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他是上甘嶺戰役“前線總指揮”,卻將這個頭銜隱瞞終身,為什麼?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20年09月23日21:33:2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他是上甘嶺戰役“前線總指揮”,卻將這個頭銜隱瞞終身,為什麼?


cf9e165eb51142baa6fba772d8e7fc35.jpg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後,打得十分艱苦、十分頑強,能夠展現我軍頑強作戰風格的一場戰役。對於這場戰役,過去已經有過不少記述,但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李德生曾是這場戰役的第一線總指揮。他率部接替上甘嶺防務時,兵團司令員王近山對政委杜義德說:“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睡大覺了。”上甘嶺戰役中,李德生充分發揮了能打硬仗的作風。此戰役共打了43天,他就指揮十二軍打了30天,對打贏這戰役做出了重大貢獻。

主動請纓率部入朝作戰

朝鮮戰爭爆發時,李德生是第二野戰軍的一個師長,正率部在駐地進行休整訓練。沒有想到,休整不久,朝鮮就發生了戰爭,中共中央決定抗美援朝。李德生從中央文件中認識到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義,主動請纓,要求率部入朝作戰。1951年,李德生所率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個師,他擔任師長,入朝作戰。李德生率部入朝後,正趕上第五次戰役。他們立即投入戰鬥。在同美李軍作戰中,李德生所率領的部隊不僅保持了在解放戰爭時形成的敢打敢拼同時也靈活機動善於運用智謀的作風,以及在艱苦的戰爭中形成的能吃苦耐勞,善於在現代化戰爭中科學組織兵力,對敵人開展近戰、夜戰的作風,因此,在第五次戰役中,李德生率領的師,打了許多勝仗,成為志願軍部隊中的一支能征善戰的主力師。

李德生率部入朝後不久,就被提拔擔任了三兵團第十二軍的副軍長,接着又參加了金城戰役。這是一個以防禦為主的戰役。在這個戰役中,李德生的部隊擔任主要作戰任務。他組織部隊修建了各種各樣的堅固工事,科學配備火力,和其他部隊一起,守住了陣地,並且向前進行了拓展,予敵以沉重打擊,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使美李軍隊聞風喪膽。

出任上甘嶺前線總指揮

金城戰役和上甘嶺戰役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金城戰役後,上甘嶺戰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守住上甘嶺,成為我軍與美李軍較量的關鍵。當時,上甘嶺戰役已經打了前期階段。按照我軍部隊輪流作戰的安排,上甘嶺前線的部隊需要換下來休整,由另一支部隊頂上去。當時李德生率領的部隊完成了金城防禦作戰任務後,按計劃應該於1952年11月撤至谷山地區休整,充實兵員和武器。但當李德生於10月底率部向谷山地區轉移時,突然接到兵團命令,讓他抽出部隊精銳力量,作為第十五軍的預備隊,準備參加上甘嶺戰鬥,李德生本人則應該立即去兵團接受任務。

李德生到達兵團指揮部後,兵團司令員王近山親自向他交待任務:為了打贏上甘嶺戰役,已經決定,第十二軍為兵團的戰役預備隊。由十二軍和十五軍聯合進行上甘嶺戰役。為了統一指揮,前線指揮所由你負責,統一指揮兵團下屬的第十五軍和十二軍在上甘嶺的兵力。戰役情況,要直接上報兵團司令部,也要報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十二軍和十五軍要搞好協調。當時,李德生的職務只是十二軍的副軍長,而現在接受的任務是:擔任五聖山戰鬥指揮所總指揮,統一指揮上甘嶺前線的第十二軍和十五軍在上甘嶺的所有部隊。李德生心裡清楚,這是一種非常的安排,打好上甘嶺後期戰役,堅決守住上甘嶺的重擔,已經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接受任務後,李德生顧不上休息,立即回到軍部,向軍部其他首長講了接受任務的情況,和軍部其他首長一起研究了作戰計劃,做好了十二軍部隊調動工作。之後,李德生立即趕赴上甘嶺。

