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梅兰芳 戏外之 诗文书画園艺】
送交者: arrowing 2016年07月31日14:29:45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1930年,梅兰芳在美国

梅兰芳与梅党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梅宅。左起:李释戡、黄秋岳、赵叔雍、梅兰芳、齐如山、罗复堪。

四大名旦合影,從左至右分別是程硯秋、尚小云、梅蘭芳、荀慧生




梅兰芳出席政协会时与梁思成、老舍、华罗庚在一起(右起)

1960年7月23日,毛泽东接见出席第三次文代会的田汉、梅兰芳、老舍(左起)

周恩来接见演出后的梅兰芳

梅兰芳与齐如山

1932年,梅兰芳全家避难上海。照片中坐在左边沙发的是“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坐在他脚边的是梅葆玖,中间沙发上左起第二人是福芝芳,第五人是梅葆玥。照片中不见梅兰芳的另两个儿子梅葆琛和梅绍武,他们被送到贵阳清华中学读书了。

梅兰芳指导梅葆玖学戏

梅氏父子

梅兰芳 小楷诗稿

梅兰芳在上海生活期间,由于不肯为日本人和汉奸演出,经济来源枯竭,不得不以卖字维持生计,

他的诗词书画当以此时为甚。 据说诗有百余首。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京剧表演方面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同时他还在诗词、书画等领域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峰。 

 

与吴昌硕结得丹青缘 

梅兰芳学习写诗,是在民国初年,当时北京城的诗文大家王湘绮和易哭庵(号实甫)结识了梅兰芳,二人对梅兰芳说,“当一个艺人是容易的,但当一个名艺人不可没有文墨,更不能不懂诗歌。”其后,梅兰芳的幕僚李释戡也对梅兰芳说,“为艺人不可不谈诗,戏中若多诗意美,则为戏亦美,而人亦自美。”在名人的指点下,梅兰芳开始写诗。梅兰芳的学画则是家传,因为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学过绘画,死后,留下了不少的画谱、画具和墨迹,梅兰芳便用这些画谱、画具临窗学画。喜爱梅兰芳京剧的诗人罗瘿公见梅兰芳学画心切,便对他说:“学诗习画,须有师承。你现在既有心学画,不妨请王梦白先生指点指点。”其实,梅兰芳自幼就喜欢绘画,幼年时,就喜欢年画,常常仔细的揣磨画中的人物,模仿画中的人物身段,比量又比量。稍长,梅兰芳收藏了一些同治、光绪年间的戏相画,如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等;他又看到咸丰同治年间的昆曲画册,特别喜爱宣鼎的《夜雨秋灯录》等。这时候的梅兰芳只是爱看,还没有想到画。 

 

1913年11月,梅兰芳应邀首次赴上海演出,先后结识了吴昌硕等一些绘画名家,他们常常同席聚会,谈诗论艺。第二年12月,梅兰芳又去上海演出,《时报》主持狄楚青特意为梅兰芳接见,并请吴昌硕、朱古微等名流一起赴宴聚会。宴席上,吴昌硕对梅兰芳说:“畹华,你这次来,我要好好地给你画一张着色的红梅。在你回去之前,我一定画好了送过去。” 
时过不久,吴昌硕果然为梅兰芳画了一幅《红梅图》,上面还题了于右任的一首诗: 


辉映天人玉照堂,嫩寒青晓试新妆。 
皤皤国老多情甚,嚼墨犹矜肺腑香。 


梅兰芳得到这幅诗画并茂的墨宝,深为感动,更加激起了学诗习画的兴趣。 
自从得到吴昌硕的画,梅兰芳坚定了学诗作画的决心。不久,经罗瘿公的介绍,梅兰芳向名画家王梦白学习绘画。王梦白每周按时到梅兰芳的书房“缀玉轩”授课,教法是王先画一张画,让梅兰芳注意下笔的方法和腕力运用。画好后,让梅兰芳临摹。王从旁边指点,并告诉梅兰芳,初学画时要留心揣摩别人在作画中的如何布局、下笔、用墨、调色,要反复练习,摸索规律,同时还要观察社会和自然景象。有一次梅兰芳正在王梦白家看笼里的小鸟,王梦白抓起一块土疙瘩往笼里一扔,小鸟受惊而飞。王梦白拉着梅兰芳观看鸟儿们起飞、回翔、并翅、张翼的姿态,并说画鸟兽虫鱼一定要仔细观察它们的动态。梅兰芳从老师的指导中体会到:“画是静止的,戏是活动的。画有章法、布局,戏有部位、结构;画家对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的观察,在一张平面的白纸上展才能,演员则是在戏剧的规定的情境里,在那有限空间的舞台上立体地显本领。”除此以外,王梦白还带领梅兰芳到香山去,品赏山水树木的风采气韵,甚至还细致端详螳螂、蝈蝈的各种动态。梅兰芳就在这位启蒙老师的指导下,既从范本中学得用笔技法,又从生活中寻求“天然画稿”,致使他笔下的花草山水渗透着一股清丽素雅的灵气。 

1920年,梅兰芳又一次到上海演出,闲暇之时,同吴昌硕、何诗孙、朱古微、陈散原等名流聚会。吴昌硕看了梅兰芳画的《香南雅集图》,便应梅兰芳之邀,在画上欣然题写了两首七绝: 


明珠拂袖舞垂髫,嘘气如兰散九霄。 
寄语词仙听仔细,异源乐府试吹箫。 


堂登崔九依稀似,月演吴刚约略谙。 
赢为梅花初写罢,陪君禅语定香南。 


第二年吴昌硕的儿子来到北京,梅兰芳特意画了一把花卉绶带鸟的扇面托他相赠缶翁,祝愿吴昌硕健康长寿。吴看到扇面上的画,非常高兴,深感梅兰芳对自己的敬重,便在上面写了跋语:“客岁春夏间,畹华来沪,有过从之雅,尝作画奉贻,别去忽忽逾年矣。迈儿归自京师,出画扇,则畹华之贻画尤美妙,当设色写生时,必念及缶庐颓老,重可感也。迈能珍藏之,沤尹曰:是亦善承缶旨也。辛酉大暑日书此一笑,时缶年七十八。”这一画一题跋,体现了京剧艺术家和国画大师的真挚友情,一时传为佳话。 

 

