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77卢沟桥事变到底发生了什么?
送交者: 暗夜寻灯 2021年12月29日02:30:2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转载】冯学荣:卢沟桥事变始末 by pigpie on 2015-07-08

https://www.redditstatic.com/desktop2x/img/renderTimingPixel.png

 访谈者:某文艺出版社 资深出版人 某先生(暂不透露姓名)

被访谈者:冯学荣 独立学者 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

 

 出版人:今天我们谈谈七七卢沟桥事变。首先请问,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为什么在北京郊区的卢沟桥,会有一支日本军队?这群鬼子兵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又是凭什么来的?以及怎么来的?

冯学荣:是这样的。1900年在北京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日本驻清国公使馆秘书杉山彬被清军杀死,后来在《辛丑条约》当中,清政府被迫容许十一个国家的部队驻扎在北京至天津一带,说是为了保护外国的侨民。日本就是在这十一个国家之列。所以日本依据《辛丑条约》,于1901年派出一支部队,名曰清国驻屯军,驻扎在北京和天津(平津)一带,名义是保护侨民

出版人:从1901年开始、一直驻扎到了1937年吗?

冯学荣:是的。一直驻扎了36年。

出版人:日本这支清国驻屯军在北京和天津一带,一直驻扎了长达36年?

冯学荣:是的。这支日军部队,原先叫做清国驻屯军,大清国倒台之后,改称为 那驻屯军”——当然,我们不喜欢 这两个字,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中国驻屯军

出版人:这支驻屯军在平津一线驻扎了36年,都没有和当地的中国军队擦枪走火?

冯学荣:说起来还真让人不愿意相信——的确是如此,这支日本部队驻扎在北京和天津一带36年,基本上和当地的中国部队维持了和平共处。当然,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在行军的过程中,中日两军偶遇,两军的马匹以及士兵发生了肢体碰撞,引发了一点点冲突,但是并没有酿成人命事故。总之,这支部队是一直驻扎了36年,基本上和中方相安无事。

出版人:这支日本部队有多少人?冯学荣:人数并不多。基本上一直维持在三千人以内。1936年增兵了,增加到六千人左右。

出版人:为什么清朝的部队、以及后来北洋政府的部队,甘心容忍这支日本部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长期存在?

冯学荣: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当年依据《辛丑条约》驻兵在平津一带的,其实不仅仅是日军,还有英军、美军等,这是很容易被历史爱好者忽略的事实。第二个原因,当年晚清和北洋的官僚,对帝国主义采取的是妥协绥靖的外交政策。晚清和北洋事实上基本还是同一伙人,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堂。当然,妥协绥靖的外交政策是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出版人:那么当年这支叫做中国驻屯军的日本部队,驻扎在平津一带长达36年,它是什么样的一个态度?是趾高气扬吗?它如何和当地的中国部队相处?

冯学荣:我们很多读者都愿意相信当年这批鬼子兵趾高气扬,但事实上还真不是。事实上,在和平年代,中国驻屯军这批鬼子兵,还算客气——当然,我们也许可以说鬼子兵的客气是装出来的,但装不装那是另一码事,至少他们表面上是客气的。还有一个更令我们的读者不愿意接受的历史事实: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日本这支中国驻屯军竟然偶尔会和当地的中国部队开联欢晚会。我想包括您本人可能都会不相信,但这是当年参加中日部队联欢的中国老兵所写下来的回忆,读者们可以参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所编纂的史料集子《七七事变》,是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的,出版日期是19865——这本集子收录了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中日两军联欢的事实。这些事实令人啼笑皆非,但毕竟又是白纸黑字的记录,都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事情。

出版人:但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地点是在宛平,而且日本鬼子来演习的地方是在宛平城眼皮底下的卢沟桥,这个地方不是鬼子应该来的吧?

冯学荣:问得好。是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驻兵地点,的确不包含宛平在内,也不包含丰台,更不包含卢沟桥。但是,在若干年之前,驻华英军在丰台建设了兵营,当时的中方不知为何,没有阻止英军,英军撤走了之后,日本鬼子以这个为借口,也进驻了丰台兵营。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的36年,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平津一带不定期演习,而《辛丑条约》关于演习的地点,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因此,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当时无论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没有对这支日本部队进行过严格的约束,事实上也约束不了。

出版人:我们进入正题吧。七七的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冯学荣:是这样的。193777日,从当天下午开始,日本中国驻屯军有一支中队,在宛平城外、卢沟桥边的一片空地上演习。演习到当晚22:00过后的时分,突然有人在黑暗中向演习当中的日军放冷枪,反反复复地放冷枪。

出版人:日本方面所指控的这一阵冷枪,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是不是日本方面蓄意捏造的?

