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自稱為“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 為何無法呼吸了?
送交者: 嵐少爺 2021年05月07日18:53:2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民族自豪感可以用來膨脹胸脯,但要填滿肺腑,需要空氣。

  載止5月6日,印度媒體報告,過去24小時,印度日增長412373例新冠狀病毒病例,這是迄今為止單日增幅最大的一天,另外還創下了3979例的新增死亡記錄。

  昨天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說,印度疫情的形勢被“嚴重低估”,印度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已經達到官方報告數字的20倍到30倍。

  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14天保持在30萬例以上,已經完全擊穿印度的醫療健康防線。

  根據印官方醫療機構估算,印度現存300多萬新冠肺炎患者中,大約有5%至10%需要用氧,但在已入院的患者中,卻有超過一半的人需要用氧治療。

  由於印度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在飆升,印度醫用氧氣供求關係出現斷崖式缺口。

  在我們的印象里,制氧好像也不是太難。

  學過化學的朋友大多知道電解水能製取氫氣和氧氣,當我們給水通上直流電,電流會將水分子拆開,在電源的正極會產生氧氣,同時在負極會產生氫氣。

  ▲電解水可以獲取氧氣

  哪怕是醫用的純氧,好像也不怎麼稀缺,有些有需求的家庭,為了吸氧方便,甚至買了便攜式制氧機,貴的也不過幾千塊錢,便宜的也就幾百。

  看起來不那麼高大上的氧氣,怎麼在印度就這麼稀缺了呢?

  01。

  張文宏醫生談印度疫情失控時說,當氧氣供給跟不上的時候,很多年輕的病人也可能會死去,原本他們只要有一口氧氣吸就能活下來。

  對於新冠患者來說,氧氣勝過任何藥物,氧氣就是生存的希望,然而印度現在最缺的就是醫用氧氣。

  製取氧氣的方法基本有四種:

  第一種電解法,儘管生成的氧氣純度高,但成本過高,不適合大規模生產。

  第二種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生成氧氣,缺點也是成本過高,不適合大規模生產。

  第三種分餾法,在冷卻的同時對空氣進行加壓,空氣中少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首先被過濾掉,緊接着氧氣也會變成液體,從而被進一步分離出來。

  這種方法可以獲得純度超過99%的氧氣,但是需要一整套複雜的設備,並且冷卻和加壓的過程也比較耗能,醫院裡使用的醫用氧氣通常是採用此法進行工業化製取。

  ▲分餾法制氧氣示意圖

  第四種過濾法,主要是利用沸石的分子結構,把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分開,由於無須加壓製冷,也少了複雜昂貴的分餾塔,常見的便攜式制氧機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通過沸石的分子篩分離氧氣

  (圖源: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出口印度的便攜式制氧機

  印度缺氧氣,體現在氧氣從生產到使用的整根鏈條上。

  由於印度公立醫院總體資源緊張,大部分都沒有配備專用制氧設備和氣體輸送管道,醫療用氧仍嚴重依賴氧氣鋼瓶。

  制氧廠生產的氧氣並非氣體,而是高純度(99.5%)液態氧,液態氧需要低溫儲存在專用鋼罐內。

  ▲印度開始動用空軍運輸機空運液氧

  由於醫用氧氣使用相對較為分散,首先需要從制氧廠將液態氧運輸到氧氣轉化分配站,並經過復溫轉化成高壓氣態氧,再被分裝到醫院使用的圓柱狀氧氣瓶中。

  氧氣瓶是儲存和運輸氧氣用的高壓容器,一般用合金結構鋼熱沖、壓制而成,其實製造工藝不算複雜,但質量要求較高。

  因此,生產製造時要嚴格按照程序和規範生產,一旦質量不合格的氧氣瓶流入市場,不僅不能救命,反而會成為“炸彈”,十分危險。

  印度氧氣生產被控制在少數幾家像Inox這樣的大型企業手裡,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鋼鐵和化工地帶。

  而印度北部和中部的一些新冠病毒病例數量很高的邦,例如德里,中央邦和比哈爾邦,並沒有自己的生產能力。

  根據2020年4月編制的官方數據,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賈坎德邦,奧里薩邦,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這八個邦占印度專用氧氣總產量的近80%。