和张季直的诗文交 

1919年11月和1920年4月,梅兰芳曾应张謇(季直)之邀,两次赴南通演出。张謇为此特将新建的更俗剧场内一间客厅命名为“梅欧阁”,用以纪念梅兰芳来南通演出,并对在南通主演话剧和办伶工学校的欧阳予倩表示仰慕之情。梅兰芳深为感谢,演出之余,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说,“我年纪还很轻,艺术上有什么成就值得纪念的呢?这是他有意用这种方法来鼓励后辈,要我们为艺术而奋斗。”张謇看过梅兰芳的演出后,写诗盛赞其艺术之精,演技超群:

平生爱说后生长,况尔英蕤出辈行。 
玉树谢庭佳子弟,衣香荀座好儿郎。 
秋毫时帝望嵩岱,雪鹜弥天足凤凰。 
绝学正资恢旧梦,问君材艺更谁当。 


诗中表述了在南通相聚时的友情,真实地记录了梅欧联袂演出的佳话,以及结为相知的事实,兴犹未尽,又赋一首五律,题作《一月一日梅欧阁小饮即席赋诗》。 


欧剑雄尤俊,梅花喜是神。 
合离两贤姓,才梅一时人。 
珠玉无南北,笙镛有主宾。 
当年张子野,觞咏亦情亲。 


梅兰芳感慨万千。挥毫写一首七绝《和啬翁句》: 


积慕来登君子堂,花迎竹护当还乡。 
老人故自矜年少,独愧唐朝李八郎。 


在离开南通之时,又写了一首《临别赋呈啬公》: 


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 
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压啬公诗。 


1959年,“梅欧阁”落成40周年纪念,南通市人民委员会致电梅兰芳,向其征约纪念文章。梅兰芳回想起40年前张謇先生的深情厚意和在“梅欧阁”演戏的情景,写下了一首长诗,以示纪念: 


南通佳气多氤氲,人民政府举政勤。 
故场重修梅欧阁,驰书千里来征文。 
文拙才微不得辞,新陈迹象萦我思。 
四十年前建阁初,客游是邦周览之。 
忆昔我与欧阳子,后先见招皆莅止。 
粉墨生涯二人同,笙簧格调诸公喜。 
有乡先生能赏音,折节交到忘年深。 
为题小阁挥巨笔,欲使轻材登艺林。 
宛陵庐陵两宋贤,托古姓氏以喻今。 

 

斯际我侪识宏奖,悚惶讵免望于心? 
自从奔波淹岁月,消息不闻听消沉。 
幸哉盛世老获睹,天清地宁咸鼓舞。 
昔也衣冠优孟轻,今也教育师资伍。 
满眼万端经纬新,工农生产跃进真。 
六亿黎元欣作主,五洲兄弟倍情亲。 
谁云沧海一粟渺,鞠部有责为功臣。 
鲰生齿衰敢懈怠?日沾雨露青春。 
南通人民意何厚?搜罗宠眷及两叟。 
诚知爱阁由爱人,勖其效忠明时久。 
我为此事频蕤结,光荣党与往者别。 
浅言还报出肺肝,感惠扬仁不须说。 
欧阳吾友仍康强,大家庭中俱就列。 
贡献常忘艰巨增,辛劳复可晨昏彻。 
凡百遵循党领导,区区素志坚如铁! 

 

养鸽种花勤观察 

自1914年以来,梅兰芳即开始编演时装新戏,接着又创排了古装新戏《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在编排新戏之前,对人物的头饰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决定在古代字画里去找人物化装的素材。根据古代画里仕女的装束,来制作古装新戏的编排蓝本。1917年12月,梅兰芳排演了《天女散花》,其中的彩绸舞就是“根据古代绘画《天女散花图》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天女服装上的特征是两条风带,显示着御风而行,梅兰芳就利用这两条风带来加强动作的舞蹈性,创造了歌舞联翩、声画同观的彩绸舞。 

梅兰芳为了绘画,在家里养了鸽子,还种了一些花草。他把生鸽子买来后,两个翅膀用线缝住,使它们仅能上房,不能高飞。为的是先让鸽子认识房子的部位方向。待过几天,先拆去一个翅膀上的线,再过几天,两翅全拆,就可以练习鸽子起飞了。栽种花草是梅兰芳自小的爱好,每年的秋天,养的是菊花,冬天养梅椿盆景,春天养海棠、芍药和牡丹,夏天养的是牵牛花。一年四季,总是乐此不疲地忙碌着。梅兰芳绘画一度着迷,园子里的花草,养的鸽子,都想一一画来,鸽子和花草的素描,已画了多幅,他很想就这么样一直画下去。这时,一位朋友提出忠告:“你学画的目的,不过是想从绘画中给演剧找些帮助,是你演剧事业以外的一种业余课程,应该有一个限度,你这样终日伏案调朱弄粉,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这上面,是会影响你演戏的进步的。” 梅兰芳觉得朋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此后一段时间(到抗战中期前)便不再用更多时间绘画,而是用绘画来研究、丰富自己戏剧舞台的服饰、色彩、身段和线条,以画悟戏,以期在舞台艺术表演中体现出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力。像《贵妃醉酒》杨贵妃几次闻花的卧鱼的身段,《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的各种身段造型,即或是《游园惊梦》这样的面对湖光山色、花草树木的戏。梅兰芳还能准确地体现杜丽娘赏花的身段动作,他把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结合起来,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梅兰芳常常为这种艺术的借鉴作用所感染,他曾回忆说:“有一次,我正在花堆里细心欣赏,一下子就联想到我在舞台上,头上戴的翠花,身上穿的行头,常要搭配颜色,向来也是一个相当繁杂而麻烦的课题。今天对着怎么多的天然的图案画,这里面有千变万化的色彩,不是现成摆着给我一种选择的机会吗?它告诉了我哪几种颜色的配合起来就鲜艳夺目,哪几种颜色的配合是素雅大方,哪几种颜色是千万不宜配合的,硬配了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太不协调。”

绘画和养花,为梅兰芳舞台艺术表演增添了丰富的养料,梅兰芳也从绘画、养花中提高了文化素养,就拿化装来说,梅兰芳认识到以前京剧旦角面部化装都是“三白”,是受宋元仕女画的影响,宋元仕女画面部额、鼻、下颏皆白。时代不同了,人们审美情趣也变了,梅兰芳就根据清代画法,画出了心中最爱的美人,也一变旦角的面部化装艺术,很受戏剧界称道。 

