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四組神秘代號 都是什麼含義?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1年06月17日18:28: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

  這是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圖片

  △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湯洪波、聶海勝、劉伯明

  按計劃,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執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駐留約3個月後,搭乘飛船返回艙返回東風着陸場。

  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的開始,要從51年前,1970年4月24日那個夜晚說起……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國成為了全世界第五個有能力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中,有幾組你必須知道的數字:“714” “863” “921” “507

  它們都代表着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714工程”

  1970年4月24日夜晚,“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正是在這一天,位於北京城西的解放軍工程兵招待所里,一場討論會正在進行,討論的中心議題只有一個:中國未來載人航天飛船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早在1967年6月,在錢學森的安排下,七機部第八設計院就成立了載人飛船總體研究室,3個月後,錢學森興奮地告訴科研人員,中央已經給飛船取了一個名字——“曙光號”,在他的領導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始研究與籌備。

  圖片

  在“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80天后,國防科委的一份秘密報告送到了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辦公桌上。報告中明確提出:即着手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並開始選拔、訓練航天員。毛澤東在這份文件上畫圈,表示同意。“曙光一號”至此有了一個秘密代號“714工程”。錢學森作為載人航天的技術主帥,開始全面推進各個系統的研製工作。

  圖片

  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薄弱的綜合國力讓“曙光一號”研製工程舉步維艱。根據實際情況,毛澤東、周恩來決定,“714工程”暫時停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錢學森在高層會議中了解到國民經濟總體情況和諸多困難時,便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搞衛星、飛船要考慮國民經濟總的形勢,看來飛船要放慢一些,先搞一些技術儲備。

  身為航天技術主帥的錢學森,正是在這一時期,為後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再次起飛,構築起完整的前瞻性布局:亞洲最大的風洞群、遠洋測量系統、遍布全國的測控網,中國航天事業按照錢學森的構想一步步向前邁進。

  “863計劃”

  1986年3月,一份聯名信被送到鄧小平的辦公桌上。在信中,四位科學家以急迫的心情建議中央儘快制定規劃,跟蹤世界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縮小與國際上的差距。鄧小平迅速批覆,“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

  圖片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863計劃”。停滯了十年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終於等來新的時代機遇。

  很快,一個全國60多家科研單位、2000多人參與的大論證開始了。經過反覆篩選,五套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技術方案擺在專家組面前。在這五套方案中,四套為航天飛機,只有一套是載人飛船。論證中,“機派”與“船派”,成為了擺在中國人面前兩條完全不同的路。選擇從哪裡起步?各有道理,爭論異常激烈。

  抉擇的十字路口,人們想到了錢學森。專家組特意徵求錢學森的意見。一直沉默的錢學森用10個字進行答覆:“應將飛船方案也報中央”。這至關重要的十個字,清楚地表達了錢學森的判斷。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會議決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工程代號“921”。60歲的王永志被任命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59歲的戚發軔擔任載人飛船總設計師。兩位總設計師的人生軌跡,都是在錢學森的引領下,成為“兩彈一星”時期優秀的年輕科研人員。

  新的載人飛船被命名為“神舟號”,它的設計起點,瞄準俄羅斯當時最先進的“聯盟TM”型號,由推進艙、軌道艙、返回艙構成。新的載人火箭“長征二號F”,可以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將近8噸的飛船送入距地面200公里的軌道,同時還具有應急故障檢測和逃生功能。火箭頂端的逃逸塔將在任何意外發生的2秒鐘內,挽救航天員的生命。

  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長征2F”運載火箭先後抵達酒泉發射場。它們的背後是全國110多個科研院所、3000多個協作單位、數十萬人員近十年的全部心血。

  11月20日凌晨,“神舟一號”進入太空,飛行21小時後返回地球,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着陸場。在隨後的幾年中,“神舟二號”、“三號”、“四號”無人試驗飛船全部獲得成功。中國人進入太空的征程已經近在咫尺。全世界都在等待着中國航天員的亮相。

  “507所”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為了“曙光號”載人飛船的試驗,在錢學森的直接安排下,一個專門負責航天員培養、研究宇宙醫學科學及工程的部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07所正式組建,也就是今天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1967年,錢學森在一封來信上的修改,將宇宙空間技術正式定名為“航天”。1998年,14位年輕人從全國各地會聚到這裡,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完成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人生重大轉型,成為最早一批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將搭載一名航天員前往太空。10月14日,楊利偉正式接到通知,由他進入“神舟五號”執行首飛任務。此時的錢學森已經92歲高齡,身體的原因讓他只能在床榻上和億萬中國人一起注視着“神舟五號”。

  圖片

  回到北京的楊利偉,專程來到錢學森家中,向老人報到。從“神舟五號”開始,每一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都會來到錢學森的家中,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行中國第一次出艙行走,在地球上,億萬人注視着翟志剛手中的那面五星紅旗,在這裡面有一雙老航天人的眼睛,滄桑卻依然明亮。“神舟七號”,成為錢學森一生中看到的最後一次中國載人航天任務。

  2003.10.15

  10月15日上午9時,“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飛行590秒時,楊利偉擺脫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終於迎來了第一位中國人。21小時23分鐘,“神舟五號“繞地球飛行14圈後成功返回。楊利偉完成了人類第241次太空飛行。

  圖片

  2005.10.12-1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歷時115小時33分,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

  圖片

  2008.9.25-28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乘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在太空飛行46圈,歷時68小時。

  圖片

  △圖:翟志剛出艙後展示中國國旗

  2011.1.14

  2011年1月14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航天空間出艙活動工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1.11.1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承載着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時07分進入軌道。

  圖片

  2011.11.3和14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了兩次空間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圖片

  2013.6.11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開啟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

  圖片

  2016.9.15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圖片

  2016.10.17

  2016年10月17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圖片

  2016.10.19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神舟十一號搭載景海鵬、陳冬,完成了中國第六次載人飛行任務。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

  二十多年來

  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

  讓中國人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越走越遠

  期待中國載人航天

  再一次圓夢太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中國沒有意願與印度為敵,印度是否挨揍
2020: 士兵打下一架飛機,全軍正狂歡,來了封
2019: 坑完美軍坑盟友?美媒連曝F-35戰機多項
2019: 中國核彈頭數量比去年不降反增 超印度1
2018: 急告:習近平大量進口轉基因糧食進入中
2018: 東風41影響美國的核戰略
2017: 佩服南韓總統, 真是前赴後繼, 文再寅
2017: 美軍驅逐艦被菲律賓貨船給撞壞了,滑稽
2016: 深度:越失蹤巡邏機比蘇30還強 被稱神
2016: 中國派出4艘軍艦搜救越南在南海失事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