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航母路線"棄蘇轉美" 新航母戰力與"小鷹"號相當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1年01月24日18:30:2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本周,依靠各種衛星照片、旅客航拍和輪渡抓拍照片維持對正在建造中的中國海軍第二艘國產航空母艦保持關注的外界發現,這艘正在建造的航母開始了“第二層”的建造。隨着覆蓋在機庫甲板上的第一段大跨度鋼結構的組裝完成,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不同以往”的部分也即將出現了。

  機艙等模塊的出現,有力打破了“003是戰列艦”的傳聞

  關於中國航空母艦發展的技術路線,在不同時期,隨着中國造船工業的技術水平、對航空母艦的了解程度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的變化,一直也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中。上世紀70年代中國第一次上馬航母項目時,中國瞄準的是類似法國“克萊蒙梭”級那樣排水量3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探討航母方案時,理想航母變成了4.5萬噸的中型航母,但整體思路依然是“克萊蒙梭”式的。

  如果要抓住矛盾重點,這些方案都認為彈射起飛、阻攔着艦是中國航母艦載機最合理的技術路線,這是常規艦載機當時在航母上起降的唯一途徑,而類似“鷂”式這樣垂直起降的艦載機技術難度遠遠超出了當時中國航空工業的能力上限,技術上更不現實;而在航母噸位上選擇中型,既是對我國當時船舶工業水平實事求是的判斷,也是對我國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清醒認識。

  即便如此,想要從航母平台到艦載機,都完全不藉助外來技術產品,實現中國自主研發,對於當時的中國軍工體系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戰。也正因此,上世紀80年代,我國一度考慮過從美國或者法國引進退役中型航母的做法,而在上世紀90年代許多暢想中國航母未來發展方向的官方和非官方文獻裡,不約而同地將建造2萬噸級直升機航母作為中國自主航母發展的第一步“練手”。從其他一些國家的航母發展道路看,這樣的選擇算是比較穩健的。但是隨着“瓦良格”號航母的來華,中國航母的發展路線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如果當年的技術路線走下去,一種歷史可能性……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的來華並非孤立事件,而是象徵着蘇聯航母技術發展路徑在歷經近30年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因為蘇東劇變後陷入全面停滯。相比從西方零散獲得的航母和艦載機技術細節,蘇聯解體後,包括航母平台、艦載機、艦載航空兵訓練等一系列與航母相關的體系化設備雖不至於打包待售,但對於中國軍工而言,都具備了一探究竟的可能性。加上此前中國引進生產的蘇-27戰機與蘇-33艦載機在技術上的一脈相承,在引進未完成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後,儘快利用蘇聯解體前的航母和艦載機技術發展本國的航母力量,已經成了各界公認的最快途徑。

  至於將“瓦良格”號利用中國軍工技術產品續建成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隨後又在全面掌握俄式航母設計特點後建造了整體構型相似,但在各種具體設計上有不少改進的山東艦,則是我國在摸透俄式航母技術路線和保障中國海軍作戰能力雙重需要下增強戰鬥力的階段性選擇。

  如今我們看到開工建造的大型平甲板,彈射起飛/阻攔着艦的航母,以及相配套的彈射型艦載機、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等產品,一方面是建立在我們已掌握的俄式航母的技術基礎之上,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新時代對於航母需求的全面升級。用更加直白的說法,中國的航母技術路線從“蘇聯路線”轉到了“美國路線”。

  在擁有了可用的航母以後,中國就開始在新產品上彌補當代產品的不足,這是正常的軍工產業邏輯

  在各國航母發展的技術線上,“技術變軌”本身並不罕見,同為亞洲國家的印度就曾在航母發展上多次橫跳。第一代的印度航母是採購英國的彈射起飛/阻攔着艦的輕型航母,第二代則是1987年引進,使用“海鷂”垂直起降戰機的輕型航母,第三代則是俄羅斯贈送並收取改裝費的“超日王”號航母,使用了蘇聯特色的滑躍起飛/阻攔着艦體系。

  在50年裡兩次變換航母技術路線,印度之所以變換得如此頻繁,主要原因還是本國的技術基礎實在薄弱,從航母到艦載機都完全依靠外購,技術路線的選擇高度依賴國際軍火市場,印度本身沒得選擇。而眼下隨着印度本國軍事工業有所起色,印度的自製航母和艦載機也選擇了滑躍起飛/阻攔着艦的“蘇聯體系”。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印度就對這條道路完全滿意,在印度軍方的未來展望中,不止一次提出未來將要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將採用彈射器,甚至還要採用核動力,成為毫無疑問的“美式路線”。

  當然,印度國防工業基礎也限制了印度航母產業的升級

  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情況看,正在建造的新一艘國產航母的水線長度至少在300米左右,艦寬也達到了40米級別,相比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有顯著的增加,儘管這對於航母噸位的增長還很難輕易量化,但加上對機庫和飛行甲板面積的進一步拓展,再算上新一代艦載機在占地面積上較殲-15明顯減小,即使考慮要搭載新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需求,國產新航母的載機數量也肯定會比現有的兩艘航母有明顯的增加。如果安排得當,加上甲板上系留的艦載機,該艦的載機量甚至有望超越經過最後一次現代化改造的美國“中途島”號航母,達到美國常規動力超級航母“福萊斯特”級或者“小鷹”級的水平。

  施老繼續鼓吹FC-31上艦!

  相比於其他對解放軍意義重大的大型關鍵軍事裝備的研製工作,諸如戰略轟炸機、核動力潛艇、新一代殲擊機或者下一代戰略導彈,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相對更難保密,也因此成為外界認知和了解中國海上力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國航空母艦體量與載機量的增加,某種程度上也直接表明了中國航母的戰鬥力提升速度。隨着與美國海軍處於同一量級的大型航母的出現,未來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必然將具備不亞於美國海軍的作戰能力,這種力量的“平衡”,對於自冷戰以來就在海上占據絕對優勢的美國海軍而言也可謂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噸位巨大的主戰艦艇領域,未來世界的科技樹將會如何變動發展,無疑是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0%(0)
0%(0)
    考慮到先進的電子雷達技術和電磁彈射、中壓直流全電配置系統  /無內容 - 大智本行 01/31/21 (61)
      光是電磁彈射系統戰機起飛效率就至少是蒸汽彈射系統的1.5倍  /無內容 - 大智本行 01/31/21 (66)
        毫無疑問,003航母的綜合戰力明顯是遠遠大於“小鷹號”航母的  /無內容 - 大智本行 01/31/21 (5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武漢病毒口罩漲價與戰爭潛力
2020: 全面抗戰後蔣介石依然向日本支付庚子賠
2019: 鐵血川軍(zt)
2019: 印度崛起是歷史必然?坐擁三大優勢想不
2018: "長征, 毛主席以蔑視的目光注視國
2018: 中國空軍三年內或服役40架運20 將比肩
2017: 我率先製備出5納米柵長碳納米管
2017: 澳洲智庫: 中國軍力將更強,不會被川普
2016: 讓大陸人民徹底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2016: 中國假共跟手下的國台辦是今日台獨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