 

和齐白石亦师亦友 

1932年,梅兰芳来北京演出,齐白石观看完他的演出,佩服得五体投地。恰巧,梅兰芳一直想向齐白石学画,通过熟人向齐白石说了想法。齐白石听说后,立即安排时间见梅兰芳。 
这年9月的一天,齐白天来到了北京庐草园梅宅。二人握手坐定后,齐白石关切地问到:“听说你最近习画很用功,看过你的画,尤其是最近画的佛像,比以前进步了。” 梅兰芳不好意思,忙答道:“对于绘画,我是外汉,笨人一个,虽然拜过很多老师,但都画不好。我喜欢您老的草虫、游鱼、虾米,就像活的一样,但比活的更美。今天我诚心请您老一画,我在旁边学习学习,看看您的笔下功夫,我这就替您磨墨。”说罢,梅兰芳起身捧出文房四宝,在书桌上磨起墨来。齐白石像个孩童似的打趣道:“让你这名角给我磨墨,山人委实不敢当。不过,我给你画虫草,你回头唱一段给我听,怎么样?” 
“那现成。” 梅兰芳不假思索道,“一会儿我的琴师来了,我准唱。”待磨好墨后,他又铺开上乘宣纸。齐白石颔首含笑,挽上衣袖,从笔筒里挑出两只画笔,蘸了一些墨,凝神默想片刻。突然,他俯下笔。须臾间,一个毫发毕现、蠢蠢欲动的小虫便跃然纸上。齐白石下笔极快且准确,梅兰芳但见“惜墨如金”的齐白石在画成鱼鸟虫草后,笔池里的水始终是清的。 

 

琴师到了,梅兰芳唱了一段《贵妃醉酒》。又一次,梅兰芳再三邀请师翁到缀玉轩作画,想让师翁亲自面教。齐白石欣然前往。见面后,梅兰芳要求观看作草虫图,齐白石答应了。梅兰芳连忙磨墨理纸。齐白石画完两幅草虫图后,作诗一首相赠: 
飞尘十丈暗燕京,缀玉轩中气独清。难得善才看作画,殷勤磨就墨三升。 
梅兰芳捧诗吟诵,敬礼谢师。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兰芳尊称齐白石为“老师”。不久,在一位“大官家”的家宴上,二人同被邀请,赴宴那天,齐白石不慎丢了帖子,他身穿深褐色布袍,虽洗得整洁干净,但已发白陈旧。如此装束在满屋达官显贵的绫罗绸缎间,实在不起眼。加上他又一时没找着相熟之人,只能独坐一隅。偏偏门子不识相,走上前又盘问了几句。齐白石大窘,悔不该来。这时梅兰芳进来见到了孤零零的老人,独自坐在一边,忙甩开众人,快步走上前,恭恭敬敬地唤道:“老师。”然后,亲自搀扶着他,走上前排。大家一阵诧异,窃窃私语:“这个怪老头是谁?” 
梅兰芳将头一摇,自豪的答道:“这是名画家齐白石,也是我的老师。” 
齐白石认为梅兰芳在关键时刻为他“圆了面子”,因此对梅兰芳十分感激。回家后,精心画就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配诗一首,送给梅兰芳。诗云: 


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收到画,读过诗,感慨良久。提笔给齐白石回了一首诗: 


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 

 

1946年冬,齐白石在上海举办画展时,梅兰芳邀请师翁观看他主演的《霸王别姬》,这是抗战胜利后的首场演出。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向台下的齐白石先生谢幕两次,以表师徒之情。坐在齐白石身旁不明底细的老戏迷们大为惊异,连忙趋近问:“老翁您定是大戏班子里的大老板,连台上最有名气的梅老板也得两次向您谢幕。”齐白石幽默地微笑说:“非也,我是小纸班子里的小老板,天天唱的是‘草虫戏’与‘虾蟹戏’。”观者一时疑云难消,直待散场梅兰芳扶送师翁上车时,才恍然大悟。 

 

蓄须明志 深居简出 

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就注意到蜚声世界剧坛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居住在上海,他们企图让梅兰芳出来为他们演戏,宣扬日本帝国主义的“皇道乐土”。首先是要梅兰芳在电台上讲一次话,梅兰芳以要外出为由,拒绝了他们。不久,梅兰芳携带家眷和剧团演职人员,乘船来到香港。深居简出,静下心来,研究绘画。 
那时,梅兰芳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早上坚持打两套太极拳,活动活动筋骨后才进早餐。然后边看报纸,边听时事新闻和戏曲节目。午后,利用一段时间学习英语和中文,为了不使自己发胖,梅兰芳还同舞蹈教师去一家俱乐部打上一阵子羽毛球。晚上,梅兰芳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绘画和为照片着色上。给照片着色,是梅兰芳的一种新的喜好,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绘画技艺的功力,他着色匀称淡雅,用笔细致,层次分明,给人一种鲜艳的感觉。有一件事非常能够打动人,有一天,梅兰芳正在绘画,一位朋友的夫人拿来一张照片问他能不能给照片着色,梅兰芳看了看照片,说“可以”。照片描好了,朋友的夫人看到照片后,非常惊讶地说,“这哪是照片啊!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古代仕女图了。” 梅兰芳不仅为别人给照片着色,他还为自己和夫人合影的照片着色,装裱后,挂在自己的客厅的墙上,每当来梅家的人看到后,都夸赞梅先生的描色功夫非同一般。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占领了香港,梅兰芳感到事情非常不妙,便有意地留起了胡子,友人看到后不理解,梅兰芳说,“别瞧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果然不出梅兰芳所料,没过几天,驻扎在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就派人来找梅兰芳,当酒井见到梅兰芳留起了胡子时,惊诧的问道,“梅先生,您怎么留起了胡子呢?像您这样的大艺术家,怎么能退出艺术舞台呢?” 梅兰芳沉着镇静地说,“我是一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出了,我已经多年在家赋闲,贻养天年喽!”没过几天,日军派人来找梅兰芳,要他务必登台演出几场,来表示日军进驻香港后的繁荣,梅兰芳这时正巧患牙病,半边脸都肿了,日本鬼子无奈,只好作罢。 
 

