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一群白種人穿中國軍裝為祖國戍邊 千萬別叫他們老外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0年12月29日17:59: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向他們致敬!

  我們常說手是人的第二張臉,千人有千面,手也一樣。

  這是駐守在西藏阿里的一名95後邊防戰士的雙手,在低溫缺氧的高原環境下,戍邊僅兩年的他,幾乎所有的指甲都已經凹陷,每一次握筆、握槍,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折磨。

  同樣是一雙邊防戰士的手,在闖過號稱一巴掌能拍死50多隻蚊子,7隻軍犬被咬死的“百里蚊區”後,儘管戰士們已經戴上了厚厚的防蚊手套,蚊蟲依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包。

  而在千里外的喜馬拉雅北麓,記者們記錄下了塔克遜哨所一群邊防戰士的手。7隻手滿手凍瘡和血泡,沒有一隻是完好的,慘不忍睹。

  在中國綿延兩萬多公里的邊境線上,這樣一群“說得最少,干的最多”的戍邊人,數以萬計。

  他們在那些公路都修不到的地方,一步一步,用雙腳丈量着國境線,用生命捍衛鐫刻在界碑上的尊嚴,哪怕大雪封山、蚊蟲橫行、敵軍挑釁,一刻也未曾退縮。

  他們可能來自廣東,山東或者來自四川。。。。。。。他們從中國各地投奔到一起,為了同一個使命:守衛邊疆。

  但看到這張下面這張邊防戰士的圖片後,相信大多數人和軍武菌一樣,都會有點錯亂。

▲嗯?畫風突變?

  怎麼有個“老外”穿上了中國的軍裝?手裡拿的是傳統的95步槍吧?還是個陸軍上士士官?

  別急,這些有着高鼻梁、深眼窩,長相和老外幾乎一模一樣的軍人,可都是實打實的中國人。

  只不過他們是中國唯一的“原住”白種人--塔吉克族人。

  雖然長着一張“老外”臉,但他們卻有着一顆無比熱忱的中國心,數千年來,朝代更迭,但對他們而言,為祖國守衛邊境安全這個使命從未改變。

  今天,軍武菌就給大家講講翱翔於帕米爾高原的雄鷹--塔吉克族人。

  塔吉克族--中國白種人

  塔吉克族是橫跨西亞、中亞、南亞的古老民族,廣泛分布於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一般被分為高原塔吉克人和平原塔吉克人,中國的塔吉克族人則多為高原塔吉克人。

  但無論是在宗教信仰,還是語言文字上,高原塔吉克人都與塔吉克斯坦等國的主體民族平原塔吉克有着極大的區別,因此雙方都自稱為真正的塔吉克族人。

  同樣是中國少數民族,又同樣是白種人,於是就有人經常將中國塔吉克族與俄羅斯族相比較。

  但塔吉克族和俄羅斯族還不太一樣。

  中國俄羅斯族人是在當年蘇聯時期移民到中國的俄羅斯人後裔,歷經百年的同化和大範圍的跨族通婚,無論在外貌、長相、風俗等,明顯帶有中國人的特徵。

  而塔吉克族,幾千年前就在中國新疆的帕米爾高原地帶繁衍生息,屬於中國的原住民,因此塔吉克人被稱為中國唯一的“原住”白種人。

  雖然塔吉克族的姑娘很美,小伙子也很帥,但是由於宗教信仰等問題,塔吉克族是嚴格限制族人與外族通婚的。

  同時由於帕米爾高原地理位置的限制,塔吉克與外界的交流溝通一直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本民族的風俗習慣。

  但如果你要說,塔吉克人和咱中國人沒啥關係,那估計塔吉克人第一個和你急。

  從現實角度來說,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後,位於帕米爾東部的塔吉克族部落就與中央王朝確立了行政上的從屬關係。

  另一方面,帕米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在中央王朝和西方頻繁的交流中,塔吉克族和漢族等民族的民間交流也被帶動了起來,逐漸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

  從傳說角度來說,與我國壯族、苗族等民族一樣,塔吉克族是族源傳說與漢民族有血脈關係的民族。

  在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卷十二《竭盤陀國》一節中,就記載了一則名為“漢日天種”的傳說。

