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老地雷:庚子年裡我做了一回新冠疫情防控的評論員(徵文)
送交者: 萬維2020年徵文 2021年03月08日11:09:2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我喜歡參加萬維徵文的活動,因為小編又給了文字愛好者一次命題作文的機會。我不是一個時政評論員,但在2020年裡對新冠爆發的起源發展以及防控的進展實實在在地做了一回實時的評論員。利用這個徵文機會,也在三八婦女節這個特殊日子裡,記錄一下我在2020年做的這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權當故事來看吧。

  2019年,我選擇了提早退休,從我深愛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工作崗位上下來,從17年來一直戰鬥在美國最基層的縣級公共衛生部門退了下來,提早地離開了高級流行病學者兼流行病部門經理的職位。退下來沒幾個月,全世界就遇上了新冠疫情的“世紀之戰”,也許常年養成的職業病,也許剛剛退休還沒適應,導致人退心不退,人在家營心在崗位。從2020年1月7日美國CDC向全美的醫護人員發出警告的那天起,我就開始關注這個“不明原因的新型肺炎”,應該算是最早的一撥人了,甚至早過了很多在崗人員。關心的程度和投入的時間精力不亞於在職員工,只是沒有忙於現場而已。所以一開始的幾個月利用自己在職場上多年積累的經驗,給我以前的同事們或在醫院工作的合作夥伴們提過不少建議,後來也幫助前雇主做了好幾個月的義工做一些數據分析,Situation assessment,還有一些Epidemiological Newsletters的撰寫工作。

  這一年,利用我的筆桿,也利用自己的專長和優勢寫下了19篇幾萬字關於新冠的文章,還寫了不少英語的Posts貼在我的臉書上。為海外華人和本地居民分享了我自己的觀察,觀點,和建議。曾經製作過一個簡單的圖表說明口罩和疫情控制的關係在臉書上被很多人轉發。我認為我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懂中文,知道一開始中國那邊的情況,中國政府做了什麼,基層做了什麼,防控做到什麼程度;

  2.懂傳染病爆發的調查理論和實際流程,因為我自己領導或參與大型疾病爆發調查很多次,也曾經和本州,外州州政府,聯邦CDC(美國疾控中心), 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USDA(美國農業部)等機構多次合作過;

  3.退休後我有時間關注整個疫情的發展情況,真要在位是肯定沒那麼多時間的;

  4.最關鍵的一點我已經是一個自由個體了,不代表任何政府部門,所以有些話可以說。真要在位的話,有些觀點真不宜在公眾平台上表達。

  這19篇文章先後發表在北美網絡平台,毛估估至少有50萬人次的閱讀量,發表時間從2020年1月28日到2021年1月28日。這19篇文章都可以在網絡上搜到。當時不少微信平台也轉發了我的文章,也許賺了不少錢,但我是免費為大家服務的哈。也許有人會笑我傻,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但做了近20年的public servant, 我覺得有比錢更值錢的東西。能用我自己的專業知識對當時的情況做一種判斷和解讀還有展望跟讀者分享這是我的莫大榮幸。現在回頭看,大多數分析比較正確,也有少數沒有判斷對的地方,這也是我自己學習的過程。當然這幾萬字我今天不可能放在這篇文章里,但是我把這一系列文章的標題和發表日期列在下面,然後我把這篇文章的摘要介紹給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你感興趣的文章閱讀全文。友情提醒請特別注意我那篇文章撰寫並發表的日期。

  1.業內人士談談武漢新冠病毒之1 : 政府報告讀後感 (1/28/2020)

  我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政府報告按照時間軸客觀闡述了中國疾控有關部門所做的工作並做了點評。有最優秀之處比如病毒分離基因排序和國際同行分享之高效,有最不足之處即中國CDC介入疾病爆發調查的日期是12/31/2019但是病例定義的第一版卻在半個月之後的1/15/2020年才發表之緩慢,二周的嚴重拖延這對我們專業人員來說不能接受的。總結了當時新冠的主要傳播途徑和嚴重性,以及傳染速度。同時我展望了當時的中國會進一步調動民間組織來控制這場疫情。

  2.業內人士談談武漢新冠病毒之2 : 零號病例出現在12月前 (1/30/2020)

  本篇分析了科學文獻發表的流行曲線並推斷出零號病例一定出現在12月前,也許在11月份或更早。也兼談了病毒命名的問題。到現在我也不認為“武漢病毒”是一種歧視,因為以前很多病毒確實都以疾病爆發地點來命名的。只是這樣的命名目前已經不再符合世衛標準罷了。別那麼敏感動不動就歧視,哪來那麼多歧視?

  3.武漢新冠病毒之我見3 – 在美華人的風險評估 (2/2/2020)

  因為病例已經在美國數州陸續地出現,我教了大家幾招對自己和家人好友如何進行一個風險評估。

  4.武漢新冠病毒之我見4 – 病原追溯和零號病例 (2/7/2020)

  對中國某大學發表的研究成果關於病毒溯源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中國疾控拿從華南海鮮市場採樣的環境樣本分離出來的病毒和從臨床上的樣本做比較。

  5.NCP之我見5 – 我多麼希望是穿山甲啊?(2/11/2020)

  進一步闡述病毒的來源,提出實驗室相關病毒泄漏的可能性,請注意啊,這是我在2020年2月11日發表的,一年前的分析。文中詳細解釋了我的rational。 一年後的今天回來再看看這篇文章,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到現在我的hypotheses沒變。

  6.NCP之我見6 – 失望! (2/13/2020)

  一篇雜談分析當時的社會上群眾的一些不必要恐慌的心情,還有對中國政府疫情的準時上報的一些看法,責任究竟在誰?有法律條文為依據。

  7.COVID-19之我見7 – 從數據到對策 (2/17/2020)