怒斥汪伪的威逼利诱 

梅兰芳从香港回到上海,当天夜里,梅宅的电话铃便响个不停。家人通报说是一个叫吴世宝的打来的,梅兰芳接过电话,问有什么事。对方说,听说梅先生回来了,准备明晚为梅先生设宴洗尘压惊,同时要梅兰芳作好准备,参加即将在南京举行的汪精卫任政府主席的开国大典的慰问演出。梅兰芳刚一到家便听到这样的消息,心头不由得一震,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世道真是没法让人活下去了。梅夫人见状,心中很是不安。便对梅兰芳说,“不行的话,明天的赴宴我去。”第二天,梅兰芳夫人和家人前往汪伪政权的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吴世宝对梅夫人说,“梅老板蓄起胡须,是为了在国人面前要个面子,我看太太应该关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立即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就是以不卖祖宗坚守气节而名闻天下的。”吴世宝气急败坏地接着说,“梅老板演了几十年的戏,大概还没有领教过我吴某导演的舞台吧。”说罢,他领着梅夫人穿过一条阴森森的甬道。然后一按电钮,打开一个铁门,呈现在梅夫人面前的便是一些血淋淋的刑具。梅夫人毫不惧怕地对吴世宝说,“梅先生说过的话和他演的戏一样,从来不含糊。”吴世宝见吓不住梅夫人,恼羞交集地说,“参观暂告结束,请赴宴。”宴席上,梅夫人酒不沾、菜不尝,气得吴世宝暴跳如雷,立即令打手端来一只小铁罐,奸笑着对梅夫人说,“既然梅太太不肯赏脸,我这有一罐特别的名酒,请转送给梅先生。” 

 

梅夫人揭开罐盖,一股强烈的刺激气味扑面而来。面对这样的威胁,梅夫人毫不惧怕,坚定地回答道,“硝镪水能毁灭一个艺术家的面容,却决不能毁掉他的国格、人格。”说完,拂袖而去。 
梅兰芳听过夫人的讲述,感到问题的严重,苦苦地思索着对策。梅夫人见丈夫焦急不安的样子,安慰丈夫说,“你放心,事到临头,我自有应急的办法。” 
第二天,全家人聚在一起正在商量时,家人忙来通报说,日本人到我们这来了。梅夫人一听,忙站起来,从抽屉里拿了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叫梅兰芳躺在床上,打入了这一针药。不一会儿,梅兰芳就开始发起高烧来了。这时,日本人也来到了。见梅兰芳高烧不退,无奈,呆了一会儿,就走了。 
梅兰芳回到上海不久,就接到香港银行打来的电报:梅兰芳在香港的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本想靠港地利息过日子的梅宅寸步难行了。刚巧,这一天的报纸上登了何香凝女士靠卖画谋生的消息。梅夫人眼前一亮,对梅兰芳说,“何女士也是强硬不低头的,她靠卖画谋生了。我看你何不学学她,靠卖画度日。” 梅兰芳点头称好。 
当天下午,两口子便坐在小楼下,一个磨墨,一个凝思。半天不到,便画出鱼、虾、梅、松等几幅画。连续画了七个半天,画了20多幅。梅夫人托人拿到字画店去卖,当日,字画店门口贴出醒目的广告:“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仅一天时间,就卖去大部分。 
梅兰芳售画的消息传开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的知名人士为了声援蓄须明志、不为日伪演出的梅兰芳,决定为他举办画展。梅兰芳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画了几十幅,交给主办者。重阳节这一天,梅兰芳和夫人兴高采烈地提前一个小时去参加剪彩仪式。赶到展览馆时却不甚热闹,冷冷清清,便衣警察来了一大群。梅兰芳走进大厅,到画前一看,件件画幅的边角都用大头针别上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别着“送东京展览”的字样。原来是日本鬼子和汉奸们利用了这次画展来搞亲善日伪的宣传。目睹此情此景,梅兰芳和夫人气得两眼冒火。拿起旁边桌子上的裁纸刀,刺向自己精心绘制的国画,“哗哗哗”,仅几分钟时间,几十幅用心血换来的国画刹时变成了纸条。

这一天,伪《国民日报》抢先发表了头号新闻:《为表示中日亲善,梅兰芳画展今日在沪开幕。汪主席偕夫人专程前往剪彩》,不过,同一天的《新民晚报》也刊出一篇消息:“梅兰芳愤然毁画,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

梅兰芳毁画一事,顷刻间就传遍了整个上海滩,也迅速地传遍了全中国。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都发表了严正讲话,声援梅兰芳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梅兰芳看到这些信件,听到同志们的讲话,激动得热泪盈眶,满怀豪情地说,“好!好!我梅兰芳再也不是孤燕一只了。” 

呕心沥血办画展 

梅兰芳蓄须明志,长期不演出,断了经济来源,生活拮据起来,先卖了北京的房子,继而又开始卖自己心爱的藏品,后来不得不举债度日。有些戏院老板知道他生活陷入绝境,揣着金条,又来约他唱戏。梅兰芳宁可受穷,也不改初衷,一口回绝。可是日子总得过下去,一些老朋友劝他:“不演出,何不卖画为生?” 梅兰芳就去问老画家吴湖帆、汤定之:“我的画能卖钱吗?”两老说:“行。”还建议他办个画展,说办画展得200幅画才像样,希望他加紧作画。又给他出主意:说他能画梅,叶誉虎善画竹,两人合作办画展,效果更好。 
梅兰芳作画时间多是在晚上,那时沦陷区常常有空袭警报,电灯必须罩上黑布,日伪当局规定晚上居民不准使用大瓦度灯泡,更不准漏光。因时常停电,便只能用一盏汽灯照明。梅兰芳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作画的,而且往往要画到深夜才得休息,曾有多次画到天大亮,仍不停笔。有一次梅兰芳作画出了神,一不小心手指碰到汽油灯,烫起一个大泡。当时他有点懊恼,因为手疼一个星期不能作画了,过后梅兰芳经常指着手指上的疤痕说:“这是我在艰难岁月里学画的纪念。”一天,吴湖帆和汤定之来到梅宅,梅兰芳把他已经画完的画拿出来让二老看,二老看后非常满意,认为梅兰芳的画技有了很大的进展,可以展出。同时,建议在梅兰芳画幅精品中,可请知名画家在画心上题词,以壮声势。梅兰芳画了一幅《古松图》,并在画上题写了前人的诗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他连续作画八九个月,终于完成了200多幅作品。 