  由於印度短期內很難找到足額的液氧運輸罐車和鋼瓶,所以儘管這些企業每天能生產幾千噸醫用氧氣,卻很難將生產出來的氧氣輸送到醫院手中。

  ▲這種運輸液氧的罐裝車

  在印度各邦也是一車難求

  這就導致東部、南部地區氧氣積壓,而北部、西部地區“一氣難求”。

  為了制氧,印度甚至拆了部分“光輝”戰鬥機的機載制氧機,將其提供給醫療資源最窘迫的地方。

  ▲(圖源:中國青年網)

  “光輝”戰鬥機的機載制氧機可以每分鐘生產1000升的氧氣,沒想到性能低劣的“光輝”,盡然能如此意外地發揮出為醫院供氧的作用。

  其實,同樣的問題在一些非洲國家也一樣存在,林德集團( Linde Group)和法國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e)生產醫用氧氣的複雜流程和高昂價格,正在逼迫非洲的醫院為了醫用氧氣的供應而苦苦掙扎。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還有那種看起來很簡單的使用沸石的制氧機嗎?多造一些制氧機不就行了嗎?

  很可惜,這種家用制氧機根本應付不了大規模爆發的疫情,真正需要用的氧氣,必須是像武漢火神山醫院那種使用工業化生產的醫療用氧。

  ▲中國製造的小型工業化制氧機

  但是,要大批量地工業化生產醫療用氧是件容易的事嗎?

  02。

  制氧機確切地來說應該叫空分設備,或者叫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

  曾經我國和印度一樣,甚至更慘,制氧業在解放前是一片空白,十分落後。

  幾個主要城市(沿海的大城市)的幾家氧氣廠總共只有89套(10-200立方米/時)洋設備,總制氧容量是3415立方米/時。

  要想發展工業,首先要大煉鋼鐵,而煉鋼則需要大量濃度99%以上的氧氣。

  所以,每一個鋼廠都必須是一個超級制氧廠。

  為解決經濟恢復時期的用氧困難,1951年中共哈爾濱市委向哈爾濱市工業局下達組織試製制氧機的任務。

  哈爾濱市工業局委派該局技術窒主任工程師宋風賓主持這項試製工作,並把試製任務落實到哈爾濱第一機械廠。

  ▲彼時的哈爾濱第一機械廠

  還承擔着修理蘇制坦克支援抗美援朝的任務

  1945年日軍敗退時,一套25立方米/時的制氧機被蘇軍截留在哈爾濱王崗火車站,哈爾濱第一機械廠參加了這台制氧機的修復工作,經過努力於1951年修復出氧,同時積累了一些技術經驗。

  哈爾濱第一機械廠在接受任務後,立即組織蘇聯工程師克拉斯諾別夫柴夫和那茨耶夫斯基兄弟等人進行設計,並派技術員李宏遠等參加設計工作。

  根據找來的俄文資料(蘇制C-30型30立方米/時制氧機),結合修復日本25立方米/時制氧機的經驗,哈一機於1953年1月設計完成高壓流程的30立方米/時制氧機全套圖紙,克服重重困難,於1953年底完成兩套30立方米/時制氧機的試製。

  經試車運轉,制氧機達到設計指標,氧產量達到30立方米/時、氧純度達99.2%,填補了國家空白。

  1960年,杭州通用機器廠共生產30立方米/時制氧機12套、12L/時液氧設備2套,形成最初的成批生產。

  ▲杭氧老廠區大門

  雖然都是高壓流程的小型空分設備,但我國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工業從此誕生,並走上了工業性成批生產的軌道。

  1965年,我國的開封空分設備廠建成投產,於1969年開發出國內第一套全低壓蓄冷器流程的3200立方米/時制氧機,並於1969年製造出用於空分設備的板翅式換熱器。

  這時,雖然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但國產設備仍然存在着產品產量和純度難達標、能耗高、可靠性差等各種不足。

  到了80年代,在引進歐洲大型空分設備設計、製造技術後,我國的大中型空分設備設計、製造水平迅速提高,空分流程進步到分子篩吸附的全低壓流程。

  但是,在當時一些“造不如買”思想的影響下,與當年的運-10大飛機的項目命運一樣,原來從事制氧裝備研製單位的開發項目相繼中止,我國制氧技術的開發進入低谷。

  ▲1985年,“運-10”停飛

  直到90年代,我國空分設備製造業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新一代的大膨脹比增壓透平膨脹機、常溫分子篩淨化、規整填料精餾塔技術、全精餾(無氫)制氬流程空分設備。

