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055隻是航母"帶刀侍衛"?反艦能力讓美艦隊都退避三舍
送交者: 三把刀 2020年09月21日20:26: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一轉眼,第8艘055都下水了。進入21世紀,航母與055無疑是中國海軍最引人矚目的成就。中國航母對中國海軍戰略的作用不用多說,但055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

美國海軍是圍繞着航母打造的,戰艦由其在航母戰鬥群里的作用定義美國海軍是圍繞着航母打造的,戰艦由其在航母戰鬥群里的作用定義
但055遠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但055遠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

  在二戰中,航母決定性地終結了大艦巨炮時代。戰後美國海軍的水面力量一直是圍繞着航母打造的,巡洋艦、驅逐艦由其在航母戰鬥群中的作用定義,護衛艦則根本不計入主力戰艦,主要用作商船隊護航或者反潛巡邏,即使被“提拔”到航母戰鬥群里了也只是打雜、擋魚雷,連反潛主力都是“斯普魯恩斯”級這樣的反潛驅逐艦擔任的。

  但在二戰中,美國海軍除了航母戰鬥群(在戰時稱為特混艦隊)外,還有水面戰鬥群(也稱SAG)。這是獨立於航母戰鬥群而單獨行動的水面作戰編隊,在巡洋艦或者驅逐領艦帶領下,由若干艘驅逐艦組成,經常在獨立的戰役方向上單獨行動。

  戰前美國海軍的基本思想並不特別,還是艦隊決戰。戰前設想的驅逐艦作用有兩方面:在航渡中為戰列艦提供反潛和防空屏護;在艦隊決戰中攔截敵方的驅逐艦魚雷攻擊,並配合本隊戰列艦向敵方發動魚雷攻擊。戰前驅逐艦的定位實際上相當於大型遠洋魚雷艇,所以不僅負責魚雷攻擊,也負責反魚雷作戰。驅逐領艦比一般驅逐艦的噸位更大,具有一定的編隊指揮能力,但依然是放大的魚雷艇。

  相比之下,戰前巡洋艦的定位相當於大型遠洋炮艦,以艦炮為主要武器,當然艦炮的口徑和威力都要低於戰列艦。巡洋艦既可以單獨在遠洋尋獵,也可以在艦隊決戰中為戰列艦衝鋒陷陣,削弱敵人的力量,以利戰列艦發動最後的致命一擊。對於驅逐艦來說,當敵人重巡洋艦用艦炮抵近攻擊時,護航的驅逐艦要主動前出用魚雷攻擊驅離,但這只是防守反擊,屬於次要任務。商船隊的護航也是次要任務。因此,戰時美國驅逐艦也稱艦隊驅逐艦。

 二戰時代,美國海軍建造了大量驅逐艦,其中有一些脫離航母護衛,抽出來單獨組建成水面戰鬥群
為了便於協調指揮,美國海軍還發明了戰鬥情報中心的概念為了便於協調指揮,美國海軍還發明了戰鬥情報中心的概念

  但在二戰實戰中,美國驅逐艦遂行的四大主要任務基本上都偏離了戰前的設想,只有為主力戰艦護航還最接近,只是主要威脅不是水面的魚雷攻擊,而是空襲。第二大任務是對岸轟擊,這對驅逐艦不陌生,但戰時實際行動中用到的規模是戰前沒有人預見到的。反潛也是一樣,這是驅逐艦的傳統任務,但戰前思維里並不作為主要任務,戰前驅逐艦的反潛能力也相當簡陋。第四大任務則是水面戰鬥群,在海上尋殲敵人的水面戰鬥群或者運輸船隊。這是戰前根本沒有預見到的。

  水面戰鬥群的存在是因為魚雷的特殊威力。與艦炮相比,魚雷的威力更大,但射程較短,因此多在夜戰或者煙幕中使用,便於驅逐艦隱蔽接近。在理論上,看到魚雷的航跡是有可能躲開的,但在夜間或者煙幕中就難了。魚雷可以扇形齊射,只要有一枚命中,即使大型戰艦也常失去戰鬥力。雷達的發展使得驅逐艦利用夜暗接近更為困難,但戰時美國海軍的經驗表明,魚雷依然是有用的海戰利器,以至於戰後一直到5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都捨不得在驅逐艦上撤銷多聯裝魚雷發射管。

