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从台湾前途模式想到的
送交者: 李 理 2006年04月07日09:46:4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从台湾前途模式想到的 (2006-04-07)

  提起台湾的前途问题,一般人马上就会想到“统一”或“独立”这两种形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无论“统一”还是“独立”都是出自于政府或政党的倡导,但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关心台湾前途命运的个人提出的方案。在所在方案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一国两制”的“统一”模式

  中国在与英国完成香港问题协议草案后,就将“一国两制”作为未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模式。

  一九八四年邓小平首次明确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涵义:“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二、具有“终极统一”性质的模式

  1、 德国模式

  一九七六年,亲国民党的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研究部主任克来恩(Ray Cline)在国会作证时,提出“德国模式”来解决美中关系正常引发的台湾地位问题。

  东西德在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缔结解决双方对立关系的“基本条约”。根据条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权利平等之基础上,发展正常之毗邻关系。两国皆受联合国宪章之目标及原则的指导,尤其是所有国家之主动权平等,尊重独立、自主及领土完整,自决权利,保障人权及不作歧视,两国于现在及未来加强彼此边界之不可侵性,并对其领土之完整,负有无限之尊重义务。双方皆同意,任何一方皆不得在国际上代表他方,或以他方之名义而行为。双方皆遵守自限其主权于国家领域内之原则。双方皆对他方内政及外交事务之独立自主予以尊重。基于此,双方皆承认他方事实存在之合法性。但德国模式并不表示放弃统一,西德联邦政府表示,基本条约并未违背“基本法”重新统一国家之命令,只是屈服于现实而将统一的希望摆在未来。

  2、 国协模式

  一九八二年由张旭成提出。张旭成认为:“在许多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中,‘中国国协’(The Commonwealth of China)这个了值得进一步探索。在一个国联里,两个构成要素能够同时存在、分离,在经济和外交上亦可以建立关系。”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国协”是“大英国协”(Commonwealth of Nations)。由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s)与昔日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一些自治邻及国家等组成。以“国协模式”解决台湾前途的优点是寓独立于统一之中。

  3、 多体制国家

  “多体制国家”模式,是魏镛在“双重承认”基础上提出的,其要点是承认大陆与台湾是“一个中国”,但又认识到中国境内现有两个国际法主体之现实情况;这两个国际法主体不必相互承认,双方也不必放弃对他方主权之主张;不妨害中国和平统一,但统一不得使用武力;一国虽已承认中共,仍可以国家之态度对待台湾,但可不承认台湾对中共控制区之主权。

  4、 邦联模式

  “邦联模式”是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二日由费希平提出来的。所谓“邦联”(confederation of states)是两个以上的国家基于某些原因而设立的一种联合,在各分子国(several state)之上并没有一个更高的国家动态。此模式类似一种国际会议,将统一摆在未来。

  5、 联邦模式

  “联邦模式”是由朱高正提出的。此模式提出达成统一的前提是中国大陆须先实行符合现代民主原则的联邦制度,而后台湾再依人民意愿,成为联邦之一员。

  6、雷震的“中华台湾民主国”模式

  在国民党逐出联合国时雷震提出“从速宣布我们的国号为中华台湾民主国”,“表示只代表台湾”才能突破外交孤立,“确保台湾”。雷震认为“中华台湾民主国”的国号中,采用“中华”两字,可以“表示没有放弃法统,也可保自尊,使大陆人心上获得安慰”,采用“台湾”两字,则是表明“统治的土地,本来叫做台湾,今将台湾二字放在国号里,那就不是神话了”,“尤其可以来自台湾人心理上的不平衡”。

  此模式是想借助国家象征符号来解决认同和情绪冲突,其主张“没有放弃法统”,那么其终极点也包含着统一的因素。

  三、台湾绝对独立的模式

  1、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是提出“国协模式”的张旭成在一九七八年提出的。其模式是想“使台湾成为远东的新加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和平共存”的两个国家。

