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为何5千多万人相信大选存在欺诈/哈佛教授连用9词形容川普
送交者: 一草 2020年12月03日08:19:0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逸草:应当说,川普与其党徒/追随者将巧言令色、讹言惑众、欺世盗名、“谎言多遍即为真理”等,借助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发挥到了极致。


叹为观止!哈佛教授连用9个词形容特朗普!为什么5000多万人相信选举存在欺诈?

Original 英美研究刘博士 隔洋看世界 

11月26日,美国人度过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感恩节。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一样的。例如,人们会回顾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哪些事情值得特别感恩。

01 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感恩节感怀时连用9个形容词描述特朗普

美国时间11月25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史蒂芬·M·沃尔特(Stephen M. Walt)在《外交政策》杂志网站上发表了题为《仍然对世界心怀感恩的五大理由》的文章。

相关文章标题截图

他提到,过去的一年是他的人生中所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年,但是他认为他自己比大多数人要幸运一些。他对给他带来希望的一些事情,仍然是心怀感激的。他把2020年称为"可怕的一年(annus horribilis)"。

他所列出的五大理由是:1)没有大国战争;2)美国选举;3)正直的人;4)科学;5)他的学生。

在谈到美国选举时,他说:"7000多万美国人想要一个不同的结果,但是以数百万计的、更多的美国人对乔·拜登将取代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而心怀感激。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在选举前人们对暴力(活动)会打乱投票的担心,被证明是没有理由的,域外国家没有以任何重大的方式(对选举)加以干涉、选票得到了准确和公正的统计。拜登以决定性的(优势)获胜。可以预言的是,唯一不谐和的音是来自很快就要成为前总统的特朗普(和他那帮越来越愚蠢的、让阴谋论得以盛行的人),要不然(选举结果)就可以被看作是对美国民主理想的一种确认。"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史蒂芬·M·沃尔特

他对特朗普对选举结果所做的种种挑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这么说的:"挑战选举结果的种种企图,已经削弱了公民对一些美国的核心制度的信心、进一步损害了美国在海外的形象、而且让无缝(的权力)过渡变得不可能而把数百万美国人的福祉置于危险之地。"

然后,开始进入精彩内容了。他接着写道:"但是,说真的:对于一个厌恶女人的(misogynistic)、腐化的(venal)、好打官司的(litigious)、种族主义的(racist)、犯通奸罪的(adulterous)、逃税的(tax-evading)、逃避服兵役的(draft-dodging)、拒绝科学的(science-denying)和无可救药地不诚实的(irredeemably dishonest)骗子(con man),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在以往的美国,不乏腐败和危险的政客,但是期待这样一个有着严重缺陷的自恋者在被打败的时候有不同的表现,需要(我们)不仅仅对过去的四年加以忽视,还要对他的整个成年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也视而不见。幸运的是,明显处于多数的美国人看穿了这个骗局,并且告诉他,'你被解雇了(You're fired)'。"

不能不说,这位哈佛教授是非常了解特朗普的!他用的这些形容词也是非常到位,绝对没有故意夸大之嫌!而且,还用上了特朗普在主持《学徒》节目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来送给他,我也是醉了!

02 专家解读:为什么那么多特朗普支持者相信选举存在欺诈?

自11月3日美国大选投票日以来,许多虚假的欺诈指控被公布在社交媒体上,并在其他地方重复,其中多数很容易被揭穿,但大部分民众似乎仍然相信这些指控。

根据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大约四分之三(77%)特朗普的支持者说, 拜登之所以赢得了选举,是由于存在欺诈,但是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

ABC新闻网站相关报道截图

那么,是什么人类心理使这么多的美国人如此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呢?

跟社会认同息息相关

特拉华大学政治心理学家、副教授丹纳加尔·杨(Dannagal Young)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简言之,它与信息内容的关系较少,而与人的社会认同有关。驱动这些倾向中的一些的是,这些人认为他们自己是谁、他们和哪些群体联系在一起、他们认同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和谁有着一样的认同。"

和认同有关

利用分裂

截至上周五,拜登获得近8000万张选票,比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2008年创下的纪录多出约1000万张。但特朗普总统也以接近7400万张选票,打破了奥巴马的纪录。之所以出现了创纪录的投票率,部分是由于这次大流行导致的创纪录的邮寄投票人数。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特朗普及其盟友声称,邮寄投票这种方式充满了种种欺诈。

同样引发怀疑的是,特朗普在选举之夜似乎在几个关键州领先,但当邮寄选票被计算在内,结果发现这些领先优势发生了逆转。自选举日以来,特朗普还一直在无情地攻击几个关键州的计票程序。

杨认为,美国的政党与由宗教特性、种族认同和地理位置界定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因此,更容易利用这些身份来构建一个虚假故事,使一方或另一方更可能相信它。

专家说,除了政治环境以外,美国人正在经历一场大流行,人们对未来感到极度焦虑和不确定。这样一来,就存在很多完美的条件,让虚假信息得以传播。

过半美国成年人获得新闻的来源是社交媒体

杨说:"如果你只是觉得事情失控了,那真的会使人变得虚弱。因此,人们希望强行让世界变得有序。因此,如果有人提供了一个荒诞的说法/理论,即使它可能是不合逻辑的,你更可能相信它,因为它有助于解释你的处境,并让你能够控制(你的处境)。"

在美国人之间的分歧日益加深之际,文化阵营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愤怒和不信任也随之而来。

杨说,如果你能创造一个靶子,并且把恐惧变成愤怒,那将给人们一个额外的动力,让他们相信你。他说:"这似乎有悖常理,但愤怒让人感到乐观,因为愤怒有一种让人前进的驱动动能。"


