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數學史上的偉大母親 /人類為什麼都叫媽媽?
送交者: 一草 2021年05月09日17:27:3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逸草:今收到孩兒訂了托送來的甜點。😊😊

a12f8863a9f791ccd3fe544526a0446d.jpg

祝各位網友/讀者母親節闔家歡樂!


數學史上的偉大母親

ZT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Yesterday

Image

Image

Lev Semyonovich Pontryagin

(1908-1988)

Pontryagin是俄羅斯著名數學家,在拓撲、代數、動力系統領域均有建樹。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國際數學家聯盟副主席。


Pontryagin是一位盲人數學家。14歲時,一場爆炸事故奪去了他的雙眼。從此,他的母親Tat'yana Andreevna 成為兒子的助理,以極大的恆心、毅力,幫助他繼續求學,最終獲得學術上的巨大成功。


母親就是Pontryagin的眼睛。毫無數學基礎的她,僅憑語言描述,幫助兒子了解各種數學圖形。為了給兒子朗讀各類學術材料,她開始學習外語。最神奇的是,她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論文和其中的各種數學符號,卻能夠通過”密語“講給兒子聽,還能幫兒子補齊手稿中的公式。在其傳記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每當母親說“尾巴向下”,Pontryagin便知道是符號“∩”,而說到“尾巴向上”,則是符號“∪”。如果讀到A尾巴向右B,則A是B的一個子集。


19歲,Pontryagin的父親去世,生活更加拮据。此時,他已經是俄羅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開始發表諸多關於Duality Theorem的重要論文。畢業後,Pontryagin留校任教,才解決了生計問題。30歲時,他出版了震動數學界的Topological Groups一書,成為這一領域最閃耀的新星。1952年,他轉為研究應用數學,特別是微分方程和控制論。此後,他的著作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Optimal Processes、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均產生巨大影響。


有人寫道:“這位母親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是如此成功,世界科學界都應該感謝她。”


“In spite of the great difficulties with which she had to contend, she was so successful in her self-appointed task that she truly deserves the gratitude

...of scie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Lev Semenovich Pontryagin

 Published on 1968

本文參考:

https://mathshistory.st-andrews.ac.uk/

https://www.tostpost.com/


申小龍:人類叫“媽媽”為什麼都趨向於mama?

語言茶座 Yesterday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化語言學新視野 Author 申小龍

Image

 本文原題:申小龍:人類為什麼都叫“媽媽”?

英語系本科小賈同學問:同樣是雙唇音,稱母親我們沒有用papa,而是出奇統一地用mama,這不是因為mama傳遞了一種比papa更溫柔的感情,是從我們母親身上感覺到的嗎?從發音方式上說,p確實比m要更費力一些。


Image

語言與文化課上也有同學發來不同語言對媽媽的叫法(有一些是孩提時代對媽媽的親切稱呼):


中文:媽媽 英語: Mama  日語:ママ韓語:O Ma 朝鮮語: O Ma 丹麥語:Mor 德語: Mama 俄語: мама 法語:maman ! 阿爾巴尼亞語:mami أ愛沙尼亞語:ema ma  保加利亞語:мама波蘭語:mamo 丹麥語: Mor 菲律賓語:Mom芬蘭語:äiti minä  愛爾蘭語: amo! 荷蘭語:Mam  西班牙語: mare  捷克語:mami  克羅地亞語: mami  拉脫維亞語:Mom 立陶宛語:mama 羅馬尼亞語: mama  馬耳他語:omm挪威語:mamma  葡萄牙語: mãe  瑞典語:mamma 塞爾維亞語: Мама ! 斯拉維尼亞文: mama  斯洛伐克文: mami ! 泰文:พ่อ,土耳其語: annem 烏克蘭文: мама 西班牙語: mamá  希伯來語:תך!希臘語: μαμά ! 意大利語: mamma  越南文:Mom 匈牙利語:anya, 印尼文: Mom


人類語言呼喚母親的聲音大體一致。許多同學好奇:難道在人生來就會發這個音?即便真的如此,那為何又不約而同的把這個發音用作對媽媽的稱呼?


Image


上世紀五十年代,人類學家喬·彼·默多克在《世界人種學資料》中收集了531個稱呼母親的稱謂,541個稱呼父親的稱謂,發現人類對雙親的稱謂驚人地相似——

 

1.大部分採用輔音加元音的結構,很少輔音連綴(不超過1.1%),也很少單用元音(只有3例)。


2.大部分輔音採用口腔完全閉合的輔音,即塞音和鼻音(占85%)。


3.大部分輔音採用唇音和齒音(占76%)。


4.大部分元音採用開口元音,尤其是a。


5.大部分發音採用音節重疊。


6.母親的稱謂多採用鼻輔音m、n和ng(占55%),父親的稱謂多採用口輔音p、b、t或d,採用鼻輔音的只有15%。

 

默多克希望語言學家能夠解釋為什麼。

Image


對這個問題,各國的學者給出了多種解釋:


語音學解釋— 


早期的兒童言語中輔音區別語義,元音沒有音位價值,而輔音後接元音時最易識別,所以雙親稱謂的音位順序均為輔音加元音。


發音從除阻到無阻,雙親稱謂採用元、輔音對立最為明顯的音位。

 

雙親稱謂中的音節重疊,是兒童從咿呀學語到言語行為的過渡,表示發出的聲音不再混亂,而是有意義、可以分辨音位的單位。雙親稱謂中同一輔音和同一元音的重疊,使這樣的努力更易於理解。


Image


生理學解釋——


“媽媽”這個發音是嬰兒最容易冒出來的不自覺的聲音,所以全世界都差不多。其原因從人的發聲結構才能解釋。


“媽媽”的發音是人的發音器官先天結構造成的。嬰兒將自己會發的第一個音與他們首先認識的人——父母聯繫起來所以各種語言中“媽媽爸爸”的發音和含義基本相同。


Image


行為學解釋——


“媽媽”是嬰兒吃奶時最容易發出的聲音。


Image


心理學解釋——


“媽媽”是以條件反射方式形成的嬰兒的環境認知中溫飽和安全的象徵。


隨着發音器官的發育,嬰兒有一天一張嘴,無意中發出了一個最簡單的“ma”音一般最先聽到這個聲音的總是擔任哺育任務的母親於是母親就會主觀地認為這是孩子在叫自己於是就作出了一些驚喜的反應例如:主動地餵奶,呵護等等。


漸漸地這種聲音以條件反射的方式與溫飽的來源連在了一起固化了嬰兒對環境的認識。


這時嬰兒從對環境的認識與否,熟悉與否,適應與否的長期體驗中逐漸形成了安全與否的意識“媽媽”象徵着安全。


當象徵着溫飽、熟悉的“mama”不在時恐懼就會來臨。


Image

 

“媽媽”的詞源解釋可以不斷繼續下去。


這些對詞的音義結合動機的好奇,不僅有力證明了詞的聲音形式的深層理據性,而且表現出人類語言能力發展的根本動因——語言理性。


Image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烏骨土雞的“愛國”就是個笑話。。。
2020: 川普找厲害國求賠償,於理無據
2019: 股市下跌的受害者是投機分子,絲毫不會
2019: 「六四」屠殺究竟是誰屠殺了誰?
2018: 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語義差別研究起來是
2018: 匹婦教授,問一個生物上的問題
2017: 最新調查研究:60%以上小企業主支持川
2017: 法國總統麥克龍,在中國的電影裡叫做“
2016: 法國人真的很小氣
2016: 他們主張的自由竟連一首歌一台晚會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