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台灣的家底
送交者: 任海平、詹偉 2004年06月15日19:09: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以陳水扁為首的民進黨上台後,台灣當局為了達到“以武拒統”的目的,大搞窮兵黷武,加快軍隊建設和軍事工業發展。近幾年來,台灣的武器進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軍費開支也居世界前列。台灣當局甚至提出了“先發制人”、“癱瘓戰”等戰略戰術思想,陳水扁公然聲稱要對大陸發動“第一擊”,台“國防部長”湯曜明也宣稱:“不一定要等對方先動手,不排除先對大陸軍事目標進行攻擊。”台軍還制定了“先發制人”的“毒蠍計劃”,重點發展能打到大陸的導彈和建立三軍攻擊性武器及部隊。今年以來,台灣當局不斷拋出各種“台獨”分裂主張,肆意破壞兩岸關係,同時加快加強戰備,把台海局勢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一、台灣軍隊員額與武器裝備的新發展

據有關資料的最新統計,台灣軍隊總員額目前達到47萬餘人左右,其中,陸軍24萬餘人,海軍6.8萬餘人(包括陸戰隊3萬餘人),空軍6.8萬餘人,另有準軍事部隊海岸巡防隊2萬餘人,憲兵2.1萬餘人。台軍裝備了各型坦克1600餘輛、裝甲車1700餘輛、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700餘門、各型高炮900餘門、地空導彈發射架200餘具、防空導彈1700餘枚、反坦克導彈系統120套、各型艦艇623艘(其中大型水面作戰艦隻59艘,包括驅逐艦24艘、護衛艦4艘)、潛艇4艘,各型飛機889架(其中戰鬥機f-5型270餘架、idf型110架,從法國購買的"幻影"2000-5型戰鬥已裝備90架,從美國購買的f-16a/b型機已裝備150架)。2003年年初,台“國防部”就做出了全面安排,聲稱在年內將舉行4大類33次“重大演習”。實際上,加上未公布的其他演習,台軍今年的各種演習在100多次以上。其中,“漢光19號”演習是台軍歷次演習中規模最大、參演兵力最多、層次最高的一次。演習中,台軍出動了近萬名官兵、67架各型飛機(f-16、“幻影”2000-5、idf等)、38艘艦艇(“成功”級、“康定”級護衛艦,“光華六號”導彈快艇等)、41輛戰車、158門火炮,實彈演練聯合防空、海空聯合截擊和灘頭戰鬥。

台灣當局為了進一步尋求外國勢力的支持和庇護,不惜花費巨資,大肆購買武器。2003年,台灣對外軍購方法手段花樣翻新,數量和質量都有新的突破,其購買的武器已經呈現出危險的“高技術化”傾向。近來,台灣正擬用21億美元購買美c4isr(指揮、管制、通訊、情報、計算機、監控及偵察)系統。美台雙方正在進行的合作項目超過250項,台美軍火買賣活動進一步公開化。與此同時,台灣當局還想方設法同其他國家的軍火商拉關係,企求“多交幾個朋友”。

二、台灣軍事科技工業的新發展

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特別是1978年中美建交以來,台灣開始大力發展島內軍事科技工業,力求自行生產坦克、火炮、中小型艦艇、戰鬥機、戰術導彈等陸、海、空主戰裝備。近年來,在“台獨”路線的指導下,台灣當局充分利用其經濟優勢進一步擴大軍事領域的投入,通過技術引進、參與國際合作、培植私營或民間力量等措施使其軍事科研和生產能力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目前,台灣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軍事科研和生產體系,已經逐步從零部件加工、維修和組裝發展到具備一定的常規武器生產能力和自行研製部分先進武器裝備的能力,能夠為台軍提供部分主戰裝備,如戰鬥機、中型以下水面艦艇、戰車、導彈、電子系統與設備等。

台灣軍事科技工業採用軍辦為主,民間為輔的核心-衛星制。主要軍事科研技術和裝備的研製、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個官辦、軍辦組織手中,它們是台灣軍事科技工業的核心;民營機構通過“認制”形式,一般承接小型、小宗和分包任務,在整個軍事科技工業中起着補充、配合和提供零部件的作用,成為所謂的“衛星”機構。近年來,台灣“國防部”產業正在逐步向民營轉移。