冯学荣: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这阵冷枪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日本方面有不少的证人证言,例如在事发现场的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而且中国方面也有证人证言,例如金振中。金振中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的营长。事发的时候,金振中本人在宛平城内,他很清楚地写道:他亲耳听到了当晚十点半左右在城外的这一阵枪声。金振中的证言,读者可以参考金振中自己所写的回忆证言《卢沟桥抗敌经过》,这篇证言收录在《文史资料选编》第25辑,是北京出版社的,出版年份为1985年。金振中的证言,与日本鬼子清水节郎等人的证言,是互相吻合的、彼此一致的,时间、地点、事情,都是一致的。因此,如果仅仅是论这一阵枪声本身的话,那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出版人:那么到底是谁在黑暗中、向演习的日军开枪呢?

冯学荣:我认为日本特工的嫌疑是客观存在的。依据事发时候日本驻北平使馆助理武官今井武夫的回忆:在七七事变之前,在日本的军中存在有这样的传闻:七夕将有大事发生。说到这里,我有必要注解一下:中国的七夕节,指的是农历七月七日,而日本的七夕节,则指的是公历的77日。依据今井武夫的说法,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军中不但存在这个传闻,而且东京军部还为此派了专员前往平津,干什么呢?调查这个传闻的出处、同时也视察一下:中国驻屯军当中,有没有人在密谋闹事,如果有,则果断处置、将其扼杀在萌芽当中。

出版人:在日本军中存在七夕有大事发生这样的传闻,能否就证明放冷枪的那个人是日本人、或者日本雇佣的特工?

冯学荣:问得好。从严谨的角度来看,的确不能证明。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说日本人的嫌疑客观存在、而不说一定是日本人干的”——我们探讨历史,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拿出确凿的证据来,任何捕风捉影的东西,都是不能用来断定一件事的。

出版人:那么这一阵冷枪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冯学荣:演习的日军遭到冷枪袭击之后,立即集合、点名,发现少了一个士兵,这个士兵的名字,叫做志村菊次郎。于是,这股日军结合了冷枪失踪两件事,很敏感地认为:一定是宛平城里的中国军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乘着黑夜,偷偷将志村菊次郎抓走了。

出版人:你不是说前段时间中、日两军还联欢吗?日军为何会怀疑中国军队?

冯学荣:联欢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在当时的华北,由于日本在推动华北自治运动,所以当时中日关系很差,而且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将士,大多数抗日情绪高涨,当然,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对中国军队也没有好感。而且在一段时间之前,双方在行军中发生了摩擦事件,当时叫做丰台事件,双方差点儿打了起来。事件后来虽然妥善解决了,但是双方的戒备心都很重。所以一出问题,就是互相猜疑。

出版人:你前面不是说那个放冷枪的人有可能是日本特工吗?既然是如此,那么演习中的这群小鬼子应该知道是自己人在放冷枪才对呀?

冯学荣:没那么简单。即便是日本情报部门派出特工放的冷枪,事前日本情报机关也没有必要告知这股演习的日军。恰恰相反,不告知,反而效果更好,因为这样更逼真、更容易引发两军的冲突、以达到特工的目的。

出版人:那么志村菊次郎这个失踪的小鬼子兵,他是干嘛去了?

冯学荣:这个小鬼子是拉肚子去了,而且拉完肚子之后,他在黑夜中还迷了路,到处转悠,走了许多冤枉路。

出版人:这股日军的长官以为志村菊次郎被中国军队绑走了,所以他们要求中国守军打开城门?

冯学荣:是的。这股日军于是气冲冲地走到不远处的宛平城门下,大声喊叫,要求城内的中国守军开门、让日军进城去、搜索失踪的鬼子兵志村菊次郎。

出版人:那么这个失踪的小鬼子志村菊次郎,据说不久之后就归队了?

冯学荣:问得好。是的。事实上,早在接到小鬼子志村菊次郎失踪的报告之后,丰台日军兵营就派人去搜索志村菊次郎,并大概在两个小时之后,找到了志村菊次郎。但是,这里有一个魔鬼细节——找到志村菊次郎之后,鬼子并没有及时告知演习现场的中队长清水节郎,而是直接向大队长一木清直报告了,而一木清直则报告给了他的上司——联队长牟田口廉也。注意:一木清直和牟田口廉也,这两个人都不在演习的事发现场。

出版人:也就是说,演习现场的鬼子们,并不知道志村菊次郎已经找到了,但是端坐在日军办公室里面的大队长一木清直和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却是知道的。

冯学荣:是的。大队长一木清直和联队长牟田口廉也,这两个人虽然知道志村菊次郎已经找到了,但是他俩对志村菊次郎归队这个信息,进行了封锁——他们并没有火速派人跑马到现场、告诉演习的部队,而是对此进行了隐瞒。

出版人:一木清直和牟田口廉也,为什么要隐瞒志村菊次郎归队的信息?这两个人是蓄谋挑起战端的,是不是?