 

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举行了梅兰芳、叶誉虎画展。画稿主要是梅兰芳的作品,有170多件。包括仕女、佛像、花卉、翎毛、松树、梅花等,其中有一部分是梅兰芳和叶誉虎合作的梅竹,还有一部分是梅兰芳同吴湖帆等人合作的作品。梅兰芳的这些画稿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画展的作品大半卖出,还有部分未展出的作品、画稿,是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练笔之作,当时并未示人。画展取得了成功,梅兰芳又苦又涩地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的时候,因为抵抗恶劣的环境,而谢绝舞台生活,他的苦闷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前天还有老板揣着金条来约我唱戏,广播电台时时来纠缠我。我连嗓子都不敢吊,我画画,一半是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夫人  王明华

 

1946年,梅兰芳住在上海马思南路87号,当时周恩来在上海马思南路107号主持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的工作。马思南路107号人称“周公馆”,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层独立式花园洋房,南面隔着花园与梅兰芳公馆相望。周恩来十分关心文化界的爱国人士,也很关心爱护当时居住在上海的梅兰芳。他经常让他的堂弟周翕园去看望梅先生,同他谈论国家大事。后来在朋友的安排下,梅兰芳有幸会见了周恩来。当时为了保护梅兰芳不受国民党特务的骚扰,这次会见是被安排在一位朋友家里进行的。周恩来非常热情而诚恳,他对梅兰芳说:“希望你不要随国民党撤退离开上海,希望你留在上海,我们欢迎你。”梅兰芳深为周恩来的诚意所感动,他明确表示:“我是哪儿也不会去的。”梅兰芳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5日,梅兰芳就接到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邀请,出席了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谈会。6月下旬,梅兰芳又接到周恩来邀请,赴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发前几天,陈毅市长到梅公馆看望梅先生,对梅兰芳说:“周恩来副主席来电话说,毛泽东主席想请您在文代会期间唱几场戏,不知是否可以?”梅兰芳欣然允诺。6月24日,梅兰芳登上北上的火车,还带了演出服装和几个配角演员一起赴京。

  7月2日至7月28日,第一届文代会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梅兰芳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梅兰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天他回到招待所兴奋地告诉夫人福芝芳:“今天我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对每位代表都十分关怀,和蔼可亲,令人敬佩。周副主席对我说,30年前,南开校庆,我们排演了话剧《一元钱》,北京文艺界曾邀我们来京演出。他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就说,您在《一元钱》里演一个女子。演过以后,好像我们还开了座谈会。周副主席笑着说,对,虽然那是青年时代的事,但我们可以说是同行。”文代会期间,梅兰芳演出了他的名作《霸王别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等领导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谢幕时,毛主席、周副主席同大家一起站立鼓掌。那天演出回来,梅兰芳向家人激动地说:“说实在话,这个戏我演了1000多场,都没有今天这样淋漓酣畅。”

  文代会将闭幕,周恩来接见代表时,特意对梅兰芳说:“您离开北京很多年了,还是搬回北京住吧。梅先生原来住的房子我们会安排腾出来后进行修缮的。希望您能到北京工作。”梅兰芳非常感动,表示“先回上海安置一下即回北京,但回京不能再住原来的房子了,因为那个宅院是我自己在抗战时期就已经卖了,再住进去不妥。政府只要给几间宿舍,能安置下足矣。”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辞去一切演出。然而家庭和梨园界同仁们的生计都要靠梅兰芳的演出收入来维持,不演出就没有了收入。梅兰芳就以绘画谋生,但仍难维持生计,他只得让夫人回北京把坐落在无量大人胡同的房子卖掉,以此来养活家人和同行中生活困难的人。他每年还往北京的梨园工会寄钱,让困窘的梨园同业能过个年。这样,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周恩来十分赞赏理解梅兰芳的想法,并嘱咐有关方面做好适当的安排。

  1949年9月下旬,梅兰芳又与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袁雪芬等一起应周恩来邀请,从上海赴京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梅兰芳作了大会发言。10月1日,梅兰芳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政协会议期间,周恩来告知梅兰芳,希望他能担任即将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两院院长,并说明“这是由我们政务院直接任命,而不是由文化部来任命的”。梅兰芳欣然答应了。

  1951年3月,梅兰芳奉命到北京筹建中国戏曲研究院。周总理送来了亲笔题词:“重视与改进,团结与教育,二者不可缺一。”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正式成立,梅兰芳被任命为院长,程砚秋、罗合如、马少波为副院长。当天,在北京的大众剧场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成立典礼。不久梅兰芳又被周总理任命为中国京剧院院长。从此,梅兰芳调到北京工作。

  1951年7月,梅兰芳即到北京赴任,被国家安排至护国寺街甲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居住。这里原是清代王府的马厩,新中国成立前当过兵营,新中国成立后经修葺而改建成住宅,是一座典型的三合院。回京不久,梅兰芳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要完婚,住房就显得有些局促。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找来有关负责人说:“梅兰芳先生来往的客人多,来人拜访连个客厅都没有怎么行?”嘱咐有关部门为梅家加盖了南房等十多间住房,成为典型的四合院,解决了梅兰芳的住房困难。

  周恩来总理不仅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梅兰芳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政治上也十分关心他。

  50年代时,梅兰芳曾萌生了参加共产党的意愿,但认为自己离入党的条件和资格相差尚远。梅夫人福芝芳在《忆兰芳》一文中曾说:“兰芳参加革命后,曾经对我说,我希望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但现在还不够条件,要进行思想改造,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思想改造是非常重要的。1957年兰芳赴西北演出,离京前,他表示,这次巡回演出归来,准备申请入党。回京后,兰芳就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写自传。”

  周恩来、陈毅等领导同志都十分关心梅兰芳的入党问题。周恩来多次和梅兰芳谈心,提高他的思想认识。一次周总理邀请梅兰芳到西花厅吃饭,陈毅副总理也在座。席间,总理对梅兰芳说:“这些年你各方面都走在前面,在文艺界起到了表率作用。我和陈老总愿意做你的入党介绍人,希望你能参加中国共产党。”梅兰芳当场表示:“总理日理万机,公务繁忙,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演员,还有许多方面不够条件,还需要努力。我不敢再给总理增添负担,我就请我单位的两个书记做我的入党介绍人吧,请他们平时对我多加帮助和监督。”总理十分赞许,他说:“梅兰芳先生思想境界很高,真是一个好同志。”