李德生在上甘嶺前線指揮所,見到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聽他們介紹了前線戰鬥情況的介紹,大體掌握了當面之敵的數量、裝備和敵人進攻作戰時的特點,我方防禦中存在的問題,和他們一起總結了經驗教訓。此次李德生到上甘嶺,主要任務就是來了解情況,加強前線兵力的。但他到達上甘嶺後了解到,十五軍防守上甘嶺陣地的部隊已經十分疲憊,減員也很嚴重。作為前線總指揮,李德生提出了兩個意見,一是加強前線部隊,把已經堅守很長時間,減員嚴重而且沒有休整的前線部隊換下來。二是除了上甘嶺前線指揮所外,再建立一個靠近前線的五聖山指揮所。李德生的意見得到重視。兵團司令王近山也早有在五聖山建立一個指揮所的打算,立即批准。前線部隊領導人和李德生反覆研究後,決定接受李德生的意見,撤出已經疲憊的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將十二軍第三十一師拉上去,接守第四十五師的陣地。十二軍的第三十四師、三十五師也調上去,作為第三十一師的預備隊,如果敵人與我決戰,則將三十四師、三十五師全部調上去,與敵決戰。這個意見也得到王近山批准。這樣,李德生一到前線,前線指揮部便同時下達兩個命令:調向前線的部隊立即開拔,五聖山指揮所也由前方指戰員立即着手建立。

會後,李德生立即出發,他要到五聖山前線指揮所去靠前指揮。志願軍首長和李德生都知道,靠前指揮,是非常危險的,五聖山指揮所在美國軍隊重炮的射程之內,而美軍飛機也將五聖山指揮所包括在對我方陣地密集轟炸範圍內,但是,李德生越是危險越向前。一個副軍長、上甘嶺戰役總指揮,竟然在敵人火力範圍內設立指揮所,指揮戰役全程,這是美軍和李承晚軍隊高級將領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他們更做不到。

李德生出發時,向上甘嶺前線調動的部隊已經開進,李德生則跳上吉普車,命令司機加快速度,他要在調往前線的部隊之前到達五聖山,接手指揮所的指揮工作。去五聖山原來根本沒有路,戰役開始後,部隊草草修建了一條簡易路,很狹窄,道路本來就崎嶇不平,加上敵軍飛機和大炮的轟炸,路面上坑坑窪窪。急速開進的吉普車上下顛簸,李德生緊緊抓住扶手,否則就會被甩出車去。敵軍的炮彈不時在吉普車旁邊炸開,爆炸掀起的泥土、石塊打向李德生,吉普車有隨時被擊中的危險,但他面無懼色,仍令司機全速開進。

李德生到達五聖山時,前線指戰員已經按照軍部命令,初步建立了一個簡易指揮所,調來的參謀人員也已經到齊,只等總指揮李德生到來。李德生到五聖山指揮所後,立即命令大家投入指揮工作。在處理完緊急事情後,他召集前線的師、團領導幹部到指揮所來開會,研究下一步的作戰方針。

發揚民主精神解決三大問題

在戰爭年代,李德生就被幹部戰士們稱讚打仗肯用腦子,總是以智取勝。實際上,李德生的智慧,主要是他在軍事鬥爭中充分發揚軍事民主,集中正確意見。在朝鮮,李德生仍然堅持他的這個好作風。會議開始,李德生讓師、團領導幹部們先談防禦作戰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一邊談問題,一邊商議解決辦法,往往是提出的問題,在集思廣益基礎上,馬上就有了解決辦法。李德生則從總體上思考着打好上甘嶺戰役的統一布置問題。

當時,上甘嶺戰役進入最艱苦的階段,敵人集中重兵,使用較我軍先進的步兵武器,以連為建制向我軍陣地不斷發起集團衝鋒,還調來許多重炮和飛機,日夜向我軍陣地轟炸。我軍則頑強地堅守陣地,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我軍的士氣高昂,戰士們的勇敢精神無與倫比,防守戰術安排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長期堅守,仍然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在敵軍強大炮火和飛機轟炸下,彈藥供應、食物供應、通信保障經常被打斷,這嚴重影響了我軍作戰。二是敵人衝鋒前用重炮猛烈轟炸我軍陣地,造成我前線戰士傷亡嚴重,在敵人衝鋒時,我軍防守兵力較弱,炮火也跟不上。三是工事構築有缺點,敵人重炮一轟炸,往往就毀掉一大半。三個問題中,最緊迫的問題是第一個。