冯学荣:有这个可能。但是,大队长一木清直在一年之后,接受日本《朝日新闻》采访,对记者是这样说的:我当时是接到了志村菊次郎归队的报告,但是我认为还是要坚持和中国军队交涉,否则中方会以为我们可欺。之前的丰台事件就是例子。这次毕竟是中国方面向我军开枪射击了,如果我们就这样草草撤走,那么就会给中国军队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只要向日军射击,日军就会逃跑。

出版人:一木清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冯学荣:要听懂一木清直这段话,还真是需要一点历史背景知识。一木清直所说的丰台事件,指的是七七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在丰台发生的两军摩擦事件——中、日两军行军在路上偶遇,双方的马匹和士兵发生了肢体摩擦和冲突,幸运的是没有升级到*河蟹*,经调解之后平息了。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的时候,一木清直所讲的这段话,其实是这个意思:尽管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已经归队了,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罢休,因为还有一个事情必须要追究到底——中国军队在黑暗中向我军开冷枪。这个事情如果不追究,那么中国军队就会说:日军真怂,放几枪他们就跑了。那么日后,日本军队在平津这一带,就没有尊严混下去了,而中国军队则一定会得寸进尺。换句话说,一木清直是要找中方追究冷枪这件事,他认为:不能姑息养奸,而必须防微杜渐

出版人:有没有可能一木清直所讲的其实全部都只是借口?也许他在内心深处,就是想以这件事为借口、蓄意挑起战端?

冯学荣:是有这个可能。但那毕竟是人的心理活动,外人很难知晓,也很难证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六年前蓄谋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升官了,名利双收了,一木清直以及他的上司牟田口廉也,作为日本军人,想要效仿石原莞尔、挑起战火、火中取栗,也并非不可能。在当年有一个怪现象:日本中下级军人挑起战端、为日本赢得利益,往往引发日本民族主义狂热,日本政府在狂热的民意之下,往往追认军人先前的胡作非为,而日本政府的追认行为,又往往对其他日本军人起了鼓励的作用。这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出版人: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冯学荣:接下来呢,眼见中国守军坚持拒绝打开城门,联队长牟田口廉也通过电话,向演习的日军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日军于是开始向宛平城开炮轰击。

出版人:中国守军立马奋起了反击?

冯学荣:遭到炮击之后,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通过电话、征求了秦德纯的批准,奋起反击。

出版人:秦德纯是谁?

冯学荣:在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军长宋哲元,已经回乡休假去了,秦德纯是当时第二十九军的代军长,同时也是北平特别市的市长。

出版人:就这样打起来了?

冯学荣:就这样打起来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已经找到了,这条信息,端坐在办公室里面的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知道,大队长一木清直知道,但是在宛平城楼下面和中国守军喊话谈判的演习部队,是不知道的,他们被蒙在鼓里。第二点,其实志村菊次郎找没找到并不重要,因为此时的日军,无论是办公室里面的牟田口廉也、一木清直,还是宛平城楼下的演习鬼子兵,更关注另外一个问题:你中国军队凭什么开冷枪打我?你要向我道歉、并处罚开枪的人——他们纠缠的是这个问题。

出版人:当然也许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演戏,也许这群鬼子就是要打仗。

冯学荣:从理论上而言,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我们探讨历史,只能从史料出发,别无他途,靠猜那肯定是不行的。 (未完待续) 


0%(0)
0%(0)
  很好,探讨历史就必须依赖史料。做到客观很难。  /无内容 - pifu01 12/29/21 (99)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推特上揭露的前总们的丑闻越来越对多。
2020: 提问:大海怪诉讼如何了?德州1百万大
2019: 德国与台湾建交,中共完蛋了
2019: 被双规的价格司管药价官员们犯下何等罪
2018: 走私毒品撞上孟晚舟案的枪口,等着孟案
2018: 大家晚上早,都吃了吗?
2017: 到欧洲旅游上厕所的遭遇
2017: 精准扶贫: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
2016: 淡紫:小茉莉
2016: 美国史上,最強CEO,集体入主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