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闲谈京剧流派之二十八: 王(瑶卿)派唱腔觅踪
送交者: 不列颠地主 2016年09月06日18:46:31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这一回要说的是“王派",即以王瑶卿先生的青衣、花衫艺术所形成的旦角流派。与前边提到的梅尚程荀张诸流派不同的是,王瑶老虽说早年间被称为梨园的"汤"和"武",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制,他的鼎盛时期的唱腔并没有被保留下来。据说,他四十岁 (一九二一年)以后,嗓音就逐渐走下坡了,所以,仅有的那几张一九三一年的长城公司老唱片并不代表王瑶老的唱腔艺术的顶峰,进一步说也不代表真实的“王派"旦角唱腔。一首歌里唱道,“昨夜的,昨夜的星晨己坠落,消失在遥远的云河”。难道说真的就找不到了吗? 其实并不难找,至少在梨园圈子里这根本不算什么难题。那为嘛来说这个? 因为,在听戏者群体中有一个误区,把流派唱腔简单地等同于流派创始人的唱腔。当然,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深究起来可能要挨板儿砖的。作为个人浅见,这一回就说一说王派唱腔都到哪里去了。先把最后结论告诉您,您若不耐烦往下看,可以去洗洗睡了: 王派唱腔就存在于我们日常听的那些非梅、非程、非张的唱段里。

目前社会上对京剧的认知程度有极大的差异。说到京剧旦角行当的梅尚程荀以及张派,大概社会知名度比较高。若是说除此之外,比如说王(瑶卿)派、黄(桂秋)派,恐怕不知道的人更多一些。这就形成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好像一段戏若是与梅尚程荀张对不上茬儿,就不是"正宗"的京剧了。本作者在五年以前也有这种困惑。有一个成语叫做 "瞎子摸象",是说仅凭极片面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事物有若干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不用嘲笑残疾人,那忒不地道! 俺要说,只要认真地摸、仔细地摸,瞎不瞎的不重要,都能得到一个客观、全面的结论。那些搞科学的不是也在"摸"这个世界的未知数吗? 摸得运气好了,嘿嘿,还能摸到个炸药奖什么的。

咱先说但凡一个戏曲演员,他都有师傅教,而且还往往不至一位师傅。读一读任何一位艺人的CV,都是写到他师承某人、又某人,等等。写这些干嘛? 那是告诉后人关于他的艺术传承。王瑶老当然也不例外,也是从若干个老艺人那里汲取过营养。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王瑶老天资聪慧,终练就了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的一身功夫,文武昆乱不挡,开了许多京剧之先,他的艺术之丰富,“王派"又岂是几种唱腔所能衡量的? 

在说"王派”留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的戏之前,先说说他为他人做了多少件"嫁衣"。有资料说,王瑶卿为已经成名的梅尚程荀说戏、定唱腔,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前边说过的那出《乾坤福寿镜》,原是王瑶卿从宫里倒腾出来的私房戏,他在其中创造了不少"疯"的做、舞水袖功夫。这里不是要否定尚先生对这出戏的贡献,而是陈述一个事实,从王、尚、杨(荣环)、到李国静和王艳,对这出戏的丰满和骨感都有各自的贡献,这就是所谓艺术的传承。再说说张君秋先生唱的一出不属于"张派"的戏。啥? 张君秋唱的戏还有不是张派的?  是的,有,大大地有! 所谓张派戏,或张派唱腔,是指由张君秋先生首演、首先定型唱腔的那几出戏,其中大量运用了由他开创的发声方法,例如《诗文会》、《金--断--雷》、《望江亭》、《西厢记》、《楚宫恨》等,甚至把《玉堂春》称为"张派名剧"也不算不准确。但是,若是听一听张君秋大师和张大师的传人们的《武家坡》,那念白的词、调,却和另外两位名家的戏几乎一模一样。谁? 尚小云和王玉蓉。有关王玉蓉,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后边再仔细介绍,她也是王瑶老的著名弟子。若说起王玉蓉的女婿,却是大家熟悉的。谁? 马长礼,刁参谋长,“本镇大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他们三位的《武家坡》是王瑶卿传下来的。这位抬扛说了,那尚小云也师承孙怡云,张君秋也师承尚小云,它不也可能是孙怡云教的吗? 地主只能说,见仁见智,只因王玉蓉的这出戏独来自王瑶卿,而尚、王、张派师徒的念白唱腔如此一致,所以,按正常思维而判断,只能是王瑶卿传授了这出戏。不仅如此,连程派的戏也有是出自王瑶卿之口。像程砚秋先生唱的那几出"骨子老戏"就不说了,有文章记载说王瑶老专为几位高徒针对各自的特点而改调了唱腔。单说那出程剧之首,"锁春荒"之"锁",其剧目出自剧作家翁偶虹,而唱腔却是由王瑶卿和程砚秋共同确定的,例如那段西皮二六"换朱衫依旧是富贵模样"的唱腔当中有几处与王派戏《穆桂英大破洪州》里的一段二六唱腔是一样的,它只能是来自王瑶卿。这些例子也就是说明了王瑶卿先生对弟子们的新流派所做的贡献。若再问: 那梅派、荀派里有哪些是王瑶老凑的份子呢? 嘿嘿! 地主也不是讲绝版赏析的专家,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您若有兴趣,可以自己亲自去考证一番,一定也会有新体会。俺得拐入正题说王派传人和王派戏了。

