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龍飛船上天 一些中國人又開始"反思"舉國體制了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0年11月25日18:03:1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本月15日,美國SPACE X公司的龍飛船將四名宇航員成功送到國際空間站。作為龍飛船的首次正式任務,本次發射的這艘飛船將在國際空間站上駐留6個月,基本實現了NASA為載人龍飛船往返國際空間站設定的技術要求,標誌着商業飛船執行空間站人員常規運輸的開始。

  對於美國來說,往來近地軌道並不是什麼創造性的技術,而這次飛行也不是龍飛船的載人首飛,因此本次發射引發的關注有限,國內長期吹捧馬斯克的各路自媒體也沒有拿出5月龍飛船載人首飛時的勁頭炮製朋友圈流量文章。

  不過,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和諸多主流媒體以及已經當選下任總統的拜登,都通過推特祝賀了這次飛行成功。“懂王”的推特先稱讚說這是一次偉大的發射,進而話鋒一轉,開始了習慣性的自我吹捧:在他上台之初,NASA就快倒閉了,是英明的“懂王”,讓NASA再次偉大,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世界航天技術的高地。

  龍飛船接近國際空間站

  特朗普上台後的確對太空關注有加。在軍事領域,他重組了美軍的太空作戰力量,建立起了獨立的太空軍,開始將太空視為和陸海空平行的作戰領域,研究實施相關的戰略戰術,發展有關的裝備。在民用科學技術領域,特朗普啟動了載人登陸月球的“阿耳忒彌斯”計劃,重建了在老布什時代中止運行的國家太空委員會,還積極推動增加NASA預算。對於象徵意義極強的載人登月,特朗普還給出了一個相當緊迫的死線:要在2024年將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

  即便對於曾經成功實施過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的美國來說,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重新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阿波羅時代的火箭飛船如今已靜靜地安放在博物館中,要想登月,必須重新設計製造一型重型運載火箭、一型能夠執行深空飛行任務的載人飛船和登月的載人着陸器。而新時代的登月計劃也要有新成就:要成本低,要可持續,要在月球附近建起一個“深空門戶”空間站,以長期支撐對月球的探測活動。

  “阿耳忒彌斯”計劃的登月六大件,第一行的已經基本成型,第二行還在紙面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宇航員在2024年重返月球已經基本沒有希望了。根據NASA總監察員辦公室剛剛發布的《2020年NASA高層管理和績效挑戰報告》(2020 REPORT ON NASA’S TOP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CHALLENGES,以下簡稱《報告》),從今年4月開始,新冠肺炎疫情使NASA18個主要設施中的12個無法正常運作,導致用於登月的SLS火箭和承載宇航員的獵戶座飛船的研發進度出現了嚴重的滯後。除了疫情的突發因素外,“敵在國會山”則從更深層次上影響了“阿耳忒彌斯”計劃的開展。

  雖然特朗普狂熱地希望美國宇航員能重返月球,但國會顯然沒有像阿波羅時代那樣對此達成迅速、一致而堅定的支持。美國參議院剛剛批准了NASA總額約為235億美元的2021財年預算。雖然總額上和NASA最初提出的申請相差不多,但在花費的項目上,國會卻要求NASA把更多的錢花在與基礎科學研究相關的科目上,甚至否決了NASA終止如SOFIA機載太陽望遠鏡項目的計劃,要求NASA繼續花錢為這些項目續命。

  而對於載人登月項目,國會則抱有比較謹慎的態度。在已經基本成型的火箭和飛船之外,着陸月球的系統需要全新設計。在2021年預算中,NASA本來申請了32億美元用於該系統的研發,但參議院的預算僅批給了10億美元。不過這已經比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批準的預算版本多出了足足6億美元。

  國會不給錢支持登月,自然是有一番理由的。根據審核相關預算的委員會發布的消息,該委員會對NASA的登月計劃信心不足,認為目前月球着陸系統的成本、進度和技術風險太大,議員們擔心把錢扔進這個無底洞,有可能會耽誤其他本來可以搞出成果的項目,因此削減了相關支出。而NASA局長布里登斯廷在歡迎預算通過的同時,也明確表示,既然錢給的不夠,那2024登月肯定就搞不成了。言外之意,進度拖延的責任在國會老爺們那裡,不在NASA。

  獵戶座飛船,目前正在進行整船測試

  不過,隨着總統選舉結果的基本明朗,NASA也許不用再趕2024的死線。拜登雖然在競選過程中並沒有明確闡述自己在太空活動方面的施政原則,但根據其所在的民主黨今年發布的政治綱領看,民主黨更關注氣候變化及相關的地球研究問題,而對登月的興趣顯然沒有特朗普那麼強烈。

  當拜登還在當副總統的時候,他的領導奧巴馬上台後就砍掉了進行到一半的“星座計劃”,而這個計劃正是共和黨總統小布什為了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而提出的。當時,奧巴馬認為NASA的目標應該鎖定在更具挑戰性的、人類從未踏足的地方,比如火星和小行星。但除了慷慨激昂的講話獲得了不少掌聲外,奧巴馬任內基本沒有對這一目標進行實質性的推動。

  特朗普重新拾起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載人登月時,靠的還是小布什的星座計劃產出的火箭和飛船起家。目前來看,拜登可能不會像奧巴馬一樣,讓“阿耳忒彌斯”直接下馬,因為民主黨的綱領里也提到“支持NASA將美國人送到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地方”,但這一目標的優先級顯然低於對氣候變化的研究。

