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5034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3
送交者: 匝瑜 2023年03月24日04:58:3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3

 

陳誠,人稱“小委員長”、“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萬能的陳誠”、“常敗將軍”、“三昌將軍”等等等等,此時為第9戰區司令長官,同時還兼任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部長、湖北省主席、航空委員會委員、中央訓練委員會主任委員、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書記長、中央訓練團教育長等等等等,這個小委員長是大委員長一日不可或缺的人物。咱們在電影上看到國民黨將領一聽到“蔣委員長”幾個字的時候,就像挨了鞭子一樣從椅子上跳起來立正,這個規矩就是小委員長給立下的。

1931年7月第三次江西剿共,陳誠擔任第二路指揮官,率領第18軍參戰。直到9月戰爭結束,陳誠的部隊都沒有跟紅軍交過火,甚至連紅軍的影子都沒見到。飯桶何應欽大罵陳誠是飯桶,白白浪費了第18軍這個王牌軍的作用。而江西省主席熊式輝也給蔣介石發電報說,“辭修驕橫,目中無人,不聽勸阻,慘遭失敗,其責非淺,望委座撤銷他全職,改編十八軍。”小人麼,媚上傲下自古皆然,沒有例外。

撤職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大委員長親口說過“中正一日不可無辭修”,不僅不能撤職還要升職,1932年12月第四次江西剿共陳誠任總指揮,這次總算知道打仗是要見面、是要開槍的,命令部隊堅決前進,結果是屢屢中計,羅卓英所指揮的第1縱隊第52、第59師被全殲,兩個師長李明、陳時驥做了俘虜,第52師師長李明傷重當夜即死,而第59師師長陳時驥被俘後思想發生轉化,不願再回再回國民黨陣營,可惜在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時被秘密處決。第11師差點全滅,師長肖乾重傷,這可都是土木系的基幹部隊和直屬部隊啊,蔣介石聞訊後在手記中寫到,“此次挫失,慘淒異常,實有生以來惟一之隱痛!”陳誠就算臉皮再厚也覺得說不過去了,在日記上寫下了“誠雖不敏,獨生為羞”,日記是這樣寫的,不過真身又苟活了30多年。部隊的戰鬥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特別是第11師,那是頂尖的部隊,可是仗打成這麼個熊德行,這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還是共軍太狡猾?

1947年8月,陳誠任東北行轅主任,結果搞得一塌糊塗,東北丟掉之後,1948年4月國民大會,白崇禧做軍事報告,結果全體代表齊聲呼喊“殺陳誠、謝天下”。陳誠實在不能算是軍事將領,即便是參謀人員也不能算得上,雖然當過什麼黃埔軍校的教官,不過咱們也都知道高校老師是個啥水平是不是?照本宣科不出錯就算優秀,要是有點兒什麼別人搞不出來的東西,那只能指望祖墳冒青煙了。

抗戰八年,陳誠未立一功。1943年的鄂西會戰,雖然日軍退回出發陣地,但也不是單單陳誠指揮第6戰區所取得“成績”,其中還“特邀”第74軍和第79軍也來參戰。即便如此,擊斃日軍3500、自身傷亡5萬以上,這樣的戰績不知道該算勝仗還是敗仗。

還有那個參謀總長何應欽,8年也是未出一策,唯一可干的就是送報紙。唉——連最不成器的紈絝子弟張學良都說蔣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這個事情委員長自己也知道,曾經在日記里評價何應欽“而敬之(何應欽)補充不力,無志無氣,可痛也!”——“無志無氣”的人你才用哩,當時不是沒有人,而是真有一位有志有氣有才“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般的人物,咱們後文再說吧。

這樣一個不着調的《第9戰區武漢會戰作戰計劃》完全是小委員長延續大委員長所謂“瑞昌、德安一帶與日軍決戰”意圖的產物,根本沒有認清形勢、沒有準確判斷、沒有正確指導。

那也沒辦法,不管它啦,反正怎麼打都是抗日,打。

日軍波田支隊在7月26日占居九江之後,由於瘟疫不得不撤出,在城外休整。8月1日,日軍大本營陸軍部第三課長綾部橘樹大佐跑來湖口,跟岡村寧次商量把波田支隊抽出南下參加廣州方面的作戰。原本波田支隊就是準備用於廣州方向的,並且在澎湖展開了針對性訓練,只不過武漢攻略叫喚的厲害,只好先用於這個方向。現在九江都拿下了,波田支隊也使喚得差不多了,還給人家吧。岡村寧次一聽就急了,現在兵力根本不夠,江北只有一個第6師團,江南是第106師團和第101師團,這兩個師團都是特設師團,戰力比不得常設師團,俺正在向華中派遣軍要求增兵,此刻哪能放走波田支隊?絕不答應!崗村寧次沒好意思說的是第106師團已經被打得剩下一口氣了。

岡村寧次死活不同意,那只好作罷。8月9日,日軍重新展開攻勢,艦艇開始掃雷,飛機也開始轟炸守軍陣地。日軍放棄被淹的九江機場,在對岸二套口建立野戰機場,直接支援第一線作戰。此時在九江西、瑞昌北沿江防禦的是第3集團軍。第3集團軍原為韓復榘部隊,韓被殺之後部隊分裂,曹福林第55軍出走,現在第5戰區序列里,此時的第3集團軍僅有一個第12軍,下轄第20、第22、第81師。韓復榘一死,再也沒有人能為第3集團軍說上話,部隊兵員補充、武器配備都極為困難,戰力一般。