在瓜島海戰中,“舊金山”號儘管英勇作戰,但打的是糊塗賬,受到慘重打擊在瓜島海戰中,“舊金山”號儘管英勇作戰,但打的是糊塗賬,受到慘重打擊
卡拉漢海軍少將在戰鬥中陣亡,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卡拉漢海軍少將在戰鬥中陣亡,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

  戰時經驗還凸顯了戰鬥情報中心(簡稱CIC)的重要性。在1942年11月13日夜間的瓜島海戰中,卡拉漢海軍少將(在戰鬥中陣亡後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和旗艦“舊金山”號重巡洋艦儘管作戰英勇,但對戰局掌控糟糕,敵艦、我艦的位置、航向都稀里糊塗,不僅誤擊友艦“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擊斃斯科特海軍少將,還自身被擊中45次,22次起火(但都被撲滅了)。

  戰後分析指出了CIC的重要性,各艦上的CIC根據統一的戰鬥情報,標出所有敵我戰艦的位置、動向和戰損情況,便於及時、精確、順暢的統一指揮。這對雷達時代的信息分享和夜戰特別重要,不能片面依賴戰術廣播頻道、自身雷達、根據時間和速度的艦位推測,單掌握自己的態勢和視角是不夠的。

  在航母時代,CIC在防空和海空協同作戰中的作用更大。在混亂的戰鬥中,實時地清晰掌握和辨識敵我位置和態勢極端重要。在CIC模式下,目標的敵我和性質一旦確認,就不再需要不斷查證。目標的軌跡和指向經常就是敵我和狀態的重要佐證。

  水面戰鬥群在太平洋海戰中取得重大戰績。在1943年8月6-7日夜間的所羅門群島維拉灣海戰中,6艘美國驅逐艦組成的水面戰鬥群分兩隊交替掩護,對日本海軍的“東京快車”補給船隊發動突擊,擊沉4艘日艦中的3艘。在1943年11月1-2日夜間的布干維爾島外海的奧古斯塔女王灣海戰中,美國海軍水面戰鬥群在雷達控制下,用魚雷擊中5艘日艦,其中3艘沉沒,包括“川內”號輕巡洋艦。在1945年8月31日的蘇里高海峽海戰中,水面戰鬥群擊沉了“山城”號戰列艦和一艘伴隨的驅逐艦。

  由於美國驅逐艦魚雷的巨大威力,在1944年10月25日萊特灣大海戰期間的薩馬爾海戰中,美國3艘驅逐艦和3艘護航驅逐艦逼退了追擊的日本艦隊。在1943年3月26日的阿留申群島科曼多爾斯基島海戰中,得手的日本艦隊也是因為忌憚美國驅逐艦的魚雷攻擊而放棄追擊。

  戰後,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受到戰時水面戰鬥群經驗的很大影響,結果之一是美國驅逐艦的噸位和火力顯著大於同時代其他國家,之二是具備完善的作戰指揮中心,以滿足水面戰鬥群的獨立作戰要求。但戰後美國海軍很少把驅逐艦作為水面戰鬥群編組使用,基本上回到航母戰鬥群的屏護艦隊的傳統角色。

  在低烈度條件下,美國驅逐艦倒是有時獨立編隊甚至單艦行動,擔任顯示威力或者對弱小國家的由海到陸的打擊任務。但這與水面戰鬥群不同,水面戰鬥群是針對高烈度作戰的,低烈度條衝突的半軍事、半警察性質連驅逐艦都是過度火力。

  戰後缺乏重大水面艦隊對抗只是原因的一半。即使在戰時,海軍航空兵的發展也使得驅逐艦的魚雷攻擊模式很快過時了。驅逐艦隻有相對薄弱的艦炮火力,而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在與得到艦載機或者岸基飛機支持的對方水面艦隊對抗時,幾乎沒有生存力可言。

  水面戰鬥群的輝煌時間不長,很快驅逐艦回到傳統的護航使命中去了。儘管大容量垂髮使得宙斯盾時代的美國驅逐艦具有十分強大的戰鬥力,遠程雷達和信息化、網絡化使得驅逐艦的態勢感知得到極大改善,戰後美國海軍的戰鬥力核心無疑是航母,水面戰鬥群沒有得到復甦。這是由美國海軍專注於海上控制戰略決定的。

