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周末閱朱永嘉元宵雜感—見紛華盛麗如撫節物
送交者: 一草 2021年02月27日19:16:4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經歷過文革的人大概不會不知道朱永嘉其人,張春橋姚文元手下的大筆桿子,原上海市委寫作班(可與梁效齊名)的實際負責人。其雜感依然帶有耄年代味道,不奇怪。


朱永嘉:元宵雜感——見紛華盛麗如撫節物 ZT

朱永嘉 朱永嘉讀史閱世 Yesterday

今天是2021年農曆的元宵節,對於節日的活動,年青人與老年人不同,翻閱《容齋隨筆》中的《士之處世》,頗多感慨。文章開頭有這麼一句:

士之處世,視富貴利祿,當如優伶之為參軍,方其據幾正坐,噫嗚訶箠,群優拱而聽命,戲罷則亦已矣。

那就是不要把榮華富貴太當回事,不過是一場戲罷了,劇情結束,一切都回歸生活的常態。故“見紛華盛麗,當如老人之撫節物”。下面作者洪邁便以上元、清明這二個節日為例,其云:

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壯盛,晝夜出遊,若恐不暇,燈收花暮,輒悵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則不然,未嘗置欣戚於胸中也。

這也是實際生活的狀態,年青人對節日是興高采烈,特別是元宵節晚上的燈會,更是念念不忘。老人看多了,根本沒有當回事。這是對生活中的節日而言,至於人的一生,為人的態度,其云:

睹金珠珍玩,當如小兒之弄戲劇,方雜然前陳,疑若可悅,即委之以去,了無戀想。

也就是說他對所經歷的榮華富貴,根本不當回事,如小孩子身邊的玩具一樣,玩過了,就丟在一邊。作者最後說:

遭橫逆機穽,當如醉人之受罵辱,耳無所聞,目無所見,酒醒之後,所以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損哉?


我經歷過許多大場面的鬥爭會,那時就沒有太當回事,只是覺得有趣。前些日子還捧着你的大腿,怎麼一下子就變臉了。換一個視角替他着想,他也無奈。事情過了以後,他也跟我過往,大家都仍然是好朋友,那個鬥爭會,無非是逢場作戲的演戲罷了。這是我親身的經歷,如今他也已過世多年了,還是同志加朋友吧!《莊子》中《人間世》篇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這是為人之準則,不要把一時的得失太掛在心上,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別太當回事,我是學歷史的,歷史上這一類事見得多了,為人總要有一點榮辱不驚的態度。我這點委屈算的了什麼呢?不去計較個人的是,把環境變化看作自己讀書學習的機會,開鬥爭會也好,坐牢房也好,在我心目中是可以靜下心來讀書的機會,還是讀馬列主義和毛主席的書,讀二十四史,讀《資治通鑑》,為自己積疊一點歷史知識,這樣將來還有寫作的機會,出獄以後我正是靠寫作謀生的啊。心態要平衡下來,才能靜心讀書和寫作。莊子《德充符》篇借孔子之口說:“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把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個人名聲的毀譽,都看成事態的演化,那麼個人的心態自然平靜下來了。


https://mp.weixin.qq.com/s/piwWQorPJTSroVmvoxyiiw

保姆所拍生活視頻

https://mp.weixin.qq.com/s/piwWQorPJTSroVmvoxyiiw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姚大力教授為我在家中安裝電梯,解決我生活上的困難,感激不盡!


我是1931年出生的,今年是2021年,九十歲了,我所以能長壽,就是因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心態的狀況,關繫到一個人的健康,要身體健康,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然而生老病死是常態,人老了,自然有病來折騰,自然會走向死亡,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現在我的雙腳浮腫,有時連小腿都會腫起來,我通過吃藥可以消退一些,這是心衰的現象,是死亡的前兆。毛主席晚年也是這個病,他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離開時,因為站久了,他的雙腿腫得抬不起來,無法上車了,是人們抱他上車的。毛主席最後幾年視力退化,我現在也是如此,帶了老花鏡還要拿着放大鏡才能讀報寫字,視力減退非常明顯,由此我更加理解毛主席要我們標點注釋古文大字本的意義,他仍在操心國家大事啊。如他處理國際關係時,對於如何處理與美蘇兩個霸權主義國家的關係,毛主席在1972年7月24日晚上,與周恩來、姬鵬飛、喬冠華、王殊等,談國際問題時說:“二個超級大國之間可以利用矛盾,就是我們的政策。兩霸我們總要爭取一霸,不兩面作戰。”這樣便決定邀請尼克松訪華,改善中美關係的大局。研究這一段歷史,對我們今天仍是非常有益的,大家對這一點都是認可的。對人和歷史階段都要抱分析態度,採取兩點論,而不是一點論,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方法論,不能以個人的恩怨論是非,情緒化地處理歷史問題,那很難避免片面性。要知道毛主席接見尼克松之前曾經昏死過去一次,是搶救回來的,僅僅過去9天時間,他便清醒地與尼克松談了一個多小時。沒有老一輩革命家開闢的道路,又何來改革開放呢?歷史是不斷傳承和發展的過程,怎麼能一刀切呢?