2003年,台灣當局在提高“國防自主”能力的思想指導下,千方百計採取種種方法,加快武器裝備自行研製。台自行製造的“光華六號”新一代導彈快艇原型艇10月1日已正式成軍服役;台灣海洋大學已成功模擬研發出超高速魚雷的關鍵技術“超空化現象”,在近期內將生產出成批的超高速魚雷;台“中山科學院”正積極研發“天馬”、“天弓”中程彈道導彈;今年,台軍在東部空域完成了兩枚自製“米卡”中程空對空導彈實彈試射演習;台“國科會”還擬發展反攔截通訊衛星。台軍還決定在美國的協助下,發展“屬於自己”的反導彈系統,據台軍有關人士聲稱,台灣的防空導彈密度已是“世界第一”。10月3日,台灣當局提出,台灣未來10年“國防”支出逾2000億元新台幣。台“行政院長”游錫坤在“立法院”稱,“2004年度國防支出較上年度增加95億元新台幣,約3.9%,主要是增加軍事裝備購置經費137億元新台幣”,以此發動台灣島內企業為台軍打造軍火。

台灣兵器工業的新發展

台灣兵器工業目前已經形成坦克裝甲車輛、火炮、輕武器、彈藥、軍用化工、軍需物資等產業,能夠自行生產或許可證生產大多數兵器裝備。台灣特別重視火箭炮的發展,火箭炮也是以台灣自行研製為主的少有的幾種裝備之一;目前正在研製的“雷霆”2000式多管火箭炮屬於20世紀90年代的先進產品。台灣還具備仿製、改制和自行研製包括槍械、榴彈發射器和火箭筒、單兵榴彈、火焰噴射器在內的各種輕武器。從總體水平上看,台灣現役槍械的裝備水平相當於國外80年末的先進水平。而且,台灣已經能夠自行研發和生產三軍裝備的大多數類型彈藥。面向未來,台軍根據“完善二代,籌建三代”的構想,進一步制訂了發展戰略,以所謂“打什麼,有什麼”和“求有、求全、求新”為目標,企圖在2005年左右達到“裝備與質量優勢”,能打一場“三軍聯合作戰的高科技有限戰爭”。台灣陸軍已就發展第三代主戰坦克進行了可行性論證,目前瞄準的預選對象是美國的m1a1/m1a2和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台灣陸軍為了提高機動能力,提出發展輕、重型戰術輪式車輛的需求,將戰術輪式車輛的發展作為發展重點之一,已準備投入約200億元新台幣預算,研製採購7000多輛的各式輕、重型戰術輪式車輛。台軍的“萬箭計劃”是加強“聯合防空及反制武器”項目中的一項,目的是發展一種中程防區外布撒器武器系統,將傳統的子母彈加裝渦輪推進裝置和制導裝置,能夠在防區外投放,自行導引飛行至目標上空實施攻擊,主要用於攻擊機場和其他地面設施。

台灣軍用艦艇工業的新發展

台灣目前已具備自行研製和生產多種類型民用和軍用船隻的能力,可自行建造的艦艇包括護衛艦、炮艇、導彈快艇、運輸艦、補給艦等。台灣仿照美國“佩里”級護衛艦由中華造船公司建造了7艘成功級護衛艦,該級艦採用比“佩里”級稍厚的鋼質艦殼,主甲板以上則採用鋁質結構,總體性能比較先進,具備一定的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戰術性能和技術水平達到了8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台灣還自行設計、建造了十多艘“錦江”級近岸導彈快艇,每艘可配備4枚“雄風”i型導彈。台灣自行研製成功的“光華六號”導彈艇採用流線型設計,使用抗雷達波的鋼質材料、隱形塗料和降低噪音的新型螺旋槳,具有一定的隱身功能,可攜帶4枚“雄風”ii型導彈,將用來取代逐漸老化的“海鷗”級導彈艇。“光華六號”艇完全由台自行研發、設計、採購和建造,沒有依賴國外技術。第一艘原型艇已於2002年9月26日建造完工出廠下水,預計台軍將在以中華造船公司為“窗口”,聯合島內造船業用策略聯盟方式,承造其它二十九艘導彈快艇。在艦載裝備方面,台灣除仿製了“雄風”i型和“雄風”ii型艦載導彈外,還自行研製出了艦載“長白”相控陣雷達,裝備在“成功”級護衛艦上。

台灣軍事航空工業的新發展

台灣當局重視發展航空工業,意欲將其發展成為島內支柱型產業。目前,台灣的軍事航空工業較之其他軍事工業體系相對完善。近年來,台灣島內廠商對航空工業的投資越來越大,呈穩定增長勢頭。台灣航空工業涉及的業務領域已涵蓋飛機、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的設計、製造與組裝生產,航空零部件的轉包生產與航空產品的維護與維修。台灣研製與生產的軍用飛機包括xc-2運輸機、f-5e/f戰鬥機(專利組裝,目前處於服役狀態,正進行改進與維修)、at-3雙座雙發高級教練機、idf“經國號”戰鬥機;idf戰鬥機由漢翔航空工業公司研製與生產,是一種單座雙發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用於取代台灣空軍的f-104和f-5戰鬥機,可以執行防空、制空、對地、對艦攻擊等任務,它是台灣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其性能相當於美國的f-20戰鬥機。台灣生產與組裝的發動機包括用於uh-1h直升機的t53-13b發動機、用於xc-2運輸機的t53-701a發動機、at-3教練機採用的tfe731-2發動機和idf採用的tfe1042-70發動機。台灣的航空武器研製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研製了反艦、防空、空空導彈與火箭彈。其中包括:“天劍”一型、“天劍”二型空空導彈。台灣研製生產的航空電子與航空設備包括導航通信設備、衛星定位系統、監視系統、飛機液壓系統、航空儀表、雷達系統、大氣數據計算機、航空制動器、航空電源系統、彈射座椅等。