  在拜登為政權過渡而建立的網站上,防控疫情、經濟復甦、種族平等和氣候變化是新政府四個最為優先的事項。 在新冠疫情重創美國經濟的背景下,NASA的總預算大概率不會出現大幅的增加,如果氣候變化相關的任務要分得預算蛋糕中更大的一塊,載人登月就只能“靠邊站”了

  2010年,奧巴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表了激動人心的講話,描繪了美國宇航員登陸火星和小行星的美好願景

  在今年5月龍飛船成功首飛後,拜登曾經一邊祝賀美國又有了自己的載人飛船,一邊回憶起了他和奧巴馬並肩戰鬥的崢嶸歲月,感慨當年奧巴馬撒下的種子終於長成了大樹。奧巴馬在任內時十分熱衷於商業航天的發展。一方面,他推動通過了《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法案,給予了SPACE X等新興商業航天企業非常寬鬆的培育性監管政策,使得他們在諸多方面不必像傳統的大型航天企業(這些企業也是私營的)一樣,達到嚴格的監管標準之後才能進行航天活動。

  另一方面,他積極推動NASA將更多的錢花在商業航天上。剛剛發射成功的載人型龍飛船,就是在奧巴馬任內啟動的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資助下研發的。最終執行在軌任務的波音和SPACE X,總共從這個計劃中獲得了80億美元的研發資助和持續而穩定的使用訂單。

  如果拜登任內實施更多與地球觀測相關的任務,SPACE X等商業航天企業預計將享有更多的發射訂單——對於他們來說,向距離地面數百公里的近地軌道和距離地面三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已經是能夠熟練掌握的技術,也是無需繼續投入太多研發資金就能繼續盈利的技術。

  SPACE X網站上高大上的星船效果圖

  那麼美國走向深空的歷史進程,可否靠SPACE X們呢?2014年,馬斯克透漏從2012年開始,他們就在研發一種大型的適於星際航行的航天器。在換了好幾次名字後,現在這種航天器被命名為“星船”。雖然登陸火星和在火星上建立城市的美好未來早就出現在了馬斯克的PPT上,但這種航天器的研發進度實際並不像馬斯克的演講那樣激動人心。在一段時間內,馬斯克對於星船過於賣力的宣傳一度招致了甲方NASA的不滿。

  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表示“要把公司的全部資源逐步轉到BFR上來“(BFR是星船當時的名稱)。NASA局長隨即鬱悶地回應說,載人型龍飛船的進度已經跳票好幾年了。既然SPACE X有着去往火星的雄心壯志,就請他們拿出同樣的激情,專心儘速搞定只能在地球附近轉悠的載人龍飛船,好讓NASA不再被俄羅斯人敲竹槓。

  面對甲方的壓力,SPACE X不得不坦言雖然他們對星船的宣傳非常的賣力,但是投入星船的研發資源僅占公司總研發資源的5%,大部分的研發力量仍在專攻載人龍飛船。現在,星船僅僅建成了一個只裝有一台發動機的簡單原型(星船第一級需要28台)。今年夏天,馬斯克宣布在載人龍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星船將成為該公司的首要優先事項(他2019年也是這麼說的)。

  星船現在的試驗原型機

  即便星船的研發在近些年內出現較大的進展,通往月球乃至火星路仍然相當漫長。漫漫長路中,宇航員的生命保障系統如何長時間可靠運作,脫離地球磁層保護後的強宇宙線輻射如何防護,宇航員們在長時間航行中的心理問題如何解決,如何保證長時間航行中的可靠性?這些都是SPACE X那些漂亮的PPT所未曾詳細闡述的,從目前能得到的信息看,他們也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而正是由於載人深空飛行極高的複雜程度和技術難度,才使得即便是頭號超級大國舉全國之力也不能再短時間內取得成功。

  在談論2024年重返月球時,無論是美國政客、NASA官員還是專業媒體,都沒有人對SPACE X能夠在NASA的“舉國體制”之外獨立完成這件事抱有哪怕些許的希望。SPACE X倒是也參與到了“阿耳忒彌斯”中,作為月球着陸系統的三個入圍方案之一,SPACE X得到了NASA10個月的初始設計合同,經費總額為1.35億美元,成為了舉國登月的一個參與者。

  對於NASA載人登月的進展問題,《報告》中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鑑於上述多重挑戰,我們相信,到2024年底,NASA將很難讓宇航員登上月球。至少,要想實現登月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及在2030年讓宇航員到達火星——需要總統、國會和NASA強有力的、持續的領導,以及穩定及時的資金支持。”

  雖然我們國家有不少人,或是出於積極求變的動機,或是出於讓資本進入這一行業的目的,在看到SPACE X等商業航天企業宣傳的熱熱鬧鬧後,開始”反思“舉國體制,但美國人的經驗和教訓表明,要推進太空探索的前沿邊界,沒有所謂的”舉國體制”是搞不定的。商業航天的優勢在於在已經成熟的領域創造商業機會,而非推進革命性的技術革新。

  當美國航天界又要面臨政權更迭帶來的不確定性時,對於航天活動”強有力的、持續的領導,以及穩定及時的資金支持“正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發生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搗毒:“孫中山”好像是章太炎發明的
2019: 聯合國法律算個屁:英美聯手強占他國領
2018: F35是紙老虎?36架F35大象漫步透露信號
2018: 小丑雲集耍花腔 黃粱美夢終成空
2017: 下一主題 印度空軍又出事了! 這次墜機
2017: 江青評傳——第二十六章 法庭鬥爭(二
2016: 沒有硝煙但是血流成河的戰爭, 你猜!
2016: 從解放人民到鎮壓人民–中共四十年來的
2015: 土媒:俄軍空襲土耳其救援車隊 致7死10
2015: 土耳其空軍實力不俗 真打起來俄羅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