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大一統中國思考(一)先秦璀璨的哲學思想治國方略人性探索
送交者: 福祿 2021年05月13日12:19:1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大一統中國思考(一)先秦璀璨哲學思想,治國方略,人性探索

 

天下一統是華夏文明不懈的追求。史書幾乎是以大統一來衡量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就和光芒。天下一統也是華夏文明文化中的一大主線。中華三祖蚩尤炎黃開始,就在互相打,都想吃掉對方,讓對方吃飯穿衣祭祀採用自己的方式,因為都認為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

 

涿鹿之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後得其志。蚩尤作亂,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傳說4600年前華夏族黃帝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九黎族首領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開戰蚩尤的九黎族原居於南方,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牴。蚩尤族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向北發展,擊敗了炎帝族,占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第一個被統一。

黃帝族原居西北,發兵向西北推進,遇到鬥倒炎帝族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展開大戰。黃帝族率軒轅帝的直屬親衛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進攻,可是九戰九敗。後得玄女族的支援,趁有的利天候擒殺蚩尤,才擊敗了 東夷三苗集團。蚩尤一部分族人歸附炎黃部落的華夏集團,一部分南遷。【最近熱炒的金沙江邊三星堆文明是不是蚩尤的東夷集團餘部南遷部落所建立的?】。此戰蚩尤族被統一

於是,華夏民族實行了第一次名義上的統一。

 

牧野之戰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武王大獲全勝,"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  所以在滅亡商朝的一系列戰鬥中,周人共斬首十七萬人,俘虜三十三萬人,共滅九十九國,降伏六百五十二國。

牧野之戰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有考古學支持,可證發生過的戰爭。後世稱武王克殷、武王克商、武王伐紂。總之就是周人乘商王伐東夷,在首都朝歌祭祀,不設防之機,發動突然襲擊,帝辛自盡/或者是斬殺紂,殷商崩潰。

此戰奠定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天下的基礎,周王稱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華夏算是第一次領土上的統一。

 

秦滅六國之戰

公元前236年秦開始攻趙,到前221年滅齊結束,共計15年的時間,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分封體制,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領土行政權力大一統。

秦滅六國順序.jpg


 

然而,前秦春秋戰國時代,有道家的無為而治,有儒家的仁政王道,有墨家的兼愛非攻,有兵家的攻心為上,有法家的依法治國。各諸侯各有自己的選擇,各有國家富強的指導思想,而且的確各有千秋。秦以法家治國統一中國後,全國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然有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生產力。但其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以國家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誌,是專為君主專制形式所衍生出的一種政治結構。其延續兩千年,在清朝達到頂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實行的是所謂的中國共產黨代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號稱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但中央政府對各地方政府都享有最終管治權,實際上仍然是傳統的秦朝傳下來的中央集權本質。

 

回溯前秦和秦統一華夏之後的思想,文化,哲學的發展,大統一的後果值得思考。


《山海經》,包括“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三萬文字,應該是華夏最早的,比較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典籍。總體以地理記載為主,兼之醫藥,動植物學記載,哲學探討。記載如女媧造人、射日奔月、黃帝蚩尤之戰、西王母神話、夸父追日、精衛神話、刑天神話等出自上古華夏先民的創作,反映出人們在沒有禁錮的時期,思維和想象的寬廣和深度。很多那時的神話在今天已經變為切實可行。

后羿射日

《山海經》:“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楚辭·天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相傳遠古,天上有十個太陽,十個大火團啊。他們一起出現在天空,放出的熱量烤焦了大地,烤焦了植物,人們在火海災難中掙扎。神箭手后羿出現了,他拉開萬斤力的弓弩,搭上千斤利箭,射掉了九個太陽,留下一個太陽。從此,人間溫暖而不過度火熱,剛好能保持萬物生存,世人從此安居樂業。

【巨大的想象力。能打下太陽,是不是比洲際導彈,宇宙飛船更厲害?華夏文明思維比美國的空間技術先進至少以萬年計,嘿嘿】

夸父追日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有一年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大地,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夸父族人紛紛死去。夸父看到這種情景很難過: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 。雖然他沒有成功,渴死在路上了。夸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着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鬱蔥蔥的桃林, 為族人製造一片陰涼的樂園

【夸父是蚩尤的盟友,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兒(皇天后土的來歷),雖然想象的沒有后羿聰明用火箭,但其解決的思路, 飛上太空摘下太陽,讓太陽為人力控制,也是超前1萬年計的計劃。嘿嘿】