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李德生反覆思考,又和師團幹部們反覆商議,最後,大家一致認定,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要保障前線的武器彈藥、食物供應,保障前方與指揮所之間的通信不中斷,這是長期堅守陣地,保證打贏這場重大戰役的關鍵。如果前線指戰員缺少武器彈藥,沒有吃的喝的,又不能及時報告戰況,就很難堅守上甘嶺。集中大家意見後,李德生拍板:再抽調一些部隊,加強保障彈藥、食物、通信的兵力,同時對供應線路也進行了調整,在陣地後方挖掘較深較隱蔽的通道,做到不管戰鬥多麼嚴酷,也能夠保證前線的彈藥和食物飲水的供給。他決定做出後,下令立即執行。實踐證明,李德生通過軍事民主做出這個決定後,上甘嶺戰役後期,我軍的供應線一直保持暢通無阻。

對於第二個問題,李德生和大家反覆商議,最後根據戰場實際,確定了一個“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辦法,即,在陣地相對平靜時,前沿陣地只放少數兵力監視敵軍,大部分兵力放在陣地側後休息,前沿我軍的數量能夠打退敵人小規模進攻即可,這樣,在敵人對我軍陣地狂轟濫炸時,可以減少敵軍炮火和飛機轟炸造成的我軍傷亡。當敵軍炮火延伸,打不到我軍前沿陣地,我軍面對的只是敵步兵發起的大規模集團衝鋒時,我在陣地側後休息的部隊立即進入前沿陣地與敵軍作戰。我軍的火炮和其他一些重武器,集中放在前沿陣地隱蔽。當敵軍發起集團衝鋒時,我軍大部分兵力進入前沿陣地即可運用這些火炮和重武器,打擊敵人。實踐證明,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減少我軍傷亡,二是能有效運用重武器打擊敵人,三是減少了重武器搬運中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第三個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由於敵方重炮和敵機持續轟炸,敵軍反覆衝鋒,前方戰士幾乎沒有時間修築牢固工事。志願軍戰士只能在敵軍發起衝鋒前利用一點兒有限時間構築簡單的掩蔽洞。這種洞很淺,敵軍重炮即使沒有擊中,也經常被震毀,把戰士壓在裡邊。志願軍戰士為了減少損失,又在掩蔽洞外挖深溝,在深溝上加土木掩蓋物。但這種開掘式工事,在敵人用重炮和敵機輪番密集轟炸時,很容易被毀掉。敵人轟炸和衝鋒,都給志願軍戰士造成很大傷亡。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仍然沒有拿出好的辦法。

李德生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到前沿去,看看前沿戰士們在戰爭實踐中有什麼辦法。發揮軍事民主,集中前沿戰士們的智慧,從他們中尋找解決辦法,是最可靠的。李德生不顧其他指戰員的勸阻,決定親自到前沿實地查看,尋找解決方案。

1952年的冬天朝鮮山區格外寒冷。11月中旬又下起了大雪。李德生只帶着作戰科長狄循踏着深深的積雪,艱難地爬到上甘嶺我軍陣地前沿。他們到前沿後,別的什麼也不問,只是一個一個地看戰士們構築的工事,查看問題。李德生查看了幾個工事後,在一〇三團七連二班構築的陣地前站住了。他發現,這班戰士減員少主要是因為他們構築的陣地和其他班不同。這個班的戰士也沒有什麼竅門,就是下功夫把原來的掩蔽洞再向深掘進了六七米,形成了一個非常深的坑道掩蔽部。這樣深入地下達十多米的坑道掩蔽部,敵人的重炮轟炸和飛機投擲的炸彈炸不毀,戰士們很少傷亡。敵人衝鋒時,戰士們從坑道掩蔽部里衝出來迅速進入阻擊陣地打擊敵人,打退敵人後,敵人再轟炸時,他們就迅速進入坑道掩蔽部。李德生又接着查看,發現一〇四團四連副指導員鄧從寬帶領三班戰士也挖了同樣的坑道掩蔽部,達到了一〇三團七連二班同樣的效果。李德生對戰士們的創造產生濃厚的興趣,但他沒說什麼,接着繼續看,還要尋找更好的方法。他到達戰鬥最激烈的746.5高地後,發現這裡戰鬥雖然激烈,但相對傷亡較小。他馬上鑽進戰士們構築的工事中查看,發現守衛這個高地的一〇四團三營指揮所在構築坑道掩蔽部的基礎上又向前發展一步,把幾個深達十幾米的坑道之間挖通,再在坑道掩蔽部上面加蓋土木掩蓋物。這樣的工事,非常堅固,敵人每日用上千發炮彈轟擊仍然安然無事,而且坑道掩蔽部之間相通,打仗時可以靈活調動兵力,互相支援。