先说王派传人。诸位! 这弟子和传人可不完全是一回事。百度一下王瑶老的弟子,问过艺、拜过师的人数不下几十位。这其中的许多人发展或师从了其它的流派,这不能算是传人。(甭抬扛哈,俺先这么下个定义,若是与主旋律不符,那以他们的为准)。传人,是指继承王瑶老的衣钵、传承之为"王派"艺术者。别的没有听过的不说了,只说这三位艺术家,地主听过她们的戏,也略知她们从艺的经历。就是王玉蓉、杜近芳和刘秀荣,按从业师的时间先后为序。

王玉蓉先生原本是秦淮歌女,虽艺高但身份低微而不得志,遂改学京剧而得入王门。据介绍,她的唱功从最基本的吊嗓、发音开始,均由王先生亲自调教。三年后,适逢长安大戏院落成开业大典,小玉蓉的《四郎探母》一炮打响,从此由灰姑娘蜕变为女神。她将王瑶老的《王宝钏》的八个折子戏能连台演出,有唱功、有刀马 (见地主以前介绍的李佩红),是最正宗的"王派"戏,当时人称"王八出",说的就是王玉蓉的《王宝钏》,或者演《王宝钏》的王玉蓉。早年,地主收藏的《旦角流派欣赏》VCD里,有一出王玉蓉先生的折子戏《孔雀东南飞》,也是王瑶老的嫡传,由瑶老亲自设计了剧情、唱词唱腔。

其实在梨园圈子里"王派"非但是主流唱腔,而且是旦角唱腔的基本结构构成。目前有案可查的旦角戏还有几十出,把梅程尚荀张的"流派戏"挑出去后,也还剩下不少。这些剩下的剧目,基本上是"王派"的戏。以前说过,不少人批评一些艺人的唱腔不"宗"流派,其实一部分原因是这些评戏者听戏少,以个人知识为界而无知无畏之言。

忽然想起,当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时,报刊上常有一句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琼瑶剧《还珠格格》里有句歌词说 "你是风,我是纱"。说得是! 风是不可见的,瑶老己作古且并无精彩唱腔留于世间,然他的传人们把他的戏剧精华续写成了"国粹",就像树梢舞动、纱裙飘逸,无不彰显风的力度。

且听下回再侃王派。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big-apple 【As Time Goes By】电影 Ca
2015: 老好人:学唱《最长的旅途》
2014: 【秋情月韵】【快乐分享】by 快乐/高歌
2014: 【秋情月韵】老地雷:养狗乐趣 & 【二
2013: 比翼鸟--为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献上
2013: zhangjing:学唱京剧《红娘 -小姐你多
2012: 剑剑风流:新人报道,试贴自制MV《杨花
2012: 剑剑风流:荷塘月色 二胡版
2011: 版主的最佳组合
2011: 第247首: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提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