精衛填海

《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填海的願望與勇氣,現在能有大型挖掘機,填海造地是平常事了】。

嫦娥奔月

秦簡《歸藏》卦辭:昔者恆我(姮娥,嫦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將往,而枚占於有黃。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恆我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蟾蜍)。

【幾千年前,就有登月飛船的計劃了, 呵呵】

 

除了遠古神話的自由想象力之外。先秦現實社會出現的大批哲學,思想,文化發展的傑出人物則大放異彩。

 

老子,道家創始人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活動於公元前650左右,著《道德經》,遍涉思想,哲學,道學。其道生萬物的創造性理論,在於世界萬物,循環往復、物極必反,由此演變出樸素的辯證法哲學思想。而應對世界萬物的無為而無不為則導出人生社會哲學。其宏大的思想,哲學思考,人生道學理論,對後世的影響巨大。具體如功成身退,天之道少則得,多則惑,物壯則老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如聖人處無為之事,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致虛極,守靜篤,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騁天下之至堅,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堅強,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老子以“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以“道”是世界的本源,推導出樸素的辯證哲學,以及人生社會哲學。

 

孔子, 儒家始祖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則吾能征之矣。”故書傳、禮記自孔氏。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者甚眾。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其於鄉黨,恂恂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廟朝廷,辯辯言,唯謹爾。朝,與上大夫言,闇闇如也;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入公門,鞠躬如也;趨進,翼如也。君召使儐,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魚餒,肉敗,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公元前551生於魯昌平鄉陬邑。做過大官,但終其一生,以教育為重點,其教育的成就名滿世界。七十二弟子,三千賢生。

孔子的思想學說則是集大成。上古文化在西周以有一個集大成,但多是在制度意義上,孔子通過整理和編纂《詩》、《易》、《禮》、《樂》、《春秋》等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梳理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思想學術意義上的系統。《孟子·萬章下》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他建立起以“仁”,“禮”為支柱的系統。“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倡導保守治世政治方略。綜合起來:以“仁”為支柱的修己之學,與以“禮”為支柱的治人之學,以“中庸”為基本原理的“中和論”搭建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和條件,治人是修己的目標和歸宿;而修己和治人兩大思想內容的構建又是以“中庸”為基本原理。

孔子的儒家文化思想體系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並發展為不同學派:以仁為中心說,以禮為中心說,以中庸為中心說,以仁義為中心說,以仁義禮的統一為核心說等等。

 

墨子。墨學普世仁愛非戰治世體系的開創者。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宋國(今河南商丘)人。墨子曾習儒術,但發現“儒”之繁瑣,於是另立新說。

提出了“非儒”、“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子·非儒》主要批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反對親有差。認為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重視科學。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主張節用,節葬,非樂“”

墨子因反儒,創立墨學。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孔子齊名。

 

莊子。道家繼承和發展者。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與孟子同時,戰國宋國蒙(菏澤東明)人。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莊子曾任漆園吏。他的語言著作汪洋浩漫,縱橫恣肆,由着自己的性情,闡述別尋一道, 大多以寓言人物形象代言,所以王公大人,無所適從,無法起用他。其實《外篇·秋水》記載,楚威王曾邀請莊周為楚國宰相。莊子以寧為泥中嬉戲的活烏龜,也不願意為廟堂之上,受人敬拜的相,拒絕了楚威王。

莊子認為世界萬物是一個形而上的存在,這個存在“存在而無實體”,即“有情無形”。它是一切人類行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它驅使萬物而不受萬物驅使,故它是唯一超然於萬物的。因為所有其他萬物都處於驅使、受驅使的循環之中。唯獨這個存在是獨立永恆的。這種認識應該是樸素的唯心論哲學思想。

莊子不認同當時儒家的以禮法治國,認為儒家的仁義、禮法違背人性。 “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也不認同法家的以法律治國。莊子認為以知治國,則“知“是“爭之器”,往往會被大盜所利用,所謂“盜亦有道”。“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也就是為“知”導致爭權奪利。果然後世幾千年,為爭權亂世,一再重演,直到今日的慶豐朝。

莊子承繼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為,但拋棄了老子思想中講權術的一面,以完善個人人性為主,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莊子發展了自己獨立於人類世界的“存在”哲學思想。因此莊子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孟子,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魯穆公即姬顯後人。與莊子同時代的思想家。