李德生通過到前沿查看,從中尋找到了辦法。這就是:深挖坑道,形成更深的掩蔽部,將坑道掩蔽部之間挖通,再加上土木掩蓋物,就能形成堅固的坑道工事。這種工事最適合朝鮮戰爭這樣現代化條件下的戰爭。他立刻通知各團以上的領導都到陣地前沿來,讓大家現場看,現場學,然後召開“築城”會議。在極為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戰場上,李德生竟然將志願軍的團以上指揮員全部集中在前沿陣地開會,這種大無畏精神,是一種無聲的政治動員,給予全體戰士以極大鼓舞。他們捨生忘死、英勇殺敵,與此有很大關係。另一個重大意義就是,讓團以上指揮員都現場學習前方戰士從實戰中取得的經驗,從中啟迪創造思維,解決老大難問題。通過現場看,會上議,大家取得一致意見:就採用這種辦法解決問題,立即在全師各陣地上推廣這種經驗。各團團長回去後,全師各班立即按照學到的辦法,深挖坑道,搶築工事。有的班挖得更深,坑道深入地下達十五六米,裡邊也挖得更寬一些,利於戰士休息。李德生所率部隊進入上甘嶺陣地後,只要是戰鬥間隙就修築工事。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原來簡單的掩蔽洞全部改造成坑道掩蔽部,總共挖成坑道675條。每個坑道掩蔽部又根據所處位置和敵人進攻方向而有所不同,有的離前沿戰鬥工事很近,有的略遠一些。各坑道掩蔽部在地下都相互連通,在地面又有交通壕相通,各作戰單位之間可以相互支援。當敵人在一個方向集中進攻時,我軍其他方面的作戰部隊可以及時支援這個方向上的作戰,能夠有效打退敵人成連成營的集團衝鋒,同時也為志願軍在坑道掩蔽部中休整、調動兵力、屯糧、屯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人員傷亡大大減少,為進一步穩固陣地,戰勝具有優勢裝備的敵人,創造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李德生又經過思索,提出了增加修築新工事的意見,得到前線指戰員贊成。按此意見,志願軍在原來已經修築的工事基礎上,對原來的工事要進一步加固,而且每次戰鬥之後要馬上修好毀掉的工事,還要比原來的更好,保證工事永遠處于堅固狀態,能經受住敵軍重炮的轟擊,還要增加修築一些通道。

李德生和大家議定之後,立即執行,果然克服了我軍在前一段作戰中的不足,我軍陣地更加堅固了。敵人的衝鋒被一次次打退,大量敵人喪命於陣前,即使有時敵人花血本衝鋒並占領我軍前沿陣地,但志願軍通過地下掩體工事和地下通道,迅速調動兵力進入前沿陣地地下工事,從地下發起突然反擊,很快就消滅陣前敵人,奪回陣地。實際上,我軍陣地已經不怕暫時丟失。丟失了,馬上就能奪回來。有時,志願軍還故意放棄前沿陣地,待敵人占領前沿陣地時,突出從地下掩體中衝出來,從前後夾擊敵人,將敵人全部消滅。

李德生對這個辦法作了總結,認為有三大好處:一是能避開敵人優勢火力,二是能減少我軍傷亡,三是能發揮我軍長處,大量殲滅敵人。李德生的這個經驗和他的總結,被志願軍總指揮部轉發到在朝鮮的全體志願軍部隊,要求學習。