台灣航天與導彈工業的新發展。

近年來,台灣航天與導彈工業進步相當驚人。為了增強實力,擴大政治影響,台灣提出了“太空衛星計劃”,計劃在15年內分2個階段租用島外火箭發射三顆科技衛星,第一顆中華衛星一號已入軌運行。目前,台灣裝備的自行研製生產的導彈一般屬於世界第二代導彈水平;部分導彈型號具有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個別在研型號,性能已接近90年代先進水平。由於台灣的製造工業相當發達,尤其是電子工業居於世界前列,這些雄厚的工業基礎將能迅速促成航天與導彈工業產品規模化生產。據有關報道,台灣成功研製的“天戟”地地導彈射程可達150~300km。台灣反艦導彈有自行研製的中短程“雄風”系列,台灣自行研製的空空導彈有天劍ⅰ、ⅱ,天劍ⅱ已衍生出地空型、艦空型和反輻射型。據有關報道,台灣正積極籌建“防禦性嚇阻武器系統”,包括研發射程1000~2000km的中程彈道導彈。據稱,該計劃已實施多次試射,主要是驗證慣性導引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及彈道修正。

台灣軍事電子工業的新發展

台灣集成電路產業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在製造技術上,加工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芯片加工業居世界第一位,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居世界第二位,集成電路封裝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一位。台灣“國防部”在1999年度就已經成立信息戰研究機構,擬定了信息戰近、中、遠三期發展計劃。台灣在2002年“國防報告書”中指出將發展低空火控雷達系統和成像雷達干擾技術。低空火控雷達系統指基於現有雷達結構,發展新型火控雷達的關鍵性技術,以期改進台灣的低空防禦能力;成像雷達干擾技術指通過製造虛假圖像來干擾對方成像雷達。目前,台灣已能自行研製、仿製和生產雷達、光電設備、通信設備、指揮控制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等產品。中山科學院已研製成功了“長白”相控陣艦載雷達、cs/mps-200(c)型機動搜索雷達、cs/mpq-78火控雷達等。其中,“長白”相控陣雷達根據美國宙斯盾上的an/spy-1 s波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仿製,具有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艦載雷達水平。中山科學研究院已仿製美國電子戰系統,生產出“長風”系列電子戰系統等產品,電子戰設備的研製生產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根據台灣“國防報告書”報告,台灣已建成了“電子偵測網”和“電子干擾防護網”,正在建構“電子對抗仿真測評演訓”環境。中山科學研究院也已研製出光電跟蹤指控儀、激光雷達、ttvs-4熱成像目標獲取系統及第二代ts89式日夜兩用監控系統等光電設備,達到了較先進的水平。ttvs-4系統採用電荷耦合器件(ccd)紅外成像技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另外,20世紀60年代,台灣曾大力推進過一個核武器研製計劃,後因多種原因而中止。台灣開發核電技術歷史較長,目前,核電已具備了一定規模,成為台灣核工業的中心;同位素應用和輻射技術也發展到一定水平;依然存在着發展核武器的潛在能力。

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解決台灣問題已經十分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潮流,是趨勢,是國家和民族的大義、大理、大利。從政治上戰略上考慮,解決台灣問題要有時間表,不能無限期地拖下去,這已成為共識。目前,台灣當局沿着分裂的道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快。台灣當局大量購買和研製各種先進武器裝備,不惜財力發展軍備,其企圖就是抗拒統一,伺機搞“獨立”。我們必須要加強研究,立足於應對複雜局面,全面分析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及其後果,做到未雨綢繆。追溯台灣的幾次回歸史可以看出,台灣的屢失屢得都是由軍事的勝負來決定的。從歷史角度來進行考察,台灣的三次收復,皆是依靠強大的武力為基礎,用軍事手段來獲取勝利;否則台灣早被劃出中國之版圖。歷史的經驗就是這樣啟示我們的。而當前,大陸和台灣又一次面臨分裂的危險。如果台灣新一代領導人繼續堅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立場和路線,不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利用外國反華勢力介入中國的內政,那麼解決台灣問題的最終方法只有用軍事手段。

(作者:任海平、詹偉,摘自《國防科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海軍的艦艇命名
2002: 是的,我們要做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