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為什麼說中國面對的戰爭風險在加大?國際體系位置與身份發生變化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20年11月19日07:27:1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為什麼說中國面對的戰爭風險在加大?國際體系位置與身份發生變化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迅速採取行動恢復美中溝通渠道,他警告說,否則的話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他說,中美正在以一種對抗的方式進行外交,危險在於,將會發生一些危機,這些危機將超越言辭,演變成實際的軍事衝突。對於基辛格的說法,各方都要把其當成振聾發聵的警鐘。

  

  如果回過頭來看,1949年到現在,中國的和平環境並不是既定的,相反中國參加了多次國際戰爭。1950-1953年,中國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1962年進行了對印度自衛反擊戰;1979年至1989年進行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和之後一系列邊境戰爭。此外,在1969年還與蘇聯先後在珍寶島和鐵列克提爆發了武裝衝突,抗法、抗美援越也屬於非正式參戰的參與者。冷戰秩序很顯然是重要的體系因素,冷戰的兩極格局之下,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的非核心成員國,很容易在秩序還沒有完全確立或者出現新變化時被捲入與另一陣營在兩大陣營緩衝地帶中的衝突。比如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是個生存尚不能完全保證的國家,而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中國已經是個地區大國,這其中的地位變化造成的是中國周邊環境處於持續的變遷中,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不斷上升。

  

  還有另一個因素是國家間的身份關係。這些戰爭和武裝衝突多數都是冷戰秩序下中國自身身份定位的結果,多種身份參與其中。如抗美援朝中國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成員參戰,與美國是“敵人”而與蘇聯和朝鮮是“朋友”。與蘇聯的衝突則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內的不同意識形態持有者,中國與蘇聯是“異見者”的競爭關係。而對印自衛反擊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則更多是作為一個民族國家捍衛國家利益而進行的,是為爭奪領土主權的“同類競爭者”。

  

  但是兩極格局還有另一面,那就是穩定。在邏輯上,單極體系容易導致霸權國肆意妄為,而三極體系和多極體系則可以分化出多種同盟策略,因此都不穩定。而兩極體系在對抗雙方身份邊界明確後,由於規模大致相當,雙方都在時刻準備投入戰爭但這一戰爭代價的預期太過於慘烈以至於戰爭並不會真的發生,反而是最穩定的。二代目領導就意識到這一問題,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對自身的身份認知則再次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事實上從蘇聯陣營中走出,部分加入了美國的陣營。這種變化是作為中國對之前發展模式弊病反思的結果,也是為爭取更好的未來進行的選擇,而其直接結果就是改革開放。1984年提出的“世界大戰十幾年內打不起來”這一戰略判斷,則最終為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奠定了更為紮實的戰略基礎。

  

  1989年對越最後一次作戰行動結束後至今,中國已經享受了31年的完全和平時光,期間除了兩岸問題成為最大的戰爭隱患之外,並沒有其他實質性的威脅,這也是目前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和平秩序。而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成為了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世界只剩下一個霸權國家,這事實上是個不穩定的體系,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可以享受和平?關鍵是,中國此時的主導身份事實上有兩個:其一,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合伙人;其二,為發展中國家。這兩個身份意味着,中國與美國對抗不會獲得利益,而且中國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對於美國而言,中國作為合伙人有利於美國的利益,而與此同時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則可以讓美國不擔心中國可以構成的任何威脅。在過去的時間內,這兩點是被中美相互確認的。也因此,即便中美在意識形態、政治體制上差別很大,但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變成了一個常見的觀念。另一方面,儘管中美之間也不時出現分歧乃至衝突,美國也從未放棄過“對華接觸政策”,希望中國沿着美國預想的方向發展,原因仍然在於中國沒有能力對美國構成威脅。

  

  不過現在,在中國經歷了數十年的持續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的科研、技術能力已經進入一些尖端領域後,體系位置不斷上升,GDP在2011年已經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在體系的位置已經發生了變化,不討論意圖的情況下挑戰美國的能力是正在增強。美國開始對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產生不確定性,在這一身份上無法得到雙方的確認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戰略才出現了調整,逐步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在身份重構的過程中,美國會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但如果中國在現有體制和意識形態下保持發展勢頭不減,美國很可能會強化“對手”戰略認知,從而重新單方面定義中國的身份。而當雙方身份共識不存在時,美國的競爭性行為將同時修改中國的認知。整體來看,中美對身份的定義走向“對手”基本上不可逆轉。而這一結果不完全是由結構決定的,是在結構之下的行為反覆確認形成的。

  

  “對手”身份將帶來行為的改變,而在國際體系中的位置則意味着中國老二的地位將直接面對霸權國家的戰略關注。戰爭作為一種政策選項,事實上是存在於“對手”身份關係之中的。因此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正在變大,一種傳統現實主義所設想的崛起國與守成國之間的對抗正在慢慢變為現實。當然,中國目前的地位可以保證的是,在絕大多數場景下,與中國開戰都會面對巨大的代價,同時“對手”不是“敵人”,還沒有真到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中美之間直接戰爭的可能性很小。需要擔心的是,美國會利用部分代理人對中國開戰,用代理人消耗中國的實力,讓中國的發展成果在連綿不斷的小型衝突中損耗。這同樣可能增加中國在未來的戰爭風險。

  

  因此,即便中國不想打仗,但作為政治以暴力方式的延續,戰爭與否並不是由中國單方面決定的。在中美關係走向對手關係的情況下,中國的戰爭風險事實上也在相對於過去三十年快速增加,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中國L15B戰機亮相迪拜航展 有9個掛點戰
2019: 美媒:中國航母將部署無人機 跟蹤獵殺
2018: 敘戰局穩定之際,美國祭出致命一擊:要
2018: 抗美援朝救了世界至少五億人的命
2017: 王岐山的反腐不過是開了人類歷史的一個
2017: 川普老子加強與朝鮮做朋友,豬頭兒子加
2016: 滿大人三歲就通過推演證明了共產主義是
2016: 白人就是移民外星,有色垃圾們也會千方
2015: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和我國海軍的神秘關
2015: 伊斯蘭國若恐攻中國...網友:保證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