  海上拒止的要點在於阻止對方通過海洋達成戰略目的,這裡的戰略目的包括海上交通線、兩棲作戰、海基對陸打擊等。近海防禦和遠洋破襲都屬於海上拒止,用海上決戰和殺手鐧迫使對方航母不敢進入己方近海甚至中遠海,也是海上拒止。海上拒止是防禦性的,從兩次大戰中的德國海軍,到冷戰中的蘇聯海軍,到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海軍,採取的都是基於海上拒止的海軍戰略。這也是大陸國家的常見海軍戰略,主要戰略方向在陸地上,海洋只是必須加以掩護的戰略側翼。

  海上控制的要點則是在於確保己方通過海洋達成戰略目的。這是海洋國家的常見海軍戰略,海洋是進攻的主要戰略方向,而不僅僅是需要掩護的戰略側翼。從大英帝國時代的英國海軍,到二戰至今的美國海軍,都是基於海上控制的戰略路線,這是進攻性的,這也是馬漢海權主義的核心。

  海上拒止和海上控制都追求制海權,但海上拒止只要求動態的、局部的制海權,海上控制則尋求持久的、全面的制海權。

  中國海軍正在轉向以航母為中心的架構。航母本身並不解決海上拒止還是海上控制的問題,航母在兩種海軍戰略中都可發揮作用,但只有面向海上控制的進攻性海軍戰略才最大程度地發揮航母的作用。換句話說,以海上拒止為目的的話,航母並非必要。另一方面,水面戰鬥群倒是為海上拒止而存在的。

  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曾經很簡單:保衛海防。這依然重要。近代中國150年的悲慘就是從有海無防開始的,中國不能再重複同樣的錯誤。但時間快進到現在,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已經發展到:

  1。 反介入

  2。 武裝統一

  3。 海上對陸打擊

  反介入是海防的深度發展,不僅從近海防禦延伸到遠海,也從海面為主延伸到空中和水下。這是以美國航母為主要對象的,但又不止於此,從沖繩馳援台海的美國F-15戰鬥機,從關島起飛、向渡海船隊發射LRASM的B-1或者向大陸發射高超音速導彈的B-52,還有B-2和B-21,這些都在反介入的範圍內,從西太平洋向大陸發射巡航導彈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在反介入的範圍內。反介入是從台海開始的,現在也延伸到南海。

  武裝統一當然是針對台灣的。這曾經是很大的挑戰,但如今,在排除美國介入的情況下,已經不是太大的挑戰了,所以第一個任務完成後,第二個任務就迎刃而解了。

  從海上打擊敵對集團是新任務,這最初是從第一個任務延伸出來的。反介入不能被動挨打,必須主動掏窩。這也是中國反介入與眾不同的地方。沖繩是第一個目標,如果菲律賓重新為美軍介入提供基地,也是目標。如果必要,關島、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也是目標。同樣,如果必要,反介入所需要打擊的半軍事和非軍事戰略目標也可以納入打擊範圍。

  反介入、武裝統一、海上對陸打擊都不直接導向海上拒止還是海上控制。海上拒止和海上控制也不是互相排斥的,戰略上的海上拒止和戰術上的海上控制,或者戰略上的海上控制和戰術上的海上拒止,都是可以存在的。對於尚且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而言,這樣的混合戰略也是必須的。

  中國的航母力量還剛剛起步,技術水平和運作水平都還處於初級階段,而中國的安全狀態不能等,必須雙管齊下,海上拒止與海上控制互補,以055為核心的水面戰鬥群正是那另一管。

  在導彈時代,以055為核心的水面戰鬥群具有強大的反艦和防空火力。“鷹擊18”和更先進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打擊力無可置疑,就是攻擊力和防衛力都很強大的美國航母戰鬥群都要迴避三舍,對兩棲戰鬥群、運輸船隊、反潛編隊就是滅頂之災了。

  至於傳說中055搭載反艦彈道導彈,這可能只是傳說而已。反艦彈道導彈也是彈道導彈,在發射的上升段和中段還是按照簡單彈道飛行的,只是到接近目標的末端才開始機動。055的垂髮是大直徑的850毫米,但依然不夠容納直徑達到1.4米的東風21D和東風26C。坦克炮在行駛和顛簸中能保持對目標的穩定指向是靠自動穩定,但固定的垂髮管是無法自動穩定的,只能在風浪中隨艦擺晃,嚴重影響反艦彈道導彈的發射和命中精度。