"认知吝啬者"

“认知吝啬者”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麦圭尔(McGuire)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人是一个认知的吝啬者,在知觉他物时,常常试图去掉琐碎的信息以节省精力。人们并不去知觉或记下所有信息,而只是从发生的事件中选出对形成印象的必要信息。认知心理学家菲斯克和泰勒认为,认知吝啬就是个体经常依赖简单有效的策略评估信息并作出决策。它的发生并非懒惰,而是出于必要性和简单的有效性;它不是理性地、客观地评估新的信息,而是非常简单地对新信息进行评估。人的头脑中原有的架构、脚本和其他知识结构,只需要从记忆当中提取出来就可对新信息进行评估,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认知能量。这属于一种认知策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家大卫·兰德(David Rand)博士承认,人们更可能相信一些与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一致的东西。但他认为,人们爱上虚假信息的原因要简单得多。他说,人们是"认知吝啬者"。他说,这基本上意味着大脑总是会寻找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社交媒体,人们只是不花时间去正确分析信息。

他告诉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说:"我们的工作表明,如果你要求人们停下来思考,这是真的吗?大多数人实际上非常善于从真实新闻中分辨出假新闻。"

特朗普散布选举被操纵的言论

他补充道:"这些平台,就像是为了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而不是内容是否准确上,而且可以说故意的。"首先,用户滚动屏幕如此之快,他们没有时间让他们的大脑参与进来:人们在考虑的是,什么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赞"和转推,而不一定考虑他们发布的东西是否是真实的。"这让你想:人们会以什么方式喜欢这个?会怎么说我?而不是'这是准确的吗?'"


信息来自哪里也很重要

信息的来源,也会影响人们是否会相信。兰德解释说,人们更可能相信他们所信任的人所发布的信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是可靠的。

他说:"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觉得真正令人惊讶的、与你以前所相信的完全不一致的东西。但是,如果它的来源是你真正信任的,那么你会想,'好吧,我想我错了'。然而,如果它的来源是你认为粗浅的,那么你更可能会认为,发出信息的那一方是错误的,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关于世界的一切是错误的。"

杨也强调了这一点。他说,当精英们散布虚假信息时,这尤其危险,因为如果读者认为他们尊敬的人,已经为他们做了这些事,那么读者的头脑就不太可能进行批判性思考。

有人散布谣言说山火是极端分子纵火,FBI出面辟谣

杨补充道:"这就是为什么像政治家、记者或我们尊重的精英的言辞如此有力,又一次,他们的地位是一种暗示。"

由于媒体的报道,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这些虚假信息的存在,但似乎没有人认为他们将永远被它欺骗。杨称之为"第三者效应"。杨补充说:"每个人都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我们认为其他人是, 但我们不是。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谬论,因为我们不可能都是对的,否则这不会是个问题。"

"第三者效应"理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和社会学教授菲利普斯·戴维森(W. Phillips Davison)提出的。在一篇题为《传播中的第三者效应》( 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的文章中,他明确提出了"第三者效应"的概念。该理论假设:"劝服传播所面对的受者(不论这一传播是否是有意的劝服)认为,这种劝服对他人有更大的影响,而不是他们自己。而且,也不论他们是否是讯息的直接受众,他们所预期的对他人的效果,将使他们自己采取某种行动。任何传播效果与其归于直接受众的反应,不如说是来自那些预期、或自认为观察到了他人的反应的那些人的行为。"

虚假信息之一:邮寄投票不安全

当然,如果有人相信他们对虚假信息具有免疫力,这意味着一旦他们掌握了虚假的叙述,就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

研究表明,揭穿虚假信息实际上可以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当,有助于传播原始的虚假信息。杨建议用"三明治澄清"效应(truth sandwich effect)进行揭穿,即一开始说出什么是真实的情况、然后讨论虚假的声称,再重申什么是真实的。

有人对此进行过解释:在举报虚假陈述时,始终以真相为先导。真相-揭露谎言-真相,三明治澄清法!换句话说,应该考虑这样一个框架:"事实是X,但有些人错误地声称Y,让我们专注于X。"这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记者、社交媒体大V、真相调查员和个人可以用来确保我们传播真理,而不是谎言。

根据兰德的研究,引入一种"减速措施(speed bump)",迫使人们多想想他们所消费的信息,比如推特和脸书等平台已经为虚假或误导性的帖子贴上警告标签,这被证明可以减少这些帖子的传播。

兰德说:"现在有几份文件显示,如果你只是在人们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对某事发出警告,那么他们不太可能相信它,也不太可能分享它,不管它是否符合他们的意识形态。"

结语

当然,这和人们的认知方式、社会认同、获得新闻或信息的来源、以及有影响力的人故意传播有关系!

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他散布的虚假信息有人信,特别是那些读信息时连脑子都不带过一过的美国人!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也让虚假信息能够以更容易、更快捷的方式传播。更不要说,总是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散布一些虚假信息了!(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把大家去年的帖子都拿出来看看,到底谁
2019: 这是你狂骂的港废青买来邪恶美国产的药
2018: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国已成为
2018: 盗过贼,你的盛世中国。生病了就自杀吧
2017: 共同价值观:老穿,希姆莱,土共
2017: 低端人口是日本残体汉字“共和国”侮辱
2016: 老真,来看看这篇文章,一個美国黑人写
2016: 人民币贬值让中国GDP赶美成泡影
2015: 默默活着的农民
2015: TNND,南加州大屠杀一开始就有无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