3集團軍沿赤湖、官湖西南岸展開布置,意圖利用湖水作為地障。赤湖緊靠長江,第3集團軍決定挖開王家堡青龍寺附近的江堤,將長江水引入赤湖,增加水面、擴大地障。沒想到810日,日軍波田支隊乘艦艇由決口處駛入官湖,攻占港口,一下子就在第3集團軍的防線中間打入了一個楔子。

3集團軍對此猝不及防,日軍利用夜晚不斷水路增兵,到了11日開始進攻,攻克望夫山、平頂山。此地一失,門戶洞開,往西可以沿江突擊,向西南20里就是瑞昌,這下子第3集團軍急了,派出部隊與日軍反覆爭奪。雙方激戰,日軍不斷從水路增兵,戰鬥從11日晚一直打到12日下午,日軍終於確實占領望夫山、平頂山。

這下子第2兵團司令張發奎急了,看來第3集團軍3個師頂不住日軍,趕緊調動關麟征第32軍團第92軍及第52軍第2師趕赴瑞昌守備核心陣地。第92軍第95師守備城門湖至楊柳湖西南岸,第21師、第2師在瑞昌西北方高地構築預備陣地。第3集團軍第22師固守望夫山南3里的馬家咀等陣地,第20師退過赤湖在碼頭鎮外守備天子山、陳家山、牯牛嶺陣地,第81師守備城子鎮以東現有陣地,意圖堵住日軍沿江突進。

國軍緊急調防,可是日軍進攻卻停了下來,原因是日軍第11軍判斷九江之後的戰鬥規模較大,單單依靠現有兵力肯定打不下來,第106師團在廬山西側的進攻以慘敗收場就是明證,只能補充兵員才能再戰,至於瑞昌,中國軍隊大舉增兵,單單靠一個久戰兵疲的波田支隊肯定不行。8月1日大本營陸軍部來人要抽調波田支隊,而華中派遣軍要給九江增兵,命令派遣軍直轄的第9師團將蘇州、蕪湖、常州等地的警備任務交給第17、第18師團,乘船向九江前進,接受第11軍指揮。8月16日,第9師團先頭部隊在九江登陸,第11軍立刻下達攻占瑞昌的命令,

呂集作命第26號

……

三  波田支隊應儘快擊敗丁家山前面之敵,攻占瑞昌附近,並進入該地以西地區;

四  第9師團登陸後,應陸續將部隊在九江東南地區集結,準備向如此附近前進,更應以有力一部,令其全力以赴準備走在前頭直插瑞昌附近;

……

岡村寧次太過着急,16日剛剛看見第9師團的排頭兵就下達攻擊命令,大部隊轉運、集合、再行動哪裡有那麼簡單的?8月21日第11軍再次下達“呂集作命第34號”作戰命令,計劃展開全面行動,第101師團佐藤支隊攻占廬山東側的星子、波田支隊沿江突進、第9師團攻占瑞昌以及一部攻擊德安。說是全面其實還差了一點,那就是第106師團現在躺在地上,實在是爬不起來了,岡村寧次拿這條死狗也沒辦法,“由於(基於)第9師團一部的攻擊順利,第106師團應攻擊當面之敵,其攻擊前進時機,另行命令。

在此命令下達之前,波田支隊就已展開行動。19日第2聯隊第2大隊從九江出發,進攻目標碼頭鎮。這是結結實實的沿江突進,道路僅是長江與赤湖之間的狹長地帶,長度20公里、寬度僅有1公里,而且江堤被中國軍隊掘壞、道路多處被沖毀,平展沒有隱蔽、地窄無可迂迴,簡直是寸步難行。好在早有準備,第2大隊隨行帶有大量煙霧彈、發煙罐,但凡能看見天空就說明該打煙霧彈了,就這樣一路冒煙突進,21日拂曉開始對朱家村第81師守軍展開進攻。

路上行軍困難、江上方便,早已有10來艘炮艇等在江面上,看到岸上發來的信號,炮艇火力向朱家村傾瀉。第81師守軍1個營根本無法抵擋如此火力打擊,只好後撤7里至大屋何村繼續抵抗,日軍跟蹤而至。這次用起了毒氣,一個衝鋒打入大屋何村。第81師立刻派2個營增援反擊,趁日軍立腳未穩奪回大屋何村。

與此同時,波田支隊主力21日拂曉起對望夫山以南的山地展開攻擊,從江邊望夫山向西南的瑞昌延展10來里的幾個小山頭就是瑞昌的屏護,如要奪得瑞昌必須清除此處中國軍隊。在此防守的是第3集團軍的第20、第22師,這些小山頭實在是難以憑藉,只有和日軍死頂,打下來再打回去反覆拉鋸。波田支隊已經休整了20多天,戰力徹底恢復,炮火猛烈、攻擊堅決,從早打到晚將第22師徹底擊潰,第22師殘部與第20師一同協守陳家山、牯牛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衝突已經持續一個月 4個問題讀懂俄烏局
2022: 敏感時刻法國試射一枚未裝藥核導彈 展
2021: 俄首架圖160M轟炸機即將交付,轟20將會
2021: 印媒:為對抗中國萬噸大驅 印軍優先建
2020: 殲20採用低可視度塗裝提高隱身能力 仍
2020: 美國的五個軟肋,中國能戳中兩個,剩下
2019: 抗美援朝留給中國的戰爭紅利zt
2019: 美中貿易談判難達成協議
2018: 上甘嶺戰役中誰因送進坑道一簍蘋果被記
2018: 印度軍工崛起欲效仿中國 戰機技術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