  1959年3月16日,梅兰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毛主席题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个口号,梅兰芳知道这针对的是京戏改革。梅兰芳认为,“这个口号提得好。过去有些人认为京剧是老大哥,我就觉得不合适。中国有那么多地方戏,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应该按照百花齐放的方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具体到京剧究竟如何改,梅兰芳在1953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移步不换形”。不久就有人针对梅兰芳的这个观点进行批判,并组织了大量的批判文章,准备在研究院、京剧院和报刊上全面展开大批判。周恩来得知后,立即严厉批评并严令加以制止,保护了梅兰芳。为此梅兰芳一直深记在心。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睦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但两国近60年侵略与反侵略的交恶,加之当时日本统治集团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广大日本人民因为不了解新中国而存在着某些隔阂和误解,中、日关系成为一块难以化解的坚冰。在周恩来总理人民外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以文化交流和贸易互惠为前导,增进与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了解,逐步达到建立邦交的目的。为了打破坚冰,取得良好的外交效果,周恩来安排梅兰芳到日本演出。当时梅兰芳思想上有顾虑,说自己为了反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登舞台罢演多年,现在反而要去日本演戏,岂不被人耻笑?一时在思想上扭转不过来。周恩来便亲自做工作,请梅兰芳一起吃饭。席间,他特别指出,“发动侵华战争的是一小部分军国主义者,他们是历史的罪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受害的不止是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也受其害。但这次访日演出是唱给日本人民听的,正是为了发展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中日人民世代友好了,才能防止悲剧再度发生。”周恩来鼓励梅兰芳:“你曾两次去日本都引起轰动,日本人民熟悉你,也十分喜欢你的表演艺术,有很好的基础,只有你去最合适。你这次访问演出一定会再次引起轰动的,这样才能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民间往来。”听了总理的这一席话,梅兰芳终于心悦诚服了。

  1956年5月,以梅兰芳为团长的代表团组成,欧阳予倩为第一副团长兼总导演,马少波任副团长兼秘书长,刘佳、孙平化任副团长,欧阳山尊任副秘书长,汇集了许多著名演员,除梅兰芳外,有姜妙香、李少春、袁世海等,连同音乐、舞美、工作人员共83人。演出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白蛇传》、《三岔口》等25出。这是梅兰芳第三次访日,阵容之强大,剧目之多彩,前所未有。自5月26日至7月17日近两个月的时间,以梅兰芳为首的代表团遍访了东京、大阪、奈良、京都、神户、冈山、广岛、福冈、八幡、爱知、岐阜、名古屋等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轰动东瀛。京剧不仅满足了日本观众的艺术享受,而且由于美的感染,陶冶了人们的高尚品性,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到处听到友好的声音:“中日友好!”“东京——北京”!以梅兰芳为首的这个文化、和平使节集体,为后来的中日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起了铺平道路的作用。正如他们回国后周恩来总理所说:“此次访日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艺术打开了日本人民的心扉,搭起了中日人民友好的新桥梁!”

邓颖超 梅兰芳 何香凝 周恩来 等

 

  1961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杜近芳和吴葆桢先生来看望梅兰芳。吃过中饭后,梅兰芳感到胸部不适,吴葆桢急忙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直接送到北京阜外医院住院抢救。文化部和中央有关领导得知后,立刻组织北京几家大医院的专家赶到阜外医院会诊,施行急救。

  8月4日,正在北戴河开会的周恩来总理闻讯后特地赶回北京,到阜外医院探视梅兰芳。周总理坐在梅兰芳的病床前,紧紧握住梅先生的手,关切地说:“我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得了心脏急病,住院治疗,特地赶来看你。”梅兰芳说:“这大热天,惊动您,我心里很不安。”周总理边说边给梅兰芳把了脉,他说:“我懂一点中医,你的脉象弱一点,要好好静养。好在你会画画,出院后,可以画画消遣。”但是梅兰芳惦记原定去新疆演出的事,他对周总理说:“这次新疆有一条铁路落成,约我去参加庆祝通车典礼,飞机票都买好了,可是怕走不成了,真是遗憾。”周总理安慰他说:“等你病好了,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国内国外都可以去嘛!但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养病,一定要躺在床上。希望你早日恢复健康。”周总理怕谈话太多累着梅兰芳,便起身告辞。梅兰芳想撑着坐起身子,周总理轻轻按住了他,说:“心脏病,就要躺在床上静养,不要起来。”随后,周总理对医生们说:“你们平时只注意我们中央领导同志的健康,像梅院长的病,应当早就发现。这次经过抢救,希望能转危为安,你们要用心护理,要尽一切努力挽救梅院长的生命。”周总理临走时又对梅兰芳说:“我明天回北戴河,下次回来再来看你。”

  在阜外医院,经中西医悉心治疗,并加强护理后,梅兰芳左心衰竭的病情一度略有好转。梅兰芳还想着要去新疆,他原来是与姜妙香约定8月8日乘飞机去乌鲁木齐的。但是,8月8日清晨4时许,梅兰芳因心肌梗塞的范围太大,病况突然恶化,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虽然全力抢救,终告无效,于清晨5时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周恩来总理闻讯便派陈毅副总理一早赶到医院,陈毅副总理代表周恩来总理慰问家属,并喟然叹道:“梅兰芳先生是一代完人!”

