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以《隰桑》为例说明:如何读懂一首《诗经》里的诗?
送交者: 曹雪葵 2015年11月19日07:44:40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现代学人读《诗经》将面临对古人语言文字和生活背景不熟悉这两大困难。

文字上的困难一是字虽认识,但不懂其古义。如“習”字的古义是“小鹰学拍翅膀”,所以才引申出“习习作响”和“学习”这些现代含义。二是古人习惯通假,因古代字少,凡有音无字的,就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些通假字在咱们这些3000年后的今人眼中几乎成了天书。如《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隰桑》中竟有这样的句子: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句中的“阿”和“难”是不是有点儿怪?翻新华字典,“阿”字的解释:1-名字前面加的口语字,如“阿扁”;2-讨好别人,如“阿谀奉迎”;3-与别的字组词,如“山阿”。若把这三条解释分别替换到句子中,则“桑有阿谀奉迎”不通,“桑有山阿”也不通。其实这两句中的“阿+难”就是“婀+娜”的通假。可能在作者写这首诗的年月里,“婀娜”二字还没造出来,但已经口头上这样说了。而把“婀娜”二字替换进句子就全通了,而且诗意很美!

而用“桑叶有婀娜”这样的句子结构来表达与“桑叶(是)婀娜”这样的意思,应该是《诗经》时代的语言习惯。

今人对古人生活背景难以了解主要是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太少,咱们古人都在竹木和骨头上刻字,复制劳动量太大,不易传播。古代所谓的“学富五车”其实没多少书,都是一捆捆的木简,三百首《诗经》得刻几十捆吧?差不多已经半车了。而真正可信的古代资料应该是出土文物,想象一下,在土里都埋了几千年,还能有多少?

具体地说:应该如何读懂一首《诗经》里的诗?笔者体会有如下三个步骤:

1:先仔细读几遍诗句,大致猜出这首诗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强迫自己对全部诗句都做符合这个故事情节的理解。

3:只要有解释不通之处,就是自己的理解错了。此时,就要核对古人的生活背景、每个字的古义、千万别忘了留心一下该字是否为“通假”!

现在就以《诗经.小雅.隰桑》这首诗为例来说明。原诗: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先细读原诗,故事大致可还原为:一位女子思念心上人。场景在桑田,剧中人除了女主角,还有位“君子”,指的自然男士。全篇夹叙夹议,先采用了比兴手法描述了桑如何,其叶又如何,接着写见君子其乐又如何,最后是表白:“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接下来逐句逐字地解读这首诗,务求每个字的理解都不与上面的情节发生冲突,只要有冲突,则自己的理解即是错的。先从第一段开始:

隰桑有阿
--- 隰桑,低洼之地的桑树,“有阿”何义?在排除了这两个字是人名、地名或事件名之后,就可以分成“动+宾”来理解,即“有+阿”,问题是“阿”究竟是啥?把“阿”解释成“山阿”和“阿谀奉迎”吧不通,而根据故事情节,唯有把这个字解释为描述桑树的形容词才通。所以“阿”必须是个形容词。方法就这么简单。先暂时把这个“阿”搁这儿放着,接着看下句:

其叶有难
--- 立刻发现,“难”字若按“灾难”或“难以”等义来解绝对是谬论,而根据故事情节,这个“难”字也一定得是描述桑叶形容词方可。

于是先核查“阿”和“难”的古义为何,发现与今无异。接着须考虑这两个字是否“通假”了?果然是“通假”!这篇小文一开始笔者已说到这两个字是“婀娜”的通假。问题来了:如何分辨某字某词是否“通假”,又如何知道它们“通假”的是什么字词?可惜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多读熟读古书了。国学界很多训诂家的本事都是以熟读万卷古书为基础的。比如这“阿难”恰是“婀娜”一音之转,那么最起码得知道“婀娜”二字的人才能往“阿难”上猜,不是吗?

知道“阿难”是“婀娜”已经足够了,至于要把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这两句翻译成多么精彩的现代汉语就看译者自己的本事了,反正这桑树还有它的叶子很“喜气”就是了。

既见君子
--- 读这句一定得注意!一定要弄清这女子实际上见没见到那位君子。为此须先放下这句,看下句:

其乐如何
--- “如何”的意思是“如何?”,问句也。如果已经见过君子,自然已知“其乐”,为什么还要设问?若说没见过,为什么又说“既见”,于是这个“既”字作何解,又排上了议事日程。此时按上面说到的步骤3,一定要强迫自己做出符合故事情节的理解:等于说“既”字必须有“假设”的含义才可。查字典“既”字有“不久、后来”的含义,则“既见君子”可以解释为“以后见到君子、若能见到君子”等等。现在清楚了,这首诗中叙述的其实是这位女子一人在桑树下对若能见到心上人将会是什么感受的憧憬。

下面两段是: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细读诗句,不难看出,“沃”和“幽”也只能是修饰桑叶的形容词,而非“肥沃、幽暗”等意。唯“德音孔胶”费解,“德音”尚可以字面义为解,形容君子的情话,而“孔胶”自然要解释成“缠绵温柔”这类词,但:“孔胶”怎么就成了“缠绵、温柔”?这又得从“通假”上作学问了。这活儿就留给学问家去做吧。


现在这故事终于完全清晰了:一位年轻的女子,挎着竹篮在桑树下设想自己若能和心上人相会将会多么快乐。可她就是太害羞而下不了决心,于是她就自言自语地鼓励自己: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遐”在古文常与“胡、何”通用,引出问句。

这最后一段写得最美:大意为:

既然心里这么爱他,为什么不对他倾诉呢?就这样藏在自己心里,又有哪天能忘?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沁园春】 贺曹兄荣升班主
2014: 活动,按律赋诗:半山寺
2013: [新诗] 悠长
2013: 秋日的告别-给我的弟弟
2012: 一韵到底是歌词:那英的《征服》
2012: [音乐随笔] 烟雨江南----陈悦《梦回鄂
2011: 申时行:(诗)荒丘 (story of a vampi
2011: 散文诗:月色3百步
2010: 纪念犀利,试译华兹沃斯的Ode to Immort
2010: 死人不能说谎