  “漢”指的是中國的公主,而“日天種”則是太陽神的意思,塔吉克族人自稱為“漢日天種”,即認為族人是公主和太陽神的後代。

  除此之外,在塔吉克族的民間傳說中,中國的元素也是屢見不鮮。

  比如《斯坎德爾國王和他的繼承人》,講述了一位帕米爾古代國王將王位傳給辛勞數十年的守門人,而這位守門人就是漢人。

  再比如《秦公主的傳說》,講述了秦國的秦公主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到塔吉克部落,並因此深受當地人民愛戴的故事。

  當然,大家都知道傳說這東西算不得真,但是一個民族的傳說包含的是該民族的自我定位和文化內涵,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塔吉克族的這些民間傳說,則是塔吉克民族對祖國深刻認同的真實反映。

  也正是這種刻在骨子裡的身份認同,讓塔吉克族同胞們在面對外敵入侵祖國邊境時,能夠敢於抗爭到底。

  為國駐守邊境

  中國境內的塔吉克族人目前總共有5萬人左右,主要聚居於南疆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邊境小縣城內,名叫塔什庫爾干,漢語意思為“石頭城”。

  塔什庫爾干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它同時與周邊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接壤,邊境線更是長達888.5公里,是我國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塔吉克民族自治縣。

  可以說,控制了塔什庫爾干,就等於控制了新疆與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的貿易。

  也正是因此,塔什庫爾干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外國侵略者入侵塔什庫爾幹事件。

  其中就包括了由烏茲別克人建立的浩罕汗國。

  別看如今烏茲別克人相當低調,烏茲別克斯坦在中亞更是存在感幾乎為零,但他們的祖先在18世紀初建立的浩罕汗國,是當時中亞地區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1799—1809年間,曾經作為清朝的藩屬國的浩罕國,在多年的發展後,覺得自己能和清王朝掰手腕了,於是多次出兵進犯新疆。

  而在抗擊浩罕的戰鬥中,一位名叫庫爾察克的塔吉克英雄脫穎而出。

  庫爾察克出生於塔什庫爾干,13歲時被土匪劫持,賣到中亞的布哈拉汗國,成為奴隸。身在他國的庫爾察克日夜思念祖國,逃跑多次,終於歷盡艱險返回,並加入清軍,奉旨戍守邊疆。

  上任後,浩罕汗國軍隊開始頻繁侵略南疆。

  1836年6月,浩罕軍隊數百人入境侵擾,搶掠牛羊,庫爾察克率塔吉克人奮勇抗擊,殺了敵軍20多人,奪回了牛羊,將敵軍驅逐出境。

  1836年11月,浩罕軍隊頭目胡什伯克率領2000多侵略軍,進攻塔什庫爾干城,用大炮轟開城牆。

  據資料記載,當時面對胡什伯克的恐嚇,庫爾察克絲毫不懼,他說:“色勒庫爾(塔什庫爾干地區舊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土地,我們的祖先世代居住在這裡,你們快滾回去。只要我還活着,你們就休想侵占這塊土地。”

  隨後他率領部下浴血殺敵,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殺賊數十名,因胸部中槍身死”,以至其孫英提巴哈在山北本庄防守,亦被槍傷身,其眷屬皆被擄去。

  庫爾察克的英雄事跡,後被載入長篇敘事詩《太洪》中,至今仍被塔吉克族人傳唱。

  無獨有偶,19世紀60年代,被稱為“中亞屠夫”的浩罕將領阿古柏入侵新疆,史稱“阿古柏之亂”。

  一度侵占南疆的阿古柏,派爪牙阿山夏對塔吉克人民進行嚴密防範和殘酷鎮壓。

  阿山夏在南疆大搞所謂的“戰略村”,強制塔吉克等族人遷移至塔什庫爾干和提茲那甫兩地,試圖藉此掐斷當地群眾反抗外來侵略的苗頭。

  塔吉克族頭領艾里布被迫帶上一批塔吉克人逃離新疆,在坎巨提、瓦罕、巴達克山、布哈拉(今天的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地整整流浪7年之久。

  直到1877年,左宗棠部下劉錦棠率軍進疆,艾里布借着清軍勝利契機,組織群眾回到家鄉,發動起義,殺死阿古柏的爪牙阿山夏,收復塔什庫爾干。

  也正是在清軍剿滅阿古柏勢力後,清政府加強了對塔什庫爾干地區的邊境防務,設兵站、建哨所,但更多的邊境是塔吉克族人守衛,這也是塔什庫爾干地區歷史上最早實行的軍民聯防制度。

  這樣的軍民聯防制度,在後來沙俄勾結英國悍然瓜分帕米爾,並企圖進占塔什庫爾干時,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