  周总理亲任梅兰芳治丧委员会主任,并让治丧委员会征求家属意见。梅兰芳夫人福芝芳提出“不解剖,不火葬”,要求葬在自家墓地,说:“兰芳的原配王夫人已在那里等候40年了,我要给他们并葬完愿。”周总理听了梅夫人的要求后,立即指示国务院派专人陪同家属挑选棺木。有一位管理人员介绍说,有一副茵陈木的棺木原是为孙中山先生准备的,因苏联赠送了水晶棺,就没用上,所以一直存放至今。周总理亲自批示,给梅院长安息之用。政府决定为梅兰芳举行国葬,天安门和新华门都降半旗致哀。按照周总理指示,治丧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出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建梅兰芳纪念馆;举办梅兰芳生平展;举行逝世周年纪念活动;修缮梅兰芳墓地;梅院长棺柩暂时停灵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待万花山墓地修建完工后再举行安葬仪式;梅夫人的生活费由政府负担,每月400元(当时国家一级演员的工资才330元)等。

  梅夫人福芝芳得知后感到极大的安慰,我们全家对周恩来总理细致周到的安排非常感激。

 

齐白石 梅兰芳

梅兰芳爱花,尤爱牵牛花,梨园皆知。他从小就喜欢花,但直到22岁那年才开始自己动手培植。从此,一年四季,乐此不疲。至于百花丛中,他为何独爱牵牛花,他自己解释说:“因其时演剧,仅在日间,子夜即眠,拂晓而兴。此花以朝颜名,雅合清晨赏玩。”其实真正吸引他兴趣的不仅仅是牵牛花只在清晨开花而合清晨赏玩,更重要的是,牵牛花栽培得法的话,会有无数种奇异别致的颜色。

养花如此,学习绘画也是如此。早在他1914年第二次赴上海演出时,因结交了几位对鉴赏、收藏古物有特别兴趣的朋友,更从吴昌硕那儿获赠着色红梅图,他“感觉到色彩的调和、布局的完密,对于戏曲艺术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因为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于是,他开始学画,既为提高修养,也为戏剧服务。

  综观梅兰芳的学画过程,可见他的心路历程。早年他在拜吴昌硕、王梦白习画初期,以临摹为主,同时在临摹绘画时学习如何细致观察生活。由于忙于演出,学画时间少作品也少,也没有完全将绘画和演戏相互交融。以后他又拜画家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画仕女,拜齐白石学习画草虫、游鱼和虾米。 

  提及梅兰芳与齐白石的交谊,其中还有一段佳话呢。自梅兰芳拜齐白石为师后,他一直尊称齐为“老师”。有一次两人分别被邀参加某达官家的堂会,齐老先生先到一步,由于穿着朴素实在不起眼,又与众多身着锦罗绸缎的达官贵人毫不相熟,便独自坐在角落,有些被冷落的孤独。正当他暗自后悔不该来时,门口传来惊呼声一片,原来是梅兰芳来了。笑容可掬的梅兰芳在众人的簇拥下缓步而入,却突然挤出包围急步来到齐白石的面前,恭恭敬敬地鞠躬并唤声:“老师”。然后搀齐白石起身扶他在前排坐下。他的行为让众人诧异:难道还有比梅兰芳更显贵之人?梅兰芳怎么会如此谦恭地去招呼这样一位有些寒酸的老头子?他俩到底是什么关系?众多的疑问集聚在大家的心头,终于有好事者问梅兰芳:“这人是谁?”梅兰芳大声且自豪地说:“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也是我的老师。”大家恍然,纷纷上前与齐白石打招呼。 

  齐白石此刻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他万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在这样一个场合以这样一个方式为他争回了一个大面子,自然感激万分。随后,他精心绘了一幅《雪中送炭图》,并配诗一首: 

  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 

  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收到画和诗,也很感慨,他以为学生敬师乃天经地义,却蒙齐白石如此感激,心中不安,也给齐白石回了一首诗: 

  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 

  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 

  从此,梅兰芳尊师爱师的美名在艺界流传开来。 

  有了这些大师的悉心教导,梅兰芳画艺大有长进的同时也逐渐从绘画中吸取了养料,不仅有舞台布局构图的美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及气质的趋佳,还有舞台人物形象的设计等。比如,《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戏里的服装样式和角色扮相,就是从他临摹过的大量古画中借鉴而来。特别是《天女散花》的创排,就是因为他看到的一幅《散花图》,其中“绸带舞”的灵感,来自图上那位天女身上的风带的样子。抗战时迁居香港后,因为完全没有了演出,他便有了大量时间学习绘画,这个阶段,他最爱画的是梅花和佛像。梅花凝霜傲雪,是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的象征;佛像却意味着恬淡平和与世无争。两者是矛盾的,恰如他的心态:既以其一贯的性格向往恬淡平和与世无争的生活,却又在战争烽火下难抑抗争的冲动。他用梅花鼓励自己蓄须明志,他用佛像告诫自己要沉得住气。 

  从香港回到上海后,他又师从画家汤定之学习画松,并与画家吴湖帆、叶玉虎、李拔可等交往频繁,主要以画仕女图和花卉为主。这个阶段,由于时间的充裕以及对绘画的极大兴趣,他的作品大量涌现。与此同时,他长期不能演戏的后果是生活日益困顿,以至于不得不靠典当甚至变卖为生。既然古墨、旧扇、磁器都可作为换钱的物件,绘画作品又有何不可。

1945年春,梅兰芳和叶玉虎在上海福州路的都城饭店合办的画展正式开幕。梅兰芳的作品有佛像、仕女、花卉、翎毛、松树、梅花及部分与叶玉虎合作的梅竹,和吴湖帆、叶玉虎合作的《岁寒三友图》,还有一些摹作,共170多幅。画展结束后,售出大半,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状况,更使他对作画加深了自信。 

  当梅兰芳卖画的消息散播开来后,立即有戏园老板怀揣着金条找上门来,劝梅兰芳犯不  
着如此自降身份辛苦作画,只要恢复演出,且只是一般营业戏,价码可随便开。梅兰芳却不为所动。如果说抗战之初他对是否演戏还有些犹豫的话,如今他已心定如水。只要脚下这片土地仍然被侵略者所掌控,他就不会上台,哪怕金山银山堆在眼前,心里有了这样的底线,外界的一切纷扰、诱惑、规劝,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抗战的方式有多种。作为艺术家,梅兰芳放弃优厚的物质待遇宁愿以卖画为生也不为日伪演戏的行为其实也是抗日精神的体现。他那凛然的节操,对身处抗战中的中国人民起到了鼓舞和激励作用。

 

    梅兰芳与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卓别麟在一起。(中新社资料图)

卓别林 梅兰芳

出场费值十根金条 工资是毛主席五倍

  当年梅兰芳大师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丹桂戏院专门购买了数期当地报纸的版面,只写着‘梅兰芳’三个大字,连着登了好些天,引起不少人关注。演出场场爆满,后来他出场费高达十根金条。身价绝不逊于当今的各路明星。

  解放后,中国没富人了,中国工资最高的是谁?梅兰芳!50年代,毛主席的工资四百零四块八,梅兰芳本来是自由职业者,演一场拿一分钱,1956年公私合营改成月薪,梅兰芳主动降薪两次后为2100元。

此人三百年只出一位,曾面对毛主席做出一惊人举动,原因让人起敬(4/10)

寿桃 萱草 灵芝 贺寿图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迁居上海、香港,蓄须明志,不为日伪演出,表现了宁可饿死也不失节操的凛然气节。其间,他闭门谢客,专心研诗、临帖、学画,甚至决定以卖字画为生。 据说 青帮大佬 杜月笙 指示手下 时不时地 去“买” 梅的字画,实为接济。

下为1939年他在上海时所作的五首词札:

减字木兰花

共寄菴谈感而赋,此即以奉呈。

其一

中年易过,

检点从来真少可。

无尽无休,

来者堪追底用忧?