Image

2021年1月19日公園散步時當年空四軍的一位警衛員見到我和我合影


我已九十高齡,去日苦多,來日苦少,能做的事不多了,但我的經歷比別人多一些,讀的史書比別人多一些,儘管國內外的形勢對我們的發展非常有利,但總還要有一點憂患意識,對於歷史和現實要抱一點分析的態度。《周易·繫辭》有這麼一段話: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此處信通伸,這話很有道理,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順勢和逆勢是相對的,在順勢的時候要有逆勢的思想準備,要看到自身不足的地方。所以還說:“尺蠖之曲,以求信也。”如蚯蚓的前行,一曲一伸才能不斷前進。《周易·繫辭》還有一句話:“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這些古人說的話很經典,形勢好的時候,還要注意自己不足的地方,採取冷靜分析的態度,才能長盛不衰,否則的話,事物還會走向反面。《呂氏春秋》有一篇《謹聽》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話值得注意:

故人主之性,莫過於所疑,而過於其所不疑,不過於所不知,而過於其所以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主的常情,不是在有懷疑和不懂得的地方發生過錯,而往往是在覺得沒有疑問、自以為懂得的地方犯錯誤。”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對已知的部分缺乏分析的態度,其結果過失往往不是發生在“所疑”、“所不知”的地方,而恰恰發生在“所不疑”、“所以知”的地方。故作者強調“太上知之,其次知不知”,把認識自己的“不知”亦列為一種“知”。《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確,人只有不斷認識自己的“不知”,才能永不停息地去接近“知”。人們對客觀事物總是要隨着形勢的變化,才能發展自己認知的狀況,從認識論上講是如此,從客觀生活的發展講也是如此。如計劃生育的政策在一個時期是正確的,隨着歷史的發展,也會走向反面,生育率逐年下降是一個危機,這個危機從長遠看影響着我們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人們生育願望的下降是各種因素促成的,我們計劃生育部門還沒有觸及這個問題的危害性,更沒有觸及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方方面面複雜的原因,有許多方面與我們經濟發展的因素有關,並非簡單地放開生育政策所能解決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大大落後於自己的認知,而這個問題又是牽一髮動全局的大問題。《呂氏春秋》有一篇《去尤》,其中云:“世之聽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則聽必悖矣。”尤通囿,指原本心中存在的成見,指被原來的成見所蒙蔽。我已經是四世同堂了,在上海我有二個孫子,一個外孫,我的外孫有兩個小孩,一男一女,其他二個孫子都是只有一個男孩,我勸他們生第二胎,他們都不願意,為什麼?忙不過來,撫養不起。故這個“尤”,不僅是認識問題,還包含着許多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說話不僅有聽者方面的問題,還有言者的問題,有話、有意見該如何說的問題,說話也要講技巧,有一個“順說”的問題,如何讓聽者能聽得進去。憑我的經驗和認知,確實有一些問題該說一下,如何能順說,讓聽者能接受呢?這又是一個難題,《韓非子》中有一篇《說難》,這方面歷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就留待下一篇再具體講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封城前逃離武漢 中國夫婦海外被控罪 可
2020: 特朗普:美國新冠疫情首先會變得更糟
2019: 貝爾實驗室揭露國內關於5G的報道絕大部
2019: MAGA 道出了人民的心聲!
2018: 《走向共和》最後一集被CCTV刪掉的孫中
2018: 人生感悟:君子心淡如菊(圖)
2017: 電大走讀科普:十萬零一個為什麼 -- 為
2017: 奧威爾會怎麼看特朗普?zt
2016: 幼河:丁汝昌
2016: yellow witch:梁案反敗為勝機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