  用發表的數據進一步闡述了我對病毒來源的看法,國內國際疫情的走向,還有郵輪上新冠爆發的分析,最關鍵的是我第二次提出了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我的擔心即無症狀感染者能否傳播疾病。

  8.COVID-19之我見8 – 為什麼不要濫用檢測手段 (2/25/2020)

  本篇介紹了幾個關鍵術語即患病率,靈敏度,特意度,並解釋了它們之間和檢測結果準確性之間的關係,讓大家明白為什麼不能濫用檢測手段。還簡單介紹了美國的流感監測系統。

  9.COVID-19之我見9 – 自問自答 (2/28/2020)

  當時WHO還沒有宣布大流行呢,本篇自問自答了當時最關心的幾個問題,比如 1)是到大流行的時候了嗎?2)哪些國家是高危國家?3)在美國到了囤積糧食的地步了嗎?4)政治也是一種傳染病嗎?5)美國的醫院做好準備了嗎?6)病毒源頭究竟在哪裡?7)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預防自己不被感染? 該篇文章被傳閱次數最高,可見當時很多人確實關心這些問題。

  10.COVID-19之我見(10)- 數據背後的故事 (3/6/2020)

  本文總結了美國CDC和日本學者發表的兩篇文章關於新冠病例以及密切接觸者的調查結果,並通過報道的結果闡述了密切接觸者得病的危險度,通過日本的調查,了解到了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我當時在文中就不提倡去追蹤每一個無症狀的病人,那樣做意義不大,但是支持追蹤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觸者,我也通過報告比較了美國和日本的調查工作的優缺點。

  11.我錯過了世紀大戰?(3/31/2020)

  這篇文章是紀念我的退休一周年,寫給我自己的。簡單介紹了我們的工作,還有就是2009年甲流爆發的情形。對我的工作很有感情但也釋懷了。

  12.COVID-19之我見(12)- 何時能復活?(4/12/2020)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全世界的新冠死亡數剛剛超過10萬。而如今是11個月前的20多倍了。當時人人對幾個月拖下來的大流行已經漸感疲乏,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但我總結了一個字“難”。這是一場全民皆兵的“戰爭”,靠政府靠哪一個團體都無濟於事,公共衛生靠的就是“公共”,是公共協調的藝術行為。

  13.COVID-19之我見(13)- 病毒源頭誰說了算? (4/30/2020)

  這篇文章是針對網絡有一篇新聞報道“美國病毒專家集體發聲表明新冠病毒不可能來自實驗室”的反駁,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去反駁的。

  14.COVID-19之我見(14)- 沒想到!(5/31/2020)

  本篇列出了我六個沒想到的事實,總結了新冠的臨床表現,傳播速度,傳播途徑,病死率等等。列舉了一些數據圖表,說明了新冠對醫療系統的擠兌衝擊。

  15.COVID-19之我見(15)- 再聊美國的新冠疫情(6/28/2020)

  當時疫情反彈,很多病例的增加跟加大力度的檢測有關。我自製了圖表闡述了戴口罩率和疫情控制的關係。這張圖表被很多人轉發,也被很多同行讚許。

  16.COVID-19之我見(16)- 跟風美國63:疫情何時結束結束 (7/2/2020)

  我大膽分析了一下美國的疫情何時可以結束。解釋了群體免疫的定義以及它和其他參數之間的關係。現在回頭來看,分析得還是比較合理的,但同樣的分析現在下結論就不一樣了,因為後來檢測的力度加大,寫文章的時候病例報告數是實際感染數的十分之一,但今天再看,並非是實際感染數的10%,而是30-50%了或更高。如果你現在再讀那篇文章,那就要用我的結果乘3-5倍。

  17.COVID-19之我見(17)- 如何科學地理解美國的新冠死亡數字?(9/1/2020)

  本文簡單介紹了新冠死亡的統計方法,從死亡證書的死因到統計的方法。了解病人死亡時醫生如何填寫死亡證書這對你了解後面的死亡統計方法還是有幫助的。這篇也比較了新冠和季節性流感的嚴重性包括病死率。

  18.COVID-19之我見(18)- 大選前談談抗疫的成敗 (10/22/2020)

  本文淺談了抗疫數月後的一點感想。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根據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病死率以及它消耗的公共資源,我把新冠比喻成新版的麻疹。

  19.COVID-19之我見(19)- 一周年後的今天再說幾句新冠後準備轉行了 (1/28/2021)

  在寫文一周年之際,回顧了一下美國抗疫方面的成敗(個人觀點)並呼籲政府在2021年裡抗疫的着重點應該放在哪些方面。

  2020年裡的感概實在多,所以在庚子年將近尾聲的時候,我還利用自己的業餘愛好創作了這首英文歌,2020-Year of the Rat。請看這個視頻

  https://youtu.be/Mw58fpe1sKM

  寫完這一篇,我也開始解開和傳染病流行病的情結了,準備在下半輩子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感謝萬維徵文讓我有機會分享我的故事,我的回憶和印記,開啟大家的思路,用智慧和愛為這個世界增添一線光明。啊哈,多麼切題啊!😄

  Enjoy reading and stay healthy!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不論是誰救了武漢、救了中國,都是吾土
2020: 今晚,她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9: Joshua,為何你認為俺是文科生?
2019: 討論已久的房地產稅要落槌,一切都表明
2018: 一平庸之輩,上台才幾年,竟然就可以要
2018: 《萬維讀報》對中國大陸的任何進展都
2017: 冬冬是知識分子,愛思考。不質疑權威,
2017: 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敬老?
2016: 主耶穌基督很明顯長得不漂亮,為什麼人
2016: China has promised to 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