  海紅旗9也架起了強大的防空網,使得防空圈延伸到攻勢防空的距離,不僅建立強大的艦隊防空,還有能力掩護近岸目標。大量近防火力則有助於填補防空火力間隙,擊殺漏網的反艦導彈、制導炸彈等。海紅旗9還有反導潛力,但目前還沒有有關報導。

  反潛導彈則可在遠方的反潛直升機的指引下,提供遠程反潛火力,減輕反潛直升機的攜載負擔。不需要考慮攻潛的反潛直升機可以大大延長搜潛時間,提高搜潛效率。

  但055和驅逐艦的垂髮容量依然是有限的,有能力發動突然、猛烈、精確的火力打擊,包括對地攻擊,但火力的持續性和靈活性還是難以與航母相比,維持長時間的實力存在更是得靠航母。無數分析指出,一旦衝突時間高於幾天到十幾天,轟炸機的效益遠遠高於巡航導彈。這也可以推廣到艦載飛機與導彈的對比。

  055的情報和偵察能力也有限,航母戰鬥群在這方面依然無法超越。但中等距離以內的海空警戒可以用無人機彌補缺乏預警機的問題,全球性的態勢感知由衛星、高超音速偵察機、軌道飛機解決。在網絡化的支持下,055的遠程感知能力還是很強大的。

  中國已經建造了8艘055、25艘052D,加上已有的6艘052C、2艘051C,大大超過了2艘航母的護衛力量的需要。全新的003甚至004航母正在建造,但更新的驅逐艦也在設計、建造中,包括傳說中的全電推進甚至裝備電磁炮的055大改。中國海軍有條件、有必要組建水面戰鬥群,055是當然的水面戰鬥群核心,相當於二戰美國海軍水面戰鬥群的驅逐領艦或者巡洋艦的作用。

  二戰美國海軍水面戰鬥群具有兩大成功要素,這兩點今天同樣重要:

  1、強大的獨立打擊力和自衛力

  2、相匹配的情報與指揮控制能力

  055是作為航母戰鬥群旗艦打造的,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事力量報告裡直接把055列為巡洋艦,而不是中國定位的驅逐艦,其情報與指揮控制能力無可置疑。除了在航母戰鬥群里擔任旗艦,055加上052C/D等驅逐艦構成的水面戰鬥群的打擊力和自衛力也同樣強大。這是對中國航母戰鬥群的有力補充,更是打擊對方兩棲戰鬥群、水面戰鬥群、運輸船隊、反潛編隊的強大力量。

  在中國航母戰鬥群尚且在成長中的現在,水面戰鬥群有其特殊重要意義。即使未來中國航母的戰鬥力成型了,水面戰鬥群依然重要。在較長時期內,中國海軍可能以海上拒止與有限海上控制相結合,在西太平洋里確保美國海軍不能自由行動,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建立和保障從海上打擊敵對集團的能力,因此水面戰鬥群不是權宜之計。

 在蘇聯海軍戰略里,導彈火力是主力,航母是輔助的,儘管蘇-33一級的艦載戰鬥機已經具有匹敵美國一線艦載戰鬥機的能力
在美國海軍戰略里,艦載機火力是主力,儘管盾艦的導彈火力十分強大在美國海軍戰略里,艦載機火力是主力,儘管盾艦的導彈火力十分強大

  這與航母時代的蘇聯海軍戰略是完全不同的。蘇聯海軍從來就是海上拒止戰略,航母是為配合導彈火力而存在的,所以航母本身都裝備了強大的導彈火力。艦載戰鬥機一方面提高擴大的艦隊防空圈,另一方面在進攻中纏住對方艦載戰鬥機,為自己的反艦導彈創造機會。艦載戰鬥機的進攻和海空控制能力從來不是重點。

  美國海軍戰略正好相反,盾艦強大的導彈火力是為配合艦載機火力而存在的,在防禦中填空補漏,在進攻中為艦載機開路,或者纏住和引開對方的防空火力,為自己的艦載機創造機會。導彈火力不是艦隊火力的重點。