採取主動出擊戰術

但李德生並沒有就此止步。他還要在很好的基礎上尋找更好。為此,他又冒着槍林彈雨,多次到前沿陣地詳細察看作戰情況,反覆思索。他思考的重點是,在和武器裝備處於優勢的敵人作戰時,如何將現在已經構築的有效防守工事,發展成能夠進攻敵人的工事,將單純的被動防守轉化為攻守兼備的工事。他結合戰士們的作戰經驗,經過慎重考慮並徵求其他前沿陣地指戰員的意見後,決定將已經築成的坑道工事向敵我雙方之間的空白區延伸。李德生一聲令下,戰士們說干就干。

山地的地下掘進,是在志願軍地下十幾米的坑道、地下掩體工事、地下通道里實施的,掘進時,敵人發現不了。挖掘出來的石頭又可以運到前沿陣地加厚加固工事。雖然有這兩項好處,但是,在地下再向深向前挖掘極不容易,挖掘時,遇到的全是硬石頭,而只有鍬和鎬。但是,前線戰士為了堅守陣地,不畏艱苦,打仗間隙就用鐵鍬和大鎬日夜掘進。到1952年4月,前伸坑道工事大體完成,志願軍的地下坑道全線直逼當面敵人陣地前。

通過地下坑道向敵方“擠陣地”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敵人一開始不知道志願軍有此一招,在向我陣地進攻時,我軍突然從許多地下通道口中衝出,在敵人側後發起攻擊,甚至直接向敵方前沿指揮部攻擊。敵人在我軍的前後夾擊下,損失慘重。敵我雙方之間的空白區隨即被志願軍占領,我軍前沿陣地就這樣逐漸向敵方陣地推進,敵人也摸不清我軍地下坑道的具體方位。從此以後,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越打越主動,敵人損失越來越大,而志願軍的傷亡則越來越小,敵方的重炮和飛機的狂轟濫炸和輪番進攻則在我軍陣地前完全失去了威力。我第三十五師完全掌握戰場主動權,就是從這個節點上發生的。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月,美國軍隊和李承晚軍隊向防守上甘嶺的第三十五師陣地發動十餘次大規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士氣更為低落。

在最嚴峻最艱苦階段堅守上甘嶺

在李德生的統一指揮下,上甘嶺我軍給予進攻之敵以沉重打擊,以較小的代價,殲滅了大量敵人,一直堅守着陣地。敵人惱羞成怒,組織重兵對上甘嶺進行重點進攻,上甘嶺戰役進入了最嚴峻最艱苦的作戰階段。敵人的重炮大幅度增加,除了敵軍衝鋒到我軍陣地前沿雙方近距離交火的時間外,剩下的時間全是敵人重炮轟炸的時間。上甘嶺原來有樹,在敵人重炮和飛機轟炸下,地表連一顆草也沒有了,山石全部被炸成碎沙,原來的石頭地表被敵人重炮炮彈轟炸得變成了將近一米厚的碎沙。敵軍的集團衝鋒接連不斷,還經常發起以營或者數個連建制的衝鋒。但是,在李德生的指揮下,我志願軍戰士以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誓死堅守上甘嶺,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甚至與衝到我陣地前沿的敵人展開肉搏。沒讓敵人向我陣地前進一步,而志願軍的陣地卻在作戰中更加鞏固,還向敵方前沿逐步延伸。