  2、中华民国独立模式

  “中华民国独立模式”即是以“中华民国”的名号宣布独立。

  2、 台湾独立模式

  “台湾独立模式”即是由李登辉、陈水扁等主张的以台澎既有土地和人口做基础,制定宪政体制,形成政府,宣布成立以“台湾”为国号的国家。

  从以上三大类模式中,我们可以分析看到,主张“统一”或“终极统一”的模式占绝大多数。“终极统一”模式尽管存在着诸如“两个国家”、“两个实体”等诸多不能为我们接受的因素,但对“统一”的认可,表明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一般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基于国际法、国际政治的可行性及大陆、台湾及美国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由于国际社会普遍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但由于中国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都同样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理念,因此,世界各国依据“排他性承认”的原则,在与中国建交时,都撤销了对“中华民国政府的承认”,也就是表明不承认台湾是具有“独立国家”性质。也正是在这一国际普遍共识的基础上,邓小平才建设性地提出“一国两制”。

  就“台湾独立”模式来看,尽管主张独立的政党及某些政治人物口中说台湾独立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稍懂一点历史的人谁都知道,“台湾独立”在历史上经历过二次大的质变。日据时期的“台湾独立”运动,其目的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主张自治,但其“母国”是中国,所以才有赖和的“原乡人的血只有流回原乡才能沸腾”这样话语。第二次是以“二二八事件”为起源,其主质是意在反抗国民党的残酷压迫。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常常将雷震提出的“中华台湾民主国”作为台独的引证,实质是不懂历史的表现,雷震明确表明其“没有放弃法统”,那么它所主张的所谓“国家”与“中华民国”又有什么区别呢!另外从提出主张绝对独立的“新加坡”模式的张旭成将其台海未来发展模式从“新加坡”模式改为具有终极统一性质的“国协模式”,也可以看出即使是主张台独的人士也明白“台湾独立”是没有国际法依据,更缺少国际正常运作空间的。

  从以前的模式分析来看,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两岸要走向和平统一,不仅仅是大陆自己的“单相思”,必须尊重台湾方面的意愿与态度。由于近年台湾迅速迈向民主化,以台湾为本位而非以统一为本位的国家政治的自主意识不断近提升,台湾方面甚至推出以“特殊国与国关系”的主张定位两岸关系,但这在本质上反面强化了北京对台湾走向台独的疑虑,引发两岸关系时有紧张。中国在国际交流中不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这就使台湾方面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反面使自己的国际空间越来越小,现在只剩下花钱买来的二十九个小国家承认它。这二十九个小的国家,有的小到跟台湾那个日月潭一般大,二十九个国家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还不到世界的1%,它们的生产毛额全部加起来还不到世界1·5%。事实上,消极地看,如果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纵使台北想自异于中国大陆而寻求独立,在国际不接受、不承认的现实下,也难言有任何可以落实的空间,这一点可能就连陈水扁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其实未来台湾能否在寻求国家政治的自主性的过程中,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和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来寻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参考大陆对统一的要求,使双方能达成某些共识,这是两岸能否走向和平统一的关键所在。

  最近几个月来,台湾“陆委会”、TVBS、《联合报》及《中国时报》的民调数字纷纷显示,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所提“一国两制”接受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现象,由稍早的16%上升到29%,甚至有高达30%以上者,这种发展趋势非常值得关注与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陆在最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良好效果,经济持续高度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陈水扁当政以来玩政治、拚选票,致使台湾经济不断衰退,民心厌倦政治恶斗,回归理性的一种表现。

  但从以上多种模式的出现来看,台湾方面还不能接受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模式的,如果大陆不把它视此为台湾拒绝统一的遁词的话,它必须以更灵活、宽松的态度处理其对台政策,包括重新思考“一国两制”的结构,或是以务实、弹性、全面的方式,来诠释“一国两制”的模式,以减低台湾人对“一国两制”统一模式的疑虑。其实我觉得“一国两制”的好处就在于它以统一的形式包容着差异,并能提供给差异各方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提供了一种动态稳定的可能性,在现在的情况下能够在两岸之间架构和平态势,随意时间的发展,如果一旦统一的因素加大,那么就自然而合;但如果条件还是不成熟,则这个和平的架构也可以充分满足各方的要求,但“一国两制”确实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一模糊,所以,这就要求大陆对台政策要有更新的思维,真正作到与时俱进,勇于突破,敢于创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评冼岩的“焦国标现象”论
2005: 中国军人眼中的美国军校
2004: 李敖有话说(22):错误人选传达错误讯息
2004: 谁会为失去台湾负责任?---- 警惕中国
2003: 西方媒体撒谎其实无可厚非
2003: 海湾战争的是与非
2002: 布什试探放弃一个中国政策
2002: 中国的强大与外蒙,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