  蘇聯模式的優點是火力猛烈,缺點是耐久力和靈活性不足;美國正相反。中國則是兩條腿走路,哪條腿好使就出那條腿,同時依託陸基的反艦彈道導彈,體系作戰。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也針對亞太海軍力量平衡不斷偏離美國絕對優勢和航母數量不能滿足需要的現實,提出“分布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的理念,“分兵集火,凡艦皆戰”。這在某種意義上重回水面戰鬥群了。這不是簡單的輪迴,而是新時代新條件和新威脅的共同結果。但美國海軍缺乏足夠的驅逐艦。

美國海軍也在試圖恢復水面戰鬥群,但戰艦不夠用美國海軍也在試圖恢復水面戰鬥群,但戰艦不夠用

  美國海軍現有11艘航母,9艘兩棲攻擊艦,23艘塢式登陸艦、22艘巡洋艦,72艘驅逐艦(包括69艘“伯克”級和3艘“朱姆沃爾特”級),瀕海戰鬥艦無法作為有效的航母戰鬥群或者水面戰鬥群的成員,未來的護衛艦有可能,但航速跟不上航母和驅逐艦。

  “伯克”級包括“伯克I”、“伯克II”、“伯克IIA”,正在建造“伯克III”,計劃總數82艘。但早期的“伯克I”已經到了退役年限了,所以實際在役總數不會比現在增加多少。如果不是國會強令,早期“提康德羅加”級已經開始退役了。現有艦齡最長的已經35年,超過30年的有10艘,艦齡最低的也有25年。新一代巡洋艦的計劃不明,至少在近期內不可能開工。未來10年裡,新建的護衛艦可能在總數上補充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所以巡驅護艦總數估計大體不變,在90-95艘左右。

  航母總數會維持在10-11艘,儘量維持在11艘,新艦加入和老艦退役大體平衡,兩棲攻擊艦和塢式登陸艦也是一樣。“硫磺島”和“塔拉瓦”級退役後,接下來輪到“黃蜂”級了,“美國”級的建造大體與“黃蜂”級的退役同步,“美國”級的計劃總數為11艘。“聖安東尼奧”級計劃總數26艘,包括已經建成的11艘、2艘在建和13艘“聖安東尼奧II”,將逐漸替換“哈伯斯·費里”和“惠特比”級,總數維持在23-25艘左右。

  “提康德羅加”級和“伯克”級都是盾艦,按照每艘航母至少4艘盾艦的標準,11艘航母就需要44艘。每艘兩棲攻擊艦每艘需要至少2艘盾艦,這就又去掉了18-22艘。塢式登陸艦每艘至少需要1艘盾艦,再去掉23-25艘,但新護衛艦的航速足夠,可以接替現有盾艦的護航任務。

  這樣,僅僅是為大艦護航,巡驅護艦已經需要85-92艘,現有巡驅護艦基本全部被占用。事實上,美國海軍的艦艇建造也正是圍繞大艦護航而考慮的,兩者的吻合不是偶然的。但這也決定了美國海軍沒有組建水面戰鬥群的餘力,除非把不頂用的瀕海戰鬥艦頂上去。就戰鬥力而言,除了跑得快,瀕海戰鬥艦可能與056對打都不占上風。

把盟軍戰艦也拉進來,數量問題緩解了,但受到的政治掣肘加劇了把盟軍戰艦也拉進來,數量問題緩解了,但受到的政治掣肘加劇了

盟國中,只有日本有可能獨立拉起水面戰鬥群,但無法與055為核心的中國水面戰鬥群匹敵

  美國有可能拉上盟國組建水面戰鬥群。但各國有自己的大艦護航甚至國土防空任務,實際上沒有多少盟國有能力獨立拉起水面戰鬥群,國際政治更是影響烏合之眾的混編水面戰鬥群的戰鬥力。以055為核心的中國水面戰鬥群是西太平洋乃至更遠大洋上強大的存在。

  055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張國燾晚年為何高度評價毛澤東?
2018: 評《美國狙擊手》:美國的精神內核
2018: 關於“文革遺毒“的邏輯對錯
2017: 中印邊境事件以下跪叩頭及出賣領土尊嚴
2017: 殲20換太行首飛證實一隱憂 裝備渦扇15
2016: 《血壯山河》之3083 台兒莊真相 64
2016: 劉正教授論文《青銅兵器文字概述》1
2015: 三哥終於服了 殲20要屠殺咱空軍
2015: 我國高超音速飛機試飛背後含義 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