在李德生負責指揮上甘嶺防禦戰期間,敵軍對上甘嶺我軍陣地的進攻,最大規模的是1952年11月初的那一次。這次戰鬥,打得十分激烈,最後發展成戰役規模。

在11月1日至5日的5天時間裡,敵軍集中重炮和飛機,先對我九十一團防守的597.9高地進行地毯式密集轟炸,接着,以營、團建制的兵力,向我陣地進攻。李德生親自指揮我防禦部隊打退了敵軍的進攻後,敵人又調來更多的飛機和重炮對我軍陣地進行了反覆轟炸,我軍防守的這一高地被敵軍炮火削去了一米多,我軍陣地被反覆炸平,我軍戰士傷亡也很大。但李德生是以能打硬仗聞名的,他組織部隊,按照確定下來的“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方針,利用我軍修築的地下坑道、地下掩體工事、地下通道,及時而又機動地調動部隊。前沿陣地戰士犧牲過半時,他立即調動在前沿側後休整的部隊頂上去,頂上去的部隊再次付出巨大犧牲時,他再調部隊頂上去。就這樣,他指揮部隊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邊打擊進攻之敵,邊重新修築工事,硬是堅持了下來。此次戰鬥,打退了敵軍數十次進攻,大量斃、傷敵人。在北京的毛澤東得知上甘嶺我軍作戰情況,親自起草電報,嘉獎李德生所部說:“此次五聖山附近的作戰,已發展成為戰役的規模,並已取得巨大勝利,望你們鼓勵該軍,堅決作戰,為爭取勝利而奮鬥。”

李德生率領部隊堅守住上甘嶺陣地後,又經過反覆思考,決定實行積極防禦,在總體打防禦戰中,也找機會對敵實施主動進攻,對認為我軍只能防守、不能進攻的敵軍發起突然襲擊。在他的直接指揮下,1952年11月11日下午,經過精心組織的我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分三路突然沖入敵軍陣地,我軍部分部隊從抵進敵人的地下通道突然衝出,在距離敵人很近處發起突然攻擊,志願軍幾路部隊相互配合,僅僅用了半個小時,就全部殲滅守敵,占領了北山陣地,接着,又組織力量打退反撲之敵營、團規模的十多次進攻,鞏固了陣地。

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在李德生統一指揮下,上甘嶺最前線的我三十一師,一直堅守上甘嶺陣地一個月,而且這一個月,打的全是最艱難的惡仗。到11月28日,上甘嶺我軍陣地已經十分鞏固,按照兵團命令,將陣地移交給第十五軍。五聖山指揮所撤銷。李德生率三十一師撤下來休整。至此,李德生勝利地完成了兵團交給他的指揮上甘嶺作戰的任務。

表現出高風亮節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李德生與十二軍一起回到祖國。不久,他被提拔擔任十二軍軍長,授予少將軍銜,率十二軍駐防在淮陰地區。

此後,由於寫通訊報道的記者和作家是在李德生率部撤出上甘嶺後,上甘嶺我軍陣地已經十分鞏固,我軍完全掌握戰場主動權的時候到上甘嶺採訪的,他們寫的報道、文章,自然要以他們採訪的十五軍的部隊情況寫成,這樣,國內在宣傳上甘嶺戰役時,往往忽略了十二軍特別是三十一師的作用。十二軍的許多同志不高興,有的同志還在下邊議論。一次,十二軍有一個參謀一邊聽廣播一邊發牢騷說:“上甘嶺也是我們打的,最後全是十五軍的功勞,提都沒提我們軍一個字。”李德生聽說後,嚴厲批評這個參謀說:“你這個想法不對頭,什麼你們、我們,都是志願軍打的嘛!”李德生還把有意見、參加議論的同志找來說:不管怎麼宣傳上甘嶺戰役勝利,都是志願軍的功績。你有功勞,是抹不掉的,黨和人民是記得的,不要計較這些。

李德生在他擔任軍長的十二軍專門作出一個規定:關於上甘嶺戰役的功勞,誰都不准再提,誰都不准再爭。此後,軍隊中從未發生爭上甘嶺戰役之功的事。李德生本人則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從不提自己指揮過上甘嶺戰役之事。多年來,他一直深藏着這一“前線總指揮”的頭銜,甚至連家人也不知道,直到去世,新華社發的消息中,才公開了這一歷史事實。由此可見李德生的高風亮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共軍十一展示新武器
2019: ▲盧斯達:「中國正常化」實驗最終只得
2018: 九一八:你必須知道的8個歷史真相
2018: 關於劉強東一案的幾點意見
2017: 最最最反對“毛澤東思想”的正是毛澤東
2017: 毛澤東思想過時了嗎?
2016: 金庸: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成功
2016: 一位中國軍人對懷疑解放軍戰力的回答:
2015: 港薹媒軆:國民黨軍隊的抗日真相令人震
2015: 中國,英國不容錯過的黃金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