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革命熱情內卷”的回憶
送交者: 雲鄉客 2021年04月19日14:15:2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教育研究學者楊東平認為,源自英文 Involution 的這個詞被翻譯成“內卷”非常糟糕。他把 Revolution、Evolution、Involution 這三個詞根相似的英語詞作了比較。他的見解是:Revolution 就是我們用了很多的“革命”,是一種突變的模式;Evolution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進化”,是一種社會形態或者經濟形態或者生命形態的一種發展模式;而這個 Involution 其實就是一種停滯、衰退或者退化的模式。所以我們把它用“退化”來解釋的話,那就比把它叫“內捲化”要明了得多了。事實上,英漢詞典裡面對它的翻譯是很明確的,講的就是一種系統性的退化。
但是,如今“內卷”這個詞已經被普遍應用,它最初是在研究亞洲經濟,包括印尼的水稻生產、中國的小農經濟時候首先使用的一個概念,然後轉化為涉及到各個行業、領域的慣用語。記得前不久,有一篇談及電動車研發方興未艾的文章也用了“造車燒錢‘內卷’”這樣的標題。因此本文也趕趕時髦,談談當年“革命熱情內卷”的一件事。
話說我“下鄉”所去的地方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個大型國營農場,以種植甘蔗和水稻為主。與那些到農村公社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朋友們相比,我們算是比較幸運的。雖然幹的事農活,我們的正式身份是“農業工人”。每天出工算工分,每月發薪水,每月有固定的口糧,據說還有工齡。農場的大部分耕地都是“圍墾造田”而來,因此有些地塊面積比較大。甘蔗的種植一年一收,勞動強度比起種水稻要低。水稻一年要種收兩次,春天和秋天的插秧最辛苦。因為農場耕地面積大,為了趕節令,每年春秋兩季插秧的時候都要加班加點。由於是“農業工人”,所以平常仿照工廠,有上下班時間。早上七點上工,中午十二點收工,各回各家吃午飯。下午一點再出勤,下午五點結束全日工作,星期天全天休息。但是每逢農忙時節,星期天的例行休假取消,每天的上下班時間也不固定。插秧和割稻子的時候就屬於農忙時段,因此每年有四次農忙。為什麼說插秧時節最辛苦呢?前面說了,原因就是耕地面積大,要想及時把秧苗都插稻田裡,勢必要增加工作時間。於是早上天還沒亮就要先去秧田裡拔秧,天亮了再挑到大田去插。這段時間各人都不再回家做飯,由隊裡安排炊事員把飯菜做好,每到飯點把飯菜送到田邊。大家就在水溝邊把手洗了,一人一份,蹲坐在田埂上把早午晚三頓飯解決。加班工資是沒有的,也就是省下了伙食費。由於出工和收工天都是黑的,農場的簡報曾經讚揚這種“兩頭黑”的苦幹精神,後來有領導指出“兩頭黑”不好聽,由於早晚沒有太陽的時段都要挑燈奮戰,應該被稱為“兩頭紅精神”,於是一錘定音被用了很久。
身為農業工人,都能認識趕節令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對於農忙時節加班加點並沒有怨言。自從提倡“農業學大寨”之後,隊裡的積極分子提出了各種加班加點的創意。其中一項是在冬季農閒時節,每天早上七點隊長分派當天工作之前,進行義務勞動 - 挑肥到田裡。原則上這是“自發自願”的行動,但是從第一天開始,積極分子就按每天上工的慣例,提早半個小時,把生產隊隊部門前的鐵鐘敲響叫集合。由於這事已經得到隊幹部的同意並且在會上宣布過,大家雖然有些不情願,但在那個講究“奉獻精神”的革命年代,還真不敢不響應。過了幾天,某個積極分子覺得提早半個小時不夠,就自作主張提早一個小時把鐘敲響。大家一時沒反應過來,也都稀稀拉拉地走出家門幹活。不過沒幾天,我們就發現那些拖家帶口的“老職工”越來越少,只剩下我們這一幫知青,隊裡的幹部也睜一眼閉一眼,我們也就不再拿那事當真,明明聽到門外的鐘聲,把被子捂住耳朵繼續睡覺,漸漸地那事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回想起來,用時下的流行語,可以說是“革命熱情內卷”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維繫中美友好的三個依託已經蕩然無存
2020: 我是不是早就告訴過你們
2019: 俺又看到了老K的悲慘人生
2019: k19這不學無術的騙子在5味蹭熱蹭得還不
2018: 好麼,帝修反要氣阿我們地脖子,說我們
2018: 國內關於中興事件的內部檢討
2017: 井蛙:電大教程 -- 接受大地是平的再教
2017: 我猜微軟是這樣做的,一個吸屁魷專門運
2016: 5香豆:敦煌-大漠上的一滴傷心淚(1)(
2016: 夭夭,牛油果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