平生志业,

不负当前风与月。

莫问儿曹,

足与吾流未易遭。

其二

浊醪清醴,

风味平生应视此。

不惠不夷,

人物前头食蛤蜊。

翰林风月,

各有千秋何用说。

能者得之,

一笑相看尽我师。

其三

巴山夜雨,

做尽愁声仍解止。

叶底残红,

明日晴来未要风。

泸州白酒,

半盏一杯时在手。

争比茶香,

乡味杭州不可怠。

其四

盘行山径,

隔岭人家看却近。

一样江天,

不似江南好放船。

三年问俗,

堪笑平生思入蜀。

万里桥东,

难得情怀胜放翁。

 

调倚浣溪沙

用易安词韵。

日射油窗雾乍开。

黛螺山色压阑来。

阑前万一见江梅。

揽镜年华思锦瑟。

巡檐欢意托金杯。

他乡体负好楼台。

己卯嘉平月梅兰芳书于申江

 

梅兰芳的这五首词,前四首是《减字木兰花》,后一首是《浣溪沙》,以蝇头小楷写在特制的丝栏格宣纸上,字体工整、娴熟,诗文、书法皆精,可见一代国剧大师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

梅兰芳的书法以楷书见长,小楷尤精,其书韵源白《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二王”碑帖,并有唐人书经笔意。梅兰芳的书法像他的京剧经典剧目一样,功底扎实,清丽娟秀,风格高古,加之他艺名远扬,因此,他的书法作品也是当时名人雅士争相珍藏的尚品。梅兰芳也常以书法作品赠与友人雅赏。图2就是梅兰芳赠给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190l—1966)的北宋词坛怪杰贺铸《阳羡歌·山秀美蓉》的楷书条幅:

马连良先生雅正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组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静功名话。

畹华梅兰芳书

马连良与梅兰芳同出于喜连成科班,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梅兰芳曾与马连良合演过《打渔杀家》《宝莲灯》等名剧,友谊深厚,这幅楷书写在精美的暗纹黄绢上,楷书功力深厚,笔致精到,堪称梅兰芳的书法杰作。

---------

李苦禅 与 齐白石

北京画院镇馆之宝:齐白石李苦禅画作亮相

李苦禅,齐白石大师的得意门生,著名画家。他的画构图简洁,用笔拙朴,自成一家。  

  殊不知,这位大画家的学画经历却十分坎坷。二十年代,李苦禅从家乡山东来到北京,投师于齐白石门下。因经济拮据,囊中羞涩,连旅馆也住不起,只得在北京一所破旧的寺庙里栖身,每天早出晚归地到北京艺专听课,还得马不停蹄地赶到齐白石家学画。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他在北京学画的所有费用全靠家中接济,有时遇到家中接济不上,他便陷入了连窝窝头、火烧(一种面饼)都吃不起的困境。一天,他在北京西四街上走着,忽然碰上了一位拉洋车的旧友。李苦禅想,自己袋中时常无钱,连肚子也填不饱,何不托他帮忙到车行里租一辆车,赖以为生呢?李苦禅当即将自己的处境和想法同这位拉洋车的旧友说了。那位旧友听了连连摇手说,不行,不行,哪能让你这位大学生拉洋车呢?说着,那位旧友取出一点钱交给李苦禅,让他暂脱困境。李苦禅说什么也不肯要旧友的钱,最后,那位旧友拗不过他,只得替他作担保,在车行里为李苦禅租了一辆旧洋车。  

  李苦禅自从拉洋车后,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人很辛苦,他每天需照常听课学画,傍晚或休息天都得凭力气拉车挣钱。每回拉车他总是把帽沿压得低低的,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远远的,生怕被艺专的人看见了丢老师的面子。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兜生意,不料他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遇齐白石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李苦禅大吃一惊,神色慌张地拉车躲开,但听得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李闻声“噢”了一声,将车转身请白石老人上车,拉起车就走。拉车途中,齐白石和蔼地问他:“苦禅,你经济困难,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老师呀?”李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地回答道:“这……这……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说:“丢脸,丢谁的脸呀。你不知道老师是木匠出身,鲁班门下吗?这难道也算丢脸吗?苦禅呀,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是正当的。”  
  李苦禅拉车将齐白石送回家后,齐白石对李苦禅说,你现在学画是主要的,并让他把所租的洋车退掉。为了帮助李苦禅学画,齐白石让李苦禅搬到自己的住处,腾出一间厢房让李居住,并挑选了李的一些画,亲笔题款后送去画店卖掉,资助他学画。在齐白石的关心下,李苦禅终于摆脱了困境,学画有成,成为一代名家。

 

许麟庐、李苦禅、齐白石

 

 

 陈年录音    梅兰芳 - 汾河湾

 

美学 艺术间 是有机联系的, 触类旁通,种之桑榆,收之桃李,文化修养 修炼 陶冶 默化 升华。

所以 梅兰芳先生是 修行得道之人,值得敬仰,未必崇拜。

道先生短处不是的亦有, 林子大了,嘛鸟都有,不赘。

游鱼  梅兰芳绘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卡卡之音广播电台》之七【相聚万维山
2015: 【胜利70年】朦朦雨《苦菜花》插曲山东
2014: 小放:京剧《捉放曹》选段 听他言吓得
2014: Ω:醉鄊
2013: 【军歌嘹亮庆八一】老胖婶:《我爱这蓝
2013: 【军歌嘹亮庆八一】tieshu:海洋归胖婶
2012: 碗叮当:【月亮代表我的心】
2012: 时光无限:庆八一,唱一首军旅歌曲《心
2011: 法国歌唱家的歌曲
2011: 《走向复兴》by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