《漢書·楚元王傳贊》說:“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

孟子發展豐富了孔子的儒家政治哲學,即仁愛,以及人生哲學,即性善(人性善)以及重義輕利。主張施行仁政。孟子第一個提出性善論,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宋代以後流傳的《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論也成為後來儒家的正統觀念。對儒家的仁愛哲學思想有重要的補充。。

《孟子·盡心章句下》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則是其政治哲學的最大貢獻。對於傳統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個巨大的警醒。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是歷史上第一次將民的地位上升高於君位;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民貴君輕”成為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引用。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孟子的這種民本思想,應該是中國最早樸素民主思想的先驅。

『當今的慶豐是不是比孟子差遠了,他就蒙國人好像紅朝完蛋那國人也會跟着完蛋,蒙出許許多多的粉紅』。

《孟子》,被列入“經書”,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孟子作為儒學的傑出繼承人,並第一個分析人性,第一個倡導民貴君輕。後世與孔子比肩,謂儒家為孔孟之道。

 

荀子

荀子(公元前316年-公元前235年),名況,被尊稱為荀卿,趙國人。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遊學於齊。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李斯為其學生之一,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着數萬言而卒。

荀子繼承孔子儒家思想,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荀子批評墨子,指責墨家只知嚴格節儉,卻忽略了禮的作用;不信墨家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原始唯物論。批評莊子只知道“天”而不知道人。批判孟子的性善論,提出性惡論。第一次運用“性”與“偽”的範疇來說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道德的關係,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是基於生理機能而產生的物質生活的欲求,而社會道德規範是對這種欲求的限制和調節,二者是對立的。同時,二者又是統一的,“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聖人之名一”。,相信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慾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因此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着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

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主張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

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第一個提出性惡論。

 

黃老學

黃老之學是將黃帝治世方略和老子的道家學派相融合,造出一個以道家思想為主併兼納儒、法、墨等學派的精華,發展出修行(修身養性、長生久視、丹道等等)、經世(政治思想、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等等)、致用(技術發明等等)體系。以道作為依據,結合傳說中黃帝的方技、數術、兵法、謀略等等,歸納出具有極強目的性、可操作性的治國治世學派。在春秋戰國中期極受歡迎和重視。西漢初期,漢高祖為休養生息而推崇黃老之學,直至“文景之治”,儒家思想都受到了很大壓制,直到武帝時的董仲舒出現。

 

韓非子,法家思想代表。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新鄭人。

韓非學荀子,以儒家思想為主題,併兼究老子學說及其它思想流派,將先秦各派集大成於法家思想。韓非子思想的構成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老子的‘道’(道家),荀子的‘禮儀秩序觀’(儒家),商鞅的‘法’,慎到的‘勢’,申不害的‘術’。將儒學祖宗孔子的儒家思想提煉出法家思想,並將其樹為法家家思想的代言人: “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 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 《內儲說上》。

其著述《韓非子》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廣川人。研讀《公羊春秋》出名,漢景帝時曾專任其為公羊博士

秦朝以商鞅變法強國,統一了中原六國,但法家思想治國終究是虎狼藥,國強民苦,不過二世而亡。取而代之的漢朝經過高祖,文景之治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得到在中原統一的國度里產生了對統一思想的需求。陸賈提出“行仁義,法先聖”、賈誼主張“華夷一體”又強調“華夷有別”。董仲舒依據《公羊傳》,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與最初的儒家思想不同,但是在西漢現實政治的大環境下,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孔子素王論”的觀點,賦予孔子“應天受命改制”的持天命治國的特點,至此,孔子被他塑造為一個“上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的聖王形象。突出強調了儒家思想為政治服務的特點,儒學成為西漢的治國大略。於是儒學與封建專制主義完美結合,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自此以後,獨尊儒學的思想局面。

 

思考就在於,秦朝中央集權統一之後,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大一統之後,華夏以下的兩千年還有出現過什麼有影響的思想,哲學,人性研究的學說和理論?

 

04/30/2021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天津與加拿大軍事醫學院合制疫苗秋季
2020: 西方的Philosophy vs.支那的哲理
2019: 中共加油!千萬別慫
2019: 過好當下,該幹嘛幹嘛去
2018: 為什麼說馬克思是錯誤的瑞典前首相雄文
2018: 自我警惕,保護自己
2017: 跟着禿大爺變老---閒侃老年時代(2)
2017: 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死亡的兩千萬人責任在
2016: 小夢,給你篇有關仁波切的文章
2016: 我前幾天看學生給我的評語,一個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