都建設到縣城,結果先是女孩走了,後來男孩兒走了,讓人們在農村連個媳婦都找不到。


沒落的農村,農民們都走了,留守農村的老人只是時間問題,終究會無聲無息的湮滅到自己的土地里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金燦榮,幾小時打殘美軍基地,台軍就是
2019: 川普:“我們國家必須一致譴責種族主義
2018: 郭戰神很可能成功把王健被謀殺事件搞成
2018: 郭大俠正在直播:着着狠,不如一着絕!
2017: 1939年希大大閱兵,有各種大殺器。
2017: 胡騎來一整天沒來,看來是真的自殺了、
2016: 哈哈哈。牛逼烘烘的北斗導航的秘密偶給
2016: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兩張圖片。
2015: 習王李團伙成為幫忙外資大戶做空的運輸
2015: 早說無味寨是假共/還鄉團/輪子等五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