  三代人的傳承

  新中國成立以後,塔什庫爾干仍舊是反分裂鬥爭和維護祖國和平統一的重點區域。 

  面對長達800多公里的邊境線和複雜而艱巨的帕米爾高原環境,單靠中國邊防戰士做好邊境巡防是不夠的。

  於是,世代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人繼承了延續了千百年來的民族傳統,承擔起了協助守護邊境的任務。

  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有46條對外通道,其中41條相對次要的通道主要依靠塔吉克族等當地農牧民來守衛,由他們承擔着由“面”具體到“點”的巡邏任務。

  塔吉克人絲毫不含糊,堅持做到了24小時不間斷巡邏值班,一旦發現有外來可疑人員偷偷入境,就立刻回到村莊報告。

  這些護邊人,就是中國一支不拿槍桿子的軍隊。

  在解釋為何堅持為國戍守邊疆時,塔吉克族一位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如此說到,“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拉齊尼·巴依卡這句話的背後是一個家族三代人的辛酸護邊史。

▲舉着國旗的就是拉齊尼·巴依卡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軍正式進駐塔什庫爾干縣城,鮮艷的五星紅旗終於插到了帕米爾高原上。

  同年,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但在執行邊防巡邏任務時,官兵卻遇到了巨大的難題。

  想要抵達巡邏的目的地,需要跨越極為陡峭的山間小路,想要單純地靠徒步行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必須依靠有着“高原之舟”之稱的氂牛才行。

  此外,往返一趟需要長達3個月之久,路上時常碰見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如果沒有一名對當地熟悉、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路,邊防部隊的巡邏工作進展,根本無法展開。

  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地承擔起了嚮導員的工作,每次巡邏時,拉齊尼爺爺總是騎着氂牛走在最前面,為邊防官兵們開路。

  帕米爾高原上第一個邊境界碑,就是拉奇尼和邊防官兵們一起豎起來的,這也成為了拉齊尼家族一輩子的榮耀。

  隨着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年齡漸長,拉齊尼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接過了護邊員的接力棒。

  近40年的護邊員生涯中,拉齊尼的父親12次幫助連隊官兵脫險,1997年9月是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生中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那年,巡邏必經之路上的開拉阿甫河河水暴漲,他與邊防戰士一行5人騎着氂牛時,最前面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被湍急的河流猛地衝到了石頭上,腿部當即骨折。

  與此同時,一位邊防戰士也不小心從氂牛身上摔進了湍急的河流中,眼看就要被沖走了,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不顧傷勢,扎進河水中,將邊防戰士救了回來。可他自己卻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急救了數小時才挽回了性命。

  正是因為這悍不畏死、捨己為人的無私精神,拉齊尼的父親榮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等多項光榮稱號。

  而在拉齊尼本人十幾歲時,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如今他接過了父親、爺爺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了新一代的護邊員。

  拉齊家族的護邊歷史只是塔吉克民族護邊的縮影。

  每年有成百上千的塔吉克族人,要麼加入中國邊防部隊,要麼成為護邊員,為中國邊境的安全貢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在更遠的地方,長達2萬多公里的國境線上,類似塔吉克族這樣的“護邊員們”還有更多。

  中國的少數民族們雖然人口不多,但是他們卻一直在以各自的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

  100年前有67歲高齡土家族老將羅榮光,面對八國聯軍軍艦的火力猛攻,下令“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率領三千兵卒,誓死保衛大沽口炮台,隨後壯烈殉國。

  100年後,他們散落到中國的各個角落。

  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上:

 ▲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女兵,分布在全艦的作戰、航空等4個部門

  在行駛於新疆鐵路的列車上:

 ▲在鐵路工作的塔吉克女乘務員

  在時有衝突正面爆發的中印邊境上:

 ▲駐守中印邊境的軍官

  他們散落到中國的各個角落,聚攏起民族大團結的熊熊之火,在華夏大地上永久不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中國收購烏動力沙皇能獲哪些航發?其中
2019: 杜特爾特怒斬霸權之手!菲律賓:總統將
2018: 落後不一定挨打 腐敗必然亡國
2017: 揭秘"紫石英"號事件:國共兩
2017: 呵呵,有想贏100美元或想輸一千美元的
2016: 美國如果不是白人的美國,那就不是美國
2016: 網摘:滿清文化落後導致中國近代科技落
2015: 高分四號看中華民族的劣根性
2015: 失傳的屠龍術——為什麼毛選第五卷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