  此時的國內企業也突破了流程組織、流程計算、精餾計算等空分設備設計技術的難關,掌握了空分設備設計製造的全部技術要領,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使國產空分設備的產量、純度、氧提取率、單位氧能耗等技術參數指標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國產空分設備最大規格從1萬立方米/時上升到了1.5萬立方米/時。

  但此時國產空分設備在機械方面(特別是三機一泵)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對於內壓縮流程技術所需要的高壓的3MPA以上的空氣增壓機來說,基本上還需要靠進口。

  作為煤化工的核心設備,一套每年400萬噸煤間接液化制油裝置,需要12套十萬等級空分設備。

  ▲十萬等級空分設備

  到2015年,全國在建、待核準的煤化工項目,需要此類規模的空分壓縮機近百套。

  在此之前,這項核心技術被西門子、曼透平等國際工業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很難在這個領域分得訂單。

  2011年,沈鼓集團集中優勢資源,成立了一支強大的由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

  2013年8月,崔連順等人承擔了研製十萬空分機組這一艱巨的任務。

  2014年12月5日,十萬空分轉子在南京汽輪機廠完成了高速動平衡,各項參數全部達標,性能合格。

  2015年8月23日凌晨1點30分,機組完美地經歷了暖機、越過臨界轉速、升速等一系列實驗,十萬空分壓縮機,試車成功!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主席團主席隋永濱曾提到:“十萬空分裝置的國產化,是中國製造業長久以來的中國夢。”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首台十萬空分裝置壓縮機組,與德國西門子、曼透平等巨頭的技術並駕齊驅,中國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可以生產大型空分裝置壓縮機組的國家之一。

  同時使得中國人掌握核心技術,並在國際工業裝備製造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陝鼓動力全國產化10萬nm/h等級

  空分壓縮機試車成功

  這是進入21世紀後,一大批民族空分設備製造企業緊跟世界空分技術發展的步伐,通過自主創新、自主研發,開發了適用於冶金、石化、新型煤化工需要的不同內壓縮流程的大型空分設備的一個縮影。

  這更是中國工業從仿製、引進技術到自主研發、快速發展這一艱辛歷程的一個縮影!

  03。

  在去年的武漢抗疫保衛戰中,正是因為靠着武鋼這個巨無霸,氧氣的產能才足以支持全武漢的使用。

  武鋼在疫情嚴重時每天的液氧產能是200立方米,約等於230噸/天,而印度醫用氧氣產能最大的是喀拉拉邦,也才300噸/天(“邦”相當於中國的“省”)。

  但是印度現有病例是武漢的40倍,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30多萬的數量飆升。

  而且這還只是檢測到的病例,更多的病例連檢測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這不是某個環節的單一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綜合問題。

  印度只靠各種“買買買”和八方求助能解決困難嗎?

  為什麼我們如此熱切地要在產業鏈的各個領域都要實現國產替代?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別人卡脖子,才能避免在危險時刻被徹底斷供的風險。

  越基礎,越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國產化和工業化程度低下,帶給印度的是孱弱的國家底子,和不堪的基礎設施。

  72年前,面對那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連印度都不如的國家,偉人曾明確指出,要想改變貧窮落後、被動挨打的局面,唯一的道路就是實現國家工業化。

  在他的指引下,幾代中國人通過孜孜不倦地努力,在短短幾十年間,從舊中國遺留下的廢墟上,逐步建立起一套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正是憑藉這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我們才取得了抗疫鬥爭的偉大勝利。

  我們的氧氣鋼瓶、制氧機、工業氣體運輸設備產能才能獨步全球。

  我們才有能力向印度提供這麼多的救援物資,體現大國擔當。

  ▲中國駐印大使孫衛東公布援印物資進展情況

  (圖源: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所以,印度真要是想敞開喉嚨自由呼吸,怕是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一個國家的物理基礎還是殘缺不全的時候,那在危急時刻連呼吸都不能自由。

  一個不能自由呼吸的國度,單靠“民主”,絕對無法被拯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F35戰機缺陷太多 美軍將不得不限制其服
2020: 轟6k算不算戰略轟炸機?三大性能還需完
2019: 美國發射洲際導彈,極速24馬赫,可攜“
2019: 美艦“超負荷”到南海挑釁啥都撈不着
2018: 半島局勢剛剛緩和,剛剛一則消息讓韓國
2018: 美陷入兩難境地 土耳其大國夢昭然若揭
2017: 習近平沒有道德招感力亦缺乏包容和駕馭
2017: 土共說朝鮮半島爆發戰爭1%的可能性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